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全脑速读速记法
11978200000012

第12章 掀开快速阅读的幕帘(2)

善于阅读的人比阅读能力差的人,在每一行停顿较少,而且每次 停顿的平均持续时间倾向于变短。更重要的是,善于阅读的人也有较 好的停顿方式,眼睛从左到右通过一行课文时,几乎没有回跳运动。 而开始学习阅读或者阅读能力较差的读者,每行都有较多的停顿和回 跳。

小学生大约到了四年级时眼动形式变得有规律了,变化无常的眼 动不能提供信息,它是阅读困难的表现。因此,在进行阅读训练时, 如果能够减少眼跳次数和杜绝回跳,就会大大地改善阅读能力。研究 阅读活动,人们常按单词或行来计算各种眼跳的次数,每次眼跳后的 注视持续时间,以及注视出现在课文的哪个部位。一般来说,阅读容 易的课文时,眼停的次数少,注视持续时间较短,而回跳次数也较少 。

阅读难懂的课文时,眼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增长,回跳次数也 增加。

人们的阅读能力不同,眼动也有明显的差异,我们来看一下美国 阅读心理学家延克尔(M.A.Tinker)在1965年时所做的关于善于阅读 和不善于阅读的被试者眼动的比较实验。其中,每次眼停的时间用1/ 50秒作单位。结果发现,善于阅读的被试者阅读一行所用的时间为1秒 ,而不善于阅读的被试者阅读一行却用了3.04秒,如图2-3。另外,课 文容易或只要求提取课文内容大意,眼停次数就较少,注视的平均时 间也比较短。可见,眼跳次数和每次眼停持续时间,与阅读能力、阅 读材料难度及阅读要求有关。

读者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并与内容的理解过程同步完成,读者花 费在个别词和短语上的时间,依赖于需要再认和加工该词或短语的知 觉和理解过程。

一般来说,读者在阅读与题目有关的词时,由于这些词变成了较 为熟悉的概念,因而花费的时间较少,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发, 对于那些我们不断熟悉的概念,阅读时间将逐渐减少。分析眼停和课 文性质之间的关系,能够指明阅读过程的一些重要事实,分析眼停的 持续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一组读者花费在一个特殊词上的平均时间 ,并能比较它在不同条件下的时间变化。例如,同一个词在不同课文 中的眼停时间,或不同种类的词的眼停时间,或同一个词在不同读者 中眼停的时间。在一些眼动的研究中,读者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停顿在 句法上是模棱两可的词上。可见,眼停分析能够揭示一个双歧意义的 句子应该给予哪种解释,以及各种操作是在哪里进行。

由上可知,视觉系统在快速阅读中作用很大。在后面的有关具体 方法的介绍中,我们将会更深入地认识到眼球的运动是何等的重要。

线式阅读法和面式阅读法等快速阅读法的关键就在于恰当有效地 运用眼球。

4.快速阅读的心理学依据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人们通过阅读, 把书面材料中别人的外部语言,变为自己的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要 经历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是从语言的认知向语言的运用(无声的 思考或大声的朗读)的过度。在这个过度过程中,读者不是机械地将 原文读(或者讲)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 改造原文的语句和段落,从而把原文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因 此,阅读是由感知、思考、推理、评价、判断、想像和解决问题等一 系列心智活动构成的。所以,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人的心理活动在阅 读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快速阅读过程中的功能。

必须指出的是,阅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其中有着多种 心理因素。在阅读文字材料时,人们感知的对象不仅是一个个单字或 单词,而且是一组组句子和段落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完整的篇章。阅读 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书面语言的感知,它的特点是眼睛的视觉感知 必须与大脑的思维理解活动统一,这样才能获得语义,达到理解和记 忆的阅读目的。

我们知道,阅读时存在着两种认知加工:一种是对从视觉刺激来 的信息的“自下而上”的加工,另一种是对已有知识经验和句法语义 环境中来的信息的“自上而下”的加工,它们相互作用联合产生对阅 读材料的理解。人们在阅读时并不是按线性方式一个字一个词地进行 加工,而是按一组一组的词进行加工的。这种感知和理解所依靠的基 本成分或加工单位,从感知的角度来讲就叫做感知单位。感知单位不 同,其结果也不一样。例如,我们看到“○”时,不会认为是点,而 是圆;我们看到“□”时不会认为是四条直线,而会认为是正方形。 这就是整体感知,在心理学里也被称为“格式塔”。

根据感知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知道感知单位不同,阅读中的理 解和记忆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如果阅读时以字或词为感知单位,在 校对或阅读艰深的古文时效果较好,但在阅读中等难度以下的读物时 ,不仅速度慢,而且理解和记忆效果也差。如果我们扩大感知单位, 也就是以短语或句子为感知单元时,不仅速度快,而且理解和记忆的 效果也佳。这是因为,我们对阅读材料的感知单位越大,视觉感知和 大脑思维的步调就越趋于协调一致,理解和记忆的综合效益越强,其 效果当然就越好。

