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12003500000016

第16章 巧妙地纠正孩子学习上的缺点(2)

(4)经常让孩子领悟到事物的相对性绝对的东西一般不需要思考,也不容易引起思考的兴趣。在遇到外国人的时候,家长可以问孩子:“在我们的眼中,对方是外国人,在外国人的眼中,我们是不是外国人呢?”还可以让孩子领悟到前后、左右、上下等都只有相对的意义。

(5)经常让孩子领悟到事物的可变性孩子们知道大熊猫喜欢吃箭竹,父母可以告诉他,远古时代,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孩子见到毛毛虫,会又害怕又厌恶,父母可以告诉他,美丽的蝴蝶就是丑陋的毛毛虫变的。这样不断地给孩子指出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变异,孩子的视野就会开阔起来。

(6)进行科学启蒙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的故事,点燃孩子智慧的火种,使孩子学会用科学的清晰的思路来观察、思考世界。

(7)经常让孩子报告他的新发现如果孩子报告说,“我发现火苗总是向上的”,“我发现木块在水里是浮着的”等,父母应该热情地加以鼓励和表扬。如果孩子没有发现什么,就要经常启示他某个事物、某个现象,让他逐渐有所发现。

妙招44.遵循规律,既抓学习进度又抓复习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忽略复习只抓进度显然知识不会扎实。因此,如果孩子有这种毛病,父母要及时予以教育和纠正。

金小月是个爱学习,勤奋刻苦的好孩子。每天放学后,顾不上复习,就预习新课文。妈妈看到孩子这样爱学习,认为孩子在课堂上肯定把当天的课程学得很好,就常常鼓励孩子要自己多学知识,要“向前看”(预习),不用“向后看”(复习)。得到妈妈的鼓励,孩子每天更是拼命往前赶进度。但是,尽管小月学习很用心,考试成绩并不十分理想。

张小林则不同。他回家以后总是先复习当天在学校学过的功课,并且自己将学过的内容重新整理一番,把所学过的内容都弄通、弄懂,然后再做作业。复习完以后再开始预习第二天的内容。由于预习是在复习后进行的,有了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因而预习起来就相对容易,花费的时间也较少,效率很高。学习工作完成后,他还有时间去玩。邻居们对他的印象是:聪明、学习不费劲儿。

金小月的学习成绩虽然也不错,但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小月这种学习方式虽然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随着就读阶段的升高,学习内容的加深和复杂,就只能是穷于应付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原来是人脑的遗忘规律在起作用。

著名的艾滨浩斯记忆曲线表明:如果学习效果是100%,那么经过一天就剩下60%左右;经过两天则成为40%;到第三天就只记忆30%左右了,再以后的降低率便减慢,一个月以后仍记得20%左右。

也就是说,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尤其是对那些零散的、不系统的、没经过整理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的知识而言,先前的遗忘速度更快。

美国心理学家盖茨通过实验证明,经过认真复习而掌握的东西,会终年不忘。而信手抓来的东西,就像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金小月的学习效果不太好,这与她只抓进度不抓复习有关。

实事求是地说,金小月的学习精神应当受到表扬,金小月的父母也应以此为荣。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好的精神不一定带来好的成绩。学习应该遵循科学的规律。

金小月的父母或是不懂学习的规律,或是根本没有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真正的关心。贪多嚼不烂,而且,孩子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而无暇从事其他活动,这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枯燥的,也是不正常的。父母应该认真调查,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像张小林那样,抓好复习,不盲目贪多。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的知识应该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如果前面的知识理解不透就去学后面的知识,不仅前面的容易遗忘,而且还容易前后互相干扰,互相混淆。

家长纠正孩子只抓进度不抓复习的毛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不能被暂时的现象蒙蔽而盲目乐观。

观察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让孩子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应建议孩子多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选择恰当的方法学习。

对孩子的刻苦学习精神给予鼓励的同时,要让孩子寻求更轻松、省时的方法。

妙招45.以强带弱,变偏科独进为全面发展

学习偏科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因此,父母不应纵容孩子偏科,而应想方设法帮助孩子纠正偏科的习惯。

王宾是五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他是个“怪才”,他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但语文成绩却一直不佳。尽管父母经常督促他在语文学习上多下些工夫,但效果甚微。王宾个性很特别,他虽然数学很好,但却经常不交作业;解题过程中经常不按老师的要求写出解题过程,而只给出答案。他有点儿孤僻,很少与人交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对不感兴趣的则不加理睬。

像王宾这样的偏科学生很多很多,那么,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偏科问题呢?

