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美德1
12041900000020

第20章 志当存高远(6)

张海迪面对死神的威胁,已经长大成人的张海迪也一度情绪低沉,但她并没有沉溺在悲观中,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当她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不会长久后,更加珍惜分分秒秒,准备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来延长自己的生命。因此,她在日记中写道:“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事。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

1970年,张海迪随父母到莘(shēn)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亲眼目睹了当地群众因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于是,张海迪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人体模型和药物等,然后开始苦学起来。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的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来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难的学习和研究,张海迪掌握了一定的医术,已经能够为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进行诊治。在插队落户的十几年中,张海迪先后为群众治病达一万多人次。

后来,张海迪又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等人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等人的写书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道路,用自己手中的笔塑造美好的形象,以此启迪人们的心灵。伴随着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的问世,张海迪——这个光辉的名字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而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绝顶》,更让她在文学道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张海迪还在读书写作之余临摹名画、学识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演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

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张海迪帮助翻译上面的说明文字,但张海迪却看不懂。看着这位老同志离去时失望的样子,张海迪心里难受极了,她决心学习英语。从此,她家的墙上、桌上、灯上,乃至她的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家里要是来了会点英语的客人,她都要谦虚求教。经过七八年的艰辛努力,张海迪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的一部长篇《海边的诊所》。当某出版社年过半百的总编从她手中拿到译稿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这以后,张海迪又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她还随时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就是张海迪。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勤奋,以及一颗赤诚的心,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了多少,而是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无私地奉献了多少!这就是海迪精神为什么能够一直在神州大地上到处弘扬的原因。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陈云同志题词:“以张海迪为榜样,勤奋学习,热心助人,做八十年代的新雷锋!”

“无私奉献”,短短四个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当一个人把“无私奉献”当成自己座右铭的时候,他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

许振超爱岗敬业争一流

1974年,许振超初中毕业进青岛港当了工人。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成了青岛港第一代桥吊司机。

桥吊作业有一个高、低速减速区,减速早了装卸效率下降,减速太迟又影响货物安全。于是,许振超带上测试表反复测试,终于成功地将减速区调到最佳位置。以前一台桥吊一小时吊14~15个箱子,改革后能吊近20个箱子。

一次,一场大雾使整个码头的装卸作业被迫停下,直到中午雾仍不散。货轮的船长急火火地找到许振超,请求马上把集装箱卸下来。原来,该轮装载的全是冷藏箱,不料供电电源发生故障,如不抢卸,一旦箱里温度升高货物变质,损失就是好几百万元。一台桥吊有十几层楼那么高,而集装箱上起吊用的4个锁孔,每个不过一块香皂大小。司机在40多米高的桥吊上,要让4个爪准确插入集装箱的锁孔中,好天气操作起来都困难。何况大雾弥漫,艺高人胆大,许振超一咬牙答应了。他在船上、岸边各安排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通过对讲机随时报告集装箱位置,自己登上桥吊,精心操作。随着船上、岸边清晰的报告声,一个个箱子一钩到位,顺顺利利全卸了下来。许振超凭着过硬的功夫、娴熟的技巧,闯过了雾天作业禁区,为客户挽回了巨额损失,获得一致好评。

1991年,许振超当上了桥吊队队长。当了队长的许振超,除了开好自己的桥吊,还想做更多的事。一次,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专家干了12天,一下子挣走43万元。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他想,如果自己会修,这笔钱不就省了吗?然而,桥吊的构造很复杂,涉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等6门学科,就是学起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也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处理一般性故障。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为了攻克这门技术,他着了魔似地钻研,终于发现,所有的技术难点都集中在一块块控制系统模板上,这正是外国厂家全力保护的尖端技术——不仅没提供电路模板图纸,就连最基本的数据也没有。

许振超许振超不信邪。每天下了班,他拿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里。一块书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镶嵌的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路,这样的模板在桥吊上一共有20块。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许振超专门用玻璃做了个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然后一笔一笔绘制成图。光分辨这两千多个焊点,已够麻烦了,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连接更麻烦。一个点前后左右可能有4条连线。而且每一条连线又延伸出两条连线,两条再变成4条,最多的变成20根甚至30根连线。每个点、每条线,许振超都要用万用表试了又试,一条线路常常要测试上百个电子元件,直到最终试出一条通路来。这样精细的活,特别累眼,累得看不清了,许振超就到冰箱里取出冰块,敷上一会儿,接着再干,每天晚上坚持干3个多小时。就这样,许振超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这套模板图纸后来便成了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一次,一台桥吊上的一块核心模板坏了,许振超跑到电器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个运控器,回来换上后桥吊就正常运作了。而这要是在以前,换一块模板得花3万块钱!2000年,队里的6台轮胎吊发动机又到了大修的时候。许振超找到公司领导主动要求,把这个项目交给他组织技术骨干来完成,一来锻炼队伍,二来节约资金。面对复杂的维修工艺,他与攻关小组一起边琢磨边实践,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轮胎吊发动机的大修。近几年来,经他主持修理的项目累计为青岛港节约800多万元。

许振超成了“桥吊专家”,靠得就是30年来从不间断的刻苦学习。一有空,他就捧着本书,或拎着图纸,一门心思学习技术,还经常追着技术员问这问那。遇到设备故障,他就一边维修设备,一边详细记录设备故障原因和排除经过。日积月累,他的工作笔记写了数十本,摞了大半个书柜。

许振超不仅自己学,还把技术和经验奉献出来。他系统总结自己多年来驾驶和维修桥吊的经验,专门编制了《青岛港集装箱装卸桥吊司机操作手册》。现在,这本手册就放在每台桥吊的驾驶室里,成了桥吊司机的必备教材。

2002年3月4日,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以每小时2997自然箱的单船效率刷新了中国沿海港口集装箱装卸的最高纪录;2003年4月28日,以每小时339自然箱的单船效率刷新了世界集装箱装卸的最高纪录,并被命名为“振超效率”;2003年9月30日,再次以每小时38l自然箱的单船效率刷新了世界集装箱装卸的最高纪录。世界航运业权威杂志《港口与港湾》专门刊发了这一纪录。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中华民族被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就在昨天,国不富则民不强,落后就要挨打,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必须学习许振超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作为青少年,我们还要学习许振超的学习精神,努力成为勤奋学习的模范,为了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振兴中华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