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描绘人体地图
12005400000003

第3章 踏出家门开始闹腾的部位

1.脊柱 人体的中轴线

每天,紧张的生活都从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开始。这时,支撑我们身体的“重量级选手”开始陆续登场。行走、奔跑、跳跃,甚至是脸部一个轻微的表情,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由不同的器官分工完成,可谓合作密切,有条不紊。在你赶往目的地的路上,不妨猜测一下,这时你身体里是哪些器官在发挥着主要作用。

英文名 Spine

重要功能 支撑着头部并成为人体躯干的中轴

不可思议 你的背再直也不可能是一条笔直的线

小心一点 严重的脊柱骨折可能导致全身麻痹

脊柱在人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头的支撑者,又是人体躯干的中轴,是人体骨骼结构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支柱。成人的脊柱由24个独立的椎骨、一个骶骨及一个尾骨组成。根据24个独立椎骨的不同部位,又可分为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由5个互相融合的骶椎组成骶骨。由3~5个尾椎构成尾骨。每个椎骨可分为位于前方的椎体和位于后方的椎弓。相邻的椎体借助自上而下逐渐增厚的椎间软骨,在椎间盘互相连结,就像一个弹簧床。

这样的骨结构再加上韧带、肌肉、椎间盘,就使得各个部分得以连接起来,成为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且环环紧扣。每个椎骨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小,但如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增大了很多。这就保证了人的颈部、胸部、腰部能灵活地活动,从而自由自在地根据不同需要,做出不一样的动作。

虽然人们常用笔直来形容人的背脊,但实际上,人体的脊柱并不是一条笔直的线。根据人体的特殊情况,脊柱有着四个弯曲,从侧面看上去有点像“S”形,这四个弯即为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鹘椎后凸。这些弯曲可以让人体承受更大的重压,不易于折断,从而更好地保护人体的内脏器官。

脊柱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还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项。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人在立正姿势时,通过身体所引的垂直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在第7颈椎和第1胸椎处通过椎体,经胸椎之前下降,再于胸腰结合部越过椎体,经腰椎后方并穿过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经骶骨前方,骶髂关节而传至下肢。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会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

胳膊或腿骨折后只要愈合就基本上不会影响今后活动,但脊柱不同,严重的脊柱骨折可能导致全身麻痹。脊柱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两个部分连接而成,中央有很大的窟窿,每个椎体的窟窿连起来后形成管道,从脑部开始到腰骶椎的脊柱管道内有又粗又长的神经通过,我们称它为脊髓。脊髓连接全身各处的神经,所以又称它为中枢神经。脊髓损伤后相应部位可能产生麻痹或瘫痪。若损伤中枢神经开始的颈椎部位,则可能出现包括四肢躯干的全身麻痹,若损伤腰椎,则可能出现下肢麻痹。所以脊柱损伤不单纯是骨折,它还可能损伤脊髓导致全身麻痹,因此生活当中应尽量避免脊柱损伤。

脊柱的健康与否关系着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长短。因为脊柱是一个特殊功能的环环相扣的人体骨骼结构,几乎所有从脑部发出的神经,都经由脊柱到达人体的各个器官。一旦脊柱有了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神经产生压迫,时间长了就要影响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如心,胃,肝,睥,头及四肢。据科学预测人的寿命应该在120岁左右,但实际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72~76岁。有许多七八十岁的人,头脑依然清晰,各器官也很正常,但因颈部,背部,腰部的病痛导致卧床,坐轮椅,甚至由于脊椎退化严重到干扰了神经的功能,而危及健康与生命。

脊柱是否健康,可从鞋后跟的磨损程度来判断,如果某一鞋后跟的磨损程度总是远超过另一只,就说明脊柱不正。如果将头轻轻后仰,然后尽力向左转,再向前转,然后向右转时听到颈椎部有“咔咔”声并感到颈肩部酸痛僵硬,也说明颈椎已经有问题了。

90度并不是最理想的坐姿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脊柱与地板成90度角就是最好的坐姿,但英国《福布斯新闻网》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却颠覆了这一传统思维。研究人员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长时间笔直坐着,会造成脊椎过度疲劳,使神经受到牵制,背部感觉很不舒服,从而导致背部慢性疼痛,不利于脊柱健康。骨科专家们建议,对于那些需要长期坐着工作的人来说,背部与地板成135度角是理想的角度,将身体自然放松,脚与地板保持接触,这样的姿势对脊椎的压力也是最小的。135度的坐姿是最佳生理角度,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90度。

2. 骨骼 人体的支架

英文名 Skeleton

重要功能 支撑人体保护内脏器官不受外力损伤

不可思议 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

小心一点 随着骨骼年龄的增长和骨中营养物质的缺失

骨骼会像被虫蛀空的木头一样变得千疮百孔

骨骼是骨的总称,它是人体的支架,使人体具有特定的形状,使脑、心脏、肝、肾等器官不易受到外力的损伤,骨主要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里面容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长骨的两端是呈窝状的骨松质,中部是致密坚硬的骨密质,骨中央是骨髓腔,骨髓腔及骨松质的缝隙里容着的是骨髓。儿童骨髓腔内的骨髓是红色的,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造血功能,但长骨两端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生保持着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结缔组织膜,里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起营养骨质的作用,同时,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能增生骨层,使受损的骨组织愈合和再生。

骨骼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韧度,而无机物主要是钙质和磷质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人体的骨就是这样由若干比例的有机物以及无机物组成,所以人骨既有韧度又有硬度,只是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人在不同年龄,骨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也不同,以儿童及少年的骨为例,有机物的含量比无机物多,因此他们的骨,柔韧度及可塑性比较高,而老年人的骨,无机物的含量比有机物多,因此他们的骨头硬度比较高,所以容易折断。

成人的骨头共有206块,但儿童的骨头却比成人多。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块,长大成人后就合为1块了。儿童的尾骨有4~5块,长大后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成人多11~12块,就是说有217~218块。据医学书上说,刚出生的婴儿的骨头竟多达305块。男性在18岁时,骨头减至206块,女性稍早,到15岁时骨头就会减到正常数目。这时的骨头成长宣告停止,虽然不会再有变动,但是骨头会不断更新。

当然,说成人有206块骨头,这是就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在这方面存在差异。198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大多数人只有204块骨头。而在欧美,绝大多数人有206块骨头。这是由于大多数中国人的脚上第5趾骨为2块骨头,不像欧美人有3块骨头。每只脚少1块,所以只有204块。