快速阅读就是根据这一心理学原理,通过按步就班的训练,帮助 学员扩大感知单元,逐渐由一个字一个字的点式阅读过度到一行一行 的线式阅读,再由线式阅读逐渐过度到二行、三行……以至十行、半 页、整页的面式阅读。

5.注意力集中是快速阅读的基础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警觉性,也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性。

我们在学习中都有这样的体验:阅读课文、小说,集中注意力、 聚精会神地读两遍,要比漫不经心地读十遍,更能记住所学的内容。 因此集中注意力也是快速阅读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个不会很好地控制 自己注意力的人,就不会有良好的阅读速度。

注意力是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因素。没有高度发 展的注意力,人的心理水平就要受到直接影响,所以,它是决定人的 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注意力,不仅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和集中性,而且应具有广阔性、分配性、转移性和紧张性等重要品质 。

与阅读关系特别密切的注意品质,除视觉注意的广阔性以外,还 有注意的稳定性、集中性和紧张性。注意稳定性是指把注意长时间地 保持在一定认识对象或所从事的活动上的能力。需要澄清的是,注意 的稳定性并不是说始终不变地指向和集中于注意对象的个别方面或局 部,而是在注意的总任务支配下,指向和集中于注意对象的各个方面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总是随着教师的板书、讲解、实验、 布置作业等活动不断变化,这正是注意的稳定性的表现。

注意稳定性不是心理活动的停止状态,而是在一定注意任务范围 内自觉地变换着注意的具体对象,只有这样,人的注意才能长时间地 稳定在某一对象上。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离开其他事物,而深 入到当时所应指向的某种事物的能力,也就是专心致志的能力。一方 面它的指向范围相对缩小,另一方面是对象的深入,从而使反映效果 更加清晰、完整和深刻。所以它是准确、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 前提。

注意高度集中时的积极状态,就是注意的紧张性,这种积极状态 ,一方面是注意范围的收缩,一方面是对集中对象的深入。在注意处 于适度紧张状态时,人会沉浸于注意的对象,而忘却周围的其他一切 。在快速阅读过程中,保持适度的紧张是有益的,但紧张过度将造成 其他心理能力的损害。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在放松的状态下保持适度 的紧张性,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注意的稳定性、集中性和紧张性相互作用,谁也离不开谁。注意 的稳定性越强,集中性和紧张性就越好,反之亦然。因此,在实际生 活中,善于保持注意的稳定性、集中性和紧张性意义特别重大,只要 把它们高度专注于当前的任务上,就可以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

根据以上原理,阅读时的注意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不分心、不走神 ,全部精力指向和集中于读物内容的心理活动。由于注意和认识紧密 相关,因此,阅读时的注意对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起着组织和维持 的作用,它是保证清晰的感知、深入的理解、牢固的记忆和活跃的联 想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有了它,当你阅读时,就能做到全神贯注, 心无旁鹜。

我们还可以根据注意的中枢机制是神经过程的诱导规律来理解快 速阅读可以使注意力集中的道理。注意力这种心理现象是从属于大脑 皮层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神经过程的诱导规律。人在做某一件事 时,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就会由这件事引起的刺激而处于兴奋状态, 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正是这样有兴奋,有抑制,注意力才能 保持高度集中。一个人在读书时,如果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书的内 容就属于他的意识中心,兴奋区域此时高度集中,外界的其他干扰就 会被排除,专心致志达到忘我状态,由此加深了对书的理解和记忆, 而良好的理解和记忆效果,又会反过来强化阅读理解和记忆,这样就 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注意力集中,阅读速度快,理解和记忆效果 好。理解和记忆效果好,阅读速度快,注意力则更加集中。如此循环 往复,自然加快了阅读速度,并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我们要培养自己专心致志的阅读习惯,要学会集中注意力、排除 各种干扰的有效方法。我们在阅读中切勿“漫不经心”,要改正一边 阅读一边走神的坏习惯。聚精会神地阅读是快速阅读的有效措施。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虽然注意力各有不同, 但注意力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是完全可以改 变的,因此加强对注意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据说哲学家康德每天 早晨起床,全神贯注地盯着窗前的花草30分钟,以便锻炼自己的注意 力;莎土比亚为了培养阅读注意,经常捧着书到闹市的一角去读,以 便锻炼自己的自制力,培养在闹中求静的本领;毛泽东在青年时代, 为了培养和锻炼自己专心致志的能力,也曾有意到人声嘈杂的城门口 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