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告诉我们:人无竞争,必成孬种;国无竞争,必成弱国。竞争意识的培养,应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抓起,而且要注意点滴的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竞争意识不是最重要的,意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逐步形成的;重要的是竞争心态,只有建立良好的心态,才是正确的竞争意识。面对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界,孩子在拥有竞争意识的同时,家长也要强化他们的友爱意识,否则会使他们在竞争中变得冷酷无情。
鲶鱼效应
挪威的渔民出海去打鱼,他们将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抵达码头时,如果鱼仍然活着的话,就可以卖很高的价钱。但是,沙丁鱼却很容易在抵达港口前就死掉,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地要让鱼活着回到海港。
但是,除了一艘渔船外,其他渔船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这艘渔船的船长一直不公开他的秘密,直到他死了以后,人们去参加他的鱼槽,秘密才被揭开:鱼槽里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
为什么放入一条鲶鱼,就能让沙丁鱼活下去呢?
原来,鲶鱼放进鱼槽内,由于环境的陌生,便会四处游动,处处挑起磨擦和骚动,而大量的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自然就紧张起来,于是便不停地游动,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被运到了港口。
这种效应告诉人们,只有不停地活动,生命才能顽强地维持下来。只有不停地奋斗,我们在竞争中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社会变革速度的加剧,综合国力的较量等一系列社会的发展愈来愈明显地表现为人的素质的较量。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培养儿童青少年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有了竞争,一个单位才有活力;有了竞争,任何个人才有动力。没有竞争,则将一事无成;没有竞争,社会就不会前进。
让孩子“学会竞争”,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育学家提出了“关注孩子们个性的社会化。并培养孩子们足够强的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这一教育方向。
调整竞争心态,笑迎挑战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一个没有竞争意识的人是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所以自幼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每个人都有一种追求优越的欲望,它推动人们努力补偿自己的不足,发奋图强,获得成功。这种补偿心理在人的一生中都在发挥作用。因此。家长只要善于利用这条规律,就能有效地激起孩子的竞争行为,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能使孩子看到自己与其他孩子的差距,这是激发竞争意识的第一步。只有看到差距,才会有补偿差距的愿望,否则,孩子就不知道往哪个方面去努力。找出差距后,第二步就可以引导孩子去努力补偿了。常用的方法如激将法,就很容易取得效果。
孩子们从小就要进入种种竞争轨道——争取进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乃至重点大学。竞争成为每个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如果青少年没有竞争的概念和意识。肯定无法适应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会着急,然而,父母在这现实面前又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在高手云集的竞争社会。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然后才能帮助孩子调整竞争心理,从正面鼓励孩子,就能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培养其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态度,从而使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否则,青少年可能会产生不健康的竞争心理——妒嫉、偏激、沮丧、懦弱、愤世或玩世不恭。
有这样两个例子,家长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经验与启示。
慧慧的竞争意识很强,也很健康。她父母高兴地看着女儿顺利地进入市重点高中。可到了高三,女儿在班里的成绩排名从原来的第二名退到了第四名。爸妈有些担心,怕孩子的情绪会受到影响。在与女儿聊天时,慧慧告诉父母自己的打算:“我们学校的学生进入重点大学没有问题。无论是前两名还是前四名,再说我的平均分一直都很稳定,所以我对自己很有信心。不打算在一分两分上与同学拼个你死我活,那太没意思了。我想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扩充知识面上,比如熟悉电脑多上网、练练打字和增加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我要加强自己的综合学习技能,这也为我上大学,甚至以后工作打好基础。”慧慧的父母听了女儿的一席话,感到女儿真的长大了。并由衷地高兴。
慧慧不把时间浪费在“一分两分”的较量上,而是为将来的前途早做准备。在保持学习成绩的稳定后,她抽出时间增强自己的学习技能,为以后上大学甚至工作打基础。这说明她具有较长远的竞争意识。家长要鼓励孩子(如果学习优秀)学习慧慧,不在分数上过分计较,而把竞争的眼光放远点。从这个例子中家长可以学习到:鼓励孩子采取积极的竞争态度: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指导孩子加强为达到目标所必需的竞争技能。
上了高中后,尽管小佳学习努力,但在班上刚刚进入前十名,她很不甘心。她留恋初中的辉煌,留恋名列前茅的感觉。她要想办法找回初中时“领跑”的感觉。小佳也清楚,重点高中汇集了本地区的最优秀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展露头脚是很困难的。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妈妈,并要求妈妈给她请家教。小佳的父母看到女儿主动要求“加餐”,很高兴,非常愿意帮助女儿迎接新的挑战。但小佳给爸妈提了一个小要求:不要把请家教的事告诉别人,特别不要告诉她的同学,这会让她丢面子的。
