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本地商人争辩道:“我怎么会输呢?我答应付一升东西,但没有说给什么呀!即使付一升金子或银子,我还照样赚钱呢!”
“如果他什么都不要,只要一升跳蚤,且一半公的,一半母的,你怎么付给他呢?”
一听这话,那本地商人无话可说了。只见他难为情地说道:“我当时怎么没有想到这些呢?但愿那个外地佬想不到提这样的问题。”
打发走本地商人后,盲老人开始接待独眼人。盲老人一听事情经过,说:
“这次你输定了。你们二人的眼睛都是蓝色的,可以做个试验:每人挖出一只睛睛,称它们的重量,若相等,说明对方弄瞎了你的眼睛;若不等则说明你说的话是假的。那个外地人若提这个问题,你该怎样回答呢?”
独眼人一听,思忖道:“我还真没想到这一点,他若提这个问题,就是赢了官司,也要全瞎了,而他只不过才瞎一只眼呀。”
独眼人心神不定地走了之后,补鞋匠又过来了,对盲老人说:
“今天一个外地佬找我补鞋,我当时没有收他的工钱。临走时,他说明天来找我给我工钱,您说我明天该怎样去找他要工钱呢?”
盲老人想了一会说道:“他既然说了这话,可任凭你开价,给你许多钱,但也可以一分不给,还要打你。”
补鞋匠有点想不通了,自己劳动所得,至少也要给点工钱。盲老人见对方不作声,估计他不理解自己的话,又说道:“假如他不给你工钱,反而问你“国王战胜了敌人,你高兴吗?”如果你说高兴,他就一分钱不给你;如果你说不高兴,他又会说你反对国王,说不定还要去国王那里告你,到时你怎么办?”
补鞋匠一听急了,知道定会必输无疑,失望地走了。
轮到那个赌徒了。他将事情的经过叙述了一遍,忙问盲老人把握怎样?
盲老人不留情面地说:
“你认输吧。假如他对你说“你要我喝海水,那你把海的嘴巴拿过来,让我喝几口吧。”你怎么答复他呢?”赌徒沉吟半天,也想不出好计策。于是,他辞别盲老人,无精打彩地走了。
盲老人接待四个骗子的经过,全被商人听到了。他牢记在心。那四人一走,他则又独自溜回旅店。回去途中,他回味盲老人的话,认为他智慧绝伦,分析透彻完全掌握了对付骗子们的方法。他这一夜睡得很香甜。
第二天天一亮,商人刚起床,赌徒就来了。二人一见面,赌徒就要商人还清赌债,否则让他去喝海水。商人自信地说:
“赌债没有。如果你要我喝海水,就请你把海的嘴巴拿过来,我会喝的。”赌徒一听,商人真是提这个问题,他无奈只好自认倒霉,最后提出跟商人讲和,赌徒答应赔偿商人100个金币。最后走人了事。
赌徒走后,补鞋匠跟着又来了。他进门就要商人满足他的愿望。商人冷静地说:
“国王战胜了敌人,你高兴吗?”
这时补鞋匠无言以对。他不想挨打、也不想打官司。只得说:
“我当然高兴了。”丢下补好的鞋子,知趣地走了。
接着独眼人来了。他开口要商人赔他眼睛。商人很自然地说:
“既然如此,我们每人挖出一只眼睛,称一称重量吧。”独眼人一听,急了,请求商人原谅他的无知,付给商人100个金币后离去。
最后,本地商人上场了。他带了一升金子和一升银子,准备给商人。但商人偏偏提出要一升跳蚤,且一半公一半母。商人一听,又傻了,他只好把檀香木还给商人,并付给100个金币作为赔偿。
商人真是因祸得福,除要回自己檀香木外,还得了300个金币。他高价卖了檀香木,拿着钱就回家了。
三龄童和混混儿的故事
以前,京城里有一个混混儿,名扬四方。此人除了好吃懒做以外,就专门干一些男盗女娼的事,左右邻居都对他恨之入骨。有一天,他听说另外一城市有一美貌女子,就一心想去把她弄到手。他简单准备了一下,就动身了。
这个娇媚女子是个有夫之妇,生有一个三岁的儿子。正巧此时,女人丈夫外出有事。混混儿一见女子如花似玉,就竭力赞美她。女人很高兴并热情招待了他,为他准备了吃的、喝的,而置儿子一旁于不顾。
女人冷落了儿子,他在一旁直哭。混混儿生气地对女人说:
“这个孩子真讨厌,只懂得哭。”
一提儿子,女人就来劲了,说道:“他聪明无比,恐怕你未必胜过他。”
混混儿笑而不语。此时,女人做好了饭菜,请客人吃饭。儿子一见他们只顾自己吃,便喊叫着要吃加奶油的饭。
