书城成功励志左手宽心右手舍得
11555100000027

第27章 庸人自扰,该放则放人生就怕计较(3)

人就好像这弓,在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把自己绷得紧紧的,结果是身心疲惫,损伤效力。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闲散惯了,到了有用之时,不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的话,那么也是不行的,所以只有张弛有度,才即能够事有所成,又不会损害自身。

你变得简单,你的人生才简单

☆智慧语☆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小和尚

☆藏经阁☆

从前有一位无德禅师,他可是一位得道很高的高僧。在当时他声名已经远播,门下有弟子无数,而无德禅师以对待弟子宽厚仁慈而受到众人的爱戴和敬仰。

有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信徒到无德禅师出家的寺院拜佛,这位信徒拜完后便坐在客堂里休息,他刚刚坐下来,就听到旁边一位非常年轻的侍者对年事已高的无德禅师大声喊道:“老师!有一位从远方而来的信徒在客堂休息呢,你快上茶啊!”过了一会儿,又听到那位侍者喊道:“老师!佛桌上的香灰太多了,您赶紧把它擦一擦吧!”无德禅师连忙答应着。“对了,还有寺庙门前的几盆菊花,您也别忘了给它们浇水呀!”那位侍者又进一步补充道。无德禅师又扭头回应。“中午一定要留这位远方而来的信徒在寺庙用斋饭。”侍者说完后就走了,而无德禅师把侍者吩咐的话都一一答应了。

这位年老的无德禅师在这位年轻侍者的指挥下东奔西跑,忙来忙去的,好像年轻的侍者成了无德禅师的老师。而这一切都被远方而来的信徒看在眼里,最后这位信徒终于有些于心不忍了,他便走上前去轻声问无德禅师:“老禅师啊,我想冒昧的问下您,刚才那位年轻的侍者和您是什么关系呢?”

无德禅师脸上露出非常自豪的表情,告诉这位信徒说:“他是我的徒弟呀!”

信徒听后更是大惑不解了,于是又继续问道:“既然这位年轻的侍者是您的徒弟,那他为什么对您还这么无礼呢?一会儿叫您做这,一会儿又要您干那!这哪像是一名好徒弟的所为啊。”

无德禅师听完信徒的话后并没有生气,反而非常高兴地说道:“您想错了,我能有这样的徒弟,真的是我修来的福气啊:在这位信徒刚刚来到我身边的时候,我只管倒茶,而且也不需要讲很多的话;平时佛前的上香换水都是他做,我也就只是帮忙擦擦灰尘而已;他虽然刚才对我说让我留下您吃饭,但是这饭却用不着我去做啊,他会去烧茶做饭的。可以说,寺内上下的一切事务都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有的时候让我感到轻松了很多啊,否则我就会更辛苦了!你说有这样的徒弟是不是我修来的好福气啊。”

这位信徒听完无德禅师的话后仍然有些不解,于是接着问道:“既然是这样,那么你们是老的大?还是小的大?”无德禅师道:“当然是老的大了,但是小的却比老的更有用呀!既然我的徒弟把寺庙安排的这么好,我又何必非要分出个大与小,对与错呢,有的时候让自己变简单一些,咱们的生活才会简单、舒心啊。”

信徒听完无德禅师的这番话后,略有所思的点着头。

☆心灵窗☆

简单的生活对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简单的生活意味着去粗取精,避开纷争去追求内心的平和,以及把时间花在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

而这也意味着摆脱纠缠不清的种种因素,把这些时间用来陪伴自己心爱的人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避开一些杂事,你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简单而有价值。

有的时候,我们应该往下看

☆智慧语☆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宣化上人

☆藏经阁☆

沩山灵佑禅师是沩仰宗派的创始人,他的师父就是著名的百丈禅师,而他的祖师就是马祖禅师。

记得有一次,师父百丈禅师派灵佑禅师去大沩山布道讲经。由于大沩山的山势非常的险峻,可以说是荒无人烟,并且山中多猛兽出没,但是灵佑禅师却把这些困难都抛在了脑后,他进入山中开始与猿猴为伴,饿了就采摘野果来进行充饥,灵佑禅师在大沩山一住就是八年的时间,而且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居然没有一个人进入大沩山。

这一切都让灵佑禅师感到非常的失望,因为他进入大沩山的目的就是给别人进行布道讲经,可是已经八年了却没有一个人来。于是他决定下山,去寻找别的出路。可是就当灵佑禅师刚刚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就看见有许多的狼虎猛兽拦住了他的去路,于是灵佑禅师就对它们说道:“你们用不着拦我,我如果和这个大沩山有缘分,那么你们就让开;如果注定没有什么缘分,那么你们就把我吃掉好了。”于是灵佑禅师的话音刚落,这些狼虎猛兽就悄然散去了。

