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日用消费品,由于顾客经常购买,形成了一种习惯价格,即顾客习惯于按此价格购买,其价格是家喻户晓的。销售这类商品宜依照习惯定价,不能轻易而频繁地变动价格,否则,会引起顾客不满。如因原材料涨价等原因确需提价时,应特别慎重,可通过适当减少分量或推出新型号的办法来解决。
(2)整数定价策略
与奇数定价策略相反,由于是同类型产品,生产者众多,花色、品种各式各样,顾客往往把价格看做商品质地性能的“指示器”.人们常常把自己已经了解和熟悉的名牌商品的价格,来对比、评价和衡量。这是顾客“一分钱一分货”的心理。采用整数定价,在种类繁多的商品选择中,给顾客一种方便,有利商品的选购。如服装店的衣服种类较多,采用奇数定价,顾客无法比较如此众多的衣服,不如简单地定为5元等,给人一个清晰的印象。每件衣服都找零,买卖双方都感到麻烦,因而不少耐用品、选购品采用整数尾数定价法。
(3)随行就市定价策略
这是依照现有的市场行情来定价的策略,也就是依据本行业的平均定价水平来制定价格,是一种“随大流”的定价策略,主要适用于需求弹性比较小或供求基本平衡的产品。在这种市场情况下,单个企业把价格定高了,会失去顾客,而把价格定低了,需求和利润也不会增加。随行就市的风险较小,也容易为顾客所接受,为同行所默认,因而是很常用的定价策略。
(4)招徕定价策略
招徕定价,也称“特价品”定价。企业有意将少数几种商品的价格降到市场以下,甚至低于成本,以招徕顾客,增加对其他商品的连带性购买,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采用这种策略要注意用来招徕顾客的“特价品”,必须是大多数家庭都需要的,而且市场价格为大多数顾客所熟悉。这样,才能使顾客知道这种商品确实低于一般市价,从而招徕到更多顾客。有的企业根据季节或节日举行“大减价”,也是招徕定价的做法。
灵活调整价格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行销环境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有时须主动削价或提价,有时又须对竞争者的变价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所以,企业需要经常调整产品价格。企业调整产品的价格,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客观条件发生变化,企业感到需要调高和调低自己产品的价格,这是主动调整;另一种是由于竞争者调整价格,自己不得不跟着调整,这是被动调整。两种调整各应采取不同策略。
(1)主动调整
第一,调低价格。调低价格的原因,主要有4个:
①生产能力过剩,商品供过于求。企业要扩大销售,但又不能通过改进产品和加强销售工作达到目的,只好考虑削价。
②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
③成本费用比竞争者低,通过削价控制市场,或者借此提高市场占有率。
④在紧缩通货的经济形势下,由于市值上升,价格总水平下降,竞争产品的价格在降低,因而企业也须削价。
企业削价方式可分为直接削价与间接削价两种。前者是指直接降低产品的价目表价格;后者是指维持产品的价目表价格,但通过种种措施使其实际价格降低。间接削价的主要方式有:增加额外费用支出和服务项目,送货上门,免费安装、调试、维修等;销售产品时,附赠免费的货券或玩具、器皿、工艺品等礼品;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和增加产品性能;提高现金折扣、季节折扣、职能折扣、数量折扣的比例。
在调低价格时,要注意选择时机。美国一个着名的市场学家提出了五大原则可供参考:淡季时降价比旺季时降价有利;同一产品降价次数太多会失去市场占有率;短期内降价以阻止新品牌的进入;新品牌降价效果比旧品牌好;在销量下降时降价效果不理想。
在调低价格时,不仅要注意选择时机,还要掌握适当的降价幅度。降价的幅度可以事先确定,但必须计算要增加多少销量才可以获得与原来相同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必须增加的销量=降价的百分比÷(1-降价百分比)
企业主动调低价格,优点是容易摆脱困难,提高市场占有率;缺点是会打乱企业原有市场行销谋略的协调,要花大力气去调整整个市场行销谋略,同时,可能导致同行业内竞争加剧,有时降价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给企业造成损失。
第二,调高价格。调高价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成本费用增加。
②产品供不应求,不能满足所有顾客的需要。尽管成本费用没有变化,企业也会考虑提价。
调高价格策略运用得当,对于增加企业利润有明显的效果,但容易引起顾客和中间商的反感,甚至本企业的推销人员也不满意。运用不当,常会受到顾客抵制,反而使利润降低。因此,调高价格必须做好两项工作:第一,要限制提价幅度,不能提得太高,即不能超过顾客愿意接受的范围;第二,要及时向顾客说明提价原因,对于大量购买的顾客,还要帮助解决提价带来的各种问题。
