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少儿科普知识读本:数理化
12015100000004

第4章 飞渡数学王国(4)

我们可以在圆周上任意选一点A,用圆规量出OA的长度,然后以A点为圆心画弧, 得到B点;再以B点为圆心画弧,得到C点;再以C点为圆心画弧,得到D点。这时,用 圆规量出AC的长度,再分别以A点和D点为圆心画两条弧,得到交点M.接下来,只要用 圆规量出OM的长度,逐一在圆周上划分,就可以把圆周4等分了。

如果再增添一把直尺,将这些4等分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正4边形。由此 不难看出,等分圆周与作正多边形实际上是一回事。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怎样作出一个正5边形和正6边形呢?

这两个题目都很容易解答,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试一试。

不过,只使用直尺和圆规,要作出正7边形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别看由6到7,仅仅 只增加了一条边,却一跃成为古代几何的四大名题之一。尺规作图题就是这样变化莫 测。

38.三角架竖立的奥秘

三角架有许多用处:摄影爱好者用它来支撑照相机;露营野炊者用它来做烧水做 饭的支架;……三角架简单实用,但使用时必须注意,三角架的“头”应处在它的三 只“脚”所构成的三角形之中,这样才稳定。若三角架的“头”偏出了三只“脚”所 在的三角形区域外,那么三角架就会翻倒。

这是因为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如果物体的重心越出物体支撑点的范围,物体 就会不稳甚至翻倒。要使三角架稳定,就应该使它的“头”落在它的支撑点范围--三 角架的“脚”所构成的三角形之内。所以正确掌握重心位置是物体稳定的关键。表演 杂技顶花瓶的演员正是利用了这一道理,才会有惊人的表演。演员把一根木棒顶在放 有花瓶、茶杯等东西的玻璃板下,使得玻璃板上的重心落在木棒上,玻璃板上的花瓶 、茶杯等就不会翻倒。

小档案

把三根杆子的一端系在一起,另一端支开,就构成了一个三角架。系在一起的是 三角架的“头”,支开的三端则是三角架的三只“脚”.“头”与三只脚构成三角形的 重心垂直时,三角架最牢固。

39.蜜蜂的超前智慧

蜜蜂不仅勤劳,也极有智慧。它们在建造蜂房时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华,连人间 的许多建筑师也感到惭愧。

在数学上,如果用正多边形去铺满整个平面,这样的正多边形只可能有3种,即 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蜂房是蜜蜂盛装蜂蜜的库房。它由许许多多个正六棱 柱状的蜂巢组成,蜂巢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地排列着,中间没有一点空隙。

蜜蜂凭着它本能的智慧,选择了角数最多的正六边形。这样,它们就可以用同样 多的原材料,使蜂房具有最大的容积,从而贮藏更多的蜂蜜。

也就是说,蜂房不仅精巧奇妙,而且十分符合需要,是一种最经济的结构。

历史上,蜜蜂的智慧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注意。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经指出: 这种充满空间的对称蜂房的角,应该和菱形12面体的角一样。法国天文学家马拉尔弟 则亲自动手测量了许多蜂房,他发现:每个正六边形蜂巢的底,都是由3个全等的菱 形拼成的,而且,每个菱形的钝角都等于109°28′,锐角应该是70°32′。

小小的蜜蜂可真不简单,数学家到18世纪中叶才能计算出来、予以证实的问题, 它在人类有史之前已经应用到蜂房上去了。

小档案

蜜蜂的勤劳是最受人们赞赏的。有人作过计算,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的蜜,就 得去100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如果花丛离蜂房的平均距离是1.5公里,那么,每采1公 斤蜜,蜜蜂就得飞上45万公里,几乎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了11圈。

40.乌龟壳上的神奇“洛书”

相传在大禹治水的年代里,陕西的洛水常常大肆泛滥。洪水冲毁房舍,吞没田园 ,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于是,每当洪水泛滥的季节来临之前,人们都抬着猪 羊去河边祭河神。每一次,等人们摆好祭品,河中就会爬出一只大乌龟来,慢吞吞地 绕着祭品转一圈。大乌龟走后,河水又照样泛滥起来。

后来,人们开始留心观察这只大乌龟。发现乌龟壳有9大块,横着数是3行,竖着 数是3列,每一块乌龟壳上都有几个小点点,正好凑成从1到9的数字。可是,谁也弄 不懂这些小点点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一年,这只大乌龟又爬上岸来,忽然,一个看热闹的小孩惊奇地叫了起来:“ 多有趣啊,这些小点点不论是横着加,竖着加,还是斜着加,算出的结果都是15!” 人们想,河神大概是每样祭品都要15份吧,赶紧抬来15头猪和15头牛献给河神……果 然,河水从此再也不泛滥了。

这个神奇的故事在我国流传极广,甚至写进许多古代数学家的著作里。乌龟壳上 的这些点点,后来被称作是“洛书”.一些人把它吹得神乎其神,说它揭示了数学的 奥秘,甚至胡说因为有了“洛书”,才开始出现了数学。

撇开这些迷信色彩不谈,“洛书”确实有它迷人的地方。普普通通的9个自然数 ,经过一番巧妙的排列,就把它们每3个数相加和是15的8个算式,全都包含在一个图 案之中,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在数学上,像这样具有奇妙性质的图案叫做“幻方”,“洛书”便是其中的一种 .

