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是各有所长的,全才式的人才不是没有,而是这种人才可遇不可求。因此,领导者能恰当地判别人才的长处和短处就显得很重要了。而在不同情况下,长处和短处有时候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优势有时候恰恰会成为不利因素。让木匠打铁不行,但做椅子就一定很好。所以,关键的因素是,领导者能够明确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孟孙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贵族。有一天,孟孙去打猎,抓住了一头小鹿,孟孙就让他的手下秦西巴用车把小鹿先带回去。
谁知道,半路上母鹿一直对着秦西巴悲鸣不已。秦西巴很不忍心,就把小鹿放跑了。事后孟孙回来,问秦西巴小鹿弄到哪里去了。秦西巴说:“因为母鹿一路跟着,我很不忍心,就把鹿放了。”孟孙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
过了三个月,孟孙忽然又把秦西巴请了回来,让他当了自己儿子的老师。孟孙的车夫很想不明白:“过去为了惩罚秦西巴赶走了他,现在却又让他回来当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什么道理?”
孟孙回答说:“秦西巴对鹿都很仁慈,更何况对我的儿子了,他肯定会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师。”
毫无疑问,孟孙也是一位擅长因人制宜的领导者。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作者特意把另一个魏国大将乐羊的故事和这个放在一起作为对比,同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乐羊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名将乐毅的先祖,他本是中山国人,但是做了魏国的大将,奉命带领部队去攻打中山国。但是,乐羊的儿子这个时候却正在中山国。中山国国君一怒之下,把乐羊的儿子杀了做成肉酱,派人送给乐羊,想用这个办法来打击乐羊的斗志。
乐羊坐在主帅的帐篷里,不动声色地吃儿子的肉酱,居然吃了一碗。魏国国君魏文侯知道了这个事情,非常赞赏乐羊,还对自己的大臣堵师赞说:“乐羊为了表示对魏国的忠心,连自己亲生儿子的肉都肯吃!”堵师赞回答说:“他连自己儿子都能吃,还有谁他不能吃啊?”
乐羊从中山国打了胜仗回来后,魏文侯虽然重赏了乐羊,但是因为堵师赞的话,对乐羊开始不太信任了。
这两个故事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从对人处理一件事情的态度,推论联想到这个人的品性,从而断定这个人做其他事情会是什么态度。换个角度考虑,秦西巴不经领导允许,擅自放走小鹿,是错误的。然而,孟孙恰好在这个行为上看到了这个人的可取之处。而乐羊为了完成使命,能够为人所不能为,应该说巨大的勇气值得夸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然而,恰恰在这件事情上,让魏文侯有了不放心的地方。
古人云
⊙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
——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点悟】世界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也是互相有关的。识别人虽然是困难的事情,但是总能从某些现象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和品性。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点悟】韩非子是从质朴和机巧哪个好哪个坏来看待这两个故事的。但是,因为需求不同、情况不同,具体的判断就会不同。尤其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这些结论也不是绝对的。
当代案例
何经华是台湾IT圈的名人,他在内地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就是被用友软件公司聘请为总裁。当时风传他的年薪是500万,被称为最有价值的总裁。
其实,何经华的工资可能没有传说的那么邪乎,但以工资高著称业界的用友聘请何经华,肯定给出的代价不会低。之所以愿意重金聘请何经华,用友当然是看重他的能力和资历。况且何经华以工作狂而闻名于业界,用友当然认为自己物有所值。
一次,何经华带女儿去夏威夷休假。坐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时候,女儿拍他肩膀说:“爸爸,为什么我跟你说了五分钟话你都不理我?”其实,何经华这时已经神游天外,在想他的项目怎么搞,客户怎么办。不许带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一个星期假,对何经华显得有点多余。对于各式消遣,他没有什么兴趣,周末如果不开会,睡觉就是他的主要活动了。
“工作”基本上就是何经华的生活状态。即便是对那些以此为乐的人来说,这也是不轻松的。何经华对此有自己的逻辑:“人生本来就苦,关键是你有自己的目标,让生活苦得有结果。我决定是把24小时花在工作上,让工作上的成就感来弥补所谓的辛苦。”
更重要的是,在何经华看来,如果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难出成绩。由此,何经华产生了一些独特的识别人才的方式。
以前在美国招聘销售人员时,何经华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是:“你家里有几个孩子?”
有一次,一个应聘者说他有六个孩子,何经华当场就聘用了这名应聘者。理由很简单,因为这名应聘者压力一定很大,养六个孩子在美国是很昂贵的,太太一定是全职妈妈,不然连保姆费都交不起。
何经华的结论是:“他一定会努力工作,想办法赚很多的奖金,六个孩子的推力肯定会比我大,我不用每天督促他出去见客户签单。每天和六个孩子吃早餐的时候,他就会想着早点出门了,因为也许冰箱里的牛奶又快没了。”
非常解读
孟孙和魏文侯的判断也是有依据的,所以,可以说他们都有由此及彼的识别人才的能力,并且都按照自己对人才的理解和需求做出了选择。可以看出,因为需要不同,对人的判断也是灵活的,不能说孟孙和魏文侯完全对或者完全错。
有几个领导招聘员工的时候,会想到问应聘者有几个孩子,并且还把这个当作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呢?但是何经华会这样,而且不无道理。所以,从细枝末节识别人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关键是要有合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