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站在巨人肩上
11615900000029

第29章 启迪篇——每个人都是第一名(4)

但是罗维导演的决定,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毕竟这是一部凝聚了大家数年心血的新作,却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担任主演,大家都接受不了。

为了说服大家,罗维只好通知他来公司。把剧本仍给他:“你需要多少时间来参透剧本?”他以少有的严肃而认真的口吻说:“一分钟。”他的回答令所有人感到惊讶,他接着说:“这事儿是这样的,对别人来说或许需要几周的时间,但我只有一分钟的时间,我的父亲曾经就教导我,要想有出息,就必须把别人的一分钟当成自己的一辈子来慎重对待。”

接着,他拿出一个秒表,开始计时。一分钟后,他来了一段即兴表演,虽说内容有所出入,但他却把郑潮安这个人物的性格演绎得活灵活现。

这也是李小龙美返港拍摄的首部影片:《唐山大兄》,影片上映两周就创下了两百万港币的票房收入,这在香港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

李小龙多才多艺,亦文亦武。他每当练功之余,埋头研究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他留下了七大本学武笔记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记录》、《二节棍法》、《布鲁斯-李拳术图解》(英文版)和《布鲁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

在他对武术的领悟中,无疑也用上了“一分钟”概念。“一分钟”就是速度,而截拳道的灵魂就是“快”。

李小龙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他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

李小龙由于在武术和电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他先后在1972年和1973年两度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1972年还被香港评为十大明星之一。美国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香港报纸赞誉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

阅读点睛:态度认真,言谈谦虚而自信,这就是李小龙的处事哲学。平心而论,一分钟和一辈子差距何止千万倍,但只要把每一分钟都当作能改变一辈子命运来慎重对待,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完成,什么抱负不能实现的呢?

科比与他的比赛录像

科比中文

科比,美国NBA巨星。

湖人队录像编辑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给他们的当家球星科比剪辑球队对手的比赛视频资料,来供这位MVP细心研究。

科比在每场比赛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通过自己的便携式光碟机观看对手的比赛视频。不管是在客场的休息室,在比赛前的热身运动,还是在自己的更衣室,都可以看到科比观看赛前视频的身影。这位11次全明星球员守候在自己10英寸的影碟机前面,研究着他所防守的对手的比赛剪辑。而且这是科比自进入联盟以来一直坚持了13年的习惯,这也促使了现在的他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和辉煌的荣誉。

这个习惯即使湖人队几十年前的名宿魔术师、贾巴尔、韦斯特、奥尼尔都没有,因为在他们的思想中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而科比则与众不同,他一直都会去研究他的对手在比赛中的闪光点和优势。

湖人队的影像工作人员巴达肯说:“很显然他是我见过的最痴迷比赛剪辑的家伙。虽然我不能确信他是否比魔术师更求胜心切,但是我想他就是这样的。研究比赛剪辑已经成为他准备比赛的一部分,这也是取胜的一部分。”巴达肯自1989年开始到湖人队影像编辑室实习,如今已经40岁的他已经成为通过刻录机、电脑为湖人队教练和球员剪辑比赛的两个主要编辑之一。

NBA很多球队为了知彼知己都有研究对手比赛视频的习惯,但是作为湖人队的影像编辑人员,他们要比其他任何球队的工作人员都要忙,因为上赛季获得常规带MVP殊荣,如今已经30岁的科比比其他人要求更多,而且已经电话告知了编辑他的要求。

在家中或者在去比赛的途中由自己保镖开车的时候,以前的科比经常会研究整场比赛的剪辑;现在的科比除了研究这个之外,他还会认真研究一场比赛他所对位的对手的视频剪辑。这样的剪辑现在由28岁的同事帕特里克负责。

一般情况下,科比事先都会和帕特里克交流一下他的想法,然后帕特里克会从科比将要盯防的对手最近几场几个小时的比赛中,找出对手的亮点和关键点的表现,编辑合成一份大约8-12分钟的精华剪辑给科比研究。

科比这样做的目的是研究自己对手的习惯,对手是否有了新的动作?他是习惯直接突破上篮得分?还是喜欢在外线带球然后跳投得分?等等问题,科比都会通过视频剪辑得出结论。然后在比赛开始前,科比会打开特质的有字幕组合的“KB”按钮听筒,在视频播放器上找到迫使对手离开对手擅长得分的区域。

圣诞大战对阵波士顿之前,科比收到一份长达12分钟,关于皮尔斯、隆多和雷阿伦的视频剪辑资料;之后不到48小时的时间,他又拿到了勇士队队员杰克逊、阿祖布克、贝里内利长达11分钟的视频剪辑资料。

