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地颂(第三部)
12029400000036

第36章 春蚕到死丝方尽(1)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蒋经国在华盛顿遇刺。蒋介石怒骂“台独”分子:“数典忘祖,卑鄙无耻!他们背后有美国人,有靠山!……”

●听到范长江自杀,周恩来悲痛欲绝:“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是中国的脊梁!”他命令粟裕乘直升机去“灭火”:“把国防尖端的机密材料追回来!”

●邓稼先奉周恩来之命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杨振宁看了信激动得热泪盈眶。

●核基地响起警报——飞机出现故障,核弹挂在机身上没有投下。周恩来在北京打电话:“告诉飞行员同志,不要惊慌!”载弹着陆时,跑道上站着一个人:啊,朱光亚!

●周恩来身患绝症,继续为国防尖端科技呕心沥血:“两弹上天了,还要再接再厉,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要抓紧研究!……”

●周恩来最后—次主持中央专委会会议:“你们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4月12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中国革命流了多少血,才有了今天。可有人就忘了过去!……”

●周恩来临终时,嘱咐罗青长:在台湾的老朋友,对人民做过有益的事情,不要忘记他们……他小声唱起《国际歌》:“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中国的“两弹一星”诞生了!但是,故事还没有结束,或者说,一个新的故事又开始了。

1970年4月24日,也就是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那一天,在美国纽约布拉萨大酒店门前,几十名台独分子,打着“台湾要独立”的标语牌,向前来美国访问的蒋经国示威。只听一声枪响,正在走向酒店大门的蒋经国被几个警卫包围住,吓得目瞪口呆。

两个行刺的台独分子被警察带走了。

台北。士林官邸。八十四岁的蒋介石半躺在床上,气得不停地哼哼,嘟嘟囔囔说:“这些混账王八蛋,搞什么台湾独立,数典忘祖,卑鄙无耻!”

张博士:“台独分子,在美国狂妄得很。”

蒋介石:“他们背后有美国人,有靠山!”

蒋经国跟着宋美龄走进来:“父亲!让您受惊了!”

蒋介石抓住蒋经国的手:“菩萨保佑,上帝保佑!”

宋美龄:“有惊无险,感谢上帝!”

蒋介石:“经国,你要记住,台湾独立,两个中国,我坚决反对,永远反对!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不能把老祖宗忘了、卖了、糟蹋了!……将来,黄帝陵……中山陵……替我敬上一炉香……就说我蒋某人没有忘了老祖宗!”

宋美龄用手绢擦去蒋介石脸上的泪水。

张博士站在一旁饮泣。

美国大使马康卫走进士林官邸。

张小姐走到蒋介石床前:“美国马大使来了。”

蒋介石气鼓鼓地说:“不见!”

宋美龄想走,蒋介石一把拉住她:“你也不要见!说不定这次暗杀事件,就是他在幕后策划的!文斌,你说是不是?”

张博士连连点头。

蒋介石:“从今以后,我们中国人的事情,由中国人自己解决!”

北京。中南海。四位老帅又在座谈。

陈毅:“1964年10月16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赫鲁晓夫下台。1970年4月24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蒋公子在美国遇刺。你们说,这巧是不巧?”

叶剑英:“真是巧合!”

聂荣臻:“但又是上帝的安排。”

陈毅:“此话怎讲?”

聂荣臻:“既是偶然的巧合,又是必然的表现嘛!”

徐向前:“这倒是的。赫鲁晓夫下台也好,蒋经国遇刺也好,都是事出有因,绝非偶然。”

聂荣臻:“多行不义必自毙嘛。”

陈毅:“这就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哈哈!”

叶剑英:“蒋介石反对台湾独立,反对两个中国,这很好啊!”

陈毅:“我看,今天我们座谈的中心议题,就是台湾问题,要向中央提出建议,怎么样?”

聂荣臻:“要得。不过,还有一件大事……”

徐向前:“国防尖端……”

陈毅:“对头!”

