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站在巨人肩上
11615900000026

第26章 启迪篇——每个人都是第一名(1)

刘德华:每个人都是第一名

格林

“你知道残奥会什么时候举行吗?”刘德华这个问题总能难倒人。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刘德华录制一个马拉松特别节目,无意中得知奥运会结束一个月左右还有残奥会。“都是拿金牌,都是为国争光,为什么没有多少人关心残奥会?”他默然沉思。

刘德华决定“关心”一下残奥会,却遭到质疑:你是不是要借机炒作自己?为了撇清关系,他自费去巴塞罗那残奥会当拉拉队员。

回到香港,刘德华自己订做了“奥运金牌”,给每个香港残疾运动员发了一枚。“金牌是真金的,当然金比较薄,”他说,“只要对自己负责任,你就是第一名。”

奥运会四年一次,但现实生活不是四年一次。香港残疾运动员都是业余选手,没有固定工资。“我看过香港电台一个介绍他们日常生活的特别节目,有些残疾运动员根本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老板也不会让他去训练。”刘德华说。

从1996年起,刘德华每年拿出10万元左右港币资助香港残疾运动员,颁发自制“奥运金牌”的传统也一直保留了下来。

刘德华觉得,鼓励一个不及格的人比鼓励一个高分的人更重要:“你给他的鼓励,也许能让他从0分到100分。”

刘德华从小就是第一名,小学升中学考了学校的状元。中一结业考试,他的成绩是全班12名——英文不及格。更惨的是,学校规定英文不及格不能升二年级,状元变成了留级生。

回到家,爸爸看到成绩单,二话没说狠揍了他一顿。之后罚他在祖先牌位前跪了整整一夜,“我真觉得跟世界末日一样”。这时,一个姓余的老师默默帮他找英文家教,垫付了补习费。第二年英文考试,刘德华考了80多分。“如果没有那位老师,可能就没我了。”

刘德华还收到过一个特殊的奖杯。200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前,电影记者合送了一个塑料奖杯给他,上面写着“最佳男主角”——他之前已经八次与影帝失之交臂。“大家怕我万一又拿不到,就先送给了我。”最终,他不负众望凭《暗战》荣膺当年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但直到现在他还无比珍视那个假奖杯。

2007年8月,刘德华作为爱心大使,发布了自己填词的2008北京残奥会单曲《EveryoneisNO.1》(《每个人都是第一名》)。在MV中,刘德华装上义肢,扮演一位因车祸截肢而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快递员。这位快递员自从看到残疾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拼搏后,决心振作起来直面人生,他的信念也感染了身边那些同病相怜的人们。刘德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用影像的方式向身残志坚的人们致敬!

刘德华常说:“希望所有人都能学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且给予这些残疾运动员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一个身体残缺的人都能够再站起来,更何况是肢体健全的人呢?只要肯努力,每个人都是第一名。”

跨入娱乐圈20余载,刘德华究竟赚了多少钱,恐怕连他自己也算不清。不久前,香港颁发“全港最高票房电影奖”,自1985年至2005年全香港票房最高的男演员正是刘德华。至今他共拍摄了120余部电影,累计票房约17.3亿港元,远远超过其他巨星。

据说,刘德华近一半收入都用在慈善事业上。除了电影版税,连帮好友剪彩站台所得的红包,他也直接打进“刘德华慈善基金会”,用来帮助香港的老人、孩子和智障者。而出身贫寒、勤俭惯了的刘德华对自己却很“抠门”,在片场他经常与群众演员抽同样的廉价烟,平日在家只用一碟花生米下酒,从不挑剔。

刘德华一年拍片至少四部以上,从《无间道》系列到《大块头有大智慧》,再加上《天下无贼》,刘德华连战连捷,部部叫座。他还经常投资电影做老板,为了拍出有探索价值的电影,帮助年轻人上戏,让新导演执导,他全力以赴,不惜亏本。在他的资助下,陈果执导的《香港制造》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电影。

刘德华常说,自己就是由新人过来的,也曾被雪藏过,那种处于最底层、迫切渴望被人发现的心情,至今难忘。“给别人机会就是成就自己”,对于挖掘和培养新人,刘德华不遗余力。只要有时间,他便会出席一些艺员训练活动,言传身教。