这位8次获得NBA防守一队荣誉的科比是这样说的:“我不得不考虑的更远一些,因为临场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你在比赛前已经预料到了,你就不会慌手慌脚。如果人都有自己的得分习惯,如果他在今天拿下40分,他会想着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再次拿下40分甚至更多。你必须深知他的得分方式和得分区域,然后迫使他离开他的得分区域或者用他不习惯的方式来得分,你就能冻结你的对手。”

当科比还是个6岁的小毛孩的时候,在意大利的他就已经养成了研究比赛剪辑的习惯,那时候他的父亲乔布莱恩特已经是一位资深的球员,有着8年的NBA生涯了。那个时候科比身在美国的祖父会经常把NBA的录像带邮寄给意大利的科比,科比那个时候就已经对NBA的比赛如饥似渴了。即使那个时候NBA还不能在欧洲直播,但是科比已经可以通过录像带来模仿NBA中专业的篮球动作。科比回忆道:“每当我看到经典的动作,我们都会对着录像带研究好几遍,然后模仿他,其实我起步很早的。”

当科比居家搬迁到佛罗里达的时候,科比的这种习惯还伴随着他在马里昂中学联赛的日日夜夜。科比说他的高中教练格雷格唐纳就是一位惯于和擅长分析比赛录像的人。“即使当时这种做法很不流行,格雷格唐纳也会要求我们认真观看比赛录像,他会帮我们录下对手的比赛、分析对手的比赛,我们也会认真的去观看对手的比赛录像。”

1996年科比高中毕业后,18岁的他直接进入了NBA,同时他的这种习惯也随之带到了NBA。他要求湖人队的影像制作师帮他找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之间球员的比赛录像,这其中还包括科比敬仰的芝加哥公牛队后卫乔丹。

1999年禅师杰克逊受雇于湖人队,禅师要求湖人队的影像编辑师在球队观看的比赛录像中随机地加入一些字幕,然后要求大家在训练前观看,科比曾因此被禅师警告过。观看过程中杰克逊会问一些队员刚才视频上的字幕是什么(以此来检验大家是否专心看录像),科比曾回答不上来而被禅师点名批评。巴达肯回忆说:“我记得当时的这一幕,科比当时只是傻笑,因为他觉得禅师当时的这种做法他不能接受。”

湖人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有通过研究比赛录像分析对手的习惯,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录像带只有8毫米或者16毫米宽,因此比赛剪辑非常短,通常只有五六分钟的样子,录像带断的情况是加长便饭,“队员们常常为此非常恼火”,前湖人队发言人贝特卡回忆道。

影像工作人员通常会从NBAl联盟提高的大量的视频资料里找到他们需要的内容,然后视频工作人员会在比赛前一周的样子把视频提供给斯泰普斯中心或者湖人队另一个训练地埃尔塞贡多的视频播放部门。

在美国时间周一晚上,影像制作部门已经录制了丹佛VS鹰队、魔术VS活塞、芝加哥VS网队、灰熊VS狼队、太阳VS雷霆、奇才VS火箭、76人VS爵士以及猛龙VS勇士队的比赛。巴达肯在为湖人队制作分析比赛视频的同时还是他母校南加州大学足球队的一名助理教练,来帮助球队分析比赛。奥基夫作为前校友,是印第安纳大学男子篮球队的一名管理人员。

他们在斯泰普斯中心的办公室仅仅容得下两张桌子和三台影像处理机。他们的办公室紧挨着禅师杰克逊的办公室,这样禅师可以方便随时所要视频资料。当湖人队打客场比赛的时候,负责影像编辑的奥基夫或者巴达肯中的一个会随队前往的。

当湖人队在主场作战的时候,视频工作人员必须在球队训练日当天上午7点之前到达训练馆,因为上午的时间很紧张,他们必须在球队训练的10点之前准备好当天要用到的视频资料;同时关于比赛对手的视频资料也必须提前为教练准备好,因为只有这样,教练组才能根据视频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好各种战术安排。

比赛当天对奥基夫和巴达肯来说是漫长的一天,他们至少得工作到晚上11点,以便从教练那里获得为下一场比赛需要准备的东西。在每一场比赛开始前,对手最近几场比赛的情况会在比赛更衣室里提前90分钟开始播放,但是一般很少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来关注这个,更多人的在这个时候会选择在球场上热身投篮或者在球员休息室放松休息。然而科比则常常会在训练室在护理师给自己包扎脚踝的同时通过观看自己的DVD播放机来研究自己的对手。

阅读点睛: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科比的成功离不开研究对手近期比赛视频,为迎接对手做准备。不管是球队,还是科比要防守的对手,科比都不会放过。正如奥基夫的评价,“科比就像一位虚心的优等生一样,时时刻刻都不忘查找不足,充电学习。”

