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喜马拉雅词典
11774800000009

第9章 苯教

最早听说苯教,是从我的藏族朋友杨健康那里。他是四川省歌舞团的一名歌唱演员。我们在去阿坝州筹划一台演出的时候,看见围绕着一座寺庙转经的信徒,他便说,他们那里转经的时候不是这样顺时针转,而是逆时针转,因为他不是佛教徒。我有点奇怪,我以为所有藏族人都是佛教徒。于是我问他,那你们信的什么教?他说,苯波教。

苯波教就是苯教,是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藏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也被认为是起源于西藏“象雄文明”(见本书“象雄”词目)时期的本土宗教。因早期的苯教徒头裹黑巾,又俗称“黑教”。

与世界上众多原始宗教一样,苯教信奉万物有灵,天、地、日、月、星宿、雷电、冰雹、山川、土石、草木、禽兽等自然物,都是其崇拜的对象。苯教的所有活动(宗教的以及世俗生活的)均由巫师主持,巫师在这些活动中扮演着人与自然(崇拜物)之间进行沟通的媒介角色。佛教传入后,苯教为了自身的生存,也吸收了佛教的一些东西。这之后,根据与佛教融合的程度,苯教也被划分为白苯(基本上被佛教同化)、花苯(两者兼而有之)、黑苯(依然保存着大量原始苯教的特点)。

苯教对佛教的吸收,首先从借鉴佛教经文开始,将佛教经文翻译改造成苯教经文,并借用佛教教义制定出自己的教义。苯教徒还仿照佛教的释迦牟尼,为自己创造了一位祖师,即苯教的创始人“辛绕米沃”,以及苯教的起源地“魏摩隆仁”,并在经文中指明,魏摩隆仁的所在即“大食”(古代波斯,今伊朗)。

苯教的兴盛期无疑是象雄王国时期。冈底斯山及其周边地区被苯教徒视为自己的圣地。苯教的第一次衰落始于吐蕃王朝。由于苯教巫师过度地介入了国家大事,导致王室对苯教的忌恨,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元五世纪,佛教传入藏区。到了松赞干布时期,吐蕃王室极力扶持佛教,意图借此与苯教抗衡,夺回巫师占据的权力。到了公元755年,赤松德赞即位,传说他提议让佛教和苯教互相辩论各自宗教的优劣。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吐蕃王赤松德赞最终宣布佛教获胜。苯教由此衰落。直到公元九世纪,藏王朗达玛兴起灭佛运动(其原因大致与当初王室与巫师的关系相同,即佛教僧侣的行为威胁到了王权),苯教乘机开始了自己的复兴之路。其复兴之举,正如前面所说,就是以对佛教经文的吸纳,增强自己的“文化”实力。

但随着藏传佛教(见本书“藏传佛教”词目)在西藏的再度兴起,并取得统治地位(尤其格鲁派达赖喇嘛创建起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权),苯教的势力也随之而被削弱。

不过,与象雄文化在今天已难觅踪影不一样,起源于象雄的苯教,至今在西藏、四川、甘肃、青海等地的藏区,仍然留存有自己的寺庙,并拥有为数不少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