我们平常在生活中看到的骨头比较僵硬,例如饭桌上,或是尸骨中,实际上这些骨头已经死了,其实真正体内的骨骼是活的,它们每天都在进行着挖坑和填坑运动。人在年轻的时候骨头挖坑少填补多,随着骨骼年龄的增长,挖坑快填得慢,加上骨中营养物质的缺失,日积月累下骨骼就像被虫蛀空的木头一样,变得千疮百孔,这就是医学上说的骨质疏松。

既然骨骼是活的,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中,我们就需要不断地为它补充营养。在骨骼的食谱中,最主要的食物就是钙质。人体中99%的钙质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约1%的钙,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外液及血液中。吸收进人体的钙质,需要通过骨胶原的粘合,留在骨骼上,才能形成新的骨物质。充足的钙质是保证骨骼健康的必要条件,如果钙质在骨骼上留存得不够多,就会使骨骼中的钙质入不敷出,引发包括骨质疏松在内的各种骨骼疾病。这就像饥饿的人会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变差,容易得病一样。

珊瑚可以代替人的骨骼?

珊瑚并非植物,而是一种叫珊瑚虫的微小腔肠动物。早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的物理学家帕塔特博士就发现,珊瑚与骨骼有许多相似之处,于是,珊瑚首次代替骨骼被植入人体内,很快就被吸收转化为骨骼。现在,人们每年要从印度洋、太平洋里采集2吨多珊瑚,供给海洋生物学家从中挑选出最合适的部分,经过化学分析、杀菌、碾磨等一系列工序后,珊瑚被切割成患者所需要的大小植入体内。

3. 关节 人体自由活动的杰出贡献者

英文名 Joint

重要功能 让骨骼运动更灵活幅度更大

不可思议 运动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六倍

小心一点 不经常运动关节更易磨损从而导致关节酸痛且僵硬等

骨与骨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能活动的叫活动关节,不能活动的叫不动关节。一般我们都将能活动的关节直接称为关节。人的手、脚、肘、膝等部位均有关节存在,这些关节能屈能伸,使人体的各部位灵活运动,并顺利地工作与生活。关节主要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是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每个关节至少有两个关节面,有的关节面一端呈球形,称为关节头,而相对应的一端呈凹形,称为关节窝。关节面非常光滑,有利于关节的活动,这是因为关节面上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厚度约为2~7毫米,其厚薄因不同的关节和不同的年龄而异。关节软骨中除了含有软骨细胞和水之外,主要富含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是关节软骨的主要元素,其形成的海绵状立体结构使关节软骨富于弹性和抗力,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摩擦,震动和冲击。

关节囊由外层的纤维结缔组织和内层的滑膜共同构成,它将关节的两端连接起来,并将关节封闭起来形成一个腔。滑膜层内富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可产生滑液。滑液为透明蛋白样粘液,正常情况下只有0.13~2毫升,由于含有较多的透明质酸,故粘稠度较高。滑液既能润滑关节,减少摩擦,又能使关节在合适的酸碱度及润泽的液态环境中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关节腔为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层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关节腔内含少量滑液,可减少关节活动时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关节腔内为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定起一定作用。

关节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来自于人体的压力。就拿膝盖的关节来说,行走时所承受的压力是人体重量的2倍,也就是说如果你有100斤的话,在行走时,你的膝盖就承受200斤的重量。这还不算最大的,在上下楼中,膝盖承受的压力是人体重量的4倍;运动时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6倍;蹲跪式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8倍。因此,在日本这些讲究礼仪的国家,习于蹲跪的女性所患关节疾病的几率会多过男性。

虽说关节的活动比较灵活,但是每个部位的关节都有自己的活动限度,一旦超越了这个极限,很可能会发生脱臼。我们称关节活动时可以达到的运动最大弧度为关节活动度。拿肩关节来说,上举可达到180度,后伸可达到35度,肩关节前屈可达30度,肘关节屈曲可达90度。当然这样的度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后天的锻炼各关节的活动度会相应的提高,比如体操运动员、瑜伽训练员的关节活动度就比普通人高很多。

只要有动作,关节就会有磨损,就像机器中轴承最容易磨损一样,在人体从年轻迈向衰老过程中,体内起轴承作用的骨关节部位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也是骨关节病在中老年人中高发的一个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关节软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退化和磨损。事实上,软骨的退变可能早在20岁出头即已悄悄开始。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骨关节发育成熟了,于是骨关节的营养代谢开始走下坡路,但到三十多岁时才开始下滑明显;45岁以后,关节酸胀、疼痛、僵硬等各种不适明显表现出来。所以,为了保持关节的健康,我们要经常运动,维持关节囊和关节腔内润滑液的分泌量,以减少关节磨损程度。但也不可过激地运动,任何运动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然不仅不会起到锻炼的作用,还会造成脱臼等不良后果。

关节脱臼了怎么办?

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关节脱臼了应该怎么处理呢?这时的我们应该处于一个静止状态,请旁边的人用夹板和绷带固定住伤肢,然后送医院或找有经验的大夫处理。如果没有合适的夹板,也可用粗一些的铁丝弯成长形的环,再在环上用绷带或毛巾缠绕做成铁丝夹板,然后将铁丝夹板弯成合适的角度,将伤肢用绷带固定在夹板上,再用布带将前臂挂起。如过没有铁丝夹板,还可以用宽的布带将伤肢悬挂在胸前,或者就地取材,找一些平整宽扁的树枝进行固定。

4.肌肉 带动人体活动的引擎

英文名 Muscle

重要功能 带动人体骨骼和部分内脏器官运动

不可思议 肌肉内毛细血管的总长度可绕地球两圈半。

小心一点 长期不运动会造成肌肉萎缩

提起肌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身上一块一块的肌肉,其实这只是肌肉中的一个部分,还有些肌肉隐藏在人体内,肉眼无法直接看到。我们能看到的一般是骨骼肌,看不到的一种是平滑肌,一种是心肌。

骨骼肌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肌肉类型。当健身者通过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时,锻炼的就是骨骼肌。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且成对出现:一块肌肉朝一个方向移动骨头,另外一块朝相反方向移动骨头。这些肌肉通常随意志收缩,想要收缩它们时,神经系统会指示它们这样做。

