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洞察易经的奥秘
11828800000029

第29章 上经:30卦(21)

(2)如果是一位德才兼备正在谋略为正义事业大展宏图作贡献的君子,在小人猖獗一时的情况下,可暂收锋芒,暂缓发挥才干以静观小人反动的迹象,便于合理应对,以有利扶正驱邪。必要时可顺而止之,驯服使之知错改错而放弃或停止剥蚀行为,避免对正义事业造成危害。

君子相信:天,总是会亮的。要做好迎接黎明的思想准备,充实自我的实力,等待光明时刻的到来。

爻辞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解辞释义】

●剥床以足:《象传》:“‘剥床以足’,以灭下也。”这是一种比喻式的象辞:好比虫子剥蚀床体是先从床足开始,由下往上地渐次剥蚀。当床腿的本质被啃得松散时,床体失去支撑能力,也就废塌而不能称其为床了。初六爻以此指事喻之如小人剥害君子惯用的方式。

●蔑:古字与“衊”通。用作动词:涂染。引申为小人攻击君子总是先往其脸上抹黑,以毁谤、诬蔑的方式和手段达到使君子无法立足的目的。

●贞凶:小人毁谤君子,坚持不虞地不断采取恶势递增的啮蚀举动,为君子造成更大的凶险。(啮:niè,咬的意思。)

【义理启示】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可说明本爻辞对为人处世所作的提示。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解辞释义】

●辨:古文字的本义指的是用刀将物体剖开。《庄子·秋水》:“不辨牛马。”(别把牛、马剖割。)

●剥床以辨:初六辞已申明:虫子剥蚀床体是从“足”开始的。那么,这“辨”则意味着虫蚀已波及床头、床帮、床板……转注寓意:小人毁谤君子已达严重程度。

●蔑贞凶:比之初六爻辞披露的小人凶象更加露骨。

【义理启示】

《象传》:“‘剥床以辨’,未有与也。”(与:读yǔ。为动词。等待的意思。)《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意思是说面对小人的凶恶行为不断进化,君子已没有等待的必要了,该反其剥而为之。

撕破小人虚伪的画皮,使其恶劣的本质曝光,原形毕露。

六三:剥之无咎。

【解辞释义】

●剥之无咎:具有两层含义:小人剥君子为“恶剥”;君子剥小人为“义剥”。“剥之无咎”说明:

(1)义剥,坚持正义,维护道义,作为符合真理的正当行为,当然无过错。

(2)恶剥者,若能省悟、悔改、弃恶从善、改邪归正、转立于君子立场,自觉而主动地参入义剥的行动中来,有助于由凶化吉的转变,也就无咎可虑了。

【义理启示】

《象传》:“‘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尚氏学》:“不觉于上下二阴,故曰失上下。”即:六三小人不再与六四、六二小人为伍,与上九阳刚高上君子相应,是无咎之兆。

六四:剥床以肤,凶。

【解辞释义】

●剥床以肤:毒虫剥蚀木床已达床面了。(肤:泛指物体的浮皮。人肤则是人体表层的皮肤。床肤乃喻指床面。)辞义转注:小人的恶毒诽谤与攻击,已致君子产生切肤之痛,凶险已达更深的程度了。

【义理启示】

《象传》:“‘剥床以肤’,切近灾也。”该如何应对?这是作为君子该自我回答的一个问题。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解辞释义】

●贯:动词。连贯;贯通。《战国策·楚策四》:“祸与福相贯,生与死为邻。”成语“鱼贯而入”即鱼一条接着一条地游进来。借以形容人群接连着进入某一场所。“贯”又代表侍奉、服侍。

●贯鱼以宫人宠:是说宫人(古代帝后、太子等所居房屋里的侍婢人等)接二连三地进入宫内行其侍奉主子的任务,因此受到宠爱。

●无不利:这没什么不好的。

《象传》:“‘以宫人宠’,终无尤也。”(无:通“毋”。尤:过错。)孔子说:“虽然受宠于宫内帝后与太子,但终究是不可出错的。”

【爻位分析】

本爻辞义或可说是六三“剥之无咎”意义的重要加深:

