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穷人与富人只有1%的不同)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位顶尖运动员能不靠教练指导而有辉煌的成绩,也没有哪位杰出的科学家不曾受过大师的教诲。有钱人都有向富翁学习的习惯,而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应该向富人学习,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吸收他们成功的要素,从而缩短自己与财富的距离。
李嘉诚:世上没有贫穷,只有财富
财富学堂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关键是看你能否激发自己,从中站立起来,然后挑起人生的大梁。
提起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他的创富人生是一个传奇故事,他也造福了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在他的奋斗历程中,“财富”二字熠熠生辉。曾经的贫寒和磨难,给他的财富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位富豪的身上,印证了“世上没有贫穷,只有财富”的论断。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关键是看你能否激发自己,从中站立起来,然后挑起人生的大梁。钢铁大王卡内基说过一句话:“我绝不怕贫穷,但是我怕心中贫瘠。我最需要的是激发自己挑战贫瘠的能力。”这句话说得很有志气、非常刚毅,是成功者的人生经验。李嘉诚先生早年虽然生活困苦,然而面对人生的坎坷,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在他看来,成大业者必须要勇于激发自己,要努力站起来,否则会遭到失败的折磨。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成功就是对自己一切坎坷的挑战,成功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是对一个人心智的锻炼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锤炼,但凡从挫折中站起来的人都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简简单单的面孔,这些面孔的后面有着难以言表的背景和经历。
李嘉诚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而不是商人,如果不是迫于无奈,他是不会去从商的。也许是时势造英雄,李嘉诚从商后义无反顾,搏击商海,成为香港首富、华人首富。早期的挫折使李嘉诚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冷酷,但也因此造就了他坚韧的性格。
从温馨、祥和的书香之家,到颠沛流离的寄居生活;从衣食无忧,到辍学谋生、养家糊口;从长江塑胶厂厂长,到“塑胶花大王”;从长江置业有限公司,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几十年来,李嘉诚凭着他顽强的意志、过人的天赋、诚实善良的秉性,在商海里博得了一席之地,并始终顽强拼搏,最终成为当今数十亿华人中最富有的人。
人生的幸与不幸,只能让历史做结论。苦难和贫穷未必不是成功的阶梯。李嘉诚后来回忆说,从商之初,他的理想依然是“赚一大笔钱,然后再去搞教育”。从商实在是身不由己。
在奋发向上的道路上,有人是为环境所逼,有人会自己逼自己。逼了就有动力了。但也有的人,环境和他自己都逼不动他,这样的人注定要平庸一生。
李嘉诚究竟为何能在商场上屡战不败呢?
“在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日子里,我有韧性,能吃苦,因为我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努力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实可靠,反而一路进步,薪水一路增加。”李嘉诚如是说。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活的重压,有些人由于承受不了而失败,有些人则敢于挑战,最后获得了成功。李嘉诚正是后一种人。
“世上没有贫穷,只有财富”。要想取得成功,作出非凡的成就,产生伟大的创造,就必须认识贫穷,进而改变贫穷。种种的环境只是财富路上的试金石,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受着环境的影响,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李嘉诚曾经说:“一个人的成功涉及两个环境,一是自己的理想,二是现实生活的压力。这两个你都无法抗拒。我受父亲熏陶,从小的志向是当一名桃李满天下的博学多知的教师,但后来环境一变,贫穷的生活迫使我孕育出一股更为强烈的斗志,那就是要赚钱!可以说,我拼命创业的原动力就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来的……我这棵小树是从沙石风雨中长出来的,你们可以去山上试试,由沙石长出来的小树,要拔起来是多么的费力啊!但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小树,则更富有生命力。”
是的,贫穷与富裕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世上没有贫穷,只有财富。这是财富名人的真实足迹,也是我们每个人拥有财富的重要理念。
宗庆后: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
财富学堂
没钱的人如果有个富脑袋,他不会过多久穷日子;有钱人如果没有富脑袋,他也过不了几天有钱的日子。
娃哈哈起步于1987年,自1998年以来,已经连续10年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雄居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首位。娃哈哈,无疑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其创始人宗庆后先生无疑也是中国顶级经营大师之一。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之下,有很多人怀揣梦想,争做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饮料巨头,娃哈哈集团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校办小厂,成长为饮料业的龙头冠军。宗庆后,这个娃哈哈前进路上的领路人,就像是海上行船的舵手一样,引领着娃哈哈风雨兼程,攀上了光辉的顶点,并且还在继续稳步前进。