隐藏于体内的平滑肌,存在于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呼吸道和女性的子宫中。平滑肌能够长时间拉紧和维持张力。这种肌肉不随意志收缩,神经系统会自动控制它们,而无需人去考虑。例如,胃和肠中的肌肉每天都在执行任务,但人们一般都不会察觉到。

另一种类型是心肌,只存在于心脏,它最大的特征是耐力和坚固。它可以像平滑肌那样有限地伸展,也可以用像骨骼肌那样的力量来收缩。它只是一种颤搐肌肉并且不随意志收缩。

不管是牵动四肢运动的骨骼肌和帮助肠胃运动的平滑肌还是协助心脏跳动的心肌,它们都毫无疑问地拥有着其他器官不可比拟的力量。那么肌肉到底包含了什么能使它如此有力呢?如果我们像一个细胞那么小,能够随意进入人的身体,那么当我们来到肌肉群中时,就会发现肌肉是由一道道钢缆一样的肌纤维捆扎起来的。这些“钢缆”组合成较粗较长的缆绳群组,当肌肉用力时,它们就像弹簧一样一张一缩。在那些最粗的缆索之内,有肌纤维、神经、血管,以及结缔组织。每根肌纤维都是由较小的肌原纤维组成的。每根肌原纤维,则由缠在一起的两种丝状蛋白质(肌凝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这就是肌肉的最基本单位,那些大力士们的大块大块的肌肉,全是由这两种小得根本无法想像的蛋白组合成的,当它们联合起来以后,就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来。

肌肉在我们人体内也是一个庞大的组织,人体全身的肌肉共有约639块,由约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每条肌纤维收缩时可产生大约0.981~1.962毫牛的力,如果把全身639块肌肉合在一起同时收缩,可产生约25吨的力。大块肌肉有2000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5~45%。

肌肉的力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运动量的大小而改变。越是锻炼某个部位,这个部位上的肌肉就越是粗壮发达,此部位的性能和力量就会越大。那么,为什么肌肉会越练越发达呢?运动生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工作性肥大”。在人体从事运动时,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几乎全部放开,这样,可以提供给肌纤维的营养就更多。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肌纤维就会逐渐变得粗壮。一般情况下,处于运动中的血流量要比安静时高出18.3倍,所以,营养的摄取大大增加。另外,在一定的范围内,消耗过程进行得越强烈,恢复的过程也会越强烈,不仅仅能够使已经消耗的物质恢复,还能出现比原先水平更高的“超量恢复”现象。让肌肉的活动停止之后,肌肉中的蛋白质就开始了强烈的合成反应,而最后的合成量会超出原先的含量。我们知道,蛋白质是构成肌肉的主要成分,这样日复一日地锻炼,肌肉就会不断增大,并且显得格外有力。

收腰和健腹可以一步到位吗?

许多人都把健腹运动与减去腰部脂肪的运动混淆起来,以为一个动作既能瘦腰也能美腹,可往往是瘦了腰,胖了腹。这是因为减掉堆积在腰部的脂肪比塑造腹部的肌肉要容易得多。腰细了,没有得到针对训练的腹部相对就表现得更“突出”了。所以,不要指望某一种运动能够同时完成健腹、收腰的双重任务。如果在饮食上配合,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坚持相应的针对性训练,循序渐进,或许能让腰和腹部慢慢变紧变细。

5.骨骼肌 人体的力量之源

英文名 Skeletal muscle

重要功能 帮助人体运动和发力

不可思议 在火灾等突发状况中你的骨骼肌会发出惊人的力量

小心一点 运动量超出了骨骼肌耐力会发生肌肉酸痛

人类能够行走和奔跑,背后的英雄就是我们的骨骼肌。

骨骼肌是人体内最多的组织,约占体重的40%。在骨和关节的配合下,通过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人可以完成各种躯体运动。骨骼肌就像一节节电缆,由大量成束的肌纤维组成,而肌纤维又由多个肌细胞组成。成人肌纤维呈细长圆柱形,长可达数毫米乃至数十厘米。在大多数肌肉中,肌束和肌纤维都呈平行排列,它们两端都和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腱相融合,后者附着在骨上。通常四肢的骨骼肌在附着点之间,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就能引起肢体的屈曲和伸直。分布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缔组织为肌内膜,肌内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各层结缔组织膜除有支持、连接、营养和保护肌组织的作用外,对单条肌纤维的活动乃至对肌束和整块肌肉的肌纤维群体活动也起着调整作用。每个骨骼肌纤维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和结构单位,它们至少接受一个运动神经末梢的支配,并且只有在支配它们的神经纤维有神经冲动传来时,才能进行收缩。因此,人体所有的骨骼肌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

那么,骨骼肌从接受命令到具体执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神经系统负责将电信号由脊椎下方和各个肌纤维传送,当电信号传送到肌纤维的表面时,细小的肌纤维接受命令进行扩张和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纤维也会收缩,由长变短,由细变粗,这时的肌纤维就像一个被压缩的弹簧,一旦释放它,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肌纤维越长,收缩幅度越大,爆发出的力量也就越大。肌肉是一个质量相当好的弹簧,可以反复地使用而不会失去弹力,当拉到一定限度然后释放的时候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肌肉非常重要的特征,它可以有效地减缓外力对人体的冲击,同时,能让活动中的肌肉柔和地挤压静动脉血管,帮助血液回流。

骨骼肌到底可以爆发出多大的力量呢?骨骼肌的力量拥有相当大的潜力。平常,每平方厘米可以产生0.05牛左右的力量,上牙和下牙咬合的肌肉力量最高可达98牛。将所有骨骼肌的力量相加,可以达到196000~215600牛。可见,骨骼肌的力量实在不可小视。不过,平时生活中肌肉并不会发挥出最大力量,一般就只用了两至三成的力量。但是如果有火灾等突发事件,人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这种状况中的你或许都想不到你会有如此之大的力量。

然而,虽然有时你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但是在爆发之后,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骨骼肌的酸疼。这就是说你的骨骼肌耐力不足以维持这样的运动。肌肉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持续肌肉工作的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肌肉耐力是每个运动员需要一再突破的指标,很多时候,你拥有了惊人的爆发力,但是最终的胜者并不是靠这一时之力,保持稳定的状态才是制胜的关键。如一场激烈的足球赛,决胜结果并不是在前半场,即使在前半场领先了对方,如果在后半段体力不支,也很容易被对手反超。再如,一位百米赛跑选手需要在10~12秒内充满爆发力地迈出48~54步,他能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要看他在最后20米能否保持很高的力量输出。所以,任何运动员每天要进行的训练都有长跑或者反复做已经练得很纯熟的一套动作,实际上就是锻炼骨骼肌的耐力。