(1)发现孩子的强项,促进提升发展孩子的智慧潜能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大多数孩子从小就会表现出较明显的能力偏向和兴趣爱好倾向。家长应该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表现机会,以便孩子的智慧潜能能表现出来。家长通过观察孩子在不同环境的活动中的表现,常常可以发现孩子对某个领域是否特别感兴趣,是否表现出某方面卓越的能力等,也能初步明了孩子的智力强项和弱项。

在确定了孩子的智力强项以后,家长就应该为孩子的智慧潜能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

父母可以为孩子才能的发挥和发展提供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可以通过赞扬、鼓励等方式肯定孩子的特殊才能;可以围绕孩子的智力强项组织家庭活动;为孩子的潜能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

父母可以让孩子所在的学校和老师意识到自己孩子的才能。在孩子步入新的学校时,家长应该将自己对孩子的观察情况向学校反映,让学校老师能很快意识到孩子的智慧强项,同时,家长可以和学校配合,共同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才能的课程和教育。

尽力为孩子提供开发潜能的学习机会。孩子所在的学校如果难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可以为孩子在社会上寻找额外的学习机会,如让孩子参加特殊才能培训班;鼓励孩子参加比赛,展示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天赋。

(2)承认智力弱项,坚持全面发展在承认孩子的智力具有特殊性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忽视孩子的弱项和缺点,更不能放弃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培养。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父母应重视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如果不能做到一定程度的全面发展,最终可能连中学毕业文凭都难拿到!

此外,全面发展更是社会的要求。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都需要人们运用多种智能方能顺利达到。一个出色的数学家不仅需要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要能与人合作完成任务,能自如地与人交流思想观点,还得有相当的自知能力,清楚自身的特点,能作出正确的人生规划。

既然人的才能领域有强有弱,又如何能做到“全面发展”?有效的做法是使孩子自觉地将智力强项的思维特点“迁移”到智力弱项领域中。因此,家长和老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一些在某个特殊领域确实具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应该考虑到他们的特殊需要。可以让他们完成不同于其他同学的作业,关键是要让他们感到作业具有一定的“智力挑战”性。

妙招46.找准原因,变听课走神为集中精力

上课“走神”,是孩子学习中一个常见的不良现象。一些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就容易出现走神,从而造成很多要求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没有听懂,结果又造成了学习知识的脱节。

很多家长、老师,对孩子上课“走神”的问题都极为重视,但因为原因没搞清,方针不对症,而使得孩子的这一毛病很难纠正,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与考试成绩。

教育专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后指出,孩子上课时“走神”的原因很多,但究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条:

对所学学科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对所学学科不感兴趣;所讲内容比较熟悉或基本上已掌握;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为了让孩子克服上课“走神”的毛病,专家认为,家长和老师应指导孩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1)教育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古往今来有成就的学者,在治学过程中由于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而专心致志到入迷程度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例如,王羲之专心得错把墨汁当成蒜泥;大数学家高斯边思考边回家,走到自家门前敲门,佣人说“主人不在家”,他竟转身而去,并边走边自语:“好,下次我再来。”家长应让孩子明白,在学习某门功课或完成某科作业时,必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每弄懂一个问题、做好一道题,都是向成功之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坚持这样做,即使注意力一时分散了,也会立刻引起自我警觉,把分散的注意力收拢回来。一些孩子学习效率比较高,这和他上课能认真听讲,很少“走神”是密不可分的。

