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个神圣而庄严的词汇,每当我们想到他,他的形象就映照在我们心中:意志坚强,富有阳刚之气;敢于接受挑战,富有进取精神;善于包容,心胸宽阔,富有宽容精神;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富有执着追求精神;敢做敢为,富有责任感。这些都是孩子所倾慕的,也是孩子渴望从父亲身上得到的。
作为父亲,同母亲一样承担着培养孩子的重要职责,父亲对孩子的关心是影响孩子素质的重要因素。古代斯巴达人为了培养刚强、勇猛、健壮的孩子,总是让孩子自小就跟随父亲生活,所以斯巴达的军队在古希腊城邦混战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也要求更加注重父亲在培养健康、高素质孩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真正称职的好父亲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忙中抽闲担负起家庭中教育孩子的职责,懂得为父之道,懂得应该为孩子做什么、怎么做。
1.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在说到影响孩子成长的话题时,母亲总是首先被提及,在母爱的光辉下,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似乎给淹没了。其实作为相同的人生角色--父亲,在他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间都含蓄地传递着对子女的关爱和影响。很多名人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时,也总要提到自己的父亲,是父亲用行动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世界中,父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母爱一样,父爱也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感情。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曾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也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然而,现代不少家庭中忽视了父亲对孩子的影响,父亲放弃了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随着工作日益繁重,往往是母亲更为关注孩子,有的几乎是母亲一个人负责教养孩子。特别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中国的家庭中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再加上严父慈母的传统模式,造成了父亲与子女间的距离。
心理学家认为,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父亲的个性特点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源泉。
常与父亲接触的孩子,显示出勇敢、坚毅、强悍、意志坚强等特征,有更强的生命激情。
其二,父亲的教养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教育子女方面,相对母亲,父亲往往比较开明而严厉,因而有更强的权威性。
其三,父子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父亲性格、能力、职业等的独特性,孩子在与父亲或母亲相处时,获取的认知方面的收获是完全不同的。孩子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能更广泛地认识自然、社会,并通过操作、探索性的活动,逐步培养起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父亲相对母亲而言,更具有理性,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与母亲明显不同且十分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父爱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于这些。近20年来,心理学家与儿童研究专家逐渐发现,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父亲是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人,其某些影响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
2.父亲要做孩子的人生导师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才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父亲的重要职责是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健康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热爱知识、勇于进取的精神。当然,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父亲要有正确的观念和标准。
父亲是孩子的人生导师,但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导师,许多人都一脸茫然。教育专家认为,提高自身素质与家庭教育水平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而不是只学习什么招术,照搬什么方法。您孝敬老人,子女才可能孝敬您;您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以您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的人格作用是最大的教育因素。
父亲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自我教育是父亲影响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据一份关于家长威信危机的调查统计材料显示:
某青少年研究所分别对美、日、中国大陆的高中生调查统计最受其尊敬的人物是谁?
美国:13个学校,1050名学生,第一位父亲,第二位迈克尔·乔丹,第三位母亲。
日本:15个学校,1303名学生,第一位父亲,第二位母亲,第三位坂本龙马(日本著名历史人物)。
中国大陆:22个学校,1220名学生,第10位母亲,第11位父亲,远远落在歌星周杰伦和体育明星姚明之后。
孩子是父亲的一面镜子,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老师。血缘关系、经济关系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但为什么会出现父亲的威信危机呢?父亲怎样才能取得真正的教育权,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真正的威信呢?
这个调查说明:真正的威信来源于自身素质的提高。父亲自身没有良好的素质,又何谈榜样的作用呢?