一周锻炼两次即可健身和减肥

研究人员将锻炼者分为两组,一组每周锻炼两次,另一组为三次。结果证明:两组效果上相差无几。一周运动两次者在两个月里增加了1000克肌肉,在不节食的前提下减少了1800克脂肪;而一周运动三次者则增加了1100克肌肉,减少了2100克脂肪,两者相差10%左右。研究人员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周锻炼两次并不难,而且能达到健身目的,当然这样的运动量不能使肥胖者快速减肥,它的效果只有在两个月后才能体现出来。不过人们只要坚持这一起码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既可以保持肌肉的强壮又可以减肥,对健康大有益处。

6.骨盆 架在人体中的“宝盆”

英文名 Pelvis

重要功能 保护盆腔中的内脏器官 联系躯干和下肢

不可思议 男性的盆骨像漏斗 女性的盆骨像圆桶

小心一点 穿高跟鞋会导致盆骨变形

你的头部有颈椎的支撑,身体上部有脊柱的支撑,那么连接你上身和下肢的支撑物又是哪一个部分呢?用手按在你腰下的胯部,会摸到一圈硬硬的骨头,就是这个部位帮你稳定住了上身和下肢,它就是骨盆。另外,它还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作用,不妨一起来看看。

骨盆是一块人和哺乳动物特有的环状骨架,由于它的形状很像一个盆,故取名为骨盆。人的骨盆构造比较简单,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组成。其中,每块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骶骨由五六块骶椎组成,尾骨由四五块尾椎组成。

这四部分骨骼通过关节、韧带和软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髋骨的前方在耻骨之间由软骨相连,称为耻骨联合,分娩时耻骨联合稍能松动,为胎儿娩出提供了条件。骶椎和尾骨借韧带连接成骶尾关节,此关节活动性很大,在女性分娩时尾骨可以向后移动,从而使骨盆出口的前后距离增加,有利于胎儿的自然分娩。在两髋骨与骶骨的耳状面之间形成骶髂关节,此关节活动范围甚小。骨盆各部之间又有两对坚实的韧带,一是连接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另一个是连接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通过这样的结构联合,四部分骨骼通过韧带、软骨和关节连接在一起,组成了骨盆。

另外,人的骨盆还可分为前上方的大骨盆和后下方的小骨盆。大骨盆两侧均以髋骨的髂翼为界,前方没有骨性成分,展开的髂翼承托着肠管,对肠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小骨盆内具有完整的骨壁,其腔内藏有膀胱、直肠以及女性的子宫和阴道。由此可见,骨盆对盆腔中的脏器有保护作用。

除了保护作用,骨盆还有其他重要的功能。骨盆上接腰椎、下连股骨,联系着躯干和下肢,因此它承受着较大的重量,并且将这些重量进行传递。当人们站立时,重力经髋关节传至股骨。当人们坐下时,则传向坐结节。另外,骨盆也可以分散由下肢传来的支撑反作用力,减缓对胸腹腔内的内脏和脑髓的震动。女性骨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即是作为骨产道,出生的孩子要从这分娩来到人世间。

女性骨盆的这一特殊功能,当然就使女性骨盆在形态上有别于男性。这种差异约在10岁后随着性成熟而逐渐显著。随着身体的发育,男性骨盆变得狭而长,呈漏斗状。女性骨盆变得宽而短,呈圆桶形。又由于骨盆临近胯部,因此,从体形上看,女性的臀部相比男性而言就宽大饱满一些。如果女性骨盆发育不良或患软骨化症等,常可导致骨盆畸形,会造成分娩困难。

所以,处于骨盆发育中的青春期女性,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骨盆。这不仅关系到自己的身形还关系到将来结婚后生子时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骨盆宽而短的女性在分娩时较为轻松,这也是老年人常说的“大屁股”的女人容易生孩子的原因。所谓的“大屁股”其实就是指骨盆大。

不过骨盆的大小并不是女性分娩时难易程度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盆骨的形态也至关重要。左右不对称或者是倾斜度较大的骨盆都不利于分娩。而在青春期时,女孩穿高跟鞋就是造成骨盆变形的一个原因。穿高跟鞋时,骨盆承受的重力相对较大,并且重心偏离,这样,还未发育完全的骨盆就会慢慢变形。

爱美的女性想穿高跟鞋该怎么办呢?

高跟鞋会让骨盆变形,但是在正式场合,一双得体的高跟鞋又是必要的。这时我们该怎么处理呢?一要注意选择舒适的高跟鞋,选择粗跟、包跟比较安全,而且鞋跟不要超过5厘米,避免脚部受力不均。二要注意选择穿着时间,每天穿着高跟鞋一般在6小时以内为宜,最多不应超过12小时。三要注意适度休息,对上班族而言,可以备上一双运动鞋,下班或节假日休息时,可改穿运动鞋,让前脚掌得到放松与恢复。

7.神经系统 高速信息网

英文名 Nervous system

重要功能 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

不可思议 神经系统在24小时之内可以处理8600万条信息

小心一点 酗酒会杀死你的神经细胞

当身体受到外界刺激时,大脑会做出快速的判断,然后命令人做出各种动作。这个过程的时间相当短,研究结果表明,仅仅需要0.3秒的时间。而我们的神经系统每天可以处理8600万条这样的信息。

如此高效率的神经系统不得不让人佩服。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系统呢?从构成上看它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而神经组织又包括神经元、神经胶质和突触。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是由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细胞质内除了含一般的细胞外,还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等。神经元的突起根据形状和机能又分为树突和轴突,各类神经元树突的数目多少不等。这些神经元的形状就像变压器和它外部的电线,它们通过纤维互相连接,传递信息。人类肌体含有大约500亿个神经元,而大脑所含的神经元就占据其中的五分之一。

神经胶质是神经系统的辅助成分,对神经元具有支持、形成髓鞘,修复、传递代谢物质等作用。神经胶质的数目是神经元的10~50倍,胞体较小,胞浆中无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不具有传导冲动的功能,神经胶质对神经细胞起着支持、绝缘、营养和保护等作用,并参与构成血脑屏障。