1970年4月25日。狱中。

刘秉彦站在铁窗前,想象中出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情景,随即拿起笔来写道:七绝?狱中闻第一颗卫星发射——

火箭凌空显国威,

醒狮怒吼开天雷。

东方乐奏卿云曲,

遥看新星一点梅。

1970年7月16日。中央专委会会议。

周恩来“核潜艇核动力陆上模式堆运行试验,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一定要充分准备,一丝不苟,万无一失,一次成功。对启动运行试验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研究,二机部要吸收外单位的专家来挑毛病。”

彭士禄边听边记,连连点头。

周恩来:“这次试验,是我们开发利用核动力的起点,也是奠定核电站建设的基础。”

李秘书走来:“主席请你去一下。”

周恩来起身:“好吧,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儿。”他走到核潜艇专家彭士禄面前,握着他的手说,“小彭啊,记住,你是彭湃烈士的儿子,永远不要改名换姓!”

彭士禄含泪点头。

纽约。海滨别墅。又一个阴谋在秘密策划。

史密斯歇斯底里地说:“我们已经失去了中国,但决不能失去台湾,决不!”

伍尔德将军:“怎么办?”

史密斯:“唯一的办法就是,支持台湾独立!”

伍尔德:“怎么支持?”

史密斯:“把武器装备,甚至原子弹、导弹卖给他们!”

麦瑞突然出现在门口:“你又疯了吗,舅舅?”

史密斯:“这不关你的事,麦瑞。”

麦瑞吼了起来:“不,这关系到每一个美国人!”

史密斯:“你怎么啦,麦瑞?”

麦瑞平静下来:“对不起,我很好。”

伍尔德起身告辞:“请原谅,我有个约会。”

史密斯关上门:“麦瑞,难道你疯了吗?”

麦瑞:“不,舅舅,是你疯了!你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了五千多万人,其中就有我的父母。朝鲜战争打了三年,美国伤亡四十万人,其中就有我的丈夫。越南战争,从1965年开始,打到现在,已经五年了,四十五万美国人参战,伤亡人数是多少?不知道,因为战争还在继续。当然,你发了战争财,成了美国最富的军火大王。”

史密斯:“制造军火是我的职业。”

麦瑞:“不,你的职业是杀人!朝鲜战争,亿万美元流进你的口袋,可那是用我们美国人的生命换来的!”

史密斯:“住口!”

麦瑞毫不示弱:“不,我要说!我要告诉全世界:是你们,在这里秘密策划,策划台湾独立,制造两个中国,要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把人类推向黑暗和毁灭!”

史密斯正要发作,他的夫人急急走来,给他一份电报。

史密斯看罢,双手掩面,电报落地。

麦瑞拿起电报,看了以后惊呼:“啊!……”

史密斯夫人:“发生了什么事?”

麦瑞:“他的儿子,我的表哥,史密斯少校,在越南被打死了!”

1970年10月19日。北京。中南海西花厅。

周恩来站在门口欢迎斯诺和夫人:“老朋友,我们又见面了!”

在一阵寒暄之后,斯诺说:“听说10月15日中国又在西部地区上空进行了一次核武器试验,是吗?”

周恩来:“是的,我们进行必要的和有限的核试验,是为了打破核垄断。不光是氢弹,整个核武器,我们还在试验阶段。由于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迫使我们自力更生地解决这个问题。赫鲁晓夫下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这完全是巧合!”

斯诺:“可这是具有极大的讽刺和象征意义的巧合!”

护士走来,提醒周恩来:“该打针了!”

周恩来:“在身体方面,文化大革命把我打败了,所以要打球蛋白。因为睡得少,所以健康减弱,近四年心脏有毛病,快七十三岁了!”

1970年10月22日。周恩来在接见国防科委计划会议代表时说:国防科研系统,工作成绩是主要的,但缺点问题也不少,不要满足已取得的成就,应该向前看,我们还落后得很。发展国防尖端,要作长期打算,要有雄心壮志。现在事故多,就是因为革命的激情有点过了,任何事情做过了头,都要走向反面。对原子武器,我们要有一定的数量、一定的质量、一定的品种。这不是三年五年可以完成的,因为我们还要搞经济建设,广大人民的生活还要改善。此外,我们也还要备战。……

1970年10月24日凌晨。周恩来从造反派的重重“包围”和一片喧嚣声中走出,乘车回到中南海。李秘书扶着他下车,他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办公室,在沙发上一坐下就睡着了。

电话铃响起,李秘书拿起电话,小声地:“他正在休息!……他一夜都没有睡!……好,等他醒了,我一定向他报告。”

这时,周恩来已经睁开了眼睛,疲倦地:“什么事?”