以前每看到一个剧本,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现在不同了,他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会想,他能不能演?还有谁比他更适合吗?很多新人,包括一些当红明星,都曾得到过刘德华的提携帮助,但刘德华本人却一直不肯承认。吴彦祖曾在一部电影中当刘德华的替身,刘德华觉得他很像自己当年,一直都努力地帮助他。如今吴彦祖已成功迈进人气最旺的演技派红星之列。吴君如也得益于他的帮助,星光四射。

刘德华推崇“大拇指哲学”。他说,很多人想当老大,其实就应该像大拇指,站起来最低;人家躲着的时候,它会出来保护所有人;而没有它,别人做不了事。

刘德华还是最早向内地发展的香港艺人之一,他参加了许多次内地献爱心及慈善活动,用一次次爱心行动让华迷们为他叫好。《人民日报》评选“海外百位杰出华人”,刘德华榜上有名。“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是他的人生目标之一。

北大教授张颐武笑言“爱人民就有人民币”,刘德华爱国,爱人民,自然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许多人眼中刘德华就是香港娱乐、甚至是香港的代表。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在香港,你可以不认识特首,但决不可以不认识刘德华。

刘德华的影响力穿越时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流传着他的名字,出道20多年,光芒愈演愈烈,至今不衰。1990年,叶倩文当选最受欢迎女歌手,刘德华是最受欢迎男歌手;2007年,他还是最受欢迎男歌手。每天,你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或者浏览网页的时候,总能看到这个不能再熟悉的身影。刘德华唱歌、演戏、拍广告、做制片人、投身公益事业、马不停蹄地拿奖……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那永不谢幕的招牌笑容仿佛在对你说:“生命中有如此多的期待,有什么理由不去拼呢?”

刘德华绝非天赋异禀,他倚仗的完全是“勤勉执著”四字而已。他也直言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奋,别人花一个小时能做成的事,他花三个小时,下功夫比别人多三倍。

刘德华被媒体誉为潜心在品行、技艺上不断探索的几位演艺巨星之一。每次演唱会,他都会带来不同的东西。香港著名电影人文隽说:“刘德华贵为天王巨星,拥有大量影迷歌迷,又那么忙,按说他开演唱会只要露露脸,唱唱情歌,讲几句笑话,请来一班圈内朋友充撑场面就能打发过去,而且可以保证观众满意。但刘德华却不那么想,他依然毫不偷懒,费尽心思地追求完美,能做到一百分的他不止做一百分,而是二百分。于是,就算本来不大喜欢他的,能不接受他吗?而本来就崇拜他的,能不更加死心塌地吗?”

生肖属牛的刘德华,有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牛性。香港最重要的一家电台的老板,早年听过刘德华唱歌后断言:他根本不懂唱歌,更无歌唱天分。刘德华就是不服,加倍刻苦练唱,每次在香港开演唱会都主动送票给他。人没来,刘德华也不气馁,仍旧照送不误。僵持了十几年,直到2001年,站在台上演唱的刘德华兴奋地看到那人坐在台下的嘉宾席上,非常认真地听完了整场演唱会,最终当面承认:“原来是我错了,华仔真的会唱歌。”

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刘德华连续三年蝉联香港最受欢迎男歌手奖,一张大碟中有三首歌打人年度十大劲歌金曲榜。他五度获封香港最受欢迎男歌手,七度荣获亚太地区最受欢迎男歌手,两次登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宝座,在台湾连续六年雄踞十大偶像第一名……他还是1999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2000年世界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度《福布斯》杰出领袖奖,2004年度香港特区政府荣誉勋章得主。2007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活动平面问卷统计结果中,刘德华位居榜首。他还拥有“慈善大使”、“光明大使”、“保育大使”、“中国残奥委爱心大使”、“中华文化大使”、“乙肝防治宣传大使”等美誉。

1988年至今,刘德华于世界各地所获奖项及荣誉已超过300项,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现在,刘德华已经不仅仅作为大众偶像,而是一种精神的旗帜,成为很多年轻人追慕的楷模和榜样。

阅读点精:每个人都是第一名,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第一名。刘德华成就了一种精神——永不言败;铸就了一个榜样——奋斗不息。他是刀锋上的舞者,因为鲜血的浇灌而人生绚烂,他是荒漠中的行者,因为执著的信念而事业大展。