突触通俗上讲是指一个神经细胞与另一个神经细胞相联系的接触点,神经细胞间的联系方式是互相接触,而不是细胞质的互相沟通,即神经细胞是通过突触来联系和传导信息的。突触联系并不连续,最多见的突触方式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终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接触。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分为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四部分。大脑还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分别管理人体不同的部位和活动。脊髓主要是传导通路,起到上通下达的作用,即把外界的刺激及时传送到脑,然后再把脑发出的命令及时传送到周围各个器官,起到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脑神经共有12对,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人能看到周围事物,听见声音,闻出香臭,尝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都必须依靠这12对脑神经的功能。脊神经共有31对,其中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由脊髓发出,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植物神经也称为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心跳、呼吸和消化活动都受它的调节。

神经系统每天以巨大的工作量将外界信号传入大脑,但是,我们却经常做一些损害它的行为,例如酗酒。在一般情况下,当病毒入侵细胞时,体内的抗病毒“卫士”会被激活,阻断蛋白合成,启动细胞“自杀”程序,使受感染的细胞与病毒俱焚,以保障健康细胞不被连累。但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这些抗病毒物质会错误地进行判断,引起神经元细胞的应急反应,启动“自杀”程序,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的死亡。酗酒后几分钟内这个命令便会被下达,6个小时后,神经元细胞就奄奄一息了,12个小时后正式死亡,所以酗酒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最为严重。

钙质是松弛神经的能手

钙质是帮助骨骼及牙齿健康成长的必备营养,但很少有人知道钙质还有调节心跳、帮助放松绷紧神经,以及维持正常神经功能的作用。钙质其实有如我们人体的镇定剂,有助于刺激神经的讯号传达。如果缺乏钙质,人的精神很容易变得紧张,不但脾气变得愈来愈暴躁,就连肌肉也会变得很紧张。不过,若是吸收的钙质过多,也会因为神经系统过于松弛而变得昏昏欲睡。

8. 汗腺和汗水 遍布全身的保温系统

英文名 Sweat glands And Sweat

重要功能 帮助人体散热

不可思议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流汗

小心一点 不出汗会使一些病人的恢复速度变慢

在我们感觉温度过高,或者是在剧烈运动以后,身体里往往会冒出滴滴的汗珠,在汗珠被空气蒸发之后,我们的身体似乎就不那么热了。这些汗珠是从何而来,又有什么作用呢?

汗腺是哺乳类皮肤腺的一种,会分泌出汗液。腺体存在于真皮或皮下组织中。排出管呈螺旋状,开口在表皮的表面,开口部称为汗口。在腺体外面有与汗分泌有关的纤细的平滑肌纤维围绕着,在其周围是由皮肤动脉的分支致密的毛细血管网包围着。

汗腺分为两种,即为大汗腺和小汗腺,小汗腺分布全身,除了足心汗腺分布密集外,其他部位每平方厘米一般在140~340个。小汗腺可因热刺激、情绪变化和味觉的影响而变化,是调节体温的重要设备。而大汗腺又叫臭汗腺、顶浆腺,由腺体、排泄管和汗孔所组成,只分布在某些特殊部位,如腋窝、脐窝、肛门四周及生殖器等网状层和皮下组织交界处。还有极个别大汗腺分布在皮下组织和脂肪层内。大汗腺刚分泌出来的汗水是白色粘稠无臭的液体,经过细菌分解后则产生特殊的臭味,称为腋臭或孤臭。

大小汗腺分泌出的虽然都是汗液,但是这两种汗液的成分其实并不一样。小汗腺分泌的汗液,主要包括水、氯化钠、钾、钙、尿素、乳酸及氨基酸等;大汗腺分泌的汗液,除水外主要有铁、脂质(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及类脂质)、荧光物质、有臭味物质等。

人体约有200~500万个小汗腺,每日分泌700~900毫升汗液,每小时平均分泌30毫升的汗水。这并非指运动或暑热时所流出来的汗,而是我们在平常状况下没有特别去意识到而分泌出来的汗,我们称之为不感知汗。

而感知汗的产生原因就丰富多样了。例如当人们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往往用“汗流浃背”来形容其劳累程度,既形象又贴切,这其中还包含了一个皮肤小汗腺的生理知识。

当我们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时,肌肉不断收缩。消耗大量的糖元,糖元分解释放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也使体温升高,这时机体通过小汗腺大量分泌和排泄汗液以使体温恒定,所以身体各部位活动状态的小汗腺数目也大大增加了。背部活动状态小汗腺数目最少,如果连背部都汗流不止的话,可见劳累和剧烈运动的程度,所以古人创造出“汗流浃背”这一成语,确实恰如其分,生动贴切。如果人体出汗不畅,就很容易导致中暑。

因为出汗起到调节体温作用。所以,住在寒冷的北方的人和住在温暖的南方的人,体表上的汗腺的数量就有差别,前者较少而后者较多。这数目是根据从生下来到幼年期所居住的地区来决定的。因此俄罗斯人的汗腺少些,泰国和菲律宾人的汗腺多些。

除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外,我们自身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汗腺的分泌。例如有的人在精神处于紧绷状态的时候也会汗流浃背。这是因为由于汗腺所在部位不同,性质相异和多寡不一,其对于感觉和心理刺激及对于热的刺激的反应也有所不同。汗腺分泌和排泄汗液根据刺激的种类可分为温热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和味觉性出汗。人在精神紧张时手心会出汗,即属于精神性出汗。精神性出汗从受到刺激到发汗的潜伏期极短,只有数秒到20秒。所以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手掌小汗腺部,乙酰胆碱的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产生手掌精神性出汗。也有学者认为另有精神出汗中枢,常保持有兴奋性,一加刺激即产生反应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在掌跖处表现最为明显,也可见于手背、头面、颈部、前臂和小腿等处。少数人在高度精神紧张时,甚至会出现汗如雨下,全身大汗的情况。

能不能出汗,常常预示着病情是否康复。例如,有些人偶感风寒,总是喝完姜汤后卧床,盖上被子,一旦出了汗,病就基本上好了。这是因为着凉感冒的人,汗腺受寒而阻,不能以出汗方式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喝汤盖被后,汗腺因受热而舒张,从而排出汗液,散发体热,降低体温,真可谓“汗到病除”。

没有汗腺的动物如何散热呢?

