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科玉律
11618000000016

第16章 谋局——目标远大,执行在即(2)

很显然,肯德基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丰厚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它在“初测”上的良苦用心——设置品尝点、征询众人意见,以深入细致的调查去开拓市场!

【智慧启迪】

管理者在为企业出谋划策时,预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依据,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就是因忽略了这一点,于是,在对市场没有足够认识的情况下枉做决定,结果导致企业输得一败涂地。对于管理者而言,唯有始终坚持在做决策前进行有效预测,才能够通过预测降低盲目投资的损失,并在掌握了诸多信息后,做到纵观整个市场的全局,才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运筹帷幄!

自我提高是基础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重大的决策,都需要管理者来做最后的定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者的智慧与眼光关系着企业成败的关键,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必然善于做决策,因为他们不但会在决策前,及时做好预测的准备工作,而且,还会不但提高自己的洞悉能力,进而大大降低了企业未来的风险,相反,一个不重视自我提高的管理者,便只能让企业跟随他们一起步入落后,并最终被市场淘汰。

资料收集是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市场也随之开始变幻莫测,那些扑面而来的大量信息,常常让管理者们头痛不已,然而,要想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有利于决策的相关资料,这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亦是企业夺取胜利的关键之所在,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必须小心谨慎的挑选每一条信息,以免误导我们即将作出的重要决策。

分析市场是重点

管理者必须明白,重视决策前的市场分析,是一切企业制胜的共同规律。很多时候,充分的市场分析与精确的预测,能使企业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制定相应的产品、价格与服务等营销政策,进而达到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同时,市场分析又能帮助企业,了解自已所处的行业地位与竞争态势,这有利于企业避免市场风险,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法则释义】

著名的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郑学益,在阐述市场营销的理念时提出:相对而言,在蚁群中的“懒蚂蚁”更重要,在企业中注意观察市场、研究市场、把握市场的人,更为重要。这就是管理者盛传的懒蚂蚁效应,它旨在告诫管理者们,只有不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在无味的工作上,才能更加专注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因为懒于杂务,才能勤于思考。

对于这条黄金定律,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唯有少数蚂蚁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他们将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然而,有趣的是“懒蚂蚁”并不懒。

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勤快的蚂蚁便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蚁群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与“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始终保持对新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勤与懒相辅相成,“懒”未必就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很忙碌,就永远都不能跳出狭窄的视野,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一个分工协作的组织内部,勤者与懒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大量勤者的存在,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需要有必要懒于具体事务,却勤于思考的决策、计划、协调、指挥者。

很多时候,没有了这样的懒者,勤者极易无所适从、乱了头绪,从而作无谓劳作,往往事倍功半,如果管理者整天忙忙碌碌,便不可能静下来,观察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外部运作环境,也就更不可能对之作出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由此可见,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应努力学会做一只谋局的“懒蚂蚁”!

【经典案例】

正泰集团的董事长南存辉是一只典型的“懒蚂蚁”,它将自己的工作有序的分成了三个部分:1/3的时间在国外,主要进行学习、考察和商务谈判;1/3的时间在国内进行一些公关活动,主要是做一些公司与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工作;还有1/3的时间用于处理公司的一些棘手事情。南存辉非常满意自己这样的安排,他认为,这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并能够有效避免企业毫无目的的“打乱仗”。

很显然,南存辉在公司很少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因此,那些具体的事必须安排具体的人去做,并且,他不会插手去处理,他主要考虑企业的战略与方向问题。南存辉经常说,一个人每天只有六个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工作时间长了效果不好,于是,他主张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不主张打疲劳战,能站着开的会,就绝不坐着开;能坐在桌边开的会,就绝不在会议室里开;能写便条的指示,就绝不下达严肃的文件。

在南存辉看来:真正的企业家不应该是勤劳的蚂蚁,而应该是“懒蚂蚁”;企业家主要是用脑而不是动手,动手是职工的事,不是企业家的事。南存辉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家整天像勤劳的蚂蚁一样忙个不停,哪有精力来研究战略上的问题呢?如果说职工是埋头拉车的人,那么,企业家就是抬头看路的人,尽管从表象来看,看路的人肯定要比拉车的人轻松不少,但实际上,看路的人远比拉车人承受的压力大很多。

南存辉不提倡主管天天加班、天天熬夜,搞得心脏病发作,他觉得有本事的主管应该把事情交给下属去做,唯有将自己从琐事中解脱出来,才能清晰地看清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就这样,南存辉将自己的全部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了为企业出谋划策之上,而正泰集团在他的英明指导下,一步一步迈进了成功企业的行列!

