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伯茨的教诲下,玛格丽特总是设法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显得与众不同,这种 鲜明的个性形成由父亲的刻意塑造变成她自身的内在追求,而这一转变过程,恰恰 是罗伯茨教育上的成功之处。
玛格丽特所在的学校经常请人来校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 大胆提问,不管她的问题是比较幼稚,还是比较尖锐,她总是充满好奇地脱口而出 。
虽然是学校辩论俱乐部成员,能够做到演讲不怯场,但老实说当时玛格丽特的 演讲技巧一点也不高超,但她却毫不顾忌,一有机会就滔滔不绝上台演讲,尽管台 下时有嘘声,玛格丽特自信好强的个性却使她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依然毫不脸 红演讲下去。
罗伯茨这方面的影响与教育促成的女儿处事果断、个性鲜明的性格影响了女儿 一生的政治生涯。如果缺乏这方面的引导与教育,玛格丽特可能最终变得与众人没 什么两样。
比如玛格丽特在开始从政时,一看到保守党领导人中没有一个甘愿冒名声扫地 的风险去力挽狂澜时,她决心毛遂自荐,挺身而出,亲自来完成这个使命。罗伯茨 先生所赋予女儿的个性在关键时刻展露无遗,事实上玛格丽特也对自己这一性格作 了形象的诠释,她说:如果我不能引起人们的争论与批评,那就说明我不称职,世 界上任何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的所作所为总会引起批评。一个人如果总是一味迎合别 人不要别人的批评,那么,他在这个世界上必将一事无成。
不遭人妒是庸才,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要害怕批评。因此撒切尔夫人在解 释铁娘子一词时说: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政治家,也不是一个实用主义政治家,而 是一个有坚强信念的政治家。不要人云亦云与父亲所教导的千万不能随波逐流简直 如出一辙,可见父亲的观念与性格已深深融入撒切尔夫人的血液之中。
当前,个性教育无疑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我们的许多父母亲喜欢 强调循规蹈矩,一切行为都必须在传统社会所设置的框范内进行,丝毫不得越轨, 并用枪打出头鸟之类的古训教导孩子。
既然独立突出的个性能招致如此残酷的惩罚,那就只能泯灭个性,与普通大众 混然一体,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就缺乏创造性,缺乏敏捷的思维,超常的行为, 为人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最终也就难以获得成功。
从罗伯茨的教育方法中,我们也许能得许多启示。(本案例摘自《名人父母教 子经典》,王国基、肖消明编著,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3.核物 理学博士的父母严格家教刚子,15岁时考入清华大学,大学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 被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他的成功是与他的父母一直对他严格要求 分不开的。
刚子从小生活在充满欢乐的家庭里,与哥哥姐姐的相处使他具备了和大孩子交 往的能力。父母平等地对待三个孩子,刚子很少有撒娇的机会。受哥哥的影响,刚 子从小就喜欢踢球,而且往往一踢足球,就会忘掉一切。
然而,当教员的母亲和搞煤炭经营的父亲,对自己的3个孩子有着更大的期望 。他们清醒地知道,对待孩子,千万不能放任自流,孩子的发展要靠家长的具体指 导。只有对孩子切合实际地严格要求,才能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 而对他们兄妹三人要求十分严格。比如刚子喜欢踢球,可以,但学习必须搞好。家 长与他约定了两条规矩,①当天的知识全部掌握,作业全部做完;②分配的家务做 完,完成了约定的任务才允许踢球。儿时的刚子没有更多的想法,只要有球踢,就 按照家长的要求做。但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总是迁就,踢球影响了学习也是时常发 生的事。每当刚子的学习不到位时,父亲就要拿出谁违约谁受罚的原则,停止刚子 踢球。这对刚子是最大的惩罚。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他开始认真地对待学习中的 一切,不仅完成老师安排的内容,还要抓紧时间看点课外的。然而,他的体育活动 仍然没有离开足球。在操场上每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只是时间短了些。刚子要求 自己要比哥哥强比姐姐棒。在刚子的努力下,他在小学五年级时已经是各方面表现 都比较突出的三好生了。
这时刚子得知有关中学招收少儿实验班的消息,他的年龄被列到扩大招生的范 围。他回到家里向父母征求报考少儿实验班的意见。父亲大力支持,而母亲却向他 摆了一大堆的问题。母亲为刚子分析了考试的难度和考试过程的困难。因为当时报 考少儿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北京市的重点小学,他们与只在一所普通学校学习的 刚子相比确实见多识广,学习基础牢固。刚子似乎不具备和这些学生竞争的实力。 再者能考上的一定是凤毛麟角百里挑一,刚子你有那样的水平吗?母亲的一番分析 对刚子来说确实是极大的刺激,在这之前他从没有和别人这样比过。不过,母亲给 他摆出的现实状况并没有使刚子退缩,他在仔细地想过之后对父亲说:我还是想试 试,不试试怎么就知道我不行呢?他恳求父亲替他报了名。
