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地颂(第三部)
12029400000040

第40章 天地者,规律也(2)

张爱萍:“我要向大家特别介绍,钱绍钧同志从副研究员到核基地副司令员,现在又成为司令员,这是我国第一位科学家司令员!”

大家热烈鼓掌。

聂荣臻:“看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在国防尖端战线上,将军和科学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最终恐怕要合二为一了!”

钱三强突然发现少了一个人——邓稼先。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急忙走到李觉面前,小声问:“小邓呢?他怎么没有来?”

李觉望着他,半晌说不出话。钱三强知道出事了。可出了什么事?为什么李觉不说话?他直截了当地问:“他病了?”

李觉只是点了点头,仍然默默地望着他。

钱三强急了:“什么病?”

李觉只好说了:“癌症!”

钱三强头一晕,几乎要倒似的,幸亏钱皋韵和小张扶住了他。

何泽慧发现了,急急走过来:“三强,你怎么啦?”

钱三强忍着痛苦:“没有什么。”

何泽慧掏出药片:“含一片吧?”

钱三强摇头:“不用!”

喧闹的大厅突然安静下来,使人感到一种无法形容的窒息——对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辈科学家的怀念之情,在人们的心头笼罩着,在怀仁堂的大厅里弥漫着。“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历史的每一页每一行,都凝结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罗瑞卿、陈赓、粟裕、刘亚楼、钟赤兵等老帅、老将们的心血,都凝结了郭沫若、竺可桢、吴有训、赵九章、李四光、吴际霖、郭永怀、姚桐斌、曹本熹、张天保等科学家的心血,可他们都已不在人世了,他们再也看不到今天了!沉默,沉默,只有在沉默中哀悼、回忆、怀念……

突然,一阵春雷般的掌声,把人们从痛苦的思念中惊醒:邓小平来了!他连连向大家招手、鼓掌。这时候,人们又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年代,好像面前站着的是周恩来;然而,这只是一种想象或幻觉,因为他不是周恩来,而是邓小平!

掌声停息了,大厅又安静下来。人们在屏息等待着。

邓小平说:“同志们好!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大厅里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此时。核武器研究院内。像核炸弹在地下爆炸一样,人们被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惊呆了——他们的院长邓稼先得了直肠癌!

大家都在沉默,你望我,我望你,谁也不敢相信,谁也不能不信;谁也不敢想、不敢说,他们的“老院长”邓稼先恐怕再也不能回来了!夜深人静时,多少人在回忆着往事——

试验场上。太阳像一个火球烤得人发烧、地发烫,邓稼先突然昏倒了。人们把他放到担架上抬走,可他睁开眼睛,连声说:“不!不!”说罢,他果断地站了起来。看见女工程师要去插雷管,他大声制止:“你别去!那是很危险的!”

女工程师:“这是我的工作!”

邓稼先:“也是我的工作!”

女工程师:“危险,我不怕!”

邓稼先望着眼前这几个年轻人:“你们还年轻,不能随便去冒险。”

女工程师急了:“我们的事业不能没有你,你不能去!”

邓稼先也急了:“我是院长,要听我的命令!”

说罢,邓稼先一个人去插雷管。

人们望着他走去——冒着生命的危险走去……

1985年7月。赤日炎炎,热浪滚滚。

邓稼先和人们一一握手告别,说着:“你们有什么事,在北京我帮你们办。……我检查一下身体,要不了几天就回来。……谁去北京,到我家去玩!……我怎么能不回来呢?这里是我的老家嘛!”

警卫员扶着他上了吉普车。车开了,他不断地向人们挥手告别。

吉普车路过一片杂草丛生的荒野,只见遍地盛开着一朵朵小花。邓稼先要车停下,警卫员扶他下来。他采了一朵又一朵小花,心里想着马兰基地,想着马兰花,赞叹说:“马兰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邓稼先干脆坐下不走了。

警卫员只好催他:“快走吧,不然要晚点了。”

邓稼先挣扎着站了起来:“好,走吧,走吧,走到天涯海角,我还是要回老家!”……

此时。北京。怀仁堂。“两弹一星”功臣欢聚一堂,国防尖端群英荟萃,唯独少了一个人们亲切地称为“娃娃博士”的邓稼先,这不仅牵动了钱三强的心,也使张爱萍坐立不安。他悄悄地离开会场,到一个小房间去打电话:“接301医院!”

301医院,邓稼先在接电话:“我是小邓。”

张爱萍在打电话:“小邓呀!一散了会,我就来看你!”

邓稼先在打电话:“你那么忙,不要来看我。你放心,经常和死神打交道,我还不知道怎样和病魔作斗争吗!”

“那就好,那就好。不过,我还是要来看你的。再见!”张爱萍放下电话,默默沉思着。大厅传来热烈的掌声,他又悄悄回到会场。

邓小平说,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301医院。病房里。张爱萍握着邓稼先的手:“小邓呀,你瘦多了!”