(1)位居下属之众的领头人,若率众诚顺地承扶具阳刚之德的上位君子,必有利于同心一志共建大业。

(2)曾属小人有过剥君子的错误行为者,一经改邪归正,率众“鱼贯”弃“剥”而从正道,即可断言再无不利。

【义理启示】

作为君子,在遭小人毁谤、攻击之时,应尽力稳住心态,莫急于以翻脸对抗。若察准原小人群中尚有悔过而转化为持守正德的带头人,应以礼善待,适度地放弃前嫌,坚守正理与之沟通,使之真正觉悟率众鱼贯加入“义剥”的队伍,实可为创建治理正德大业立下可宠的功劳,古今实例多多。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解辞释义】

●硕果:大的果实,寓意获得大的成绩。

●食:指的是俸禄。《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此处可引申为赞美之声。

●硕果不食:取得莫大的成绩,并不顾及俸禄和各种赞美的声音。

●舆:这里若将之解释为“车”,与爻辞本义不符。应理解为动词:抬,举。《战国策·秦策三》:“百人舆瓢而趋,不如一人持而走疾。”可转注寓意拥戴。

●君子得舆:君子取得莫大的成绩,因“硕果不食”而博得众人拥戴。

●庐:本义指的是简陋的房屋;又泛指房屋。

●小人剥庐:小人在取有成绩而未得俸禄时则恼火丛生,破坏起房子来。即:小人在不称心时剥掉表面画皮而露出“庐山真面目”。如此理解也未尝不合实情。君子与小人品格的差异往往即表现在硕果的食与不食上。

【义理启示】

人在一生中,是做君子还是做小人?这关系到为人能否活出自我人生价值的问题。

若不考虑这个问题,生命又会有何意义呢?

《易经》,生命定向的指南仪,不可不时刻揣在心里,铭思其义。因为《易经》明确地向人提出告示:君子积善定有余庆;小人积恶必有余殃。

24复卦--地雷复: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卦辞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解辞释义】

复卦与剥卦是为综卦。从复卦的体象而言,一阳在下,看似势单力薄,但却展现了初生之阳的刚强之气蕴蓄有巨大的潜在能力,一旦焕发,则会节节复生,生发之力势不可挡。“六二”至“上六”群阴让路,象征小人纷纷退避,对君子构不成任何威胁。

●复:为动词。意思就是:转过来,复过去,循环往来,反反复复,如同八卦图中“阴阳鱼形”所显示的天地阴阳转化的定式自然规律。比喻日、月的东升西落,植物的生长凋谢,动物的冬眠春醒,节气的寒暑循回,人生的乐极生悲,或苦尽甘来等,无不展现着事物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

但有一点要说明:大自然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的命运变化却与心态、意志、行为举措、动向的正负息息相关。《易经》以复卦义理提示:为人者,不可有邪“剥”的念头及行为;修善积德是维护人生吉顺成功的基本准则。无论对内、对外,都要扶正驱邪,灭恶从善,坚守坦荡的“义剥”之德,立志发奋开创客观外在的大世界和主观内在的自我小世界的光灿景象,才是攀登向上创造美好人生哲理的真谛。此外,“复”又蕴含有“灵活”的意义。提示人们在追求成功的人生路上,如果碰到走不通的路,应当灵活地换转动向--该回头时即回头,不要钻进死胡同里不肯出来而“不撞南墙不回头”。

●反复其道:人生能否成功,往往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选择的适当性、能力的符合性、环境的适应性、机遇的得失以及条件的难易、人际关系路途的顺与阻,均对命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凡欲成功者,在自感“此路已难通”时,就得慎思考,重新操作,改换方式,调整心态,总结经验、教训,另选一条适合自己的可行之路。

●七日来复:“七”不是数量词,“七日”指的不是“七天”。《说文解字》里说:七,是指一种事物现象。古代最初的字体是“”,那首横画象征地平面;字的整体则显示地下的草木吃力又顺当地萌生出来。所以,“七日”是借喻太阳的起落,黎明由东方初升而逐渐转至夕阳西下。如此反复往来,不停地变化着,借以喻告:人生就是如此像大自然规律一样“反复其道”此起彼伏地变化着。所以,也必须“反复其道”地灵活予以应对。

