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讲,没有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展,就不可能开发出原子能和激光器件;没有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就没有电子计算机、水下机器人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同样,没有材料、能源、激光、全息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以及天文学、空间物理、大气物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学成就,就没有遥感技术。高新技术发展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智力投入。据统计,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所需科技人员数量为传统产业的5倍;在制造、销售等非研究开发部门中,技术工人比传统制造业多70%。高新技术产业要求生产第一线的人员的1/3具有大学水平,其中50%以上要有技术学位,普通工人也要具有中学毕业后再受两年以上专业技术培训的水平才能上岗操作。高新技术发展需要一批想象丰富、敢于开拓、充满热情和事业心强的科技“弄潮儿”。以硅谷为例,众所周知的硅谷半导体工业的成功得力于贝尔实验室和肖克利的贡献。30多年来,贝尔实验室的技术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平均每天一项发明,其中被称为“本世纪主要发明”的晶体管也是诞生在贝尔实验室。所以有人说:“没有贝尔实验室,就没有硅谷”。威廉·肖克利博士不仅发明了晶体管,而且还为硅谷引来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人才,其中包括后来被誉为西海岸半导体工业的“八大金刚”。“八大金刚”触发了创业连锁反应,导致了仙童公司、费尔柴尔德公司、阿内尔科公司、联合碳化物电子公司等一系列着名公司的建立,硅谷由此走向了大发展时期。高资本是高新技术充分发展的另一支撑条件。据统计,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成本一般要高于传统产品的10~20倍,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一般为5~15%,比一般企业高2~8倍。美国IBM公司1980~1984年间,投入开发电子计算机的费用为150亿美元,基建设备投资为130亿美元,合计投资280亿美元,相当于40年代美国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14倍。1985~1990年,IBM在上述项目的投资高达560亿美元,超过60年代由2万家公司、120所大学共40多万人参加研制、历时近10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全部费用。高新技术发展往往伴随着源源不断的高投入,这一点,从各国科研经费的投入增长中不难看出。以1989年研究开发投资情况为例,美国达1450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6%,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法国为1387亿法郎,比上一年度增长7.6%;瑞典350亿克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1%;韩国的研究开发投资80年代每年增长15%。
(二)势能高、渗透性强
高新技术作为一种先导技术群,与其他传统技术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技术思想、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的转移,即高新技术一旦成熟,它的思想、手段和方法就会源源不断地扩散到其他传统技术中去,引起传统技术的连锁变革。以激光技术为例,激光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和方法,已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激光用于军事技术,可制造能寻找目标的激光炸弹;用于测量技术,可大大提高测量的距离和精度(激光脉冲测量月球到地球近40万公里的距离,精度高达几厘米);用于医疗技术,可进行激光手术、激光钻牙、激光“焊接”视网膜等;用于材料加工技术,激光代替电火花在手表宝石上打孔,工效可提高几十倍,且质量好。高新技术的思想、手段和方法同样能扩散到科学领域,促进科学的发展。以人造卫星为例:气象卫星可以从地球大气外层的不同高度鸟瞰大地,监视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变化,精确地观测全球各处的大气温度、水汽、云层变化、降水量和海洋温度等,还能将这些资料迅速传递给地面各接收站使用;地球资源卫星可用于调查地下矿藏、海洋资源和地下水源,监视和协助管理农林畜牧业和水利资源的合理使用,研究自然植物的生成和地貌,考察和预报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拍摄各种目标的照片并绘制地质图、地貌图、水文图和云图;科学卫星可用于研究太阳、地球和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宇宙线、磁场、极光、气辉、微流星、行星际大气成分和太阳耀斑,研究微重力条件下各种生物、化学、物理变化,等等。高新技术还能扩散到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卫生保健、体育等社会领域。几十年来,高新技术带来的一代技术手段和消费品,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人人都可以感受到高新技术冲击波的震撼。国外学者如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理论,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理论,奈斯比特的“大趋势”评述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
(三)更新快、竞争激烈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激烈。谁占领高新技术这一战略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未来竞争的主动权。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竞争如火如荼。例如,飞利浦和西门子公司在集成电路落后于美、日的情况下,不再按部就班地从16K开始,而是直接向1024K和4096K高级阶段冲击。英国公司则跳出“硅”,直接转向光集成电路尖端。由于光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要比电子计算机快1000倍,于是,跨国公司纷纷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美国贝尔实验室已研制成功光学晶体管,处于光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日本日立、东芝、富士通、三菱等十几家跨国公司不甘落后,组织了千余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光电技术,欲与美国争高低。发展高新技术需要大量的智力资源和巨额资金投入。显然,要在高新技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靠传统、自发、零散的竞争方式已不能奏效。只有依靠政府的干预,把多方面力量组织起来(乃至依靠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形成可观的集约化力量投入到高度的竞争中,才可能有所突破,取得竞争胜利。实际上,发达国家是这样考虑,也是这样做的。例如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曾计划耗资数万亿美元。为了实施该计划,美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空前规模的技术动员,最大限度地网罗人才。在全美100家大公司中,至少有80家公司,以及西欧、日本、澳大利亚的一些科学家参与了研究工作。“星球大战”计划涉及学科门类有电子计算机、微电子学、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光电科学、高能激光、航天技术等,几乎囊括了当代所有的高新技术。“星球大战”计划是一项超大型、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发展计划。面对美国先发制人的竞争态势,其他西方国家不甘示弱,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如西欧的“尤里卡计划”、日本的“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法国的振兴电子工业发展计划、英国的阿尔维计划和德国的信息技术开发计划。