灵佑禅师感觉自己还是和大沩山很有缘分的,就决定在大沩山再居住一段时间。结果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百丈禅师果然带着十多位弟子来到了大沩山,准备辅佐和帮助灵佑禅师进行传道。就这样,大沩山脚下的居民们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也纷纷上山来帮忙修筑寺院,结果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聚集了好几千的弟子。

就连德山禅师也听说灵佑禅师有着很高的道风,所以特地来进行拜见。当德山禅师来到寺庙以后,就直接进入了法堂,但是他朝四周看了一看说道:“没有,没有。”其实德山禅师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说法堂上面什么都没有。

德山禅师说这句“没有,没有”的时候以为自己完全悟道了,然后就大摇大摆地走出了法堂。可是这个时候灵佑禅师却没有一丝的反应,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最后的结果是德山禅师输给了灵佑禅师。

因为当第二天德山禅师再一次来到法堂,一进门就大叫了一声“和尚”,话音还没有落下灵佑禅师就拿拂尘打了他,当时德山禅师的反应也非常迅速,接住了拂尘,就这样第二轮法战德山禅师却占了便宜。

当德山禅师离开寺庙以后,灵佑禅师对众弟子说道:“这个人以后免不了要经常骂佛祖。”

因为德山禅师虽然修行了很多年,但是他总是目空一切,放荡不羁,还没有脱离世俗的那一套。

☆心灵窗☆

人的眼睛虽然长的高,但是却应该多往下面看看,整天往高处看,看到的是太多的烦恼,太多的烦乱。而当我们往下看一看,看到的就是一份心境,一份安心,一份雅致。放下是大智慧,手中抓沙,抓的越紧漏得越多,唯有适当的放开我们的双手,你才能把宝贵的沙子留在手心中。

认识自我,切记攀缘其他

☆智慧语☆

事情来了,应付一下,不要存攀缘的心,事情去了,不留痕迹,心净如洗。要晓得三心了不可得的道理。明白之后,依法实行,才是真正懂佛法。——宣化上人

☆藏经阁☆

日本有一位真观禅师,他最开始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又开始改成学习禅学七年,但是他还是觉得自己有好多问题都没有解决。

于是他为了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开始四处寻师,明心见性,他不辞辛劳,漂洋过海来到了禅的家乡——中国。真观禅师在中国遍访名山中的高僧,参禅学习长达十二年之久。

最后,他经过了这十二年的上下求索,终于在禅门当中找到了自己,所以他决定束装回国,满载而归。

等真观禅师回到日本之后,他开始在东都、奈良等地弘扬禅法。这一消息传开之后,很多的学者信徒都从各地赶来求参禅求道,大家都争相向真观禅师提一些疑难的问题,请求他给予解答。

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自己本来的面目?”“达摩祖师西来大意是什么?”“人问赵州禅师狗子有无佛性,赵州时而说有时而说无,究竟是有还是没有?”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禅宗里面的疑难问题,大家都非常希望能够听到真观禅师对这些问题的详细解答。可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真观禅师听完这些问题之后,总是闭着眼睛,一个问题也没有回答。

这时候有的人开始怀疑是真观禅师不愿意与别人议论禅门公案;而有的人则开始埋怨真观禅师误人子弟,名不副实,可能他就是浪得虚名,自己还没有弄明白呢!

真观禅师针对别人的这些议论,也没有进行辩解,就好像是没有听见一样,于是大家只好无奈地离去了。

在这之后,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天台学者道文法师,他研究天台教义已经有三十多年时间了,可是他自己觉得自己还没有精通。于是他听说了真观禅师的大名,就特意前来请教,而且非常诚恳地问真观禅师道:“我从小就研习天台法华思想,但是有一个问题我却始终不太明白。”

真观禅师非常爽快地问道:“天台法华的思想非常博大精深,圆融无碍,应该会有很多问题,可是你只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是什么问题啊,说来我听听。”

道文法师说道:“法华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意思就是认为树木花草都可以成为佛,那么请问花草树木真的可以成为佛吗?”

真观禅师听完问题之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三十多年来,你每天都是念念不忘花草树木皆成佛,对你有什么好处吗?你应该关心的是自己如何成为佛?你连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先不要去管别的了。”

道文法师听完真观禅师的话后,愣了一愣,然后说道:“这个问题,我自己还真的从来都没有想过,那么请问大师,我怎么才能够成佛呢?”

真观禅师这个时候笑着说道:“君子无戏言,你说了只有一个问题问我,那么这第二个问题我就不能够给你解释了,你自己去想吧。”

☆心灵窗☆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被一些无名的烦恼所困惑,而禅就是要我们学会放下,不要总想着攀缘其他。

如果自己的心是放松的、快乐的,那么我们做任何事情也就会变得理所当然起来,能够轻而易举找到它存在的理由和道理。可是如果自己的内心是烦躁不安的,那么我们看待任何事情,眼睛就好像在故意和你捣乱,所以看人做事,一定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