歌星孙楠:做人要放高自己

王国军

孙楠,内地歌坛“一哥”。代表歌曲有《美丽的神话》、《I believe》、《不见不散》、《红旗飘飘》等。

幼年的孙楠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音乐老师,母亲在歌舞团工作。孙楠从三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钢琴和民族唱法,后来又到歌舞团学习吉他和美声,可以说从小就铺垫好了自己的音乐人生之路。13那年,他组织了一支乐队,并且在当地的一次青少年乐队比赛中大放异彩,他也因此声名鹊起。

15岁那年,孙楠初中毕业后进了工厂,先后当过焊工,漆工,木工,电工,司炉工等,可似乎没有一样跟唱歌沾边的,用他的话说是——“尝试了很多工作,才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还是唱歌”。

当然,酷爱唱歌的他,在当工人的日子里,一刻也没有放弃练歌。有一段时间,他经常在车间的机器旁摆上三个油漆桶,一有空闲,就坐在地上,手执两根木棍,颤着腿,不停地晃动身子和脑袋,嘴巴还一张一合地打着节拍,那是他在痴迷地练习打架子鼓呢。

干了一天的活儿,一回到家里,他就摆弄起那台破旧的唱机,翻来覆去地学唱那些经典名曲,再不,就抱着那把他小时候妈妈给买的吉他,摆头晃脑地一曲接一曲地唱个不休,连上卫生间也不停歇。

有一天,他跟父亲说,自己不想到工厂上班了,想呆在家里专心练歌,将来去当一名歌手。

父亲以为他怕当工人吃苦,就一脸严肃地教训他:“你以为当歌手就那么容易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知道吗?”

“老爸,我可不是怕吃苦才不愿意当工人的,我知道当歌手也不是那么轻松的,要付出很多辛苦,可我太喜欢唱歌了,只要能唱好歌,我什么苦都能吃。”孙楠听懂了父亲的提醒。

想到孙楠的确是酷爱唱歌,思索再三,父亲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一向对他严格要求的父亲,给他规定了高标准的练功任务-----每天都要按计划完成大负荷的训练。

孙楠愉快地接受了父亲的安排,那时他家住在大连市中心的一栋楼的最顶一层,上面有一个宽大的阳台,每天早上吃完饭,他就抱着吉他爬到阳台上,边弹边唱,中午下来匆匆吃饭,再爬上阳台,直到晚上8点多,天很黑了,他才带着一身疲倦下来。

他练得很卖力气,嗓子哑了也不在乎,可他仍蛮有兴致地坚持着,并有了明显的进步,精通音乐的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孙楠这小子还真挺能吃苦的,将来肯定能有出息!

一天,父亲提出要考考他,孙楠自弹自唱,有板有眼地连唱了好几首有难度的歌曲,音乐功底很好的父亲边听边不住赞赏地点头。

得到父亲的夸赞,孙楠的练习尽头更足了,练得也更勤奋了,每天早早就来到阳台上,即使刮风下雨也不间断,每天有人从楼下走过,看到他站在阳台上引吭高歌,都不禁好奇地驻足观看,听到他唱到精彩处,掌声和叫好声此起彼伏,这时孙楠唱得更卖力气了。

“那是我每天必须进行的免费专场表演,拥有大批的流动观众。”多年以后,孙楠这样幽默地回忆当年的情形。

不过,他的大嗓门儿,还是影响了左邻右舍的休息,好在孙楠心地善良,嘴特别甜,他挨家挨户主动上门道歉,邻居们一见到他那张充满孩子气的可爱的圆脸,再一听他那越来越像那么回事的演唱,都宽容地说:“你就尽情地唱吧,只要以后能有出息就行。”

“放心吧,我将来一准能练成个大歌星。”孙楠深受鼓舞地立刻像通情答理的邻居承诺,数年后,他真的梦想成真了。

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阳台表演”他一张白白净净的脸晒成了“黑又亮”,手指肚也让琴弦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他的演唱水平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16岁那年,孙楠去了大连市西岗区的一个艺术团,开始随团到河北,山西等贫困地区慰问演出,总算登上了真正的舞台,他既当歌手,又打架子鼓为别人伴奏。那时,流行音乐开始在内地兴起,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并为之深深痴迷。那个时候正是刘欢独领风骚的时候,他非常崇拜,并且日复一日的模仿,从演唱风格到语气和神态。他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做刘欢的徒弟,他把这当成自己的梦。

