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德兹是继卡尔·威特后又一著名的天才教育家。
——[意]教育史专家玛格丽特·西蒙塞德兹的早期教育理论,必将给后世带来巨大的影响。
——[美]教育家乔·威廉·沃克教授塞德兹:教出天才孩子的天才父亲塞德兹博士,美国著名的心理家学,世界著名的教育家。
塞德兹先生原是俄国人,青年时代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师从当时著名的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士博士。由于他才华出众,受到了詹姆士博士的赏识,在詹姆士博士的引导下,塞德兹研究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受到书中教育观念的深刻影响,由此开始了他家庭教育的研究工作。塞德兹不仅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家教方法,而且身体力行,把他的儿子小塞德兹培养成为一名享誉天下的少年天才。儿子在11岁时便踏入了哈佛大学的校门。
小塞德兹不到2岁就开始接受教育,3岁时已经能用母语流利地读写了。5岁时看到家里的骨骼标本,对人体产生了兴趣,从而开始学习生理学,不久竟然达到了职业医师水平。在他6岁那年的春天,母亲送他去了小学一年级,可到了中午,母亲去接他时,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就在同一年,小塞德兹完成了小学的全部课程。第二年,也就是小塞德兹7岁时,父亲带他去上中学,但由于年龄太小,没有一家中学愿意录取他,这一年他在家自学了高等数学。
当小塞德兹满了8岁,终于被一家中学录取。在学校里,他的各科成绩非常优秀,数学更是尤为超群,很快学校便批准他免学数学,同时让他帮助老师为其他同学批改数学作业。并且,在这期间小塞德兹试着编写了天文学、英语语法和拉丁语语法的教科书,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虽然小塞德兹很喜欢中学的生活,但因为中学教的知识他已全部学过了,父亲塞德兹便让小塞德兹又一次退学了。
这时的小塞德兹已经是远近驰名的小神童了。各方各界的人士纷纷赶来考他,考完后,无不感到惊奇,个个赞叹不已。其中,有一位马萨诸塞工学院的教授出了一道自己在德国接受博士考试时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结果小塞德兹即席完成,那年他才9岁。
在儿子9岁~10岁的两年中,塞德兹让儿子在家中继续学习。1910年,11岁的小塞德兹进入了哈佛大学,终于重新过上了他喜爱的学校生活。
入学后不久,小塞德兹进行了一次有关第四象限的数学难题讲演,使得教授们大吃一惊。大学的第二年,他只有12岁,但却非常擅长往往使硕士研究生们感到头痛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还能用希腊语背诵《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原著作品。
他阅读埃斯克鲁斯、索福克莱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洛西昂等人的作品,就如同其他孩子读《鲁滨逊漂流记》之类的小说那样容易和有趣;他还爱好比较语言学和神学,在伦理学、古代史、美国史等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知识,通晓美国的政治和宪法。
1914年,15岁的小塞德兹作为哈佛大学的优等生毕业了,并很快取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应该说儿子的一切成就都要归功于天才的父亲塞德兹博士。
在儿子获得成功后,塞德兹博士将培养小塞德兹的教育理念和具体细节归结成《俗物与天才》一书出版发行。通过此书我们可以看出,塞德兹博士的教育观念与卡尔·威特先生的教育观念是一脉相承的,但比卡尔·威特的观念更前进了一步。
塞德兹博士以卡尔·威特早期教育理论为基础,融入了自己的切身感悟和观念。总的来说,他的基本观念是:天才还是俗物,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还不如说是由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
《俗物与天才》一书的出版,在当时和后世获得了巨大的反响,被一代接一代的父母奉为教育孩子的圭臬之作。
一、塞德兹天才教育的理念
1.父母决定孩子是庸人还是天才
塞德兹的天才教育理论认为,孩子是成为庸人还是天才,完全取决于父母对他的教育。
在塞德兹博士看来,按照一定规格培养出来的、行动受到限制的、循规蹈矩的、内心压抑的儿童,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必然成为平庸的人。平庸的人的特征就是很听话,总是惟命是从、害怕批评,竭力使自己的举动不出格、不违礼俗、不犯过;他们接受别人教给的东西,几乎从不表示怀疑,并且他们还会把嫉妒、恐惧和挫折全都传给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人到处都是。
塞德兹先生常常向人介绍一个非常拘谨的孩子的故事。
格兰特尔·S·哈塞,是塞德兹先生的儿子小塞德兹最要好的朋友。格兰特尔的父亲哈塞先生是一位医生,同时也是塞德兹博士的老朋友。因此塞德兹先生非常了解哈塞先生一家。
