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与官员谈领导方法
11961900000002

第2章 领导方法概述(2)

领导者的领导活动,都是围绕着完成一定的任务、实现一定的目标、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展开并深入下去的,这种领导实践活动首位的需要是方法与艺术。有了一般方法与艺术,领导者的意图才可能实现。否则,领导活动无法进行。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目标任务的实现过程,就是领导者在组织实施中一系列方法与艺术交错运用并发生作用的过程。可见,领导方法与艺术在领导实践中起着“桥”或“船”以及过好“桥”、乘好“船”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是在确定任务的同时,确定相应的领导方法,运用相应的领导艺术。同时,领导方法与艺术是运用于领导实践的始终的。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和领导方法与艺术的实施是同一过程。目标任务一经确定,为之实现的方法与艺术即开始实施和展开,最后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一阶段领导实践的方法与艺术运作也告终结。

(3)讲究领导方法有益于领导者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领导方法正确,能及时化解矛盾,调动下属积极性:领导方法正确,合理授权,会激发下属的积极性;领导方法正确,会增强凝聚力,产生新的积极性增长点。领导方法不正确,大小事情都包揽,不敢授权,使下属无事可做,无所事事,会使下属失去积极性;领导方法不正确,处理不好问题,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

(4)注重领导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领导方法同工作效率是相通的。改进领导方法,有助于领导者掌握工作主动权,正确决策,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加强班子团结。而这些方面的成效最终必将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工作效率。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正确的方法就是效率与效益。

6.用高超的领导方法提升领导的领导力

讲求领导方法,古而有之。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文明的民族,丰富的领导方法,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视方法、讲求艺术,是中华民族古代领导者的一大特点。在我国古代领导者看来,领导原则只不过是治事的工具,要用得高超、美妙,达到艺术的境界,那才是高明的领导者。他们孜孜以求领导的艺术境界,探索领导方法与艺术之道,并终生乐此不疲。例如,作决策,要求“成竹在胸”,遇事在心里作快速而周密的计划:使用人,求“知心”,收“士为知己者死”之奇效;教育他人,主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齐之以法”……在古人的心目中,日理万机不是高明的领导者,理想的艺术境界是“无为而治”;百战百胜不是善战者,理想的艺术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也不是高明的领导者,“从心所欲,不逾矩”才是领导方法的最高境界。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的领导艺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造性地形成和发展了无产阶级的领导艺术。例如,“当机立断”和“随机决断”的决策方法与艺术;“统筹兼顾,全面安排”、“适度规划”的规划方法与艺术;“精兵简政”的组织艺术;“解剖麻雀”、“弹钢琴”的日常工作管理方法等。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加迫切需要讲求领导方法。

现代领导工作是一项比过去任何时代的领导工作都更为复杂的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已变得错综复杂。以经济活动为例,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使社会各部门有机地、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经济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生产,而是包括供、产、销多方面的经营,它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

而市场又是瞬息万变的,受着经济、政治、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处在随时随地的不断变化之中。现代企业的领导者要搞好经营,就必须面对市场,“随机”决策,从而必须讲究决策方法,企业经营的成败取决于人才。因此,企业领导者还必须掌握选拔、使用人才的方法。企业经营,其关键在于销售,而销售的成功与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因此,企业领导者又必须具备外交方法。企业领导是如此,经济领导是如此,行政领导更是如此。行政首长的决策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途。而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的情况又是错综复杂的,偶然性的情况时有发生,行政领导者的决策也就不仅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而且需要较高的艺术水平。

在当前改革的形势下,领导工作者掌握领导方法显得尤其重要。改革是一场破旧立新的革命,它将不断地打破旧的秩序和不断地建立新的秩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旧的秩序被打破了,新的秩序又没有建立起来。例如,过去对经济工作的行政命令手段被削弱了,而经济手段又没有马上替代上来,或者由于旧手段的惯性而替代不好。这样,情况就显得十分复杂。偶然性的情况、随机的情况不断发生,在这些情况下,就要求领导者掌握高超的领导工作技巧,善于决策,善于用人,善于搞好公共关系,从而推动我国的改革事业向成功的方向发展。

讲求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者的领导工作水平,当前具有迫切性。无需忌讳,我国现在相当多的领导者,其领导水平都是不高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受着传统的小生产势力的束缚,对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还不是很熟悉,不少领导者的观念还部分地停留在小生产者的观念上;有些领导者的文化水平还不高,相当多的领导者对现代化的管理知识还掌握不够。因此,提高现有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水平是一项迫切性的任务。

总之,讲求领导方法,可以开拓领导工作,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每一个行业的各级领导者都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他们的领导水平如何,往往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因此,讲求领导方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各级领导者都应该把学习领导方法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

###二、领导方法的根本是实事求是、深入实际

1.领导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即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实际情况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是领导者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领导者讲究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最根本的是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在我国已流传了近两千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写的校训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邓小平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身为当代中国的领导者,必须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否则就是没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过去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靠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过去所遭到的一切挫折和失误,也正是违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培养领导干部的中央党校把“实事求是”作为每个学员应该铭记的校训,这也就意味着要想当一个当代中国的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品质。

但是,在领导工作中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并不那么容易的。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不缩小,如实反映情况,不怕打击报复,不怕丢乌纱帽,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从实际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这都是实事求是的领导方法中的重要内容。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领导者身上还存在着如浮夸风、花架子、假把式、报喜不报忧等一系列不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不良东西。这些领导者在工作中,只讲空话,不干实事;只图虚名,不讲实效,这些现象都是和实事求是精神相违背的。

是否实事求是,是衡量领导者的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成为当代合格的领导者,就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

2.深入实际,领导者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领导者要做到深入实际,就需要多做调查研究,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了解,详细地占有多种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方法。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口号。他认为,要实事求是,获得真理,坚持真理,从实际出发,首先必须调查研究。因此,他一向要求各级领导者搞调查研究。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吴冷西曾经得到过毛泽东的指导,他这样回忆:

“1958年10月26日上午,毛主席的秘书通知我,说毛主席要找我和田家英谈话。在谈话中,毛主席直截了当地提出,他想派我和田家英到地方上去作一次短期的调查研究。地点他已经选好了,就是河南新乡地区的一个县(修武县)和一个公社(新乡地区的七里营公社)。他要我们各自带几个助手,分别先后去修武县和七里营公社,了解公社化后的情况,时间一个星期。”

毛泽东还告诉吴冷西,下去调查中面对眼花缭乱的实际情况要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特别当记者的,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心中有数,头脑清醒,做冷静的促进派。报纸宣传影响大,人家头脑发热,搞报纸宣传的也头脑发热,那就坏事了。

毛泽东还向他们交代:下去调查时不要各级领导作陪,要找生产队长就只找生产队长,不要公社书记、大队长参加;要找群众谈话就不要找干部参加;要找县委书记也只请他本人来谈,因为人多了谈话就有顾虑(同级干部如此,上级干部更如此);找群众谈话要有各个阶层的人物,尤其要注意中农的态度;还可以找下放干部谈话,他们可能顾虑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