此后,孙楠又先后闯北京,广州,饱尝了做一名歌手的艰辛。

18岁,孙楠进了北京煤矿文工团,并且演唱了一系列流行歌曲,因为极为神似的“刘式”风格而受到人们的追捧。在一次大型的爱心演唱会上,当他得知,自己的偶像也要到来,他激动不已,演唱也尤其卖力。台下掌声如雷,他也因此信心大增,当演唱会一结束,他迫不及待地走到刘欢的身边。

当他恭恭敬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不想却遭到了刘欢的断然拒绝。他不死心,带着礼物再次来到刘欢下榻的宾馆,同样是冷冰冰的拒绝。为了彻底打消他的年头,刘欢语重心长地说:“做人,还是要高一点看自己。跟着别人走,永远都只能是别人的影子。”

他呆住,并陷入深思当中,回来后,他立刻把自己紧关在房门中,一连三天,他开始深思自己的音乐风格。不久以后,他便以崭新的风格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并加盟大连市歌舞团,推出了第一个个人专辑。在一次节目现场,当有主持人问他:“很多人都说,你将成为中国的第二个刘欢。你对此有何评价。”他微笑着平静地回答:“刘欢一直是我所敬重的老师,但在音乐风格上,他就是他,我就是我。我是孙楠,独一无二的孙楠,请大家一定记住这一点。”

1995年,他赴吉隆坡参加“第三届亚洲心连心音乐节”,以其流畅,清新,激情四射的风格令人沉迷,同年推出的第三张专辑在马来西亚创下了十万张的销售历史。

1999年,受北京电视台的邀请,他参加《公益歌曲大擂台》的比赛。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比赛。他的到来,在观众中刮起了一股“孙楠”风,他也成为这个节目中唯一蝉联擂主的歌手。他开始被人称为中国内地乐坛公认的“一哥”。

应该说,当初要是没有刘欢的拒绝,他早就成为了刘欢的学生,在大师的指导下,他会更轻易的成功,但充其量只是“刘欢第二”。是刘欢的拒绝,才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孙楠,才有了中国内地乐坛当之无愧的最具实力歌手的出现。

每次录完音,孙楠都会作为一个听众去听一遍,他把自己放在另一个位置,就像在感觉另外一个歌手的演唱。在创作方面,孙楠认为自己比较笨,比较随意,像一些艺术家都有灵感,灵感一来创作就如泉涌一般。

“但是我好像没有什么灵感,我得经过长时间的揣摩沉淀,想写的东西才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作为一个歌手,虽然有些时候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显得风格单一,但是孙楠却极想做不同的音乐。

“其实,唱歌是为了观众,不是为了自己。所以我最希望的就是做我喜欢的同时大家也喜欢的音乐,这样才能撞出火花,才能成功。”

后来,孙楠因为演唱了电影《不见不散》的主题曲《不见不散》和电视剧《永不瞑目》的主题曲《你快回来》后,不仅自己的歌唱事业蒸蒸日上,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影视剧的热播,也让更多的影视作品来找孙楠为其演唱主题曲。

阅读点睛:人的愿望没有止境,人的力量用之不尽。真正的成功并不是顺着别人的路走。走自己独创的路虽然会荆刺丛生,但那才是独一无二的保证,因为,做人,高一点看自己,这样的人生,也才能精采绝伦。

戴玉强:成功是向上的趋势

王清铭

戴玉强,河北文安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代表歌曲《你是这样的人》、《我像雪花天上来》、《喀什葛尔女郎》、《又见西柏坡》及歌剧《图兰多》、《茶花女》、《卡门》、《芦花白、红棉红》等。

那天,“隆力奇杯”CCTV第13届青年歌手大奖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晚邀请的评论嘉宾就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戴玉强用有点调侃的口吻说,自己的许多本领就是当第二名时练就的,如果当第一名,当时一下子就火了,结果学不到什么东西。他鼓励参赛歌手,争不到第一名,就争第二名,第二名更好。

1984年到2008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已经举办13届,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

戴玉强和主持人赵保乐说起自己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独特经历。他曾经连续4次参加青歌大赛,从1988年第3届开始,到1996年第7届。第一次、第二次没有从分分赛区出围,第三次出围了,参加央视预赛,又被刷了下来,第四次他终于闯进1996年第七届大赛,以一首《我像雪花天上来》获得美声唱法专业组第2名。一步一个台阶,成功在顶端,他就是这样迈上去的。成功不是容易做到的,太轻易的成功往往是廉价的,容易抵达的成功容易让人满足,以为自己站立的地方就是最高点。