自己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后,在几百名考生中,他通过了学习知识和相应能力 的考核闯进了复试。在120名复试考生中,他又闯过了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面试 ,进入三试。通过体检、体育测查和接受能力的实际考察,很幸运,他终于成为少 儿实验班的一分子。母亲当初不是阻止他报考实验班,而是利用儿子的个性刺激儿 子坚定考试的信念,让孩子面临大事时拿出自己的主见。母亲没有把考得上考不上 作为教育儿子的课题,而是把敢不敢参加考试作为锻炼儿子的机会。在父母的教育 和家庭的熏陶下,刚子有了较强的求知欲和较为坚强的性格。
少儿实验班几乎把全市的学习尖子都集中到一个班里了。可以说,每位同学在 原来的小学中都是有名的人物。他们中有连续多年的三好学生,有学习一直名列前 茅的学习尖子,还有久经赛场的获奖能手……班里的三十几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优势。但是,在这个人人都很棒的班里也不可能是三十几个人并列第一,在高起点 、高速度、高标准的少儿实验班里,学生们自然要重新排队。刚子的学习出现了变 化:学习成绩在班中的名次没有小学时靠前了,学习成绩也没有小学时高了,一时 之间,刚子不知所措,羡慕地看着同学取得好成绩的喜悦,而自己却茫然不知从何 下手。
教子经验刚子的父母认为,刚子的学习出现暂时的困难是十分正常的,关键是 要分析一下,找出差距与落后的原因,迎头赶上去。父母没有埋怨他,只是提醒刚 子,看看同学比你强在哪里。父母帮他分析的结果是,和同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学习中的有些知识是刚子从来没有学过、见过的。如果刚子在考上少儿实验班之前 也接触过那些知识,和同学们就不会有这样明显的差距了。不过,这样的差距在通 过努力之后是可以很快地被缩短的,刚子是有能力赶上同伴的。父母为刚子提出了 可行的目标:只要设法缩短你和同学的差距就是胜利。
从此,刚子很细心地观察同学的学习状况。他发现,从重点小学出来的同学上 课回答问题从考虑的角度、分析的方法、解答时的语言不只是让他感到新奇,有的 同学一道几何题就有多种的解法也更让他羡慕,面对精通电脑和喜爱读书的同学, 他不是感到自愧不如,他感觉到的是自己跳出了原来的学习圈子,来到了一片广阔 的天地。他如饥似渴地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吸取着知识的营养,他对父母提出了住 校的请求,他希望自己能利用每天上学下学乘车用去的时间,追赶同伴。另外,住 校可以时刻看到同学们的学习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再者,还有他自己的打算, 能安排自己踢足球的时间。在这充满智慧的集体里,刚子认为自己有向同学学不完 的内容。
这个对刚子十分有利的学习环境,把刚子带上了一条比学习能力、比学业水平 、比自信心、比竞争能力、比勇气的艰苦道路。他抓紧上课的时间,从老师那里学 习掌握知识的捷径,认真听取同学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他经常追着老师问问题,虚 心地向同学们请教。仅一年时间他就把自己的学习成绩稳定在班里相对靠前的位置 上,在第一方阵中与强者并肩前进。对自己的进步,他并不满足,他看到同学中学 习成绩领先的大都是自学能力强的,有的同学在某些学科已经自学到大学的知识层 次,有的同学经常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奖,这些差距使他没有放松的余地。他清 楚,必须毫不松懈地咬住自己前边的同学,他明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进则退 。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们在知识、方法、能力的交流使他变得更聪明,使他明白应 该更加地努力。他在不断发现自己与同学的差距、不断改变自己的学习现状的同时 ,延伸了学习的目的和目标。他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具备 与周围强者竞争的实力,争取在自己15岁时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
在紧张的学习中,刚子没有忘记自己喜爱的足球。他曾多次违反校规,利用吃 饭的时间踢球,深夜躲过老师监视,跑到立交桥旁的草坪上踢球,在写检查的时候 ,还和同学交流踢球的技巧。他不仅学习上是强者,球场上也是强者。除了足球外 ,他对其他的体育项目也同样地喜爱。对体育的爱好,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提 高了刚子在身体心理方面的耐受能力,增强了他的毅力,对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 作用。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刚子15岁时,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是他向 往已久并为之做了极大努力的。这所大学里聚集着中国在理工科上有希望做出成就 的一代新人,他们是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科学进步的希望。这个环境为刚子提供了继 续发展的机会。他庆幸自己的运气,在他成长的关键时刻少儿实验班给了他长足进 步的机会和环境,他珍惜这大好时光和得来不易的机会。在大学学习期间,他有计 划地完成了自己制定的既定目标,以自己的刻苦钻研获得了研究的灵感,以自己的 毅力向核物理的尖端冲击。