自然界里有些动物的汗腺并不发达,有的甚至没有汗腺,在酷热季节里,它们又是如何防热的呢?高温季节,蜜蜂为了给蜂房降温,经常是一部分工蜂在蜂房上“喷水”,另一部分工蜂则在蜂房入口处,整齐地排成一行,用双翼使劲地往里面扇风,来加快水分蒸发,带走蜂房内的热量。非洲撒哈拉沙漠里有一种蜘蛛,夏季来临时,会在地下挖一深40厘米、直径25厘米的洞,洞口结一张厚厚的蛛网,就像一把太阳伞,用以挡住灼热的阳光。

9. 手 最完美的工具

英文名 Hand

重要功能 帮助人体完成各种复杂操作

不可思议 在母亲的肚子里待到20周时

胎儿就已经会用小手指给自己的耳朵挠痒了

小心一点 手不经常活动不利于智力的提高

人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都归功于我们有一双勤劳的手,而人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最大的原因也在于手指能够在大脑的指挥下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从而制造和使用无以计数的工具。

科学家认为,手是使人类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在几百万年的进化史中,人类的手逐渐演变成了改造生存环境最完美的工具。

人的胚胎成长到5周左右时,手就开始出现了,但是非常小,就像鱼的鳍一般。在随后的发育中,手指慢慢开始成长,手指之间的蹼渐渐退化。到了11周的时候,手的关节、肌肉、指甲都已经发育完全。所有的功能基本齐备。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20周后,还未出世的宝宝就已经会用幼嫩的手指给自己的耳朵挠痒了。

发育成熟后的手有29块骨头,这些骨头由123条韧带联系在一起,由35条强劲的肌肉来牵引,而控制这些肌肉的是48条神经。整个手掌结构由三十多条动脉以及数量众多的小血管来滋养。大脑中大约四分之一的皮层运动区域是专门负责控制手部肌肉的。

另外手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手指长短不一,当合拢手指时整体呈箭形。那么,为什么手指会呈这样的排列呢?学者们研究发现,人类手指不等长可能是祖先在丛林野地中为求生存的竞争所致。在很久以前,古人类在野外直接获取食物,包括从繁密的树丛中掏取果食,从蚁窝中掏取虫体,或者从猎物的身上掏出内脏作为食物,手指呈箭形无疑可以更好地从复杂的环境中获取食物。为此,科学家们做了实验,假设现在有两组猿类,每组各1000只,这两组猿类的不同点就是一组的手指是等长的,另一组是像现代人一样,全部合起来为箭头形。然后让他们一起争夺食物,结果是手掌合起来像箭头形状的那一组,可以比较快速地获取食物,并且更容易获得一些细小地方的食物。这一点在食物不足的时候更有用,获得充足食物的一组更容易生存下来。

这样的一个结构使人的手在哺乳动物中显得十分独特。而大拇指同其他四个手指的相对结构,是人类的手最大优越性的体现。许多类人猿可以将自己的拇指和食指对合,但不能将拇指与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对合,因为它们的手指没有足够的柔韧度。只有人类,可以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手指,柔韧度远远超越了其他动物。

人们习惯于在说话的同时比比划划,或者完全用手势来表达感情。研究发现,在说话时做手势有助于思考、表达和记忆。在大脑的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元联系。大脑在说话时会变得活跃的那一部分,在做手势时同样也会活跃起来。科学家还发现,大脑控制手的活动区域,分布在运动中枢里几个不同的部位,面积达到大脑皮层的四分之一。一个简单的手的动作,例如举起一杯牛奶送到嘴边,会使大脑皮层出现特别强烈的兴奋。

所以,大脑和双手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大脑指挥着手,另一方面,手指的活动可以锻炼大脑,使大脑更为发达。所以一般在学习前后,都可进行手指操的练习。这对开发弱势脑提高注意力,改善左右脑半球的交流都有很大的作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系栗田昌裕医生经多年实践就证明:“要想提高人的智力可以做手指操。如果一个人练习20小时的‘手指操’,他的阅读速度平均能提高10倍左右,效果好的人达到28倍。”栗田说,这种练习对小孩效果尤佳,他以中小学生为对象,进行6天共计18小时的讲座,学生们取得了平均阅读速度提高50倍的好成绩。

手语是怎么来的

手语是由于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已作为聋人的一种语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手语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是用手指的指式变化和动作代表字母,并按照拼音顺序依次拼出词语。在远古时代,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这样的手势大多数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动作,叫作自然手势。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聋哑教育的发展,开始创造出具有语言性质的手势,这种在有声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与有声语言密切结合的手语,称之为人为手势。手势语是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结合而成的。

10.指甲 指尖的小学问

英文名 Fingernail

重要功能 保护指尖 帮助手完成抓挤等动作

不可思议 脚趾甲的生长速度比不上手指甲

小心一点 清洁指甲前缘下的污垢时不可太深入

以免伤及甲床造成指甲脱落

人的手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手,有一个关键特征就是指甲。一层小小的壳覆盖在每一根指头的尖端,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对它进行修剪,而一些女士对它倍加爱护,抹上指甲油让它显得光彩夺目。但是,你对这再熟悉不过的指甲有多少了解呢?

指甲看似只有简单的一小片,但是它却是由很多不同的部位组成。甲基位于指甲根部,其作用是产生组成指甲的角蛋白细胞。甲基含有毛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因此极为敏感。甲基是指甲生长的源泉,一旦受损就意味着指甲停止生长或畸形生长。甲根位于皮肤下面,较为薄软,其作用是以新产生的指甲细胞推动老细胞向外生长,促进指甲的更新。指皮是覆盖在甲根上的一层皮肤,它也覆盖着指甲后缘。指甲后缘是指甲深入皮肤的边缘地带。甲弧位于甲根与甲床的连接处,呈白色,半月形。需要注意的是,甲板并不是坚固地附着在甲母上,只是通过甲弧与之相连。甲板位于指皮与指甲前缘之间,附着在甲床上。甲板由几层坚硬的角蛋白细胞组成,本身不含有神经和毛细血管。清洁指甲前缘下的污垢时不可太深入,以免伤及甲床或使甲板从甲床上松动,甚至脱落。甲床位于甲板的下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由于含有毛细血管,所以甲床呈粉红色。指甲前缘是甲板顶部延伸出甲床的部分,当指甲生长到一定长度的时候,这部分很容易被折断。