李秘书欲言又止。

周恩来提高嗓门:“什么事?”

李秘书吞吞吐吐:“啊,是……”

周恩来预感到不好:“哪里来的电话?”

李秘书:“河南。”

周恩来惊讶地:“河南?什么单位?”

李秘书:“五七干校。”

周恩来更加奇怪:“谁打来的?”

李秘书:“不知道。”

周恩来一下站了起来:“出什么事了?”

李秘书:“范长江同志投井自杀了。”

周恩来大惊失色,感到一阵晕眩。李秘书扶着他,慢慢坐到沙发上,然后急忙按铃。

护士奔来。

医生也急急奔来。

周恩来躺在沙发上。

医生和护士小声交谈。护士给周恩来打了一针。

电话铃又响了。

周恩来睁开眼睛。

李秘书在接电话:“好的,好的!”他放下电话,刚要离开,周恩来小声问,“谁?”

李秘书无奈,只好说:“江青……”

“不见!”周恩来慢慢坐了起来,“走!”

李秘书:“去哪儿?”

周恩来:“上车!”

医生、护士急了:“总理,你心脏不好,不能走动!”

“没有关系,走吧!”周恩来说着,已经站起身,向门口走去。医生、护士在两边扶着他。

周恩来上了汽车。

司机问:“去哪儿?”

李秘书也问:“去什么地方?”

周恩来声音微弱地:“西单。”

车驶出中南海,来到西单罗圈胡同12号。

李秘书敲门,传来老太太的声音:“谁呀?”

老太太开门:“这么大清早的,找谁呀?”

李秘书:“范长江家里人。”

老太太:“早就被红卫兵抄家,赶走了。”

李秘书:“去了什么地方?”

老太太:“谁知道呢?这年头,唉,你去问老天爷吧!”

李秘书回到车上。

车又开走了。

粟裕站在办公室门口,迎接周恩来:“有什么事,我去你那里嘛。”

周恩来:“范长江自杀了。请你立即打电话,查明情况,妥善处理。再打听一下,范长江夫人沈谱在什么地方?我要立刻见到她!范长江是第一个报道中国红军长征的记者,1938年创办了中国记者协会,1939年我介绍他入党。抗日时期,他到了新四军。解放战争,他跟我们转战陕北。这些年,他团结广大科学家,为国防尖端,为‘两弹一星’,出了很大力,作出了贡献。可是,没想到,他……他……”

说到这里,周恩来悲痛欲绝,一股鲜红的血突然从鼻子里流了出来。随行的医生、护士急忙进行护理,粟裕拿着一条冷水毛巾敷在周恩来额头上。周恩来继续沉浸在痛苦之中:“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是中国的脊梁,我没有把他们保护好!”说着,泪水从他的眼眶里流了出来。他终于忍不住伤感之情,哭了!……

粟裕感动得连连用手绢擦泪,哽咽着说:“总理,这不能怪你!……是我,没有尽到责任!”

周恩来冷静下来:“民主党派的朋友们……”

粟裕:“我正在按你开的名单,一个一个地落实。”

此时,电话铃响起。粟裕拿起电话:“喂……我是粟裕。……好,我马上来!”

周恩来:“又出事了?”

粟裕:“七机部两派互相抢材料,发生武斗。”

周恩来怒目圆睁:“这是土匪行为!无法无天!你马上派部队去,把国防尖端的机密材料追回来!”

天上,粟裕坐着直升机,匆匆赶往“灾区”。

地上,一队队战士跑步前进,急急前去“灭火”……

维也纳。森林小路。两个神秘人物正边走边谈。

苏联“记者”维克多?路易斯:“美国不会再帮助你们了。莫斯科方面决定,要和台湾合作,共同对付中共。蒋先生有何要求?”

台湾原“新闻局长”魏景蒙:“我们反攻大陆,最需要的是武器装备。”

路易斯:“没有问题,你们要什么,苏联给什么;当然,除了原子弹、导弹。”

魏景蒙:“可你们要摧毁中国的核基地!”

路易斯:“这早就在计划之中。原来想和美国一起干,不料美国把我们出卖了。”

魏景蒙:“你什么时候再到台湾来?”