严格的家教使刚子拥有万事认真的心态,所以,刚子大学的毕业成绩是优异的 ,他没有满足,他又以托福633分,GRE2070分的成绩,被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以全额 奖学金录取。那年他刚刚20岁。在美国从事核物理研究是他由来已久的理想。异国 他乡的生活,远离故土的情感,使他不断想念着自己的父母,想念着自己的亲人。 然而,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对故乡的思念反而成为了他顽强学习的动力。 两年读完硕士学位后,刚子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极大的进取心激励着他在艰苦的研 究中付出自己的聪明才华。他要以自己年轻创新的思维,改写核物理研究的新篇章 。他前面的路途还很长很长,等待他的是永不休止的攀登。(本案例摘自《家教的 智慧》龚宝华著,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教育专家的分析管教是爱的一种 棘手和冒险的形式,因为常常遭到孩子们的拒绝,所以,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 ,对孩子严教要因时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在严教过程 中,父母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过分挑剔和处罚孩子,也不能因为严教而泯灭了孩 子的个性。严教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著名教育家冈林德的研究反 馈证明:对于孩子如果管在点子上,管得公正,又以爱为基础,孩子们就会心服口 服。父母们应该切记,严格管教孩子是父母给予孩子们最大的爱、最持久的礼物之 一。
1.不可忽视孩子的苦难教育有人把一些独生子女的毛病归纳为一强三差(依赖 性强,动手能力、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差),说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丢了东西不好 意思找,送贺年片越高级越好,早上起床不知穿哪件衣服才好;说孩子对人不感激 ,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尽力,是败家子性格。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全 在教育的失误!
现在的孩子,童年太多苦难--学习负担过重;童年太多幸福--生活过于安逸。 实在令人忧虑!
我们有些家长保护过多、包办过多、禁止过多、希望过多。
北宋司马光高居丞相之位时这样教育他的儿子: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 奢入俭难。
明末清初的朱用纯也有这样的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 念物力艰难。毛泽东同志在读书笔记中这样理解杨昌济老师的教诲:嚼得菜根,百 事可做。如果说奋斗精神是一个民族崛起的基本动力,则纨绔化正是国家由盛而衰 的主要根源。八旗劲旅依靠游牧民族的吃苦耐劳练就的铁骑强弓,终于入主中原, 但贵族化了的八旗后人却于养尊处优中成了只知吃喝玩乐的遛鸟品茶的纨绔子弟, 于是大清王朝丧失雄风,走向衰亡。
给孩子些劣性刺激
家长越保护越替代,孩子就越依赖越无能。勤劳是幸福的种子,闲散是堕落的 祸根。安逸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大敌人,是埋在孩子们心中的最大隐患。因为安逸的 结果是:于己,他们未经锻炼的翅膀难以搏击人生的风雨,所以难以在和苦孩子出 身者的竞争中取胜;于国,他们幼嫩的双肩更扛不起民族振兴的大旗。
我们不妨先看看国外的教育情况:
日本:吃苦是孩子的必修课。
教子经验从幼儿园开始,日本人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这首先体现在孩 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从3岁开始到6岁,孩子必须学会做什么,保育大纲上都有 明确的规定。有一家幼儿园给大班孩子做粗菜杂粮忆苦饭,孩子连续几天硬是不吃 并且嚎啕大哭,园方坚持,家长也不反对,最终孩子只得忍苦咽下去,着实接受了 一次忆苦思甜的教育。日本的中小学生每年都要定期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的活 动,组织中小学生到田间、海岛或森林留学,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精神和克服困难的 毅力。日本人风趣地称这是他们的上山下乡。让孩子吃苦,这是日本重视下一代进行 精神教育的一种做法。
美国:让孩子通过劳动挣钱。
教子经验美国有位百万富翁,夫妇俩正在中国度假,接到正在上中学的女儿打 来的越洋电话,问发给她的零用钱花完了,能否到银行支取些,得到的答复却是: 超支的零用钱靠自己做钟点工或投递报纸挣钱解决!这位富翁日掷千金毫不吝惜, 为什么对女儿这么刻薄呢?
这就叫做富门寒教。父母的钱再多,没有孩子的汗水,轻易给她就不知珍惜, 只有通过孩子劳动,去取得含有自己汗水的金钱才理解它的真正价值,才知其贵重 。
法国:自食其力不靠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