家长给孩子做榜样,最重要的就是修身养性,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品质--诚实正直,善良宽厚,表里如一,谦逊温和,乐观豁达,勤奋上进,严于律己。
由于陈旧家庭教育观念的误导和不切实际的家庭教育目标的影响,目前,中国孩子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比较突出。
1997年,四川省自贡市妇女儿童中心对97级10个班级527名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占被调查对象21.54%的小学生和15.4%的初中生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其中有不同程度厌学情绪者占74.1%;因厌学而离家出走,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少年,也为数不少。
俄国一位教育家说过:在你们的家庭里,在你们的领导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如果你们教育无方,教育不出好的人来,那么,由此得到的痛苦,不仅是你们的,而且是许多人的,是整个国家的。因而,父亲只有肩负起责任,才能完成使命。下面是有关专家给父亲们的一些建议:
作为父亲: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婚姻是一种责任,婚姻是一个过程,幸福的婚姻是夫妻双方共同战胜了许多不幸之后创建的。要有婚姻道德和家庭道德,把建设幸福婚姻的着重点从盲目追逐新潮,轻易离婚和再婚,转向夫妻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提高婚姻质量上来。
给孩子一个安全、稳定、祥和的家庭环境。第二,要从以娱乐为主的闲暇娱乐转向以学习为主,读书和娱乐相结合的休闲模式。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要给孩子多一点相处的时间,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第三,要上家长学校。特别是父亲,要主动地、积极地参加家长学校学习。不仅学习书本上教育孩子的学问,还要善于总结研究自己或身边人教育孩子的经验;研究孩子成长的规律,为家庭教育不断注入科学的营养。
国际汉堡世界成年人学习会议曾发出呼吁:让每个成年人每天必须学习一小时,全社会都要重视学习、热爱学习,形成良好的风气。1988年7月日本就成立了终生学习局,1992年21个州、道、府、县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在日本,学习已经纳入了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为了教育好下一代,做父亲的一定要重视学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曾经有一个小学生因做错了事,遭到同学的哄笑。这个学生的父亲听说后,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坏了我出医药费。说完,50元人民币便重重地摔到了课桌上。
真是可悲而又可怜,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个性吗?今后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对这样的父亲必须猛击一掌:你们在伤害孩子的心灵,干扰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今天提出父亲要作为孩子的人生导师,要成为孩子的人格榜样就尤其重要。
我们的大多数家庭都是普普通通,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感染或教育孩子。但作为父亲绝不能因为自己普通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我们应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抓起,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在生活中的小事上,给孩子做榜样,培养孩子做人、做事、成材、成长。这才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身教胜于言教。有一位父亲常对自己的孩子说,做什么事,都需要毅力,否则一事无成。但他自己就很缺乏毅力。比如说戒烟,他曾经多次当着孩子的面宣布我开始戒烟了,今后保证一根也不抽了,但宣布之后只能坚持四五天,就找个什么借口又抽起来了,而且比戒烟前抽得更凶。这使孩子们对他的戒烟完全失去了信心。每当看到他死灰复燃时,孩子便撇着嘴来一句:真没劲!再比如说,晚上睡觉,这位父亲从来就没个准点,没什么可做的时候,9点多便睡了。可有时下棋、打扑克一来情绪,到夜里12点了也不想睡,弄得孩子也和他犯同样的毛病。为了鼓励女儿学好英语,他曾下决心和女儿一起从第一个字母开始学起,保证不落在孩子的后头,甚至要比孩子学得好,但他只学完了第一册,就撂下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他的这些缺点和弱点,不仅仅降低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给了孩子很坏的影响。
不过,这位父亲在某些方面还是很注意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的。比如在尊敬老人,遵守公共道德,礼貌待人,搞好邻里关系以及做好本职工作等方面是非常注意以身作则的。
总之,要想子女做得好,自己就首先要做好,这样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个道理谁都懂,可真正做到就需要花大力气。教育好子女,是当家长的义不容辞的义务,不论花多大工夫,都要把它做好。只有自己做得好,才能给儿女树立好的榜样,才能卓有成效地教育好孩子。
3.父亲是孩子心中的保护神孩子在未长成之前,他们的身心总希望有一种依靠,或者说渴望受到保护。在家庭中,父亲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孩子心目中的保护神。
弗洛伊德将父亲对孩子的保护作用称为童年最重要的心灵安慰。父亲们魁伟的身躯,粗重的声音和强壮的体魄使孩子感到安全。这些身体的特质,也是父亲更容易给孩子坚强和勇敢的第一教育因素。
美国著名作家维多利亚·苏康达写道:疼爱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保护无人能比。母亲比较软弱,可是父亲对孩子的爱既庄严又有权威性。
曾经有3位母亲和她们十几岁的女儿一起到落基山野营。搭好帐篷后,他们决定在周围走一走。在离开宿营地大约两公里后,晴朗的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个叫克拉拉的女孩害怕地叫道:真倒霉,我们要被雷电劈死的。要是父亲在多好,他会保护我们的!虽然从学术的角度讲,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明白,他的父亲和这些经常徒步旅行的妇女一样对暴风雨无能为力,但是,她的心底深处,还是觉得只有父亲能够使人感到安全。对克拉拉来说,至少在这个危急时刻,她觉得父亲是战无不胜的,他的父亲是可以战胜宙斯的雷电的上帝。
很多孩子,尤其在他们小的时候,都认为父亲有神奇的力量。这样,孩子们在无所不能的父亲的保护伞下,觉得自己很安全,虽然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
教育家理查德·洛夫写道:由于性别差异,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能与母亲的相同或不同。但是,父亲参与教育孩子的事实,以及父亲教育的影响本身就很重要。父亲参与教育孩子会使孩子成年后更具有同情心。
一项对孩子的成长进行了26年的跟踪调查表明,父亲对孩子日常生活的参与是最能促进孩子情感发展的家庭因素。
大量事实证明,与人们一般的假设相反,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感情和思想,不仅是通过母亲而且还通过父亲来传达。而父亲所传达的内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比母亲所传达的更为重要,影响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