【智慧启迪】

每一位管理者的精力与时间,都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侧重一面,则意味着必须削弱另一面,此时,管理者应拿捏好关乎企业利益的轻重,是那些多如牛毛的琐碎小事重要,还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重要呢?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因此,我们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必凡事都面面俱到,绝不能纠结于企业的各项琐碎之事,唯有如此,才能想大事、想全局、想未来!

少一些疲于奔命的辛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管理者喜欢大包大揽的现象,他们常常喜欢事无巨细都要管,殊不知,这在无形之中,削减了自己投入重要事情的时间与精力,长此以往,企业又怎么能得更好的发展呢!一位具有智慧的管理者,会尽量让自己少一点疲于奔命的辛苦,而将那些无关紧要的任务,下发给下属们,我们要做的是纵观全局,为企业谋划一个美好的未来蓝图。

多一点“懒”的时间

在任何一个高效的企业中,下属们的工作时间,肯定会比一般的企业要少很多,因为管理者不会事事都插上一脚,于是,下属便能以最快的速度,来完成其下达的任务,这样的企业,不会让下属常常疲于工作,而会让他们学会劳逸结合的工作方式。因此,管理者在自己“偷懒”的同时,也应给下属们多一点“懒”的时间,这可以避免因长时间集中工作,而导致的不必要损失。

快鱼法则——速度决定竞争的成败

【法则释义】

美国思科公司的总裁约翰?钱伯斯,在谈到新经济的规律时提出:现代竞争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的吃慢的。这就是管理界赫赫有名的快鱼法则,它旨在告诫管理者们,速度决定着企业竞争的成败,在当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快制胜,效率第一”是市场竞争的重要策略,一个“快”字足以反映出速度快、效率高,以及其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普遍现象,即大企业不一定能够战胜小企业,但速度快的,却一定可以打倒速度慢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即使我们的企业再大、再强,也不能一味的坐享其成,要想长久的占领市场,就必须学会以快制胜的管理发展,否则,就只能去捡别人吃剩下的渣滓,然而,要做到“快”,就必须不遗余力地提高企业的执行能力。

市场风云瞬息万变,信息流的传播速度在日益加快,谁能抢先一步获得信息、抢先一步做出应对,谁就能捷足先登、独占商机。因此,在这“快者为王”的时代,速度已成为企业的基本生存法则,企业必须突出一个“快”字,追求以快制慢,努力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市场反应速度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只有能够迅速应对市场的管理者,才能成为市场逐鹿的佼佼者。

众所周知,作为一种企业的战略,时间对于资金、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创新观念等,更具有紧迫性和实效性,因此,“快鱼吃慢鱼”即是“抢先战略”,是赢得市场竞争最后胜利的首要条件。实践早已证明,在其它因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谁能够先抢占商机,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抢先的速度,早已经成为了竞争取胜的关键。

不可否认,闪电般的行动,必然会战胜动作迟缓的对手,使“慢鱼”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立刻败下阵来,而实施“抢先战略”,意在“先”,贵在“抢”,因为“商机”是短暂的、有限的,是转瞬即逝的,即人们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此,管理者必须谨记:唯有凡事都赶在别人的前面,我们才能够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才能够让企业始终站在市场的最前沿!