就像金字塔,越到金子塔尖,竞争越激烈。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在竞争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小佳敢于面对现实,决心迎接挑战值得赞赏,但家长还要注意孩子在竞争中表现出的虚荣。在竞争中有点虚荣心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指导得当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比如小佳,正是因为她在乎自己在班上的排名,想找回曾经名列前茅的感觉。才有动力牺牲周末休息时间补课。如果小佳对成绩无所谓的话,她挑战自我的动力也就没有了。在竞争中稍尝失败苦果就自暴自弃,不会直接伤害别人,只会耽误自己。如果小佳请了家教,但仍不能名列前茅,她竞争的心态很可能会发生“异变”。最可能产生的表现是怨天尤人,甚至放弃竞争。这时家长的劝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家长可以这样劝导:“没关系,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也许我们未找到问题的症结,让我们来耐心地找一找。”
只要有竞争,就可能会出现胜负,就会有妒嫉,也就可能产生虚荣心。这都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这高度物质文明而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对青少年,我们要理解,给他们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只要我们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才能帮助孩子消除由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放下包袱去面对新的挑战。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一种在合作前提下的竞争,家长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懂得没有合作就没有竞争。此外,通过比较寻找差距是为了激发竞争,不是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而失去竞争的动力,或嫉妒别人的成功而使心态不平衡。这两点务必要注意。
谁升起,谁就是太阳
有个孩子很争强好胜,身体素质好,运动会短跑在全校总能进人前六名;智力很好,在班级里,进入初三以来,总成绩没出过第五名。他还爱唱歌,校内搞歌手大奖赛,他也抢着参加。没能获奖,回家后每天练十几分钟,非要下次获胜不可。他父亲觉得他太争强好胜了,锋芒毕露了不是很好,别人会说他骄傲,便劝说他退一退,让一让,这样显得谦和,能获得同学们的好感。而这个孩子则认为爸爸的见解有些过时,认为现代社会就得有竞争意识。
其实这个孩子做得很好。由于各种原因,竞争意识强的大人和孩子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而现代社会,特别需要的就是竞争意识。
首先,竞争能促进个人的发展。别人跑百米14秒,你要跑13秒5。别人不服气,练了一段跑了13秒,又超过了你。你服气了,不练了,就不能进步了。不服气,继续练,就可能达到12秒9,12秒1,甚至达到11秒5。你再不服气。在先天素质较好的前提下继续苦练,成绩就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知识也是一样。例如两个入学成绩相同的班级,甲班同学竞争意识很强,每个人都你追我赶地学习,谁都想超过比自己强的前一名同学。考完试以后,认真研究自己和新的竞争对手的差距。鼓足力气。奋力赶超。这班学生每个人的平均成绩都明显提高,特别是后进同学平均提高了20多分。乙班则是另外一种风气。大家把学习争先视为好显示自己,枪打出头鸟,讽刺挖苦勤奋的同学,同学们喜欢想:反正还有不如我的同学呢。结果一年以后,全班平均分比甲班低了24分,原来排在全年级前50名的有8名同学,只剩下了1名。缺少竞争意识,使每位同学都受到了伤害。
其次,竞争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每个人都不甘人后,促进了集体的进步。一个个争先恐后充满活力的学校、工厂、商店、机关的竞争。促进了国家的进步。为什么“文革”运动10年,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就是那时谁也不敢搞业务竞争和技术竞争。不仅不竞争,还都忙着批唯生产力论。不比做实事了,不比搞生产了,国家当然无法进步,穷得一塌糊涂,在地球上让人家瞧不起。“文革”宣布结束以后,还是中国这块地,还是中国这些人,20年来,却创造出了以前几个世纪中国人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国家变得如此繁荣富强。什么原因?一方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路线的正确。另一方面就是亿万人民竞争做实事了。学生你追我赶地比学习,运动员比拿冠军,农民比种地,比搞多种经营,企业家绞尽脑汁地想让自己的产品超过同行,推销员争先恐后地增加产品的销量。解放牌大卡车30年一贯制,不用竞争也能存活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再次,现代社会把竞争机制逐渐推进到了每一个领域,越来越使人感到无法逃避。谁感到国家田径队竞争太激烈。退到省队。省队就不竞争吗?还是要竞争。退到市队,退到县队。就是退到校田径队,不是还要竞争吗?除非不练田径了,去学习文化知识。然而,学文化知识,也只是躲开了田径场上的竞争,而又加入了学知识的竞争。考清华,考北大觉得竞争激烈,那么考辽宁大学、沈阳大学就不竞争了吗?也还是要竞争。如果说,升学竞争太激烈,干脆不升学了,那也行。但不升学怎么办?当工人吧,那么参加招工考试还要竞争。招工考试竞争失利,怎么办?当推销员吧,竞争更激烈。去卖菜吧,进了市场,才知道,卖菜要起早贪黑,要精心进货,科学保管,热心推销,竞争激烈程度并不比读书考大学差多少。
卖菜也要竞争。谁的菜又新鲜又便宜,服务态度又好,谁的菜就卖得好。纯出卖劳动力,也要竞争,当站在体力劳动市场的人群中时,才感到,一个雇主来的时候,几十个劳动力围着求活干,其录取率常常比考大学的录取率还要低。
听说擦皮鞋的工作挺轻松,便去擦皮鞋。当往擦皮鞋的小凳子上一坐。才发现同行都在钻研各种式样的皮鞋怎样擦才又快又好的技术,常常是一个人想擦鞋,四五个擦鞋的围上去。擦皮鞋也有竞争,也不轻松。
也许有人说乞丐不用竞争。真的当了乞丐,才发现丐帮的内部外部也存在竞争。乞丐内部也有组织,有更不合理的内部规矩。甚至有更残酷的内部压迫。外部呢?要争取乞讨空间大一些,争先恐后向善人要得多一些,想方设法避开恶人的歧视和羞辱……
既然竞争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既然竞争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既然竞争已渗入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人们无法躲避。我们就只能鼓励孩子勇往直前,争先恐后。争夺第一,争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