长跑冠军:跨越人生最高的坡

佚名

帕沃?鲁米,出生于“长跑之乡”芬兰,曾是最杰出的长跑选手,被称为“芬兰飞人”。

1897年鲁米出生于芬兰的小城图尔库。从小就喜爱跑动。7岁时,他曾追逐一只飞鸟,而跌落池塘。13岁时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背井离乡,充当一名年青的搬运工。15岁时,他为了训练费用,当过传递员。

鲁米最早被发现长跑天赋是在1919年入伍之后。在一次武装赛跑中,每个人都戴着钢盔、背着长枪,腰带上挂满武器,还扛着一包沙袋,结果别人跑起来汗如雨下,他却轻松完成,速度也奇快。以后,鲁米大胆地改革过去速度慢,跑量小的落后训练方法,将速度融入耐力跑之中,使运动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

鲁米的奥运辉煌起源于1920年的第七届奥运会。那届比赛上他一人独得三枚金牌,成为当届奥运会田径比赛获金牌最多的选手。也是在这次的比赛中,他养成了比赛时手握秒表的习惯。此后,无论训练还是比赛,鲁米的手中总会拿着一块秒表,边跑边看时间。

1920年,鲁米代表芬兰队参加了在比利时举办的第七届奥运会,并一举夺得了男子10000米和个人越野赛两枚金牌。

尽管帕沃?鲁米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回到芬兰,在庆祝会上,队友科勒赫迈宁却淡淡地望着他。当他端着杯子走向科勒赫迈宁时,科勒赫迈宁推开他的手,说,“现在还不到喝庆功酒的时候,因为你是一个失败者。”

仿佛一盆冷水浇下来,顿时,帕沃?鲁米满脸的喜悦一扫而光。“你是说约瑟夫吗?”他问。

“是的。”科勒赫迈宁说。

他看看周围队友投来的目光,满脸通红。

“你……你太让我没脸面了。”他低声说。

“我就是让你不能逃避失败。”科勒赫迈宁说着,向周围的人说,“你们为什么要给他庆祝,他虽然取得了两场胜利,但是胜利并不能掩饰他的不足,他败在了一个曾经受过伤的退伍兵脚下,这不但是他个人的耻辱,也是全芬兰的耻辱。”

科勒赫迈宁是世界长跑名将,也是奥运会冠军。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科勒赫迈宁亲眼目睹了他和约瑟夫的较量,那是男子5000米跑的赛场上,来自法国的退伍兵约瑟夫和他一同站在起跑线上。在整个比赛中,他一直处在领先地位,甚至认为金牌已经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了,但是就在距离终点只有200米时,约瑟夫突然冲了上来,并且很快超越了他,以几秒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你取得了两场胜利,登上了两座高坡,但是,不要忘了,失败也是一座高坡,它会阻碍你继续走下去。”科勒赫迈宁盯着他说。

帕沃?鲁米低下了头。

的确,一想起这场失败,他就无法快乐起来,因为他一直认为,只有自己,才是5000米金牌的主人。

科勒赫迈宁的话像一记重锤,砸在帕沃?鲁米的头上。之后,他在训练中不再旁若无人地蛮力奔跑,而是科学地分配着体力,他要的不是几圈的速度,而是整体的速度。从一开始的拉锯跑,到中间的加速跑,再到最后的冲刺,他计算着每跑一圈的时间,感觉着体力消耗的变化。

1924年7月,鲁米终于在巴黎创造了奥运会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他先赢得了1500米比赛金牌,两个小时之后,他又在5000米比赛中获多冠军。两天之后,鲁米顶着巴黎的高温,再次以1分24秒6的优势赢得10000米越野比赛的个人和团体金牌。第二天,当其他运动员还在恢复的时候,鲁米又在3000米的比赛得到金牌。他还曾经希望参加10000米比赛,力争卫冕,但是芬兰随队官员拒绝他的参赛请求。回到芬兰后,愤怒的鲁米在比赛中打破了保持近13年的10000米世界纪录。从那时起,鲁米有了一个响亮的绰号——“芬兰飞人”。

当时,有些细心的观众发现,比赛时,鲁米总是不时低头看自己的右手,有人猜测,鲁米手里一定拿着母亲的照片或是一张圣母像,以求保佑。其实,这是鲁米4年前养成的习惯——手握一块秒表。比赛时,鲁米思想集中,并能精确地计算和分配每圈的时间和速度。当最后一圈铃声响后,他就将秒表往地上一扔,全速冲刺。

1924年巴黎奥运会是鲁米的黄金时期,有人把这届奥运会称为“鲁米奥运会”。有人这样描述奥运会时巴黎的情形:“他到哪里,哪里就有胜利,就有‘鲁米!鲁米!’的欢呼声。”遗憾的是,巴黎奥运会各项比赛结束后,没有正式宣布名次,没有升获奖运动员所属国家的国旗,闭幕式上也没有举行授奖仪式。奥运会结束大约一个月后,鲁米收到了从邮局寄来的5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