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少年科普知识读本——地理卷
12014700000023

第23章 、环境保护(4)

荒漠化在全球范围内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2000年末,全球将损失约1/3可耕地。

就以我国草原为例,我国草原面积40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41%.全国草原退化面积以每年1000~2000万亩的速度扩展着。以水草丰满著称的呼伦贝尔草原已有23%退化,鄂尔多斯草原已有68%退化;新疆近几十年来先后开垦草场5000多万亩,目前实际耕种的仅有2700万亩,近一半土地弃耕后,引起大面积荒漠化。

而非洲大陆荒漠化速度更加惊人。据统计50多年来,撒哈拉沙漠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千米。目前,大沙漠仍以每年6千米的速度扩大。毛里塔尼亚80%的土地面积面临变成不毛之地的危险。

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人们的过度垦耕、放牧和滥伐森林。

设世界荒漠化日是要时时给人类敲响警钟:人类的行为究竟是在扼杀还是在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为什么要设定”世界环境日“呢?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世界各国政府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将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以及确定该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如: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

1980年 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4年 沙漠化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与共享

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在世界环境日那天,各国政府和人民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全体人民为维护、改善人类环境而不懈地努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人们在经过工地和车间,听到轰隆隆的机器声时,往往会心烦意乱,这种噪声正是一种污染,为什么这么说呢?

噪声是指从声源发出的频率和强度都不同的、无规则的声波振动。噪声能干扰人们的休息,使人心情不安,学习、工作效率减低,严重的还会引起耳鸣、头晕、恶心、呕吐等多种疾病,是城市中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噪声主要是由工厂的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的机动车辆、建筑施工的作业机械、社会活动的喇叭等放出的声音,可以分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三种。

现在可以用仪器测出噪声的大小,以”分贝“为单位,分贝数越大,声音就越大。比如通常的谈话声为60分贝,公共汽车行驶时的声音为70~80分贝。50分贝左右的噪声能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的噪声,能干扰谈话,造成心烦意乱,影响工作,甚至引起事故;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损伤,并导致头疼、恶心、血压不稳、心率加快等其他疾病发生。

小档案:

城市最大的噪音来源是交通(包括汽车、摩托车、火车、飞机等),在距声源7.5米处,卡车的音量是89~92分贝,轿车82~85分贝,这些都属于有损神经的”很吵闹“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45分贝为居住区白天噪音容许的界限;60~7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因此各国普遍规定60分贝为闹市区容许的极限。

考考你:

1.怎样利用指示植物来监测环境污染?

2.地球上有那么多水,可是怎么会缺水呢?

3.体育运动的成绩为什么与地理环境有关?

4.为什么会发生地方性氟中毒呢?

5.怎样利用动物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

6.北极圈内的居民为什么容易患失眠症?

7.为什么有的地方的人会患”大脖子病“?

8.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沼气?

答案:

1.指示植物被污染物污染后,就会向人们发出三个”信号“:一是产生可见症状,如叶片失去绿色或出现斑痕;二是植物生理活动的变化,如植株矮化、早衰,叶面积变小以及落花落叶等;三是植物体内成份出现异常改变,如受过含有十亿分之一氟化氢空气处理26个月的植物,叶中含氟量可比处理前提高58倍。根据这些”信号“,人们就可作出”污染“的判断。

2.水确实不少,可是由于水体被污染,水质恶化,能用的干净水越来越少了。世界上每年排放的废水就有几千亿吨,大量废水进入河湖海洋,造成了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大气和土壤中的污染物,经过水分循环也会被带入天然水域,造成和加剧水体的污染。被污染的水体会导致生活及灌溉用水质量的下降,引起传染病或中毒,直接或间接危害人身健康和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在工业上造成巨大损失。

3.体育运动的成绩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例如,世界跳远记录8.90米,是美国运动员比蒙1968年在墨西哥城举办的奥运会上创下的,至今未被打破。墨西哥城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阻力自然要小:海拔高,离地心距离远,地球引力减小,因而有利于跳跃、投掷和短跑等比赛项目创造新成绩。

风对跑步、投掷、跳跃等运动影响较大,顺风出成绩,逆风则相反。为此,国际田联规定,风速每秒超过2米时所破纪录无效。

另外,大多数田径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时,气温往往在20~22℃,大气中水气含量往往在50%~60%,这是运动员出成绩的最佳时机。

4.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水中摄取一定的氟。水中缺少氟,儿童就易患龋齿。假如饮水中的含氟量低于0.5毫克/升,儿童的龋齿率就增高,水中的含氟量高于1毫克/升,则可能出现氟斑牙。一旦水中含氟量超过4毫克/升,就会出现氟骨症,并且水中氟的浓度增高,发病率也会随之升高。所以,预防氟中毒的最佳方法是改良水质。补充钙是最通常的办法,钙会帮助人体减少对氟的吸收,而增大氟的排出量。

5.动物对环境污染的监测: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可用于环境监测。苍蝇和一些水生蝇的幼虫被专门用于监测河流沼泽地的污染。蚯蚓是一种极好的土壤污染指示剂,如生活在富含DDT等有机磷化合物的土壤中的蚯蚓,其身体卷曲、硬化、皱缩,体表形成肿块,皮肤伤害,严重的甚至死亡。蜜蜂可用来监测多种金属,包括放射性元素。软体动物生活周期长,运动缓慢,是监测水污染的重要生物之一,如贝类可监测水中芳香族杂环化合物、氯代烃和粪便污染,椎实螺可监控洗涤剂污染,毛蚶可作为贡污染的指示物等。水鱼也用于评价水的污染,如将黑牛头鱼装在网箱中,可监测核工厂排出废水中的致癌物。此外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野兔和田鼠也可做为环境污染的指示物。

6.北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的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大,打乱了人们的睡眠规律,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地患上了失眠症。特别是冬季,北极圈内正值极夜,整天是漫无边际的黑夜,人们体内缺乏一种使人产生倦意的激素,而这种激素只有在阳光照耀下才会大量分泌。因此,冬季失眠的人更多。

7.原来,这些地方的人们食物中缺碘。碘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成人体内的含碘量通常是15~20毫克,其中70%~80%集中在甲状腺上。如果体内缺碘,甲状腺则不能正常工作,甲状腺激素就减少,于是就出现甲状腺肿大,使得颈部变粗,这就是大脖子病的形成原因。

8.发展沼气是解决我国农村能源短缺,改善农村环境的切实可行的途径。沼气是有机质(秸秆、水生植物、藻类、粪便等)在厌氧和一定的水热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而成的产物。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碳、氨、水、甲烷和氢等,热值在每立方米20.9~37.7千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作物秸秆直接用作燃料,一个五口之家每天约需25千克,而将秸秆发酵制成沼气,由于热效率的提高,每天仅需要14.4千克,可节省燃料42.4%,而且秸秆、粪便等炼制沼气后产生的沼渣、沼液还是优质有机肥料,还田后,不仅肥效高,还能疏松土壤。此外,沼渣还能用作饲料,养猪、养鸭、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