而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宗庆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能力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1945年10月,宗庆后出生于浙江杭州。1963年,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宗庆后去了舟山一个农场,几年后辗转于绍兴的一个茶场。再后来,宗庆后跟随大批知青一起下乡,那时的宗庆后与其他任何一个年轻人一样,“脑袋里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总想出人头地,总想做点事情”。然而,在被命运之神遗忘的农村,宗庆后一呆就是足足15年,逃避灰色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四处找些书来看。
1978年,随着知青的大批返城,33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在校办厂做推销员,10年里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依然郁郁不得志。
20世纪80年代,身无长物的宗庆后立下军令状,担任了杭州市一间小小的校办工厂的厂长,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当年,改革开放事业方兴未艾,人人都在寻找商机,但只有宗庆后眼光独到,看准了儿童保健品市场的空白,他果断地组织人力物力,生产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
在宗庆后的带领下,娃哈哈集团以过硬的产品质量、独辟蹊径的宣传策略、深入人心的广告攻势,一夜之间使娃哈哈口服液家喻户晓。靠着如此敏锐的决断,宗庆后带领娃哈哈人掘到了第一桶金。但是,宗庆后并没有沉迷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接下来,他又看到了果奶产品蕴含的商机,便投身于此,摆脱了日益饱和的保健品市场,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在宗庆后看来,“没有效益的品牌便没有任何价值”。赢利是企业家的天职,所有的品牌打造及营销设计都是建立在“赢利是可见的”这一前提下的。娃哈哈率先使用了“实证广告”,广告语没有文化品位和艺术性,但对受众有煽动性,能直接拉升销售业绩。
对消费者心理的贴近,门类繁多的宣传手段,过硬的质量——娃哈哈集团所进行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离不开这三大撒手锏的护佑。而宗庆后更是亲自冲在市场调研与产品开发的第一线,带领着娃哈哈人一路前进。他看到可乐型饮料的畅销,就生产出“非常可乐”,并成功占据农村市场;看到都市人对营养功能型饮料的需要,就推出营养快线,红遍大江南北;感觉到茶饮料的前景,便推出系列茶饮料,如龙井茶、呦呦奶茶等,立刻受到市场的欢迎。他总是能够领先一步,总是能作出最好的口感,总是能不断进步。这就是宗庆后带领娃哈哈成功的不二法门。宗庆后总是以一颗善于思考的大脑在不断创造着赢利的契机,而财富即尾随其后接踵而来。正是因为“富了脑袋”,所以他才实现了“富口袋”的梦想。
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成功之道,富豪也各有各的致富秘诀,但思考是众多富豪的共同特质。亿万富翁亨利·福特说:“思考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它。”拿破仑·希尔曾经反复强调“思考致富”。为什么是“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成功人士强调,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终绝不会富有。如果你想变富,你需要思考——独立思考,而不是盲从他人。
“只要能够正确使用,你的头脑就是你最有用的资产。”这句犹太格言点明了“富脑袋”的重要性。“与一切知识交朋友,也可以从朋友那里学习知识。”想做个富人是好事,但富人先富有的不是口袋而是脑袋。没钱的人如果有个富脑袋,他不会过多久的穷日子;有钱人如果没有富脑袋,他也过不了几天有钱的日子。所以,我们要先使自己的大脑富起来,心态富起来,这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富人。
张瑞敏:创新成就财富梦想
财富学堂
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就必须在诸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在创业中找到新的突破口、独辟蹊径,这样才能到达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世界。
“……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着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的成功之路。”这句箴言具有深刻的含义。个性化的策略、个性化的产品、个性化的管理,都是十分让人注意的东西。面对激烈的竞争,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就必须在诸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在创业中找到新的突破口、独辟蹊径,这样才能到达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世界。张瑞敏就是这样一位财富名人,他运用一系列的创新原则和创新体系,将海尔推向发展和腾飞;他以身作则,锲而不舍,使“创新”成了企业无人不知、无人不为、无人不奔的目标。而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又不断转化成了新的前进的动力。海尔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其对市场认识的创新。
张瑞敏认为: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如同斜坡上的小球,要使小球不下滑,就要给小球施加一个止动力,但仅有止动力只能使小球维持原来的高度;唯有打破平衡状态,创造新动力,才能带动企业攀上新的台阶。这就需要企业的每一个人都保持创新的精神。