混混儿一听到他说的话,十分惊讶。女人忙帮儿子盛饭,并加奶油喂他。儿子吃起饭来,就不再哭了。可他刚吃几口又哭起来。女人则哄问儿子为什么哭?儿子接着说道:“妈妈,我想吃加糖的饭。”女人又去厨房加点糖喂他。
混混儿憋不住气,轻声骂道:“你怎么这样讨厌!”小孩当即反驳道:“你才讨厌呢。大老远跑来我家,还不知想干啥坏事呢?我很知足,饿了就哭,吃饱了睡觉什么也不多想。”
混混儿见三岁的孩子就懂得做人的道理,心中十分歉疚。于是,他主动告别女人和小孩,回家去了。从此以后,决心重新做人,大家也慢慢原谅了他。
五龄童和被骗走的钱袋
从前,京城有四个相处很亲密的商人。一次,他们商量合伙做一笔买卖。他们共凑了31000个金币,装在一个钱袋里,去市场买东西。在去市场途中,有一座大花园,很有名气。他们将钱袋交给守门的老妇人保管,然后进园玩去了。
园子面积很大,花枝招展,蜂飞蝶舞,惹人喜爱。他们来到清清的溪水边,有一个商人想用溪水洗头发,其他三个商人一致赞同,其中有一位说道:
“要能有一把梳子该多好啊!”
“守门的老妇人一定有,我去借一把。”另一个人边说边跑了过去。
这个人跑去后,并没有借梳子,而是向老妇人要寄存的钱袋。
而老妇人不愿把钱袋给他一个人,要当着四个人的面才愿交。
其实,那三个人离大门也不远,老妇人能听见他们的说话声。这个借梳子的商人则故意提高嗓门,向同伴大喊:“伙计们,她不肯把东西给我。”
同伴们以为他说的是梳子,对着妇人叫道:“请您把东西给他吧。”
老妇人见那三位商人同意了,就把钱袋给了他。他拿了袋子就向外走,一会就没影了。可怜他的三位同伴还傻傻地等梳子呢,许久,也不见回来,就认为老妇人太吝啬,不愿借。于是,他们共同过去责怪老妇人:“借一把梳子就用一下也不行吗?”
老妇人一听这话,当即分辩道:“谁来借梳子啦!他明明是要钱袋吗!我已经把钱袋交给他了呀。”
商人们听了这话,吓了一大跳。他们一齐责怪老妇人:“你有什么权利私自把钱袋给他一个人?”
“不是你们一齐让我给他的吗?”
“我们只是要你给他一把梳头的梳子呀。”
老妇人深知自己被冤枉了,便大声喊道:“那个人根本没说梳子的事。”
商人们认定:准是老妇人出的鬼,她想独吞这笔钱。便共同把她带去见法官。法官也是个糊涂虫,听了商人们陈述后,不经调查,也不分清红皂白,就逼老妇人交出钱袋。
可怜老妇人好心并未得好报,她义愤填膺,散乱头发在大街上行走,就变得有点疯疯癫癫。她的举动引起了一个五岁儿童的注意,小孩主动上前与她打招呼,问她出了什么事。
老妇人根本没有把五岁的孩子放在眼里,对他不愿理睬。但那小孩却追问不停。毫无办法时,她只有把事情的经过全部向小孩子诉说一遍。
小孩听后,胸有成竹地说:
“我可以帮你想办法摆脱责任。不过,你要先给我一个金币买点糖吃。”
老妇人不相信这个黄毛小儿的话。但她向来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便随手掏出一个金币,送给小孩,让他去买糖吃了!
“我收了你的钱,就要给你办事。你去对法官说:“当初他们约好,四个人共同存钱袋,四个人共同取钱袋的。”这样,法官就会放过你了。”
老妇人认为,也只有这样一试啦!她照小孩说的做了。法官一听就忙找三个商人来对质。商人们承任是这样的。法官这时才意识到原先的判决有错误,慌忙改叛老妇人无罪。
这样,老妇人经过一番周折,在一个五岁儿童的帮助下,找回了自己的清白。
王子讲完三个故事后,周围的人无不争先恐后地夸讲他,认为他人小心眼大。国王这时也很高兴地说了他几句,接着,便详细询问他和妃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王子原原本本地将妃子如何引诱他的事向国王讲了一遍。国王听了,恼羞成怒,问王子该如何处置她。王子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只判她流放罪了事。
从此,王子和国王又和好如初,父慈子孝,生活十分幸福美满,直到国王去世,王子继承王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