人类的指甲结构在动物中可谓是特有的,它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在古人类时代,人们的指甲比较坚硬且非常锋利,用指甲可以撕扯猎物的皮肉,从而协助人们吃到其内脏。另外,那时的人们为了获取食物,往往需要攀爬岩石或者是树木,坚硬的指甲可以帮助他们拥有更好的攀爬能力。同时,指甲还有攻击性,一双拥有锋利指甲的双手可以在斗争中获得攻击优势。随着人类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可以非常轻易地获取食物,个体之间的斗争也逐渐减少,所以,指甲开始慢慢地退化,成为了我们今天指甲的样子。

指甲现在已经不再是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帮手,那么指甲又有何作用呢?指甲作为皮肤的附件之一,即便到了今天也有着其特定的功能。首先它有盾牌作用,能保护末节指腹免受损伤,维护其稳定性,增强手指触觉的敏感性,并且协助手抓、挟、捏、挤等。此外,甲床血供丰富,有调节末梢血供和体温的作用。另外,指甲又是手部美容的重点,漂亮的指甲增添女性的魅力。

从生下来到老去,我们的指甲始终在不停地生长着。你知道它一天能长多长吗?手上的指甲平均每日约生长0.1毫米,而脚上的趾甲每日生长仅为手指甲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所以,我们经常修剪手指甲,而脚趾甲的修剪频率远远低于手指甲。另外,许多因素也与指甲的生长速度有关。如白天快于夜间,右手比左手快,幼年比老年快,夏季比冬季快,男性比女性快等等。

指甲油的历史

用指甲油美甲的文化起源在人类文明的发展时期,最早出现在人们的宗教、祭祀活动中,人们在手指、手臂画上各种图案,求神灵赐福,驱除邪恶。6000年前,古埃及人用臆羚的毛皮摩擦使指甲发亮,并涂以散沫花汁使其呈现迷人的艳红。当时古埃及地位高的人,不论男女都用染料把指甲染成红褐色。国王、女王的指甲染成大红色,而身份越低的从人所用的红色就越淡。后来,人们对指甲油不断改进,变成了今天覆盖性好,不易挥发的指甲油。

11.脚 天南地北任我行

英文名 Foot

重要功能 帮助人体自由行走又能完成跑跳等动作

不可思议 到了下午你的脚会比清晨时大3~5毫米

小心一点 长时间静止站立会使韧带受损且足弓塌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为有了双脚,人类的足迹才能踏遍地球,它见证了人类从古至今的前进步伐。

正常生理形态的脚,由26块骨骼组成,其中跗骨7块,跖骨5块,趾骨14块。脚的各骨块间是通过肌肉及韧带相互连接起来的。在骨块间的连接处叫脚关节。胫骨、腓骨和距骨形成踝关节,各跗骨间为跗骨关节,跗骨与跖骨间为跗跖关节,跖骨与趾骨间为跖趾关节,各趾骨间为趾关节。而人体可以自由地行走跑跳,这是足弓的作用。

足弓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人的足弓,由内缘弓、外纵弓和横弓组成。人在站立或行走时,脚的内、外弓和后横弓始终保持弓形状态,但前横弓却有所不同。当人静止站立时,前横弓保持弓形,在行走时,当人体的重心移至跖趾关节部位的瞬间,前横弓就消失,重心继续向前转换到另一只脚的时候,这只脚的前横弓又恢复了。

足弓的结构和运动可以起到分散压力的作用。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当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在行走,尤其是长途跋涉时,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反弹力间的节奏有着缓冲作用,同时还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等作用。

那么,足弓的上述构造和功能又是靠什么维系的呢?足的背面和底面有许多长短不一的韧带,把足骨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其中,像跖侧韧带、跖韧带、三角韧带和跖腱膜等,受到的压力都很大,因而也非常坚固。

另外,足部众多的肌肉,使足的各块骨头前后紧凑,支持着足弓。当足着地时,重量会使足弓压低。但这种重力很快传到韧带和筋膜,造成对后者的紧张压力。压力引起神经反射,使内在肌和外在肌强有力地收缩,足弓因而迅速反弹,恢复到原有高度。不过,如果是静止地站立着不动,重量只能加压于韧带,却引不起能促进内在肌和外在肌收缩的神经反射。这就是为什么活蹦乱跳的青少年,其足弓往往能维持正常;而长时间静止地站着,反而会使韧带受损以及足弓塌陷的道理。

虽然脚的构造能使人跑跳自如,但是很多人都对它头疼不已,因为脚很容易发臭。这是由于脚心多汗的缘故。脚心每平方厘米有620个左右的汗腺。而身体其他部位仅有143~339个,也就是说手、脚心比其他部位多出2~4倍的汗腺。人们活动时,天气闷热时,精神紧张时,吃辛辣热烫的东西时,汗液就会大量分泌出来。汗液里除含水分,盐分外,还含有乳酸及尿素。在多汗条件下,脚上的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角质蛋白和汗液中的尿素与乳酸,这样就发出一种臭味。

为了保护我们的脚,需要穿上鞋子才能运动,但是很多时候鞋子往往又会成为我们脚的负担,这一切都由于鞋子不合脚。很多时候,明明试时合适的鞋子,为什么买回家穿一段时间会觉得相当不合适呢?其实,行走时间的长短和温度变化都会影响脚的尺寸。行走时间较长后,肌肉和韧带会由于疲劳而松驰,导致足弓下塌。同时,因为运动使脚的血液循环加快,微血管慢慢扩张,这些都促使着脚变宽变长,鞋子似乎就变小了。另外,温度变化也会影响脚的尺寸。夏季为了维持人脚的生理机能,需大量向外界散热,脚部血管扩张,脚的尺寸较大;冬季则相反,脚部为了减少热量散发,整个脚包括微血管都呈收缩状态,脚的尺寸变小。这种变化在清晨和下午也能感觉得出来,这种变化一般在3~5毫米之间。所以,买鞋最好选择中午或下午,因为早上买的鞋有可能当时合适,但在接下来的一天活动中会随着脚部尺寸的增加而对脚造成压迫感。

泡脚也有学问

热水泡脚就是足浴,足浴的历史有数千年。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晋代《肘后备急方》,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经活络,温暖全身的作用,如果在热水中加入生姜片、花椒等,对祛风散寒更有效果。但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作为老年人,泡脚时间过长的话,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所以,老人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

