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改命
12015300000003

第3章 算命篇(1)

黑暗中的生命

H·B·达哇

半透明玻璃推拉门后面的光

映在硕大的床面上,宛如马赛克一般。

昏暗中的两只眼睛,若隐若现,似看非看,

好像充满了无奈,或者是疲倦。

那是一种酸楚,一种同归于尽的感觉,

微微喘息着,发出生命脆弱的哀叹。

你告诉他你渴望着,如同沙漠之舟,

无形的手在黑暗中挥舞,迫不及待。

无力的吸吮和挣扎,被旋风卷进无底的井中,

哀求、怀疑、惊恐,统统被深邃的黑暗熄灭。

一声巨响,耳鸣之后便是无边的沉寂,

游离于世界之外,戛然而止,生命不再。

爱算命的中国人

生活在东西两种文化中,有个感觉特别明显,那就是一般来说女人比男人更爱算命,东方人比西方人更爱算命。据我的抽样调查,至少有90%的中国人曾经不止一次地去算过命,方式是多样的,以四柱、生肖或星座、六爻八卦、抽签为最多。南亚人、东南亚人也很迷信,但是相对于爱算命的中国人来说,他们更加宿命和认命。中国人是不认命的,很多人习惯于有事没事要算命,其实爱算命的人潜意识里都是希望听到好的结果,或者在潜意识中希望靠预知未来从而改变命运。

之所以得出华人更爱算命的证据在于这几个方面:第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谈资所占比例可看出华人对于命理的认知程度更高,传承更丰,兴趣更浓,对于算命更加坚信不疑;第二,国内城市和国外华人聚居区风水、算卦的店面很多,更具规模,消费群体庞大,远远超过西方人的塔罗牌预测店面,而且顾客更多;第三,中文博客上凡是和算命有关的文章点击率明显增高,回复也多,但是在英文网络上类似的博文就鲜有人问津。至于每个人喜欢算命或者喜欢关注算命的原因,我先后采访了很多人——

我已经40岁了,这些年一直在跳槽,没有在哪个公司干得长的,不是自己想换一个更好的,就是人家部门解散,把我们全裁了。20多岁不觉得什么,但是随着年纪增大,何况还是个女的,家里那位工作也不稳定,自己还在跳槽,越来越有不安的感觉。中国的公司都是这样,不看重经验,招聘都有年龄限制,有的说必须35岁以下,还有的说只招25岁以下的,还有的只要大学应届毕业生,估计年轻的薪水要求低,也更听话。我看我们是越老越没人要了,哪一家公司声称招50岁以下的呢?所以我面试之前都会找人给算一算,否则觉得自己是浪费时间。之所以算得多,还是觉得不靠谱的事太多。如果这个社会都是凭本事和经验用人才,我还有什么好算的呢?我在我这个行业20年的经验啊!现在正是事业的黄金年龄,但是在清一色的八零后的公司里,我都成了木乃伊了。

——北京某外企员工郭扬

我是个新来北京的北漂,现在在一家20多个人的小公司打工。我来报到的那一天就有人离开公司。我来以后的几个月公司辞职的和新招的来来往往,像走马灯似的,到底是老板的原因还是员工自己的原因咱们也不知道。现在看来没有一个员工超过一年的,我在这里10个月了,算是最老的员工,天哪!所以我心里也有不安感,总觉得不靠谱,干不长。谁不想有个稳定的工作呢?现在房租那么贵,消费那么高,就怕突然没工作,家里不在北京,万一没工作,连房租恐怕都交不起了。我有时候会上网算命,网上有很多这样的软件,我算了几次,都说我40岁以后才会稳定下来,40岁之前都是劳碌命。天哪!我还要等到40岁啊!

——北京某私企员工赵静

我主要是给我妈算。她心脏不好,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家里在小城市,那个地方收入比大城市低很多,医保很有限,看个病也很麻烦,真的要是住院了,恐怕只能卖我北京的房子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没什么不能没钱,有什么不能有病,一有大病,一夜回到解放前。我妈前一阵去了医院,但是不严重,很快出来了。谢天谢地。算命先生也说今年无大碍,但是要小心明年。本来我想送儿子出国留学,攒了些钱,现在听算命的这么一说,也不敢花钱了,还是留着明年做好准备吧。

——北京某出版社总编尚丽娟

我是个影视演员,正规学校毕业。干我们这一行我感觉都很信算命,还特别信改名字就能红,甚至开机仪式都要有烧香拜佛,因为这是个很不靠谱的行业,有时候不靠你的实力或外表,而是全靠运气。你看看现在的电视剧,突然那么多新面孔,个个很漂亮,但是有几个能被人记住的?有几个能大红大紫的?张艺谋捧红了章子怡,但是他的《山楂树》里的男一号、女一号,还有谁记得?从一般的演员称为明星,就好比天上掉下金砖,砸到谁头上谁就是那幸运儿。易经大师总是说这都是八字决定的,也许我八字里面就没有这个命。