邓稼先:“可精神饱满!”

张爱萍望着桌头一小束马兰花:“马兰,马兰,永远忘不了的马兰!”

医生走来,向张爱萍敬礼。张爱萍握着医生的手说:“他什么时候动手术?”

医生:“明天上午九点。”

张爱萍:“那好,我八点半就到。小邓,你去做检查,明天见!”

邓稼先急了:“你是国防部长,忙得要命,怎么能为我这点小事……”

张爱萍和他握手:“睡个好觉,明天见!”

第二天一早,张爱萍准时来到301医院,和医生们一起交谈,再三叮嘱:“拜托了!拜托了!”

邓稼先被推到手术室门口,张爱萍握住他的手说:“小邓,手术一定会成功的!”

邓稼先风趣地说:“严肃认真、周到细致!”

张爱萍紧接着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邓稼先:“周总理的这句口号,听说是你和刘西尧……”

张爱萍又紧接着说:“我们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提取出这十六个字而成为一个口号。”

邓稼先:“大家都不知道呀!”

张爱萍:“这有什么,你还不是隐姓埋名一辈子吗?献了青春献终身!”

邓稼先紧接着说:“献了终身献子孙!”

邓稼先被推进了手术室,张爱萍在门外来回走着,不安、焦急、忧虑……

邓稼先夫人许鹿希、警卫员坐在手术室门外,默默地等待着。

走廊上。站了许多人,也在默默地等待着。

手术室的门开了。

邓稼先双眼紧闭着,被推到病房去了。

张爱萍走到医生面前:“怎么样?”

医生直摇头:“太晚了!怎么不早点来?”

张爱萍:“还有救吗?”

医生:“尽力吧!”

果然,两个月后,邓稼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

1985年,美国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上将热情欢迎来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王海,微笑着说:“我早就认识你了,司令阁下。”

王海惊讶地问:“啊,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面?”

上将:“在朝鲜的天空呀!当年我就是被你打下来的。”

曾在朝鲜领空击落击伤九架美机的王海一语双关地说:“如果你以后再打我们,我还得把你打下来。”

上将大笑着拥抱王海:“我们友好,友好!”

金秋的北京,加布里埃尔上将参观中国航空博物馆,站在展览厅左侧第一架飞机旁,望着米格-15比斯飞机上涂着九颗红五星,风趣地问道:“请问,司令阁下,我是你的第几颗?”

王海严肃地说:“让不幸的历史永远成为过去。愿中美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

上将:“啊,上帝,这正是我心里想说的话,可被你先说出来了!”

说着,他和王海又一次热烈拥抱。

1985年国庆节。邓稼先由警卫员陪同,偷偷溜出医院,挤上公共汽车,来到王府井大街。他走进新华书店,买了几本英文书,站在那里贪婪地读了起来。

警卫员提醒他:“一个多小时了,该回去了,医生要查房的。”

“还没去天安门呢。”邓稼先说着就往外走。警卫员扶着他,慢慢走向天安门。

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

邓稼先望着国旗,心潮澎湃:“1950年,我回国的时候,正是国庆一周年。那天一早,我骑着自行车赶到这里看升旗。”

随着他的声音,人们看到一队解放军战士正步走出天安门,在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

邓稼先回忆着,喃喃自语:“三十五年过去了……好快啊!……我好像没有干什么事!……小鬼,建国一百周年时,你都八十四岁了。那时候,我们国家富强了,你可一定要来看我呀!”

警卫员连连点头:“一定!……一定!……”说着,他掉过头去,强忍着泪水……

1986年6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在给中央的联名信上签名。

晚。邓小平在四位科学家的联名信——《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书上批示: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863”计划从此开始了。

1986年6月25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发表通讯《“两弹”元勋——邓稼先》。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终年六十二岁。

8月3日。邓稼先追悼会在八宝山隆重举行。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张爱萍在追悼会上致悼词。

张爱萍的声音——

踏遍戈壁共草原,

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随着他的声音,人们看到——

杨振宁在宋健、周光召等陪同下来到八宝山,含泪在邓稼先遗像前低头默哀,鞠躬致敬。

1986年10月6日。王承书家中坐着一群青年男女。她端着盛满果汁的酒杯:“今天,是我们一家回国三十周年纪念日,特别邀请各位来聚聚,因为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庆贺的日子!”