12.指纹 雕刻在手指上的花纹

英文名 Fingerprint

重要功能 增加手指接触物质时的摩擦力

不可思议 远在三千年前,中国人就知道用指纹来签订契约

小心一点 指纹是人体发育中的自然现象,切勿对此迷信

前面讲过,人的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这三部分组成的。我们的指纹就是位于表皮上突起的纹线。在皮肤的发育过程中,虽然表皮、真皮以及皮下组织都在一同成长,但是柔软的皮下组织更为活跃,长得比相对坚硬的表皮快,而这样的生长速度就会形成对表皮源源不断的上顶压力,迫使成长速度较慢的表皮不得不向内层组织收缩以致塌陷,在这个过程中表皮逐渐开始变弯变皱,以减轻皮下组织对它施加的压力。这样一来,一方面皮下组织使劲向上发出进攻,一方面表皮谦让地随之往下撤,于是表皮便变成了曲曲弯弯的模样,从外表看起来就是坑洼不平的一条条纹路。这些纹路直到人14岁左右时才会最终定型。

那么这些形象各异指纹有何作用呢?人的每一个器官都不是凭空存在的,而小小的指纹也默默地发挥着自己的用处。指纹上排列着许多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接着,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人体的相应部分做出各种动作。此外,指纹的最大用处还在于能够增强皮肤的摩擦作用,比如当你拿起一个滑滑的玻璃杯,其不会顺手滑下,其实就是指纹在发挥着它的作用。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将画笔、橡皮等工具运用自如,都有指纹的功劳。

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早在古代,人就已经把指纹当做“图章”,印在公文上。而中国是最早发现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的国家。据史书记载,远在三千年前的西周,中国人已经开始利用指纹来签文书,立契约了。中非的一些土著部落在一千年前也会运用指纹订立契约,不过他们不像中国人使用大拇指,而是用的食指。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知道利用指纹来侦破案件。

那么,为什么被手指触碰过的物体会留下指纹呢?难道指纹上的皮肤碰到物体时会自动脱落吗?指纹当然没有这么脆弱。手指触碰到的物体会留下指纹主要是由于在人的手指手掌面的皮肤上,存在有很多汗腺和皮脂腺,它们会源源不断地分泌出汗液和皮脂液,虽然量不多,我们经常察觉不到,但是足以在接触到的物体上留下一个小印,这个过程有点像原子印章不断有油墨渗到印文表面。

指纹留下的不仅仅是轮廓,指纹作为犯罪现场的有力证据还因为有一些人能留下更为特殊更具识别性的指纹。留下这些特殊指纹的人,主要见于某些能使患者的汗液发生变化的疾病。像糖尿病,会使患者汗液中糖份增加,如果大量出汗留下指纹,会有可能出现像有些小说或谜题中描述的蚂蚁或蜜蜂聚集的现象。

其实,不仅仅只有警察能够提取指纹,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自己也能够提取指纹。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透明胶带,但是那只限于从手指上提取,如果想看到其他地方的指纹,那么最简单的就是用奶粉或者灰面,取适量的奶粉或灰面,对准有指纹所在的位置轻轻地吹一下,指纹就出现了。

指纹可以透露更多的秘密

伦敦皇家学院的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可以从犯罪现场留下的指纹中洞悉更多的秘密。新技术采用凝胶带,像传统技术一样,能从门把手、杯子、玻璃和电脑屏幕表面提取指纹,然后将凝胶带放入一个极为灵敏的仪器中,用红外线照射,生成一种化学快照,在30秒之内就可以分析出指纹中含有的化学分子。指纹中仅仅包含几百万分之一克的体液,但足以暴露指纹者的更多秘密,包括性别、种族、饮食和生活方式。

13.表情 丰富多彩的面部组合

英文名 Expression

重要功能 传达情绪

不可思议 左脸的表情比右脸更真实

小心一点 当与人对话时不看别人的眼睛不仅不礼貌也可能无法真正抓住对方心里真正的想法

面部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在与人交往中,有百分之九十的非语言信息来自面部,而人的面部表情主要表现为眼、眉、嘴、鼻、面部肌肉的变化。

任何一种面部表情都是由面部肌肉整体功能所致,但面部某些特定部位的肌肉对于表达某些特殊情感的作用更明显。一般来说,表现愉悦的关键部位是嘴、颊、眉、额,表现厌恶的是鼻、颊、嘴,表现哀伤的是眉、额、眼睛及眼睑,表现恐惧的是眼睛和眼睑。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目光与面部表情是相互—致的,但在特殊情况下,目光与面部表情会出现分离。此时表达人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是目光而非表情。

如果你在和别说话时也是只会看着对方脸的下半部,你可能无法真正抓住对方心里真正的想法,因为一个人内心的感觉最先最直接反应在脸的上半部,特别是眼睛,而脸的下半部则可以随意志作出想要的反应。所以,如果你只是注意对方的嘴、鼻等部份,你所看到的则往往是对方经过处理的表情,而不是最直接的反射表情。另外,眼睛的瞳孔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变化。当人看到有趣的或者心中喜爱的东西时,瞳孔就会扩大;而看到不喜欢的或者厌恶的东西,瞳孔就会缩小。

关于人的表情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现象,那就是左右脸流露的表情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为了验证这一点,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试验。他们要求参加试验的人,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出内心的恐惧、憎恶、兴奋和惊讶等感情,同时拍下一系列照片,然后将照片上的人脸左右两侧对称裁开,左与左、右与右重新拼接起来,结果得出了两组与原来不同的新的形象。他们请来很多专家,从各个不同角度分析对照,几乎所有的人都赞成这样一个观点:人的左脸如同心灵的明镜,完全表露了人的真实感情;右脸则更像一副假面具,在假笑、假装伤心、做“鬼脸”,根本没有表露人的喜、怒、哀、乐的真实感情。

为什么人的表情会根据喜怒哀乐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呢?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与人类的遗传也有着关系。例如小孩子看到危险、陌生和不友好的情景时,会吐出自己的舌头并翕动自己的鼻子,这是人类保留的一些非常原始的动物习性。因为人类祖先曾经以嗅觉来作为主导的信息识别系统。而人类能够做出厌恶的表情,是因为人类的祖先曾经不会识别食物,当吃到不洁或者有毒的食物,由于胃部的不舒服反应,他们会痛苦地扭动面部肌肉,从而出现如今人类的厌恶或恶心的表情。

一般来说,面部各个器官是一个有机整体,协调一致地表达出一种情感。当人感到尴尬,有难言之隐或想有所掩饰时,其五官将出现复杂而不和谐的表情。

蒙娜丽莎的微笑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