●出入无疾:不要把这句辞义误解成“出来进去不患病”。“出入”喻指做人处事的行为举止及动向往来。疾:是动词,指妒忌。这句话是说:待人或共事,不要总是妒忌别人,不可心怀妒忌。具体说,做人,别为个人的不成功或一无所有而妒忌他人和憎恨世界,抱怨人间无情。应该明白:挡住自己的出路和阻碍自己获取成功的正是自己内心的无力。

●朋来无咎:朋指朋友。来指由彼至此,由远及近,引申为来和己接触、贴近、交往的朋友。无咎:朋友即是“财富”,“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友谊是幸福生活珍贵的动力及源泉。若失去友谊,即便拥有其他一切,也只能生活在空虚之中。

没有朋友的人,会逐渐失去继续生活的支柱、能源,甚至丧失生活的乐趣与勇气。如果一个人的朋友多多,就会在友谊的助力推动下,走向美满幸福的生活之路,助你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朋友不怕多--“无咎”就是这意思。

●利有攸往:朋友多了对处世往来有益。这可使人生路宽,畅行无阻,前进顺利。

【插叙】

数年前,国外一位热心求学的听讲者在我刚刚把屏幕设计的提纲消除之后,她则令我既感动又羞涩地给出一个追问式的评价,说:“老师,您对本卦辞的解说,我表示信服。《彖传》老长的一段解辞,我可以明白了。但《象传》很短的几句解说您却避而不释。《象传》说:‘雷在地中,复。先王已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这书上的解释是(她亮出手持的一册书):‘雷藏在地中象征归复。先王在冬至这天,命令将关门闭锁,禁止商贾旅客通行。又说后宫也不上朝了,但也不会去视察……’”她又可能怕毁我的面子,便很温和而客气地说:“我对这书中的解释没明白其意义,老师您是否也因‘未详’而有意加以省略了?我觉得‘未详’避谈也不是个办法。相信老师肯和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必会让我们受到启发。”

她的激励,使我突然记起了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我遂而说明:原以为依照《彖传》对卦辞的解释即足够了,既然女士信我的程度已如此之深,我就凭借自我想象力再作如下补充解说吧:

从宇宙大爆炸,地球诞生的那一刻起,其内部即已埋下了可引发局部再爆炸、爆裂的“火种”。可以想象:地震因此即未曾停止过。孔子因此言称“雷在地中”。由此他也根据从前每当经过古代的天文预测方式发现有地震险兆时,先王便发布封闭商贾及旅客通行路段的命令,以保全社会安生。这项规定,以后即一直未终止。(方:方针,常规。省:省略,免掉;引申义为解除,停止。)

孔子作出这样的解释是为了提示后世代代当权者,注意仿效先王之德,时刻把社会民众的安生挂在心上。

她和听众们全都为我的解说鼓掌。

【义理启示】

《彖传》:“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坚守“复”德持之以恒,从受小人剥而反转以阳刚之力,义胜小人,得以顺利地前有所往,这就如天地阴阳、万物生灭的道理。

爻辞

初九:不远复,无祇毁。元吉。

【解辞释义】

●不远复:指事喻之于人,做人处事有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发现有错误时,应及早地认识、改正;所谓:“过则勿惮改”,改了就好。即便是仅仅产生出错误的念想,也要在“过”尚未显露之前,主动打消。

《象传》:“不远之复,以修身也。”(起步出错不远就回复正道,这是修身养善所必须做的。)

●无祇毁:不要只是懊悔(祇表示“只”的意思),而应有改过的行动。

●元吉:这对求得人生美好出路,大为吉祥。

【义理启示】

人若不想虚度一生,就要认真读好人生这本书;把自己当作一支笔写下读书心得笔记。经常翻阅,一旦发现有错,要即时地改正过来。

六二:休复,吉。

【解辞释义】

●休:形容美善。《左传·宣公三年》:“德之休明”。(凡能复归于美善正德之道者,前途一定吉祥。)