格兰特尔一生下来就备受束缚。他被层层衣服捂得严严实实,他发现自己想踢腿时却不能自由地踢腿;他饿了,可离吃奶的时间还有一小时,这个挫折使他养成了吮吸拇指的习惯。家庭医生对他的父母说,不要让他养成这个坏习惯,医生叫妈妈把儿子的手臂绑进袖筒里,或者把什么难闻的东西涂在他的手指上。当他开始在地板上玩耍时,“淘气”、“肮脏”之类的话立刻满屋子都能听到,冷酷的性情就在大人教他怎么变干净中滋长起来了。
家庭中总免不了有很多令人心烦的琐事,格兰特尔的父母时常会因为一些琐事而大声争吵。那些争吵刺痛了小格兰特尔的神经,他害怕,并啼哭不止。恰恰这样的哭闹往往让父母觉得很没有道理,进而引来父母对他的打骂。大部分时间格兰特尔都是由保姆照顾的。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不要犯错误,在外人面前一定要表现得有礼貌、守规矩。所以,当亲戚邻居来拜访的时候,格兰特尔必须表现出自己是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在女士们递给他一块巧克力时,他必须说“谢谢,夫人”;在男人们命令他离开时,他必须恭敬地说“是的,先生”;他还必须注意在饭桌上的举止,不管有多饿也不能狼吞虎咽,尤其在大人谈话时,必须管住自己不要插嘴。
在智力上,格兰特尔当然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他很聪明。他学习起来毫不费力,成绩十分优良。但是,他的学校生活同样毫无乐趣可言。因为学校一心只想把他训练成循规蹈矩、言听计从的学生,哪怕再不合理的规矩他也不能有丝毫反抗。比如学校的恶习是高年级学生可以任意戏弄欺侮低年级学生,格兰特尔虽然十分憎恨这一行为,但他不敢提出什么异议,只能期盼自己早日成为高年级的学生。
格兰特尔长大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塞德兹先生看来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格兰特尔也会上大学,但塞德兹先生相信,他离开学校时只会学到一些肤浅的、没有多少用处的知识和学问,凭这点东西只能看看报纸、无聊的电影和流行的侦探丛书。而且就算接受了高等教育,格兰特尔也不会知道自己真心想从事什么事业。虽然他也一定有过少年的梦想,希望成为一名探险家、飞行员或是画家等,但他的理想往往会换来人们的惊呼:“上帝,难道你想靠这种职业为生吗?这怎么养活你的妻子和孩子?”最后,在职业的选择上,格兰特尔大多会顺从父亲的意愿,他自己对生活的理想根本无足轻重。
是的,在塞德兹先生的眼里,格兰特尔就是众多平庸的人中并不显眼的一个。
那么改变世界的天才人物又是怎样的呢?在塞德兹先生看来,他们各有特色,但有一点相同,他们在幼年时期全是自由的儿童,他们全都不受拘束和压抑,尽情地发展了自己的天性。
与他的朋友格兰特尔相比,小塞德兹小时候是一个反应灵敏、行动自由的顽皮的孩子。塞德兹先生形容,当把他举起时,他的身体像小猫一样轻盈放松;但可怜的格兰特尔被举起来时就像一袋笨重的马铃薯,他不会放松自己,他的反应完全是防御性和反抗性的。
小塞德兹成为这样的孩子完全是因为他从一生下来就很少受到束缚与压抑。在婴儿时期,他不受襁褓的捆绑,自由地活动身体,他饿了就进食,只有到必要时才养成整洁的习惯;他很少受到大声指责,也很少挨打,总是被父母爱着并受到保护;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耍,因为他只用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学完了别的儿童用八年才能学完的功课。
塞德兹先生相信自己的儿子将来未必成为天才或者完美的人,但他一定会成为心智自由、对生活有自己的追求的人。
也许这就是庸人与天才最大的区别,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却正是他们的父母,以及对之施行的教育方法。
2.孩子的品质源自父母的教育
塞德兹的朋友哈塞认为,一个人的才能、智力以及品质都是天生的,而塞德兹却恰恰相反,他认为这些大多是来自于这个人得到的教育。
哈塞教育自己的儿子应该成为一个诚实、守本分的人,应该以一颗爱心去对待别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冒没有意义的风险。
而塞德兹认为,孩子诚实、本分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个性和智慧。孩子从生下来起,就开始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切包括品质都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他接触优秀品质的人就会变得优秀,接触低劣品质的人就会变得低劣。
哈塞的教育一定会使他的儿子格兰特尔具有一颗爱心,但在某些时候他却拒绝帮助自己的同伴,这就是因为他的内心之中又缺少了另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无私的精神。
归根结底,他缺乏的是一种优秀的个性。格兰特尔是一个规矩和本分的人,就像他的父亲一样,可是这类人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而格兰特尔的这种品质,完全来自于他父亲的教育,因为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取决于幼年时期的教育如何。
一次,塞德兹目睹了哈塞先生教育儿子的一件事。
那天,塞德兹从外面回来,路过哈塞先生的家门口,塞德兹看见哈塞先生正在训斥他的儿子格兰特尔。
“格兰特尔,你是怎么搞的,把这双刚给你买的新鞋弄坏了。”老远塞德兹就听见了哈塞先生的说话声。
