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美德1
12041900000011

第11章 遵纪守法立于世(1)

孙子军令如铁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hélǘ)为了称霸诸侯,他到处招纳人才。他的一位大臣——伍子胥向他推荐了齐国的孙武。

吴王派人前往齐国将孙武(即孙子)请到了吴国。

吴王看了孙子撰写的《孙子兵法》后深为叹服,称这是一本奇书。便对孙子说:“你的战略战术都很好,能不能演练一下让我看看?”孙子说:“当然可以。”吴王又问:“那能不能用女子来演练?”孙子答道:“兵不分男女,当然可以。”

其实,吴王想把演练既当作对孙子兵法的检验,也当作一种娱乐活动。他亲自挑选了宫中的180名美女,交给孙子。孙子把她们分成两队,再遵照吴王的嘱咐,让他的两个宠妃当队长。

随后,孙子把这一群宫女编成队列,每十个人为一小队,先对她们进行了一番训话,然后才开始训练。孙子喊令,一人击鼓,队伍一队一队地出列。看见队伍七扭八歪的样子,宫女们都大笑不止,吴王也在台上笑得挺不起腰来。

孙子大喊一声:“停下!”但袅娜娇滴惯了的宫女们根本安静不下来,有的笑弯了腰,有的揉着笑出眼泪的双眼。见此情景,孙子严厉地说:“若再有人不听号令,当斩首。”受训的宫女们一听,马上止住了笑声。

传令又开始,鼓声又响。孙子喊着号令,一队队女兵出列,都能跟上号令。但那两个队长依仗着吴王的宠爱,依然嬉皮笑脸的,老是不听号令。

孙子正色道:“听令。”但吴王的两个爱妃还是不听,并纵声大笑起来。

孙子一声喝令:“来人!将这二人推出去给我斩了!”随后重新启用两名宫女做队长。

吴王一看要斩自己的两个爱妃,顿时大吃一惊,慌忙对孙子说:“我已知道你会用兵了,请饶了她们俩。没了她俩,我会吃不香,睡不好。”

孙子说:“大王在上,臣已接受大王命令,正像你所说:‘治军之法,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吴王无话可说,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两个爱妃被推出去斩了。宫女们见大王的爱妃都被斩了,没有再敢违抗军令的。这样,一下子个个成了训练有素的女兵。

孙子用兵,军令如铁,这使他在领兵打仗中获得了无数胜利。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也要严肃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学习更上一层楼,工作起来有条有理,获得优异的成果。“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石碏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有个儿子名叫石厚。石厚经常与卫庄公宠妾生的儿子州吁在一起习武、玩耍,两人关系非常亲密。石碏再三告诫儿子不要和州吁在一起玩,这样玩下去早晚会惹出事端。但石厚固执己见,对父亲的话根本听不进去,全当作了耳边风。

后来,卫庄公因病去逝,由卫桓公继任王位。卫桓公继位没有多久,石碏因年纪太大,便告老还乡,回老家养老去了,再也不问国家政事。

几年后,在石厚的唆使下,州吁同意合谋篡位,毒死了卫桓公,自己坐上了王位。他们的做法遭到了文武百官和老百姓的反对和斥责,州吁为此事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石厚又出了一个主意,说他父亲石碏在朝廷内外威望很高,很受文武百官的敬重,如能请他出来辅政,谁也不敢非议了。

州吁听了石厚的话非常赞同,便拿出一对白璧,派石厚带去赠送石碏,再请石碏到朝里辅佐朝事。石厚见到父亲石碏后,说明了情况。石碏推说年老多病,不愿回朝。石厚只得失望而归。

不久,州吁又命石厚来向石碏请教如何巩固王位,石碏说:“诸侯继位,必须得到周天子的同意。周天子同意了,众人也就会绝对服从。”

石厚担心周天子不同意,要石碏帮助向周天子说情。石碏说:“陈国的桓公与周天子关系很好,只有他才能说情,我与桓公也有点交情,你可陪新君到陈国去,请陈桓公在周天子那里说情,然后再去拜见周天子,这样就可能得到批准。”