【义理启示】

《象传》:“修复之吉,以下仁也。”凡能回复正道而获吉祥者,关键在于能够谦虚地放下架子以低身位的姿态俯首与仁人亲近,有益修身。

六三:频复厉,无咎。

【解辞释义】

《象传》:“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频:副词。频繁;连续。

●厉:动词。磨砺(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下注意磨炼)。

●频复厉:在艰苦的环境中反反复复连续不断地进行磨炼。

●义无咎也:坚持正义之德修身磨炼不会有错。

【义理启示】

人,想完善自我,关键在于自觉地修身磨炼。磨砺可激发出人的潜能,使之发挥出无限的活力。磨砺可让人笑迎挫折,最终无悔无愧,取得该获得的成功!

培根有句话:“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反之亦然:不灰心不失望,不失望不动摇,不动摇不失败。成功,既得靠磨砺,而且莫忘“频复厉”。

六四:中行独复。

【解辞释义】

●中行:卦象为坤上震下,初一阳而五阴连续向上。六四位居“中才”上位,在五个阴爻的中间。指事则象征:具柔中在上之德才的君子被阴险小人夹在中间胁迫与之同行。《象传》:“‘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独复:无论在心理感情上,或是在行为举止上,只有君子可背离小人之道而独复归正。《象传》说的就是这意思。一是对君子义举的赞扬;二是对小人的劝导--凡已与小人同路者,只有独自寻机复归正道,勿愧对人生,才会活出希望。

●以从道也:“道”指正确的方向,正当的行为(包括:方针;立场;态度;政策;制度;计谋……)。从:跟从;随从;追从;参与。

即:人必须行中正、仁德之路;必须独自树立从正道以行的心理意志。无论受何干扰,复归正义的立场不能变。

【义理启示】

人若背离正道而不复归,无论如何打扮,也只能虚度人生。凡能独复以从道者,勿需打扮,也会过得充实无憾。六五:敦复,无悔。

【解辞释义】

●敦:形容敦厚(忠厚);诚恳。

●敦复无悔:《象传》:“‘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做到以敦厚诚恳的心志归复正中之道,自察自省,认为没有偏失守得复善之行,所以心中无悔。)

【义理启示】

《周易浅述》:“五与初非比非应而复(就卦象而言,五爻与初爻既非比邻又不应位而复阳刚),困知勉行者也(但于受困时却能自勉以行正道),故曰‘自考’(所以称之谓‘自考’。自,‘人一己百’之意,即别人一次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盖五本远于阳(五,本来离初阳很远),但以居中能顺(但居上卦中位象征能顺从正道),因四自返(又沿袭四爻位君子‘中行独复’之德),加厚其功(加大了其功劳及复得的成绩),故能自成也(所以便能独自成功,‘敦复而无悔’)。”这便是对本爻辞义的明确分析。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解辞释义】

●迷:形容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在本爻辞中,具负面意义,泛指迷途(思想、行为选错路),又指迷失(认错处世的方向)、迷恋(对邪道事物有特殊爱好而沉醉于其中)。

●迷复:概括了所有的对错误行为的随从。

●凶:不会有好下场。

●眚(shěng):作为名词,当“灾祸”讲。《国语·楚语下》:“夫谁无疾眚,能者早除之。”又当动词,指的是眼睛长出了白翳。南宋·陆游《岁暮风雨》:“眼眚灯生晕,衣弊虱可扪。”

●有灾眚:因“迷复”而有招致灾祸之凶险。同样可理解为:由于“眼光”不亮,认错了方向而复归于非正道,则有灾祸在前面等待。

●用行师:“用”为动词:任用。屈原《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用。必:一定;必定;必然。)“行”,本是一个多义词,此处泛指做事。“师”,泛指军队,又引申为众多的人,或理解为榜样。“用行师”可理解成:(1)任用这种人领兵作战。(2)任用这类人带领众人做事情。(3)行事以这种人为榜样。

●终有大败:在“迷复凶有灾眚”的情况下,再“用行师”怎么会不大败呢?(败:失败;败战;败业;败事。一句话:做什么都必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