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识人用人有学问
11607300000073

第73章 放权才能提高效率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企业或机构中的中层领导往往最累,有忙不完的工作,做不完的事情。这固然和职位的性质有一定关系,但是,是不是有些中层领导往往忽略合理地分配任务、充分调动下属的能力呢。或许有些员工确实在经验和能力方面暂时不足,但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他们就总是不能成熟。人才是要在锻炼中才能成长起来的。

三国时期,诸葛亮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位政治家。当时能够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应该说诸葛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始终为蜀国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刘备死后,诸葛亮更加废寝忘食,努力撑起蜀国的局面。因此,诸葛亮做事有一个特点,就是事必躬亲。事务不论大小,诸葛亮一定要亲自处理才能放心。

主簿杨曾经劝谏诸葛亮:“我常见丞相亲自校对簿书,我认为没这个必要。治理军国,自有体统,上下不可相互混淆。譬如治家之道,必然是仆人耕田,婢女做饭,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也都能够有所收获,一家之主则从容自在,高枕无忧。如果主人亲自劳动,必然形神疲困,终会一事无成。难道主人的智力不如仆人、婢女吗?当然不是,而是这样做的话便失去了主人应有的身份。所以古人云:‘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杨的话让诸葛亮很感动,他因此把杨提升为东曹属,主管选拔人才。杨死后,诸葛亮竟然垂泣了三天。

诸葛亮六出祁山时,派人到魏营下战书。司马懿问下战书的蜀国大使:“诸葛亮饮食起居如何?”信使说:“丞相起早贪黑,处罚20棍以上的事都亲自处理,说得多,吃得少。”司马懿听说后大笑说:“诸葛亮吃得少事务又多,又能活多久呢?”蜀将回报诸葛亮,诸葛亮感叹说:“司马懿真了解我啊!”不久,诸葛亮就去世了。

以诸葛亮的智慧,当然明白过于操劳并不是明智的办法。但是,诸葛亮也有他的难处,所以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自己需要放权,只是先帝托孤这件事很重要,我怕别人没有我尽心啊。”

古人云

⊙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

——房玄龄《晋书·帝纪第一》

【点悟】这是唐朝著名宰相、晋书作者之一的房玄龄对司马懿的评价,特别指出了司马懿用人的能力和长处。对比诸葛亮事必躬亲导致的操劳过度,司马懿的胜利的确有一定的内在原因。

当代案例

领导者不但要放弃事事亲为的习惯,还要着力培养手下的主管人员,从而成为放手型的管理者,强调每一位员工的自我领导能力。只有这样,方能发挥团队的最大潜力。

中尾哲二郎是松下电器公司的技术骨干。有一年,松下幸之助把研制小马达的任务交给中尾负责。中尾又将这一任务委派给佐藤,由于佐藤没有电机方面的知识,中尾便带着他一起干。中尾是个研究迷,起初还记得给佐藤解释几句,慢慢地就一声不吭,进入忘我的工作状态。

这时,松下来研究部视察,见此情景,便把中尾叫进办公室,批评道:“你是我最器重的研究人才。可是,你的管理才能实在令我不敢恭维。公司的规模已相当大了,研究课题日益增多,单靠你中尾君,即使把一天当48小时用,也是无论如何完不成的。作为研究部长,你的最主要职责是制造10个、100个擅长研究的中尾哲二郎!”

中尾点点头,他回到实验室,见佐藤还站在那里发愣,就问:“你为什么不动手?”佐藤恭敬地说:“您不在,我不敢贸然动手。”中尾说:“你是课题组组长,本来就应该你动手!你是我器重的研究人才,放手去干吧!”佐藤便尝试着去做。不久,中尾又将一个新进人员派给佐藤做助手,并彻底放手让他俩去研究。二人把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优质小型电机都拿来研究,并打算以此为蓝本设计图纸。

这时,中尾适时指点道:“模仿优质马达,未必就能造出优质马达。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看看劣质马达,也许有好处。”

佐藤与助手二人恍然大悟,立即买来次品马达进行解剖。这样就能找到出次品的原因,在设计研制中少走弯路。经过一年多反复试验,他们终于研制出“开放型三相诱导电动机”,并成功地打开了市场。

非常解读

诸葛亮之所以事必躬亲,除了他的个性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客观原因,不能简单地解释为诸葛亮不放心别人办事的能力。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解释古人的处理办法,总会产生一定的偏差。

所以,这里能给我们启发的,是诸葛亮这样做的结果。诸葛亮透支了自己的生命,过早离世,导致蜀国失去了唯一有能力与魏国对抗的人才,最终使蜀国在对垒中失败。司马懿不是等闲之辈,所以诸葛亮尽管健在,但司马懿几乎已经确定自己可以胜利了。

现代办公事务纷纭复杂,领导者更不可能所有事务都亲力亲为。不要说整个松下公司,就是一个部门的领导也不能这样工作。所以,松下公司的案例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一是领导要放手,二是领导完全可以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