“我在与其他的孩子玩的时候……被一颗钉子划了一下……”格兰特尔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被钉子划了一下!”哈塞先生生气地说,“跟你说过不要去和那些孩子瞎闹,你就是不听。把鞋子弄坏了是小事,弄伤了脚怎么办?那会使你变成残废的。”
这时,塞德兹看见格兰特尔难过得都要哭出来了,便走上前去。
“哈塞先生,”塞德兹笑着向他打招呼,“这是怎么回事?你瞧,我们的小格兰特尔多不高兴呀!”
“他还不高兴?”哈塞先生指了指手中的鞋子,“这个调皮的家伙把刚买的新鞋弄成了这个样子。”
“是吗?”塞德兹做出不在意的样子,“我看这没什么问题。一条小小的伤痕并不影响这双鞋的作用和美观。孩子嘛,给他讲清道理就行了,何必那么过于严厉。”塞德兹笑着说道。
“不严厉不行,否则他会变得无法无天起来。”哈塞先生说。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塞德兹对格兰特尔及他所得到的教育有了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格兰特尔之所以胆小、自私,都可以归之于他父亲对他的态度。
塞德兹指出,哈塞对儿子的做法看似合理,但极为不明智。首先,在孩子把鞋弄坏之后,他不应该去骂他,而是应用合理的态度教育他以后小心一些。因为孩子弄坏了自己的鞋子,心里一定是很难过的,再加上父亲的责骂,他就更难过,这很容易使人陷入自责和不安之中。另外,父亲说钉子会划伤他的脚,会使他成为残废,夸大了这件事的危害,使他产生害怕的心理,这就是导致他胆小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哈塞说格兰特尔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是瞎闹,这就会使格兰特尔把这件事的不良后果完全都怪罪到别的孩子身上,他会认为如果不和他们玩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了,这样就直接导致了自私这种不良品质的出现。那么下一次呢,格兰特尔肯定会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然后才去想帮助别人。
所以,塞德兹说: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品质的形成影响是极大的,人们总是责怪自己的孩子,说他们不听话,缺点太多,甚至说他们糟糕透了,但就是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低俗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低俗的品质。
3.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塞德兹先生的同事、心理学教授罗塞尔先生是一位有三个孩子的父亲。多年来他一直专心从事着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但这位心理学教授却曾经做过一件极为愚蠢的事,他居然采取了荒唐的教育方法使自己的儿子遭受了人生最大的不幸。
塞德兹先生所说的不幸是指一个孩子自信心的完全丧失,从而导致原本极有才华的孩子终生一事无成。
吉姆是罗塞尔教授的大儿子,从他刚刚出生之时起,他就一直表现出他超人的才华。
吉姆3岁时已经会阅读和书写,这一点他和小塞德兹几乎一模一样。然而这个孩子的不幸正是由他的才华引起的。
吉姆不但有才华,而且是一个很开朗的孩子。他的性格外向,成天蹦蹦跳跳,喜欢把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这本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他的这种快乐性格却引起了自己父亲的不满。
吉姆的父亲罗塞尔先生性格内向,行事比较孤僻,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也不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在罗塞尔先生看来一个人应该谦虚,应该稳重,不要总是那么自以为是。当然,一个人这样要求自己完全是一种美德。但这位心理学教授却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要求他的孩子也像他一样。
由于吉姆的性格和他完全不同,这就使罗塞尔先生极为生气。
再加上吉姆成天都在“炫耀”自己的才华,这更让他感到气恼。
“吉姆,你又在嚷嚷什么?”吉姆正在高兴地欢笑时罗塞尔先生问道。
“爸爸,我刚刚又读完了一本书。”吉姆兴奋地对父亲说。
“我还当是什么大不了的呢,原来只是看完了一本书。”罗塞尔先生不以为然地说道。
“噢,爸爸,这本书可难读懂呢,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读完。
不过,它的确很有趣。我认为这是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一本书。”吉姆兴高采烈地对父亲说道。
“读完一本书是很平常的事,况且任何一本书都是有趣的,你用得着这么高兴吗。”罗塞尔先生说道。
“可是,爸爸,这本书的确太令我高兴了。还有,我居然能把难懂的书读完,真是感到兴奋。”吉姆说道,似乎正在等待着父亲对他的夸奖。
或许是由于父子俩的性格完全不同,或许是罗塞尔先生认为儿子干扰了他的工作,他突然发怒:“你吵吵嚷嚷的干什么?你以为只有你才能读懂这本书吗?你太骄傲自大了。你是在等待着我的表扬吗?告诉你,我永远不会表扬你。”
“爸爸,我做错了什么?”受到了责骂的吉姆委屈地说道。