——影视演员李丹鸣

从1949年以来,虽然中国大陆奉行的是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意识形态,但是这些年来过去被视为封建迷信的活动又卷土重来,如求神问卜、风水改名等等。在现在这个信仰危机的年代,人们虽然未必相信那虚无缥缈的上帝,但是不少人相信具有世俗化特征的阴间神鬼和阳间“活佛”和“大仙”,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迷信于占卜算卦、神通治病的人大有人在,甚至包括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其规模远远超过西方,不得不让人们惊叹:除了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别无其他解释。

荣格为集体无意识所下的定义是:“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一部分,它可以依据下述事实而同个体无意识做否定性的区别:它不像个体无意识那样依赖个体经验而存在,因而不是一种个人的心理财富。个体无意识主要由那些曾经被意识到,但又因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所构成。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却从不在意识中,因此从来不曾为单个人所独有,它的存在毫无例外地要经过遗传。个体无意识的绝大部分由‘情结’所组成,而集体无意识主要由‘原型’所组成。”

荣格是继弗洛伊德后又一位举世闻名的精神分析大师,他继承发展了弗洛伊德的学说。他的集体无意识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也是独立于弗洛伊德的一种创造。我们通常用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表达一个民族心灵中共有的精神遗传。

荣格认为,个人潜意识与各种情绪的构成息息相关,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什么是原型?荣格说过:“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可以感觉到。”集体无意识与个人情绪没有关联,而是以某种方式继承并演变而来,由原型构成,原型造就了我们心理内容的独特。集体无意识通过原型奠定了我们每一个人超出个人的普遍的心理基础,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和无意识领域里,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和行为。

那么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只要你是华人,生长在华人文化圈中,接受的是中国文化的熏陶,你不可能独立于那个特定的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外而生存,所以你会在意识和无意识领域继承了民族的心理特征,深深地影响着你的思维特性、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范例就是频于捐门槛赎罪的祥林嫂,她也不是特别相信灵魂,甚至还心存疑问。但是对于捐门槛的功效,她还是很“中国”的,那就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所以她起早贪黑、砸锅卖铁也要捐门槛。正是这种对于虚无缥缈的东西抱有“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集体无意识,才导致无论科学多么昌明,迷信的永远后继有人,永远有人前赴后继。尽管我们也有理性思维在控制我们的言行,但是失去了理性,人们便容易堕入一种宗教般的狂热,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失去理性的狂热的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我曾经遇到好几个为算命都几乎走火入魔的人,其中不乏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的成了祥林嫂,车轱辘话来回来去说;有的则到处算,找完了高僧找“活佛”,找完了“大仙”找“半仙”。有一个怀才不遇的影视演员,一直想成为大明星,从20岁算命算到40岁,不停地算,直到某个“大师”说他会大红大紫他才知足。结果20岁说到30岁,30岁说到40岁,还没有大红大紫。后来他又告诉我说某一个“大师”预言他50岁会大红大紫。我心想:这一辈子快说完了,也没有应验。算了一辈子,难道就为这么一句空穴来风的奉承话?我暗自好笑,因为这种现象在中国人中很普遍,而在西人中就不很普遍。这是为什么呢?西人为什么没有中国人那么执著于算命呢?我问过很多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他们一致回答,因为“没有什么要算的”。我想,这跟属于文化心理领域的集体无意识有关,跟社会保障机制也有关,因为很多人对未来充满了不安,社会政策在变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环境、人口、教育、住房、医疗、养老问题较为突出,尤其对于医疗、养老、住房等等问题,人们不敢指望有完善的保障机制能解后顾之忧,因此寄希望于钱财的积累。一位经营美容机构的女企业家对我说:“管他什么医保、养老金,什么商业保险?我拼命赚钱,有了5000万,看病够了吧?养老够了吧?多买几套房子留着升值,够了吧?”殊不知,在钱财积累的道路上,钱财越多,贪心越大,烦恼也越多,因为钱财买不来健康和幸福。另一位流水达到9000万的企业家亲口对我抱怨说:“别人都以为我们这样的人有花不完的钱,所以生活一定很滋润,其实经济水平有多高,经济压力就有多大。工薪阶层的压力来自房供,而我们的压力来自投资风险、员工薪水等等,作为老板压力比员工大很多,因为我们这个月流水即便是零,别人一分薪水也不能少啊。”如果有钱才感到安全,安全和钱财多少成正比,那么这会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这种不稳定导致人们对于命运的不定所感到的不安。