(2)培养孩子的间接兴趣注意与兴趣是孪生姐妹。孩子若在学习中没有浓厚的兴趣,对事物漠然置之,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反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孩子只对远大理想(如当科学家、管理者、医生)有兴趣(这是一种“间接兴趣”),而对具体解决一个学习问题或背一个外语单词或做出一道题这样的具体学习活动则感到索然无味。其实,做好一道题,解决某一问题,通过背单词学好外语,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必备程序。在孩子的学习中,家长老师要用崇高理想(如当科学家)这种间接兴趣来调节和调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懂得这一点之后,就不会在学习时分散注意力了,即使一时“走神”,也会自觉约束自己,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3)帮助孩子克服内外干扰注意力分散与内外干扰有关。外部干扰,主要是指无关的声音、分心的视觉刺激物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等等。内部干扰,主要是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情绪等。帮助孩子克服内部干扰,家长和老师除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情感外,还要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有意变换学习内容、避免用脑过度、防止身心过度疲劳等。克服外部干扰,除了要尽力避免影响注意力的外界刺激,例如学习时把桌面上的报纸杂志收掉、自习课不听收录机等,还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培养“乱中求静”的本领,使注意力能够始终高度集中。

(4)教育孩子掌握专心的方法技巧要想使孩子上课能集中注意力,还得注意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例如,孩子在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费解的问题时,可进行“自我提醒”,“现在我的注意力一定不能分散,否则我将越来越弄不懂了”;在课间十分钟时,一定要让孩子放松休息,因为激动紧张的心情有惯性,课间十分钟的休息,可以抵消这种惯性,使神经系统得到放松,从而有利于下一堂课迅速实现注意力的完全转移。

(5)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说过:“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要从一年级就学会的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

确实,如果孩子听课时趴在桌上,怎么能使注意力集中呢?所以,必须让孩子知道,为了使自己上课不“走神”,必须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从培养自己良好的坐姿开始。虽然一开始他们会觉得不舒服,甚至还有些痛苦,但若坚持下去,就会逐渐明白这样做的好处。

妙招47.心理疏通,变不爱发言为踊跃发言

上课发言,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孩子掌握知识的程度。当父母发现孩子上课不爱发言时,应当引起重视并引导纠正。

一次家长会以后,老师把王小美的母亲留下来向她反映了一个问题。老师说王小美上课不爱发言,课下不爱和同学说话。老师和同学都不清楚王小美的真实想法,也不清楚她对学习知识掌握了多少。家长听了很着急,反映王小美在家里也少言寡语,就算说话也是小声地。长此下去,王小美不仅会严重地影响到学习成绩,而且也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加上明年,孩子就上六年级了,总是这样下去可咋办呢……事实上,这种现象在孩子中并不是个别的。经过老师的调查发现,不擅长发言的孩子一般有三大类:

一是孩子的胆子小,不敢发言;二是孩子的性格内向,不喜欢发言;三是孩子缺少方法,不知道怎样发言。

针对这几种影响孩子发言的原因,家长应该从下面这几方面着手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缺陷,让孩子踊跃发言。

(1)鼓励孩子发表见解针对孩子胆子小的特点,家长最好常常给孩子讲一些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例如,武松打虎、警察捉小偷的故事等。孩子们是很仰慕英雄的,愿意向英雄们学习。家长还应该适当地向孩子提出学习英雄们勇敢无畏的精神,并要首先落实到敢于发言。只要家长有计划地这样坚持做下去,孩子就能变得勇于发言。

(2)帮助孩子学会发言有些孩子想发言,可是得不到要领,不是没有头绪,就是废话连篇。这是孩子不擅长发言的另外一种表现。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做到发言时“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①言之有理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在发言时围绕着一个中心,一个主题来展开内容。在展开内容的时候,应该抓住要领,与中心有关的内容就多讲,具体来说,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应该少说。孩子明白了“发言应围绕一个中心”以后,才会把话说好。

②言之有序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发言时要有顺序。讲完一层意思以后,接着讲另外一层意思,要注意各层意思之间的联系,使讲话的内容上下连贯起来。这样说的话才能使人明白。

③言之有物家长要在帮助孩子“说话”的时候,做到以“事实”说话。这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介绍物体,应该具体地指出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气味、质料、作用以及感受;介绍事情,应该具体地讲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介绍人物时,应该列举出具体的事迹等。有的时候,还可以用打比方、列举数字来补充所要发言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