(2)被动调整
在同类产品市场上,如果竞争者降价,企业也要随之降价,否则,顾客就会购买竞争者的产品而不买本店的产品。如果竞争者提价,其他店也可能会随之提价(如果提价对整个行业有利),但如果某些店认为提价没有好处,不随之提价,那么,最先发动提价的企业也不得不退回原来的价格水平。
在非同类产品市场上,企业对竞争者价格改变的反应,则有较大伸缩余地,因为顾客购买所考虑的不仅是价格,还有产品质量、服务等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有多种选择:根本不理睬,任凭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忠诚程度决定去留;修正行销组合中的其他因素加以对抗;采取完全的或部分的价格变动以应付之。
为了保证企业对竞争者调价作出的反应正确,必须对竞争者和本企业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中意标价
前不久,广州、深圳等地举行了电话号码拍卖活动,其中带“6”和“8”的号码价钱极高,而“6”和“8”越多越值钱。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粤语中“8”与“发”谐音,“888”读起来就是“发发发”.“666”读起来就是“顺顺顺”.很多人为了图吉利,求平安,就不惜出大价钱购买这些号码;相反,多带“4”的号码就极少有人问津,因为“4”与“死”谐音。
同样,香港人也很喜欢“8”字,所以,凡是带“8”标价的商品卖得就格外地快。香港有一家家具店,有一种货物一直不大好卖。后来该店把它的标价改为1498元,正好与当地用语“一世够发”谐音,顿时销售量大增。
这家老板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其秘诀就在于使用了“中意标价”之计。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顾客群中,由于民族风俗、文化传统的作用或迷信观念的影响,往往会使人们对某些数字形成偏爱或忌讳。所谓“中意标价”,就是经营者利用人们对某种数字偏爱的心理,以商品进行标价,从而使顾客乐于接受,欣然购买。
中国人大多数喜欢“9”字,因为“9”常代表着吉利,成功和顺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九九十成”,“九九归真”.对于新婚夫妻来说,“9”又象征着白头到老,地久天长。由于这种偏好,就造成了很多结婚用品的标价尾数为“9”,比如99元的床罩,999元的结婚戒指,2699元的彩色电视机,甚至9角9分的“双喜”牙刷等,和其它标价的同类商品比起来,它们的销售量格外大。
总而言之,“中意标价”就是有意识地选择消费者偏爱的数字,投消费者所好,促进营销。
在这里经营者还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要避开消费者忌讳的数字,以免引起反感,抑制购买。比如,中国人以“二百五”这个数字表示缺心眼、笨蛋。如果某件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标价250元,就会使很多顾客望而止步。美国人和欧洲人讨厌“13”,认为这个数字表示倒霉,不吉利,是世界末日的象征。所以欧美人推销商品时,标价一定要避免13分、13元、130元、1313元等。
3、讲究价格折扣的策略
价格折扣,就是照原价可少收一定比例的货款,或者赠送一部分商品,折扣形式多种多样。
(1)数量折扣
为了鼓励买方大量购买,根据购买的商品数量或金额总数,给以不同折扣,买得越多,折扣越大。对折扣常采取非累计折扣和累计折扣两种形式。
(2)现金折扣(付款期折扣)
在允许买主延期付款的情况下,如果买主提前交付现金,可以依原价给予一定的折扣。
(3)业务折扣(交易折扣)
生产企业或产地批发商为了鼓励其中间商多进货,按其不同的交易职能给予不同的价格折扣。一般是中间环节越多、折扣率越大。
(4)季节性折扣(季节差价)
对于具有明显淡旺季节的行业或商品,实行季节折扣,有利于促使买主早期进货或在商品淡季进货,也有利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调节需求。
(5)其他折扣
包括各种佣金、推销折扣、促销津贴等,都是运用折扣手段对买主或中间商在价格上的鼓励措施。
武汉市有一个名闻遐迩的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这个市场购销两旺,生意十分兴隆,其主要特色之一,就是定价方法特别灵活。这个市场的个体商贩根据顾客购买数量的多少,分别给予大小不同的折扣。如顾客买一双袜子,按进价加1角定价。买一打,每双按进价加5分定价。而买一箱,每双则按进价加2分定价。对于老主顾,则按一月累计的数额给予折价。他们这种定价方式,吸引了众多的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