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1种类型的父母教子方法的得与失
11977300000010

第10章 对孩子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型父母的教子方法(1)

一般说来,父母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长处 ,并及时给以鼓励和引导。

--缪尔·布丁斯人类遗传的素质,可以说是各人在心智、体力等方面可能性的 限度。这种限度当然是因人而异,有高有低,相当复杂的。但是,如果有理想的后 天环境,这种限度可以得以扩张;相反,若得不到合适的培养,就只能被囿于限度 之内。父母想要栽培孩子成才,首先必须了解孩子先天的限度,然后因势利导、因 材施教,使这种限度得到扩展。如果不考虑孩子先天所赋的能力限度,只知道强制 孩子实现父母的期望,那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发现孩子潜在的智能,是父母们的 重要职责,不要以固定的眼光看待孩子,应该努力去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独特长处,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引导,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自己特有的发 展方向。

本章介绍了三对父母对孩子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案例,他们的成功表明:因 势利导地教育孩子是促使孩子成才的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

家教智慧论语父母想要栽培孩子成才,必须先了解孩子先天的限度,才能因势 利导、因材施教,使这种限度得到扩展。如果不考虑孩子先天所赋的能力限度,只 知强制孩子实现自己的期望,是不正确的。

孩子性格的形成,其实已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家庭的特质,再之后受到教育及 工作环境的锻炼,逐渐融合于所生存的社会文化中。由此可见,孩子完成社会化的 过程,是经过两方面的学习:一方面是经由他人(父母、师长、朋友)所给予的各 种指导,另一方面是由孩子本身透过观察,不自觉模仿了父母或其他人的行为,日 积月累发展成本身的独特性格。

教育不只要让学生形成知识、技能、技巧,而且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丰富 的情感,总之,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现代社会的人,不仅要有知识、技能,更要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进行合作 与竞争,这些能力不是在书本中和目前的课堂里能学得到的。

父母成功的教子案例1.从沉默中走出的大课题主持人蔚春,14岁考上了北京的 一所重点大学,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让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参与社会实 践,在工作中显示了敏捷的思维和超出自己年龄水平的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 创造性的劳动。目前,他在主持一项较大的课题,虽然他的年龄比周围的工作人员 要小,但他的所作所为无不使同事们佩服。在蔚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的教育 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是关于蔚春的一些生活片断。

在孩子群里蔚春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男孩。他的童年和少年阶段过得很平静,与 同龄的孩子相比,他不善言辞,很少说话,很少引起别人的注意,更不要说是重视 了。周围的人谁也不以为他有什么特别之处,他默默地在小学学习了4年,老师竟 然对他没有什么深刻的印刻,说不出他有什么特点,对他的优点和缺点都没有明晰 的印象。但在小学四年级快结束时,蔚春出人意料地考上了中学的少儿实验班,那 可是在20:1的比率下获得成功的,老师对他刮目相看了。但说起蔚春平时的学习情 况,老师也只回忆到蔚春的学习没有让老师特别地关注过,学习中很少出现孩子们 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除了这些,就再也想不起来什么了。至于蔚春对知识接受的 能力,在学习中反应的速度、聪明的程度,都掩盖在他的少言寡语中,居然4年中 都没有被小学的老师发现,如果不是蔚春的父亲对他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恐怕就 没有了今天的蔚春了。

了解蔚春的是他的父母。所谓知孩儿者父母也,在蔚春身上体现得最为清晰。

蔚春的父母做着很普通的工作,他们和中国当代的大多数父母一样有着既传统 又现代的教子观念。他们对自己的独生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同时对孩子的教育也 只是融于平时有规律而平静的生活中。父亲也是个少言寡语但读过很多书的人。

教子经验蔚春的父亲深知一个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要的东西是什么,父亲没有 过早地教他背诗、做题,而是教儿子看书。父亲从蔚春很小时就让儿子与书为伴, 所以蔚春在上小学前就有了读书的好习惯。

蔚春不仅爱读书,而且学会了怎样读书。他抓得住书上的重点,对书中讲述的 内容、道理理解得很快。读书使蔚春在知识量和学习能力方面很快地领先于同龄的 小朋友。虽然父母在学前没有教给蔚春具体的小学知识,但教给了他获取知识的方 法与途径。所以,上小学后的蔚春凭着高于同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轻松地把老师 教的内容学得融会贯通,掌握得既灵活又牢固。蔚春在小学的学习状况使他父亲深 刻地体会到,教会孩子如何学习知识比教孩子具体的知识重要得多。教子的收获使 父亲更加注意在后来的时光中指导孩子时的重点该在哪里。