高新技术竞争关系重大,意义深远。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波及到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文学艺术等领域,派生出一系列的间谍战、经济战、人才战、政治战和宣传战。这是一场人类有史以来影响最为深刻的竞争。对发达国家来说,竞争意味着能否在21世纪继续“独领风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关系到“球籍”问题。目前,竞争气氛更紧张,卷入竞争的国家和地区愈来愈多,投入的资源有增无减,竞争方式多元化,也更复杂,竞争将持续到21世纪。
(四)应用周期短,发展迅速
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应用周期缩短。据统计,一次大战以前,技术从发明到应用周期为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0年,1945~1964年则缩短为9年。
高新技术开发改变了过去的小型、零散和脱节状况,往往采取应用研究、研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试制“一条龙”的管理模式,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会战,从而缩短了研究过程。例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集中了15万人,投入20亿美元,动用全国1/3的电力,只用了3年就制造出首批原子弹。
二是高新技术产品升级换代快。以计算机为例:1951年,莫希利和埃克特设计的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自动计算机UNI-VACI交付使用。这是唯一用汞延迟线为主存储器的商用计算机,主存容量为1000字,存取时间500微秒;1959年,菲尔克公司研制成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该机的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千次提高到几十万次,主存储器容量从几千字提高到十万字,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第2代;1964年,IBM公司研制成功360系列计算机,该机运算速度和内存容量分别达到每秒千万次和几百K字,同时,价格性能比大幅度下降,通用性提高,IBM360系列机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第3代;一般认为,第4代计算机的标志是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和存储器。70~80年代是第4代计算机的大发展时期。目前,第5代计算机正在研制中。需要指出的是,与传统技术产品的升级换代不同,计算机每进入新一代,都意味着计算机技术原理、技术构思、制造工艺、元件、性能等的重大变化,是一场新的计算机技术革命。20多年的时间里,计算机就从第1代发展到第4代,这种发展速度是传统技术所难以比拟的。
三是高新技术成果迅速产业化。以着名的“苹果”Ⅱ型计算机为例:1977年4月,硅谷阿普尔公司首批只生产了5台,销售额微不足道,到了9月,仅5个月时间,销售额就增加到250万美元。1979年度为7000万美元,1980年度为1.17亿美元,以后,销售额呈直线上升。1981年度为3.35亿美元,1982年度达到5.83亿美元。5年内,阿普尔公司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跃进入了美国最大的500家工业公司之列。高新技术产品迅速产业化的原因是,这些产品具有奇特、诱人的使用价值,自然地就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市场需要,培育着一代新型消费者。
在利润的驱动下,经营公司尽量扩大生产规模,社会各界(如银行、新闻媒介等)又鼎力相助,这样,高新技术产品迅速产业化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五)高风险、高效益
大量事例表明,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高新技术产品一旦开发成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在硅谷,许多成功的公司都有大致相同的发展模式,即首先开发出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并小批量试投市场,如果市场反应热烈,公司就投资扩大生产。高新技术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圣克拉拉县,由于借助微电子工业的发展,一跃成名,以“硅谷”着称于世。作为“信息社会的典型”,硅谷是美国九大制造业中心之一,生产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的1/3,导弹和宇航设备的1/5,电子计算机的1/8,年销售额达400亿美元,硅谷中等家庭的收入年均3万美元以上,家庭购买力居全国305个都市地区之首。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因而许多发达国家在传统工业发展停滞的情况下,通过高新技术产业来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国民收入。以美国为例:1977~1984年,美国高新技术产业每年增长14%,高于同期整个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2.9%)。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也由1977年的6.1%上升到12.9%。美国工业生产在此期间能有所发展,主要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快速增长的部门。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高效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一般来说,高新技术的高风险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研究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二是投资回收、见效益的波动性。两个层次的风险紧密联系,后者以前者为转移,前者以后者的充分展开为再生条件。高新技术开发涉及诸多因素,如技术原理、技术设计、技术构思、材料性能、研究经费、市场前景、研究者自身素质、竞争态势等。这些因素中,缺乏某一因素的配合,或配合不理想,就可能导致开发失败。高新技术的高风险使开发效益难以保证,直接影响到开发者的勇气和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加剧了开发风险,形成一种“风险产生风险”的循环机制。
高风险意味着高新技术开发失败的可能性往往要大于成功的可能性。对个人或具体公司而言,高风险可能毁掉一切。但对群体而言,总有少数个体(约20%)能闯过高风险这一关生存下来,并获得巨大成功。少数个体的高效益足以抵消多数个体失败的经济损失。因此,从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高新技术开发是“有利可图”的。这一点,可以从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实践中,找到许多生动的事例。
三、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现代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历史虽然很短,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以应用当代高技术为特征的高技术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充分体现了高技术企业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力量,必将对我国产业结构走向合理化起到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