小档案

幻方不仅吸引了许多数学家,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数学爱好者。我国清朝有位叫 张潮的学者,本来不是搞数学的,却被幻方弄得“神魂颠倒”.后来,他构造出了一 批非常别致的幻方。“龟文聚六图”,就是张潮的杰作之一。图中的24个数起到了40 个数的作用,使各个6边形中诸数之和都等于75.

欧洲著名数学家欧拉曾想出一个奇妙的幻方。它由前64个自然数组成,每列或每 行的和都是260,而半列或半行的和又都等于130.最有趣的是,这个幻方的行列数正好 与国际象棋棋盘相同,按照马走“日”字的规定,根据这个幻方里数的排列顺序,马 就可以不重复地跳遍整个棋盘!所以,这个幻方又叫“马步幻方”.

41.七座桥引出位置几何学

18世纪,东普鲁士(今属奥地利)有个城市叫哥尼斯堡,那里有七座桥。一天又 一天,这七座桥上走过了无数的行人。不知在什么时候,七座桥触发了人们的灵感, 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居民中传开了:一个散步者怎样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每座桥只走 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

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拉分别以C、D两点表示两个小岛,以A、B两点表示南北两岸 ,用连结两点的线表示连接两块陆地的桥。这样,就把“七桥问题”抽象成了一个“ 一笔画”问题。由图可见,A、B、C、D四个点都与奇数条线相连。因此,由欧拉定理 断定,一笔画出图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从而不重复地通过七座桥的路线也是不存在的 .

“七桥问题”是一个几何问题,但它却是欧几里德几何学所没有研究过的。欧几 里德几何研究的,都是与几何图形的长度、角度等有关的性质,而在“一笔画”问题 中,线条的长短、曲直、交点的准确方位,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点线之间的相关 位置,或连续情形。因此,欧拉认为这是一门新的几何学分支,并据莱布尼兹的提法 ,叫它“位置几何学”.

“七桥”问题

42.“赌徒之学”

17世纪时,法国有一个很有名的赌徒,名字叫默勒。一天,这个老赌徒遇上了一 件麻烦事,使他伤透了脑筋。

这天,默勒和一个侍卫官赌掷骰子,两人都下了30枚金币的赌注。如果默勒先掷 出3次6点,默勒就可以赢得60枚金币;如果侍卫官先掷出3次4点,这60枚金币就归侍 卫官赢走。可是,正当默勒掷出2次6点,而侍卫官只掷出了1次4点时,意外的事情发 生了。侍卫官接到通知,必须马上回去陪国王接见外宾。

赌博无法继续下去了。那么,如何分配两人下的赌注呢?

默勒说:我只要再掷出1次6点,就可以赢得全部金币,而你要掷出2次4点,才能 赢得这么多金币。所以,我应该得到全部金币的3/4,也就是45枚金币。“

侍卫官不同意这种说法,反驳说:”假如继续赌下去,我要2次好机会才能取胜 ,而你只要一次就够了,是2∶1.所以,你只能取走全部金币的2/3,也就是40枚金币 .

两人争论不休,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

事后,默勒越想越觉得自己的分法是公平合理的,可就是说不出为什么公平合理 的道理来。于是,他写了一封信向法国著名数学家帕斯卡请教:

“两个赌徒规定谁先赢s局就算赢了。如果一人赢了a(a<s)局,另一人赢了b( b<s)局时,赌博中止了。应该怎样分配赌本才算公平合理?”

帕斯卡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他把这个题目连同他的解法,寄给了著名法国数学 家费尔马。不久,费尔马在回信中又给出了另一种解法。

帕斯卡给费尔马的信,写于1654年7月29日,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因为他 们两人的通信,奠定了一门数学分支的基础,这门数学分支叫做概率论。

43.爱吹牛的理发师

1919年,著名英国数学家罗素编了一个很有趣的“笑话”.

小镇有个爱吹牛的理发师。有一天,理发师夸下海口说:“我给镇上所有不自己 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而且只给这样的人刮胡子。”

大家听了直发笑。有人问他:“理发师发生,您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

“这,这,……”理发师张口结舌,半响说不出一句话来。

原来,这个爱吹牛的理发师,已经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如果他给自己刮胡子, 那就不符合他声明的前一半,这样,他就不应当给自己刮胡子;但是,如果他不给自 己刮胡子,那又不符合他声明的后一半,所以,他又应当给自己刮胡子。无论刮不刮 ,横竖都不对。

像理发师这样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言论,叫做“悖论”.罗素编的这则笑话,就 是数学史上著名的“理发师悖论”.