州吁听石厚说明一切后,觉得是个好主意,就带上厚礼去陈国拜访桓公。

与此同时,石碏也给陈国大夫子睨(nì)写了一封密信,要他为卫国臣民除害,斩了州吁和石厚。州吁和石厚到陈国时,子睨已收到石碏的密信。经陈桓公点头,待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子睨就派人把他俩带到太庙。

来到太庙,子睨忽然大声喝道:“周天子有令:捉拿弑君乱国之贼!”两旁的武士一拥而上,将州吁和石厚捆绑了起来。

陈桓公想将两人马上斩首,但子睨认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杀他不太妥当,还是让卫国来处理这件事。石碏获知情况后,果断地说:“州吁和石厚犯的都是死罪,并且州吁的罪过是石厚怂恿而成的。我不能因为私情而忘了大义。”随后,石碏派家臣前往陈国执法。

家臣到了陈国后,先斩了州吁,接着就杀了石厚。

石碏大义灭亲的故事流传至今,他不徇私情,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惜除掉自己的儿子,这种大公无私的美德值得弘扬。人生之中难免会遇到与石碏类似的情况,当此之时,就应该像石碏那样,以天下为公,不徇私情。

石奢以身殉法

石奢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有一次,他奉楚昭王之命巡视全国,楚昭王允许他顺路回家住几天。

这一允诺无疑给了石奢很大的惊喜,因为他已经好久没回过家乡了。他十分思念自己的父母,这次楚昭王主动提出让他回家看看,他心中自然是既感激又兴奋。

石奢巡视工作完毕后,就独自一人走上了回乡的小路。眼看已经走到村边,忽听远处树林里传来两人斗嘴和呼救的声音。有人在打架,他急匆匆地向呼救处奔去。走到近处,他看见一人正在举刀向另一个人砍去。被砍的人应声倒地而亡。

石奢一个箭步奔过去,紧紧地抓住了杀人的凶犯。可就在这个时候,他惊呆了。他万万没想到这杀人凶犯竟是他的父亲。

面对父亲的哀求,石奢的心既矛盾又痛苦,但最后还是让父亲逃了。

石奢再也没有进村探亲的兴致了。他日夜兼程地返回都城,立即把在路上遇见父亲杀人和自己放纵父亲逃走的事情如实地报告了楚昭王。他细述了自己的苦衷,并请求大王给他治死罪。

楚昭王不肯。他认为石奢年轻有为,廉洁公正,办事井井有条,实在是国家的栋梁之才。现在突然出了这么一件事,如果按照法律把石奢处死,未免太可惜了。楚昭王劝慰石奢并开导他继续安心料理政事。然而石奢却不愿原谅自己的过失,执意要承担维护国家法律尊严的责任。

最后,石奢向楚昭王拜谢告辞。他一走出宫门,就拔剑刎颈而死。楚昭王和众官员知道后,惊叹不已,都为楚国损失了这样一位奉公守法的优秀人才而感到惋惜。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石奢为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自刎身亡,实在令人叹息,但在叹息之余,我们也不禁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的年代,法律是我们社会运行的最重要的机制之一,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任何人都不应该成为法外之人。只有每个公民都遵纪守法,每个执法者都禀公执法,我们的社会才能秩序井然、清明公正。

晋文公赏罚分明

晋文公开创了晋国霸业,但他对待任何事情、任何人都非常注重原则,是一位人人敬仰的明主。

晋文公有一年,晋文公下令攻打曹国,赢得胜利。为了报答恩人僖(xī)负羁,晋文公当着满朝大臣宣布:“大小三军不得擅动僖负羁及其家人一草一木,否则,就问斩,决不留情。”众大臣们知道晋文公一向纪律严明,就个个对僖负羁一家礼让三分。