对于创新原则,张瑞敏表示:“海尔有一个创新的‘三原则’:创新的目标,创新的本质,创新的途径。”基于这一点,海尔提出了“战略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创新”等创新原则。“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海尔的创新之路是自然明朗的,所以它的腾飞也是顺理成章的。
张瑞敏将海尔的创新列为企业的核心战略之一,使创新成为推动海尔未来发展的动力。张瑞敏表示,发明不一定是技术创新,发明者也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能转化为社会的经济活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发明才是技术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技术创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开发原则,使海尔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原则,使产品在市场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另外,在组织创新方面,张瑞敏表示,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组织体系要能够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只有那些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经营战略进行调整之后对企业的组织形式迅速进行调整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张瑞敏带领下的海尔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始终将“创世界名牌”作为国际化落脚点。“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战略“三部曲”,使它信心百倍地走在“创中国的世界品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张瑞敏认为,文化方面的创新为海尔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张瑞敏曾经说:“我佩服GE的韦尔奇,他既能把企业做大,同时又能把企业做小。在全球企业中,只有他做到了。”他所欣赏的,也正是海尔自己正在做的。
海尔要把每个员工经营成SBU,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海尔发展的动力,从而保持企业安全稳定、快速永续的发展。SBU即“战略事业单位”的意思,如果每个人都是一个SBU,那么集团总的战略就会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而每一位员工的策略创新又会保证集团战略的实现。海尔正是通过SBU机制,把创新思维和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有机融合,使海尔人在一步步的前进中品尝到了成就感,进一步形成了海尔人独有的使命感,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拥有一种掌控全局的责任心。
创新并不神秘,人人都具备创新潜能,但只有懂得创造的奥秘,善于掌握科学的方法,人们潜在的创新才能才会迸发出来。创新是人的能力之所在,亦是人们成功的永恒动力。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是创造的结果,创造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成就,是精神的最高标志,它在人类活动中是最有力量、最有希望、最有价值的思维活动。成为创造型的人才,成就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企业,无疑是当今有识之士所向往的目标,当然也是致富者的必修课。
吴瑞林:用常人想不到的方法赚钱
财富学堂
创业者要明确财富的意义,并要全方位考虑做什么才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思考最适合自己的赚钱方式。
吴瑞林是一个典型的以草根精神奋斗出来的成功商人。他在既无学历又无背景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几十年中在商海遭遇了各种挫折和打击,但他始终乐观、积极,终于成为中国的“电话大王”。引用吴瑞林自己的一句话说就是:“我的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跌宕起伏中不断总结和超越的。”但也正是商海的风风雨雨、沉沉浮浮,才最终成就了淡定从容的吴瑞林。
做任何事情都要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创业赚钱更是如此。赚钱的方法很多,关键看选择是否正确。创业者要明确财富的意义,并要全方位考虑做什么才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思考最适合自己的赚钱方式。
吴瑞林作为侨兴集团的老板,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企业家,他精明、务实,从经营思想到从商理念,都能超前决策并非常具有前瞻性。侨兴集团通过境外上市,筹集到企业扩大生产所需的巨额资金;同时,通过上市的整体规范化运作,一方面对企业的管理框架和财务框架进行了重新策划,另一方面狠抓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产品的高新技术革新和观念更新,努力练好企业内功,完善了管理,锻炼了队伍,使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吴瑞林早期的成功,归因于他的精明和经商的胆略和欲望。从17岁开始,他便开始在市场上想办法挣钱。
“小时候坐在田埂上休息,同村的世伯从田里砍来一根甘蔗,我砍了一截,却发现大部分已烂掉了。世伯就告诉我,甘蔗常常不是烂头就是烂尾,或者是中间遭虫蛀。其实人一辈子与甘蔗差不多,你年轻时多吃苦,才能有后福。”吴瑞林说。一根甘蔗教育了吴瑞林。吴瑞林开始想,日子不能总是这样过,他不愿意总过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泉州自古就崇尚经商,于是吴瑞林也很自然地加入了这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