路易斯:“这要看形势的变化。不管怎么变,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红色中国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1970年12月5日。中央专委会会议。

周恩来说:一个月以前,我在专委会上说,二机部不能只是“爆炸部”,除了搞核武器,还要搞核电站。科学要为建设服务,和平利用原子能潜力无限。这个工程还要进行论证,具体方案可以“百花齐放”嘛。建设核电站的方针,一是安全,不出事故;二是实用,要有发展前途;三是经济,一切材料都用国内的,自力更生。最后,我要特别强调,放射性废料要好好处理,决不要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民健康。千万千万!各位专家,这件事,我拜托你们了!拜托了!

1970年12月18日,斯诺坐在毛泽东的书房里。

毛泽东:“我建议,让美国人左、中、右派都来华,包括尼克松,他如果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做旅行者来也行,当做总统来也行。”

斯诺:“我再一次祝贺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周恩来:“日本记者报道,提案通过后,掌声四起,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而美国代表和日本代表目瞪口呆,茫然若失,一派令人可笑的狼狈相。”

毛泽东:“反华不得人心,最终都会自食其果。”

1971年7月20日,杨振宁乘法国航空公司飞机到达上海。在虹桥机场,他受到了亲朋好友的热烈欢迎。

晚,陆小铃等来到宾馆。

陆小铃:“杨先生,周恩来总理要我来上海欢迎您。”

杨振宁:“啊,谢谢!我二十六年没有见到祖国了,故乡的一切都使我感到温暖、亲切。”

陆小铃:“您看,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办理吗?”

杨振宁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名单:“我很想见到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陆小铃:“我们一定尽力!”

杨振宁:“谢谢!我想见的第一个人,就是我的中学、大学、留学时的同学——邓稼先。”

7月28日,我们早已熟悉而又很久没有音信的科学家们纷纷来到人民大会堂。

周恩来和他们热烈握手,好像今天的宴会是为他们而准备的似的。

杨振宁踏上人民大会堂的台阶,回首望着天安门,自豪地微微一笑,又继续往前走。他在陆小铃等陪同下,走进大厅,和周恩来热烈握手,和郭沫若、钱伟长、华罗庚、钱学森、吴有训、竺可桢、周培源、赵忠尧、张文裕、王承书、邓稼先等一一握手、寒暄,气氛亲切而热烈。

宴会开始了,周恩来举杯:“杨先生,欢迎你!你是第一个回国访问的美籍华人科学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美籍华人回祖国访问。”

人们起立干杯。

一天。杨振宁、邓稼先和夫人许鹿希来到北海,边走边谈。

杨振宁:“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消息传来,我们为祖国感到自豪!稼先,你一定乐坏了吧?”

邓稼先:“当然,中国人出了一口气!”

杨振宁:“苏联撕毁协议,专家全部撤走了吗?”

邓稼先:“据说是全部,一个也不留。”

杨振宁:“原子弹,没有其他外国人参加吗?”

邓稼先:“不知道。”

杨振宁追问:“氢弹呢?也全部都是中国人自己搞出来的?”

邓稼先:“不清楚。”

仿膳。三个人还是边吃边谈。望着一桌的美味,杨振宁说:“老弟,这回你可以吃饱了。想当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你可是常常饿肚子的呀!”

邓稼先点头:“是呀。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有多少钱吃多少饭。”

杨振宁:“来,老同乡、老同学,为你的健康,为你们夫妇俩幸福,为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痛痛快快地干一杯!”

三人碰杯。

1971年8月。北京飞机场。

杨振宁小声说:“老同学,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到底有没有外国人参加?”

邓稼先:“我觉得没有,不过,我问问看。”

周恩来在电话中说:“可以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除了1959年底以前有苏联极少的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邓稼先在给杨振宁写信。

上海。宴会桌上,服务员把信交给杨振宁。

杨振宁看了信,不禁热泪盈眶,不得不站起身:“对不起!”他去了卫生间,耳边响着邓稼先的声音,“……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没有!……没有!……”他擦着眼泪,可泪水还在往外流。

葫芦岛。海边立着一块大标语:“你为下水做什么?”

一个庞然大物——核潜艇,已在总装厂安然待命。

厂门外,上百人正在开会。核潜艇一线建造总指挥王荣生主持会议:“同志们,现在请总设计师彭士禄同志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