理发师的狼狈相是很好笑的,可是,数学家听了却笑不起来,因为他们自己也像 那个爱吹牛的理发师一样,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

实际上,20世纪初期的数学家们,比那个爱吹牛的理发师更狼狈。理发师只要撤 消原来的声明,厚起脸皮哈哈一笑,什么事情都没有了;数学家可没有他那样幸运, 因为他们遇上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数学悖论,如果撤消原来的“声明”,那么,现代数 学中大部分有价值的知识,也都荡然无存了。

这个数学悖论也是罗素提出来的。1902年,罗素从已被人们公认为数学基础理论 的集合论中,按照数学家们通用的逻辑方法,“严格”地构造出这个数学悖论。把它 通俗化就是理发师悖论。如数学中的集合论就是一例。

小档案

集合论是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学理论,它已迅速深入到数学的每一个角落 ,直至中学数学课本。它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数学的面貌。正当数学家们刚刚把数学奠 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时,罗素悖论出现了,它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指出,谁赞成集合论 ,谁将变成一个“爱吹牛的理发师”,从而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数学家们尴尬万分 ,如果继续承认集合论,那么,号称绝对严密的数学,就会因为罗素悖论这样的怪物 而不能自圆其说;如果不承认集合论,那么,许许多多重要的数学发明也就不复存在 了。

44.数学的“软工具”

有一个两人游戏:桌面上放着一堆火柴,由两人轮流从这堆火柴里每次取走1-3 根,谁取走这堆火柴的最后一根,谁就是获胜者。要想取胜,就必须找出获胜的规律 .

如果原先只有1根火柴,这时很明显,谁先轮到谁赢。如果有2根或3根,那么结 论也与1根火柴一样。如果有4根火柴,先取一方只能取走1根、2根、3根,而剩下3根 、2根、1根,那么后取方总能取胜。因此,如某人能在取火柴后留下4根,就一定能 获胜。

依次对5根、6根……火柴实验,可发现,只要在某次取后分别留下8、12、20… 根火柴,就一定能获胜。也即获胜的规律是,必须每次取火柴后留下4n(n=0,1,2,… …)根火柴,定会获胜。

拿火柴的一般获胜办法,是从个别的、简单的情况出发,通过实验推论得出结论 ,然后再总结出一个一般性结论,这种方法就叫归纳法。它是人类认识客观法则的重 要方法。

归纳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除它之外,还有演绎法、综合法、类比法、分 析法等,它们统称为逻辑方法,也称为数学的“软工具”.

小档案

由归纳法归纳出来的规律不一定都是成立的,因而严格地讲应称为“不完全归纳 法”.有一笑话就是说明这种情况的,说的是从前一个地主,请了先生给他儿子认字 ,先生便教他临摹,写一划教:“这是一字”,写两划,又教“这是二字”,写了三划 告诉他:“这是三字”.地主儿子一看写字太简单了,于是告诉他父亲已全部学会, 可以辞退先生。一天,地主要请姓万的人来喝酒,让儿子写帖,儿子从早到晚都在写 ,迟迟写不完帖子。地主进屋一看,儿子正在一划一划地写,还抱怨要写1万个一划 太累了呢。

这说明简单地归纳会出错。

45.小数点的大用场

小数是中国首先发明和使用的,而使用小数点“.”则是近300年的事。在南宋大 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中,出现了十进小数的现代记法。例如,他把 324506.25记为如图的形式:用“余”字明确表示该位以后都是小数部分,“余”字 就相当于现在的小数点。

最早的小数点记法是在16世纪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的著作中出现的,他使用的小 数点“.”与现在的意义相同,是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西方人把十进小数的发明归功于16世纪的比利时数学家斯蒂文。他引进的十进小 数符号是比较复杂的。例如,他把5.912写成

59①1②2③。

后来,也有的西方人这样来记5.912:

5,9′1″2′″

他们是用“”或“,”来表示小数点,用“①、②、③”或“′、″、′″” 表示小数点后的第一、二、三位小数。

46.纪塔娜女神的智慧

在非洲流传着一个古老的神话:一个酋长要分给纪塔娜女神一块土地,这块土地 的大小可以用一张灰鼠皮围起来,这位酋长十分得意。心想,一张灰鼠皮本来就很小 ,用它能围出多大一块土地?

纪塔娜女神接过灰鼠皮,把它剪成很细很细的皮条,把这些皮条连接成一条很长 的皮绳,她用这条灰鼠皮长绳靠着海岸,围出一块很大的半圆形土地,结果分得了很 大一块土地,酋长连呼吃了大亏!

纪塔娜女神为什么要围成半圆形土地呢?原来用一定长度的绳子围出一块面积, 其中围成的圆面积最大,纪塔娜女神又利用了海岸线,所以围出了一块很大的土地。

通过这个古老的传说,我们可以看出,圆和极大、极小问题紧密相联,可以极小 的投入,去获得极大的效益?

小档案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南京的一所中学做报告时,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下水 道的盖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同学们听了这个问题议论纷纷。华罗庚告诉大家,把下水道的盖子做成圆形,是 因为不管你怎样盖,井盖都不会掉到下水道中。其实,岂止下水道盖,饼干桶的盖子 也大多做成圆形的,目的也是防止盖子掉进桶里。

47.奇怪的遗嘱

相传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立下一份遗嘱。遗嘱里规定3个儿子能够分掉他的17头牛 ,但又规定:老大应得到总数的1/2,老二应得到总数1/3,而老三只能得到总数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