大家举杯,纷纷祝张文裕、王承书夫妇健康长寿。

王承书感慨地说:“现在有人弃国而去,有人出国学习不愿回来,而我却要纪念我回国的日子。有人说中国穷,搞科学没条件,其实我们回来时何尝不知道,那时的条件更差。但我们是中国人,祖国还处在百废待兴的时候,我不能等别人来创造条件,我要亲自参加到创造条件、铺平道路的行列中来。三十年了,至今我聊以自慰的是,我的选择没错,我的事业在祖国。”

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汇报会上说,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最近,我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他的声音,人们看到与会者聚精会神地在听、在记。

邓小平的声音在继续: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空间技术不也搞起来了吗?我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在全世界也是居于前列的。……

随着他的声音,人们看到——

聂荣臻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题词:“为祖国艰苦奋斗拼搏不息的20年。”

张爱萍在座谈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然后他当场题词:“历尽艰辛飞太空,再创奇迹腾巨龙。”

尼克松在1988年出版了他的新作:《1999年:不战而胜》。书的最后一句话是:“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1988年10月24日。钱三强、周光召、李政道、谷羽等陪同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北京郊区参观正负电子对撞机。邓小平说,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高科技的发展和成就,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纽约。海滨别墅。

老态龙钟的史密斯气呼呼地说:“毛泽东死了,又出了个邓小平!看来,这个‘小个子’比我们‘大个子’厉害!”

早已退休的伍尔德将军笑道:“你现在才知道?十年前我就向你指出了这一点,你还不以为然,说我把‘小个子’看得太高、太大了,记得吗?”

史密斯只好点头:“嗯,记得,就在这里,我们还争论了一场,要不要向中国发动一次核打击。我说要,你说不要,记得吗?”

伍尔德也只好点头:“嗯,记得。事实已经证明,杜勒斯的和平演变战略,比核打击要厉害得多,有效得多。苏联东欧的变化,难道你没有看见吗?”

史密斯也只好点头:“看见了,看见了。不过,你还得记住,要想中国和平演变,那几乎是天方夜谭。所以,对付红色中国,我们还是要胡萝卜加核大棒,你同意吗?”

伍尔德也只好点头:“同意。不过,胡萝卜要在前,核大棒要在后。你放心,美国在台湾、日本和二十多个国家存放了一万二千枚核武器,足够了!”

史密斯:“今天我找你来,就是要商量一下,台湾怎么办?蒋经国死了,李登辉当了总统,这个人到底有没有希望成为我们的代理人?”

伍尔德:“很有希望。我们对他的情况已经作了长期的调查,包括他1968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前前后后。不仅如此,我们在他身上花了很大的功夫!”

史密斯:“什么功夫?”

伍尔德笑道:“哈哈,中国功夫!”

史密斯:“你别跟我开玩笑。我虽然老了,腿脚不灵了,但是,我的脑子还很好,反共之心不老,反华之心不死。不把共产主义,不把中国的共产主义消灭,我死不瞑目!”

电话铃响了。

史密斯去接电话:“好!……好!……我要直接和北京、天安门通话!”

此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夜。一个黑暗的角落,一个看不见的黑影在打电话,连声说:“……0K!……0K!……”

此时。大洋彼岸,纽约海滨别墅。谈话还在进行。

史密斯笑道:“哈哈,我们的热线,从纽约到香港、到北京、到天安门,终于接通了!”

伍尔德担心地说:“我们和中央情报局共同努力,化了十年心血,在中国培养了自由的种子,可不要只开花、不结果啊!”

史密斯像指挥打仗一样,命令道:“立即派三百名突击队员到香港,从那里潜入大陆,带上电台、美金、冲锋枪和一切必要的装备。行动要迅速、果断!”

隔壁房间里,六十多岁的麦瑞还像过去一样,一边打字,一边录音。不同的是,她身边多了一个助手,小依沙贝尔已经长大了,和当年的麦瑞一模一样,美丽而又聪明。她正在把麦瑞保存下来的一大堆录音带和笔记本放到小皮箱里,准备秘密转移。

史密斯夫人焦急地望着窗外,看见张博士、张小姐和她的女儿伊丽莎白走进院子,心才安定下来。

房间里,张博士和史密斯夫人在拥抱,小声地交谈着。

“美国支持台湾独立,已经有一个详细的行动计划。”史密斯夫人说着,把一叠材料交给张博士,“台湾独立了,我们就无家可归了。”

张博士:“台湾不可能独立!蒋总统和蒋公子都坚决反对台独,多次说过中国只有一个!”

夜。伍尔德将军走了。

麦瑞和伊莎贝尔一人提着一个皮箱从楼上下来,准备悄悄地离开。

黑暗中突然响起史密斯的声音:“麦瑞,你要去哪儿?”

麦瑞:“舅舅,我们要去旧金山玩几天。”

伊莎贝尔:“舅公,您也跟我们一起去,好吗?”

史密斯指着小皮箱:“里边是什么?”

麦瑞冷冷一笑:“怎么,要搜查吗?”

史密斯:“不,你给我留下!”

麦瑞:“为什么?”

史密斯:“你心里明白!”

麦瑞:“不,我不明白。”

史密斯:“你把我们在这里的每一次谈话都录了音,为什么?”

麦瑞:“这是一个记者的职责!”

史密斯:“不,你想毁掉我!”

麦瑞想夺路而逃,被史密斯一把抓住:“你可以走,但必须把录音带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