晋文公手下有两员大将——魏犨(chōu)和颠颉(jié),他们都在伐曹一战中立下大功,深得晋文公赏识,晋文公已给他们加官封赏。这两个人十分妒嫉僖负羁,仗着自己劳苦功高,就偷偷地潜入僖负羁宅院内,跳上房屋,商量着想把僖负羁从房里捉出来杀了。可无巧不成书,他们所立足的房瓦由于年久失修,有些松动,突然坍塌,魏犨和颠颉二人跟着便翻到屋内。一根大梁压在魏犨胸口,幸亏颠颉安然无恙,他及时将魏犨救了出去,二人灰溜溜逃回居所。第二天,晋文公知道了这件事,大动肝火,他认为魏犨和颠颉身为大将,竟敢违背自己的号令,擅自行动,便准备下令押二人入狱,砍头问斩。

晋文公身边大臣赵衰觉得不妥,就对晋文公说:“魏犨和颠颉二人在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又是二员猛将,骁勇善战,如果仅为这件事就杀这二人的头,实在太可惜了吧!更何况,他们刺杀僖负羁并未成功啊!”

晋文公一脸严肃,对赵衰说道:“功是功,过是过,赏罚必须分明。”

赵衰不甘心,又问道:“一定要问斩二人吗?”

晋文公非常遗憾地回答:“先前二人立功我已封赏,现在二人犯错必定要惩罚,何况魏犨看来已经残废了,就杀了他吧!”

赵衰略加思索,对晋文公道:“让我先去看看吧,如果魏犨没有残废,那就让他带罪立功吧!”

晋文公点头应允,随后下令捉拿颠颉杀头问罪。

魏犨正在府中休养,心里一直惶恐不安,怕晋文公怪罪下来。此时听说大臣赵衰来看他,立即强忍痛楚,起床下地,装着没什么大碍的样子出门迎接赵衰。赵衰仔细打量一番,问他感觉如何,有没有什么地方不妥。魏犨怕赵衰看出端倪,便一口咬定说是没什么,并且为了不使赵衰怀疑,就施展拳脚、上窜下跳,赵衰见他确实没事,就回去禀报晋文公。

晋文公得知魏犨并未残废,对赵衰说:“他没残废是万幸,我答应不杀他的头,但是他犯法却不能不办。”于是,晋文公下令革去魏犨的军职,让他带罪立功。上下三军领教到晋文公军令如山,再也没有一个人敢擅自作主有所行动了,同时,对晋文公赏罚分明、不徇私情的处事态度,众人也都钦佩不已。

赏罚分明是古之成大事者必备的美德。一个人只有赏罚分明,才能不徇私情,办事公正,才能赢得众人的尊敬。由此可见,赏罚分明不仅能起到整顿军纪的效果,而且是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赵奢禀公执法

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名将,他作战勇猛,善于用兵,多次为赵国立下战功。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国派大军进攻阏(yān)与,赵奢奉命率大军前去救援,大败秦军。赵惠文王论功行赏,封赵奢为马服君。

赵奢年轻时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租的小官。在任职期间,他办事认真,公平严格,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视同仁,依法行事。

有一年,赵奢带人到平原君赵胜家去征收田租。赵胜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家有食客数千,声名远播、势力很大,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位: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赵胜的管家见赵奢来收田租,仗势不缴,还纠集家丁聚众抗租。于是,赵奢根据当时的法令,接连惩办了平原君家的九个管家。

平原君赵胜得知赵奢惩办管家一事,恼羞成怒,立即下令逮捕了赵奢,并准备把他处死。

面对赵胜仗势欺人、公报私仇的行径,赵奢毫不畏惧。他义正辞严地对赵胜说:“您作为赵国的一个王公贵族,竟然纵容自己的管家不奉公守法,这样下去,国家财政就会空虚,国家就会因此衰弱。国家一旦衰弱了,必将遭到别的国家的侵犯,甚至有灭亡的危险。到那时,你也将保不住今日的荣华富贵,想交纳租税为国家尽力的机会更不会再有。像你这么有权有势的人,如果能带头奉公守法,遵守国家法令,做到上下公平公正,按国家规定交纳赋税,那么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赵国强大了,你的荣华富贵也才能保持长久,而你作为赵国的贵公子,难道还会遭别人轻视吗?”