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民族具有的集体无意识,加上当前的社会状态给人们带来的浮躁和不安,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算命。就在若干天前,两个朋友索性自己去报了个紫微斗数初级班,每周上一次课,一共八周。与其总是花钱算命,不如自己也了解了解算命的技巧,我觉得她俩很可爱。

我相信人有命,但是我也相信人有很多选择,这是人可以自己把握的。

——旅居中国大陆的芬兰教师玛吉·林德曼

我听说一个中国朋友在北京花了4400元人民币算一命,简直疯了。在加拿大算个塔罗牌也就是二十多加元,就这样也没有什么人信。

——加拿大温哥华网络学校教师理查德·休斯

我相信命运,但是我不想预知未来,知道了就没意思了,我还要享受人生的悬念呢。

——美国佐治亚州萨瓦纳市画家雪柔

我觉得没有什么可算的,因为一切都很明摆着。

——加拿大温哥华退休教师安东尼·摩根

在加拿大不需要花很多钱就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所以没有什么可算的。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再富也富不到哪里去,大家都差不多,所以我想没有人会那么着迷于算命。

——加拿大蒙特利尔某移民公司总裁杰里·史密斯

我不信算命,我只相信我自己,相信个人奋斗。

——旅居台湾的美国外教斯蒂芬妮·罗森堡

算命者的心态

我研究超心理学,也叫心灵学。有些人误以为是娱乐活动,或者是伪科学,其实美国有一些知名大学设有这类专业,比如弗吉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内华达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等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还辟有超心理学实验室,他们的其中一个研究领域就是通过超感官知觉的预测,这种超能力是被肯定了的。了解了很多案例,我最大的领悟就是,预测术是真实不虚的,但是什么都别算,算了也没用,因为算命者的心理,其实就是图一个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算来算去,起不了什么建设性的作用。

粗略研究了命理学,也跟踪过很多不同道行的大师,我总结出一些鲜为人知,或者说为人知但总是被忽视的现象——

一、越是爱算命的人,越背。而频繁算命的人之所以频繁算命,归根结底是因为在潜意识里希望听到好听的话,所以没完没了地算,直到听到好听的,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需要知道,人在走鸿运的时候反而不算命,如果算,其实是一种对于算命的调侃。

二、对于测出能成之事,成,是几乎可以肯定的,但是应期不好定。如果人急于求成,应期则会屡屡不准。这恰恰证明了佛说的命由心造的高深哲理。从磁场角度看,人在急于求成之际,由于躁动、怨恨的情绪会产生排斥的磁场,反而阻碍了机运的到来。

三、很多情况下如果有不准的结局出现,多半是因为天机提早泄露而改变了因果。人们想知道未来,就是为了跳过命中注定的沟坎,而走一条与因果规律相悖的捷径。违背了因果,就违背了自然规律,所以预测会出现失灵。

四、意念强的人一定能如愿以偿。也就是说,不信命的人,或念力大的人,能够扭转因果。这样的人都是敢想敢为,脚踏实地而且不计后果的人。凡事不怕你不能做,就怕你不敢想。敢于尝试,就有一半的成功率;而不敢尝试,成功率就毫无疑问地归零。

还有很多人算命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算什么。与其说是算命,不如说他们想让别人帮他或她整理一下迷惘的心态,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算命心理现象。这里举一些例子——

问题1:请问我老公外面有人吗?

“有人”和“没有人”具体的标准是什么?“有人”可以指的是你老公外面有喜欢的人,但没有既成事实,也可以指他有过一夜情,但没发展成恋人关系,也可以指的是他有了婚外恋情,也可以指的是他外面包了二奶,等等。

问题2:我会出名吗?

多大的名叫名?你在小县城的教育系统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优秀教师,也叫出名。刘晓庆有名吗?可是出了中国,就没有名了。

问题3:我能发财吗?

多大的财算财?一个朋友一下子挣来了三万块钱,但他坚持说那不算发财。他认为发财至少要30万人民币才叫发财。这只是他自己定的标准,未免太主观了。

问题4:我和某某人什么时候会好?

好的标准是什么?是约会,还是订婚?是简单去餐厅晚宴,还是入住到一个屋檐下?没有固定的标准,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问题5:我儿子上哪家中学好?

也许无论他上哪家中学,最后都会升入北大、清华。条条大路通罗马,既然结局是到达了罗马,走那条道就无所谓了,所以也不会有明确的答案的。

问题6:我的病会好吗?如果你说会好,我就去看医生;如果说不会好,我就不去看医生。

这样带有选择性的问题特别典型,这是绝对没有答案的,因为任何预测者给出答案都会面临改变因果的结局,而且无形中你的果,要让别人来承担它的因。谁敢担当这个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