戴玉强说,感谢前两次的磨练,他每次都接受新的更高的挑战。挑战让他保持强烈的向前愿望,使他不断向前冲刺。

不要轻视失败。失败是幽深的山谷,衬托成功的高峰的威仪。西方有句谚语:“没有失败,只有失败者。”失败是暂时的,是成功的必经阶段,也是为成功积累经验的关键。成功的殿堂往往由失败奠基。承认失败是堕落的开始,甘于失败就是在劫难逃的渊薮了。正视失败是智者,决不认输是勇者,失败的时候说自己只是没有赢的人是智勇双全的成功者!戴玉强经历过失败,但他只是没有赢而已,他的失败是以后成功的铺垫,犹如山麓撑起了高山的伟岸。

成功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种向上的趋势。每一次的成功都只是一座山峰,还有更高的山矗立在成功的前面。成功不是孤立的山,而是连绵不绝的山脉。如果陶醉于某一次的成功,所观赏的风景很有限。戴玉强对赵保乐说,他很庆幸自己只获得第二名,第二名让他看到自己的差距,也坚定了向前的决心。

他有点调侃的说,很多的第一名现在都埋没了,风头正劲的很多歌手在青歌赛上排名都是靠后的。他的话引人深思。很多获第一名的选手泯然众人,而排名在后的选手却冲到了事业的颠峰。

要清醒地认识成功。第七届大赛时,经过长时间的锤炼,戴玉强的唱功出类拔萃,所有的人都说第一名非他莫属。他自己也感觉成功伸手可及,再加上大家一夸他,他高兴得整整一个晚上没有睡着。正式比赛的时候,当他唱到第二段,一开口,就唱破了一个音,就这一个音让他后背一凉,整个后脊梁都开始冒冷汗,也就是这个音,让戴玉强排到了第2名。这一次的经历让戴玉强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离真正的成功相隔几重山。

静止的成功只是暂时成功的,成功不是抵达某个目标,而是保持一种向上的趋势。戴玉强也从这次“失败”中醒悟到“青歌赛”只是成功的一处小山峦,从这里出发还有很多的大山需要他去攀越。他比以前更努力了,2001年,戴玉强受到声乐大师、男高音歌王帕瓦罗蒂的高度赏识,收为弟子,开始冲击世界歌剧舞台。他以一种向上的趋势渐渐逼近成功。第一名并不代表成功,从更大的成功角度看,任何的第一名都只是下一次成功攀升的一个平台。戴玉强庆幸自己没有拿到第一名,因为它如冰水,冷却了他发热的头脑。

阅读点睛:人是有很强的惰性的,也有很飘然的成就感,经常把手段当作目的,把一次的成功当作终点,殊不知任何的成功只是漫长旅程的一个驿站,前程是长亭连短亭。不当第一名,不是失败,而是清醒剂。

和弱点面对面的国际巨星

刘东伟

尼古拉斯,美国著名影星。主演过《鸟人》、《逃离拉斯维加斯》等。

尼古拉斯出生于美国加州,从小就显示了其音乐方面的天赋。尼古拉斯的叔父弗朗西斯是著名导演,曾执导过《教父》等响誉全球的大片。

那天,尼古拉斯去叔父弗朗西斯家,当时,弗朗西斯正邀请了电影界的一些名人,弗朗西斯的儿子卡拉一见尼古拉斯,就拦在门口问,你来干什么?是不是想借助我父亲,在电影界混出点名声来?尼古拉斯说,我只是路过,顺便来看看叔父。卡拉不相信,不停地挖苦尼古拉斯,尼古拉斯少年气盛,便和卡拉吵闹起来。客人们听到动静,都走了出来。弗朗西斯说,既然你们都喜欢表现自己,那就比试一下,让前辈们看看,谁更有表演才华。卡拉素来爱出风头,他马上答应了,并让父亲出题。弗朗西斯让他们表演一个偷窃的片段。卡拉的表情相当丰富,而尼古拉斯的表情很生硬,动作也不自然,他的样子引得大家不时哄笑。卡拉向尼古拉斯一撇嘴,嘲笑道,像你这样子也想进入电影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