听了赵奢的一席话,赵胜深受感动,发自心底佩服他的胆识,立即把他放了,并极力向赵惠文王推荐,让赵奢掌管赵国赋税的征收,赵惠文王采纳了赵胜的建议。赵奢上任后,严格执法,始终做到合理公正。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后,赵国变得国库充实,百姓富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国家的法令制度是一个国家富强和稳定的根本,只有每个公民都遵守它,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才能使国家走向富强,我们的生活也才能安定。

一心护法的强项令

汉文帝时,洛阳令名叫董宣,字少平,他以秉公执法、不留情面闻名于当地。

湖阳公主的苍头(奴仆)狗仗人势,常常横行霸道,强抢财物,欺压百姓。一天他为了抢夺一匹马,在青天白日杀死了卖主后扬长而去。

湖阳公主是光武帝的姐姐,因得帝宠,十分骄横,朝中官员对她都避让三分。董宣接手这种案子后,用手直捋胡须,面色严峻地思索了一番,他深知要捉这个苍头还要费些周折。他向府吏们下令:“只要见那个杀人的苍头,马上抓捕归案。”人们不禁心里嘀咕:“难道洛阳令连湖阳公主都敢于触犯吗?”

这天,苍头赶着马车,载湖阳公主去皇宫。董宣带着府吏拦住马车,下令捉拿苍头。湖阳公主掀开车帘,气势汹汹地说:“董宣,你竟敢拦我的马车,抓我的家丁,好大的胆!”董宣进前给公主行了大礼,然后义正辞严地说:“公主,您已犯了三条过错,臣下尚未追查。”公主瞪着眼说:“你倒是说来听听。”董宣回答:“公主,您身为皇上的姐姐,却藏匿杀人的凶手,是其一;这匹白马是你的恶奴杀人抢来的,您却据为己有,是其二;得知我们捉拿凶手,可您有意袒护,继续放任恶奴,是其三。”说完,董宣一指苍头,“这恶奴杀人理当偿命,来人,就地正法。”说着,挥刀向苍头砍去,刀起头落。此时,公主还未从历数她的三条罪状中缓过气来,就见苍头已死,她一下气得脸色铁青。于是,她脸上挂满泪水,直奔光武帝宫中。听了公主的一番诉说,光武帝果然大怒。他下令对董宣施以笞(chī)刑,当场用木棍打死。

董宣叩头说:“陛下,请容我说一句再动刑。”

光武帝怒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汉朝,却让公主的家奴杀人,陛下如何治天下呢?臣不愿受笞刑,情愿自杀。”说完以头撞柱,血流满面。

光武帝见董宣性情如此刚烈,吃了一惊,又仔细品味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让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了事。董宣却倔犟地说:“臣无罪可赔。”

这时一旁的湖阳公主不依不饶,向光武帝撒泼。

光武帝示意宦官们把董宣推倒,压着他的头,往地下按,但董宣脖子始终挺直,头颅高昂,不肯叩首。湖阳公主见此情景对光武帝说:“你为布衣平民时,家里藏了罪犯,官吏都不敢上门搜捕,如今贵为天子,难道一个洛阳令都管不了吗?”

光武帝笑道:“天子和平民不一样嘛。”他见董宣威武不屈,心生敬佩,当即宽赦了董宣,赐钱三十万,并下诏称他为“强项令”。一时间,强项令刚正不屈的故事传遍京城。

不畏强权、禀公执法的美德令董宣获得了“强项令”的美名,他把法则放到极高的位置,用生命去守护的行为,也为后世做出了表率。面对法律,面对正义,我们就是应该像董宣一样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捍卫法律,捍卫正义。

周亚夫从严治军显国威

周亚夫是西汉时人,西汉开国元老周勃次子。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周亚夫由河内太守迁职为镇守细柳营的将军。

当时,雄踞北方的匈奴人大举进犯汉朝边境,多次侵扰上郡、云中,都城长安受到了威胁,在这种万分紧急的关头,汉文帝采纳了众臣的建议,在临近长安的三个要地部署重兵、设置军营、守卫都城。这三个军事要地分别是灞(bà)上、棘门、细柳营,分别任命刘礼、徐厉、周亚夫为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