【经典案例】

戴尔是全球大型电脑配件与组装的供应商,它的制胜法宝,就是快速的物流与强大的库存,在这些物质的大力支持之下,它才能将组装与供应链变成了地球上效率最高的企业。十几年前,戴尔的库存为20天到25天,现在它却已经没有仓库了,虽然每天依然生产近8万部的电脑,但是工厂的库存从未超过两个小时,整个运营的时间最长也只有72小时,戴尔的全球供应链始终都在超常的运转。

对于戴尔的首席执行官罗林斯而言,库存就像是一条鱼,他说:“你保存的时间越长,它就会腐烂得越快。由于产品周期短,计算机零部件每周要贬值半个到一个百分点,降低库存是财务需要!”基于这个观点,他认为,企业保存库存是对需求预测的避险工具,是供应链管理的无能,他还说:“很多企业喜欢高额的未完成订单,半导体产业喜欢看到半年的订单,如果我有三天以上的订单,迈克尔就要给我打电话了。”

不仅如此,戴尔的这种企业管理模式,对财务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最后还成为了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平均而言,计算机制造商在PC购买前30天就要向供应商付款,但是戴尔公司按订单的生产模式,使他们能立即得到客户的付款,它通常从供应商获得零件后的4天内便会发货,另一方面,戴尔公司会在客户收到款后的36天,才向供应商付款,因此,戴尔公司的现金周转时间只有负36天,这就意味着公司的运营资金是负值,根本不需要运营的成本,实际上,是供应商们为戴尔提供了运营的全部资金。

制造业的基本法则就是:库存周转越快,成本就越低。据资料显示,惠普公司的平均库存为6周,其现金周转周期一定是个正数,然而,戴尔公司每年的库存能周转107遍,这与惠普与IBM相比,都是一种巨大的企业优势。因此,罗林斯曾经得意地表示,戴尔与竞争对手相比有内置的优势。

IDC副总裁罗杰?凯伊也表示:“各种业界评估显示,接近零库存带给戴尔的成本优势高达八个百分点,这在一个商品化的领域是十分巨大的,惠普PC业务的利润率仅仅为l%,只要戴尔能取得一两个百分点的优势,就能让惠普的PC部门喘不过气来。”

由于戴尔公司一直都注重速度,那些为了争得其采购权的供应商们,不得不努力寻找解决速度的方法,以及足够的灵活度,最重要的就是要快,要足以跟戴尔公司的速度相提并论。戴尔采购主管加尔文表示:“那些总是很守时的供应商,得到了我们的大部分业务,做不到的供应商业务就越来越小。”

在这些管理机制下的戴尔公司,具有成本优势的竞争力,并稳稳占据着市场!

【智慧启迪】

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谁能更灵活、更快速、执行更坚决,无疑将会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管理者必须认清一点,那便是在现代社会的一切竞争,都是围绕着速度而展开的,谁抓住了速度,谁就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轻而易举的掌握企业未来。由此可见,无论是强大的企业,还是弱小的企业,在近似于物竞天择的商场竞争中,都将会面临生存的诸多危机,要想逃避死亡的追逐,就只有一条路:始终比竞争者跑得快!

要树立正确的效率观

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获胜,管理者就必须注重效率,唯有树立正确的效率观,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所有的工作。俗语有云:“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管理者必须想尽千方百计,来提高自我以及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在下属的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效率观。

要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21世纪,常以信息的快速传递为主要特征,信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信息革命不仅有可能改变企业的竞争地位,而且,还有可能改变整个产业结构。对于管理者来说,我们必须主动预测信息技术的力量,企业才能主导后续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疏于回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必将被迫接受由别人引发的变革,并发现自己已经处于竞争劣势。

要“快”却更要“准”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对市场机会与客户需求快速反应,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应追求盲目扩张与仓促出击,相反,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快,更是一个“准”字,唯有准确把握住了市场的脉搏,了解未来技术或服务的方向后,此时的快速出击,才是最行之有效的。

马太效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法则释义】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提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与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与进步。这就是被管理界称之为马太效应的黄金定律,它旨在告诫管理者们应努力追求第一,而不能躺在第二的位置上座山吃空,要知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往往会形成强者更强,而弱者更弱的局势,因此,只有成为第一的强者,才能保住永久的市场!

据专家调查显示,2005年,10%的城镇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773元,比上年增长了13.4%,是全国平均收入的2.7倍,而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35元,比上年增长了9.5%,仅为全国平均收入的29.9%,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最高10%与最低10%收入户的收入之比,由上年的8.9倍扩大到了9.2倍,差距呈明显扩大的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