蔚春学习的能力没有成为他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的资本。他没有把精力放在 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上,而是继续默默地读书。在小学蔚春没有感到学习的压 力和竞争,只是感到对知识重复的厌倦和烦躁,因此他上课从不主动地回答老师提 出的问题。重复无味的作业常常使他心烦意乱,因此潦草的作业掩盖着他旺盛的求 知欲、真实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他空出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真正 的工夫用在了课外的读书上。书当然地成了蔚春的良师益友。是大量的课外读物不 断地丰富着他的头脑,提高着他对科学知识的认识。课外知识的充实使他以小学四 年级的知识水平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前两年进入了中学,而且是少儿实验班。这 时,蔚春的学习水平已经超过了两个年龄段,也就是说,蔚春10岁时的智力和学习 能力已经相当于正常少年12岁的程度了。

进入中学后,蔚春面对的是一群智力超群、善于表达、能言善辩的学习尖子。 他的周围虽然也是同龄人,但与原来的学习伙伴相比,这些新伙伴使蔚春震惊。学 习跳级对蔚春已经是一个很高的台阶,现在还要用4年的时间学习完所有中学的内 容,蔚春感到学习速度比在小学快多了,学习上几乎没有重复的时间。他已经没有 了小学时对学习知识重复的烦躁,却感到了快速学习给他带来的威胁,学习的危机 感油然而生。只限于原有的学习能力恐怕要不适应这快速的学习节奏,蔚春尽力改 变自己在学习方面与中学要求不一致的弱点,在父亲的指导下努力提高读书的效率 。他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再有小学的轻松了,学习的紧张、艰巨会伴随他,但蔚春已 经初步体会到了在少儿实验班里运用与小学完全不同的方式学习新知识的乐趣,他 尝够了对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没完没了重复的滋味。

到了中学,学习伙伴们的水平使刚刚建立起来的实验班显示出异常的活跃。蔚 春既不擅长吹拉弹唱,又不喜欢嬉笑打闹,他还是平静地看待这变化了的一切。他 依然很少开口,对大家的议论、讨论或是争论蔚春一般是点点头或是摇摇头,任由 别人去表现和表演,他依照自己的习惯每天背着大书包往返于家和学校。他也很会 玩,经常在下课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在沙堆上滚,挖城堡、修地道、做陷阱,这时他 会有很多的主意,主动地为玩献计献策。一次,他们取下屋檐下的马蜂窝,把它空 悬在挖好的沙洞中,观察马蜂的幼虫如何发育成小马蜂。另一次,他用两节电池、 一个小灯泡、一团电线自制了一个手电筒,到地下人防工事中探险。

有时也会悄悄地从教室前边的物理实验盒中拿上两粒金属球到立交桥上弹个没 完,只不过有时大家玩得高兴大吵大闹时,在玩闹的叫喊声中很少听到蔚春的声音 就是了。他在玩上很有节制,有时同伴们都在玩,为了避开嘈杂,他会悄悄地走到 阅览室,在这里安静的环境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在阅览室度过一个又一个中午和 下午,阅览室的老师对这个看书全神贯注,思维高度集中的孩子颇为赏识,经常把 他喜欢看的书递到他的手里。

蔚春默默地按照自己学习的轨道做加速的运动。蔚春在上少儿实验班前的看书 是出自对知识的兴趣,现在的看书除了兴趣外还增添了不能落后于别人的动机。在 他看来,环境给了他新的学习动力,促使他要和学习优异的同学缩短距离,特别是 到了高中阶段,学习难度的加大使他感到时间的紧张,课内的学习占去了他大量课 外的读书时间。在学习成绩优异者云集的少儿实验班里,蔚春的学习几乎排不到前 列,此时他感到了学习的压力,感到自己在和知识较量的同时也在和自己较量。作 为十几岁的孩子,有谁不想多玩一会儿呢?与同学在棋盘上的对弈、一比高低是多 么的惬意,在电脑前与电子游戏中的对手打个天翻地覆又是多么的开心,和同学在 操场上踢球又是多么的兴奋,然而他在控制着自己玩的欲望,他很理智地对待自己 情愿割舍的那份享受。他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和环境,他不计较学习成绩暂时 的落后,但计较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

一次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在试卷上出现了蔚春与老师有分歧的答案,从不善于 表现自己的蔚春勇敢地向老师提出自己做题时的解题思路和为什么没有按老师的方 法解题的道理。面对这个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解题思路辩解的学生,老师不仅肯定 了蔚春的思维能力,还补充了解这道题的方法--当然就是蔚春的方法了。对于老师 的肯定和同学理解的目光,蔚春和往常一样的平静,没有表现出一点的得意。他认 为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自己做了辩解,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是很自然的事情,没 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他继续着自己的习惯,默默地干着自己的事情,他相信自己在4年里能完成中 学所有的课程。他心里的目标是在自己14岁那年成为少年大学生。在一次语文的练 笔中他写道:

我可能不具有大科学家的天赋,但是我有成为科学人才的理想,我有克服学习 上困难的能力,我现在还没有掌握成功的秘诀,但我肯定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自 己上大学的理想。

蔚春在默默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奔向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他经常针对学习上 的薄弱环节自己选做习题,也经常挑灯夜战,伴着零点的钟声就寝。在蔚春的努力 下,他和班里的大多数同学一起,在14岁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实现了自己人生 的第一个理想。

上大学后,蔚春仍旧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大学的新环境。他科学地安排好涉猎不 同领域知识的时间,不仅掌握了老师讲的和书中的内容,还注意开拓自己的视野, 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注意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这时的蔚春已有了新的理想,为实现这一理想蔚春在改变着自己,这时的蔚春不再 是习惯于沉默的蔚春,也不是只会读书的蔚春,他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他在全力以赴地装备自己,使自己成为知识全面且有能力立足于社会的强者。蔚 春从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在工作中显示了敏捷的思维和超出他年龄水 平的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劳动。目前,他在主持一项较大的课题, 虽然他的年龄比周围的工作人员要小,但他的所作所为却使同事们佩服。(本案例 摘自《家教的智慧》,龚宝华著,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2.小画家卜镝的 成长历程卜镝,8岁时获全国儿童画比赛一等奖,9岁时出版新中国第一本个人儿童 画集,并先后在青岛、深圳、香港、澳门、台湾、荷兰、德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现为画家,他的父母亲在他幼年时发现儿子热爱观察大自然,从而引导儿子走上了 画画的道路,请看他们是怎样教子成才的。

卜镝的外祖母非常喜欢小卜镝。她的手很巧,一张旧报纸,一把剪子,三转两 转,手下就出现了大公鸡、猴子、梅花鹿、蝴蝶等。每到这时,小卜镝便瞪着眼睛 看着,不哭不闹。

卜镝1岁多的时候,父母想把他接到干校。临走时,妈妈跑遍大半个北京,想 去给儿子买几本可供学习的画册,但她失望了,因为当时只有八个样板戏。

教子经验卜镝来到了农村,劳动之余妈妈带他到田野,看绿油油的禾苗;到山 坡,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草树叶和小虫;到草场,看成群的牛吃草;到小河旁,看鸭 子自由地游水。有时还到养鸡场看小鸡争食嬉戏;到打麦场,看停在那里的几十台 拖拉机和收割机。这时,卜镝总让妈妈把他抱到高大的驾驶室座上,他手握方向盘 ,嘴里嘟嘟地叫着,仿佛把拖拉机开动了。父母劳动时,他就跟种菜的老爷爷玩。 爷爷浇菜,他拿着罐头盒制成的小筒浇水;爷爷锄草,他就蹲在旁边玩。

干校生活使两岁的卜镝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认识了生活。父母虽然没能为儿子买 到图画书,但在这里,卜镝却走进了大自然的画卷。后来,妈妈又用厚纸剪成方块 ,在上面画上熊猫、大象、长颈鹿、猴子、老虎等动物形象,教他认识,还给他讲 许多故事,教他唱儿歌。

这一段生活对卜镝智力与体力的发展无疑是有益处的。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表明 ,给儿童提供广阔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接触更多的人、事物,让他们尽可能地多动 手、动脑,促使他们动作、语言、思维的发展,是会为他们智力的更大发展打下良 好基础的。

当卜镝3岁的时候,全家从干校回到了北京。卜镝学画就从这时开始了。

教子经验在家里爸爸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的创作中,画案上总是摆着笔墨和颜 料。小卜镝特别爱看爸爸画画。爸爸就把他抱在小凳子上,在小桌子上铺上白纸, 让他尽情地画。卜镝画画特别用力,小手紧紧地抓住彩笔,在纸上画着各种圈圈和 道道,大胆极了。有时纸上画出了各种图形,卜镝便指着这些图形对爸爸说:这是 小鸟、这是老牛……爸爸拿着儿子的涂鸦,认真地看着,仿佛看到了异常生动的形 象,然后很高兴地夸奖道:画得很好。小卜镝受到鼓励,更加起劲地画起来。

4岁时,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卜镝都要和爸爸一起画画,爸爸给他各种各样的 工具--铅笔、毛笔、蜡笔,让他随心所欲地画,有时给他一张很大的纸,他就全身 用力地画起来。

一张白纸,对于一些作画的成人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他要考虑画什么,怎 样构图,怎样表达,而对一个孩子,却是身心愉快的游戏,自我情绪的表露。卜镝 画画时情绪饱满、信心十足,画树,画房子,画他喜爱的食品,画他喜欢的动物, 画他可爱的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