“当然,你没做错什么。但我警告你,不要成天叽叽喳喳的,这让人烦透了。”罗塞尔先生继续训斥儿子,“你不要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我告诉你,你什么都不是。”
“难道我以为自己好这不对吗?”吉姆伤心地问道。
“当然不对。我最讨厌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了。”罗塞尔先生大声地说,“这种人最令人厌恶了,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宽,简直是井底之蛙。我以后再也不想听到你那种自以为是的声音了。你是个笨蛋,你是在自欺欺人。”
罗塞尔先生说完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站在门外的吉姆伤心地哭了起来,他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样。他本想和父亲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快乐,还想向父亲请教一些他不明白的东西。可是现在,他突然发现父亲并不喜欢这样。
突然之间,吉姆的那种良好的心态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种极坏的感觉涌上了心头,他的快乐和自信被另一种东西所取代:我是个很糟糕的孩子。
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看到吉姆脸上的笑容,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个原本极有才华的孩子最终一事无成。
塞德兹认为,对孩子而言,良好的自信和自我感觉十分重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和前提。所以父母应该千方百计提升孩子的自信,而不应该打击。
4.避免片面教育导致孩子平庸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得太多就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只让孩子学习一门知识。这种想法在塞德兹博士看来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各种知识都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仅学一门知识,只能使孩子的视野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中。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所谓的神童,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然而这种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消失。因此很多人称他们“过了二十就是凡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小时候风光无限的神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塞德兹认为这正是片面教育的结果。
这些所谓的神童,往往在孩提时代拼命地学一样东西,将全部的宝贵童年都一门心思地集中一处。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的成绩。
当这种突出的表现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赞誉后,这样的孩子就会被人们称为“神童”或者“天才”。但是塞德兹博士认为这是一种错觉。因为这样的孩子在一个领域耗费了整个童年的时光和精力,使得他们在其他方面犹如白痴。很显然,这样的孩子不是真正的“天才”,这种所谓的“天才”在本质上是平庸的人。
塞德兹认为,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应该着力于对孩子本身的培养,应该以合理的方式开发出他们潜在的能力。那种为了使孩子一鸣惊人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的成长驶入畸形发展的轨道。片面或着眼于一处的教育只能使孩子成为庸人。
5.要经常防止习惯的固定化
某些教育家常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形成习惯。
塞德兹却指出这是极端错误的说法。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形成习惯,而是要经常防止习惯的固定化,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课题。
然而,现行的教育恰恰相反,重纪律甚于重素质,把纪律看得高于一切。凡是遵守纪律的孩子,就被看成是好孩子,享受各种优待;一旦孩子违犯了什么纪律,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一律视为大敌,非得严惩不可。人们常常不自觉地要用纪律去约束孩子,尽力使他们合乎规范。孰不知,一个合乎规范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完全丧失了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孩子。
小塞德兹的舅舅是个刻板严谨的人,生活极有规律,无论发生什么事,作息时间从不改变。但这么一个讲究纪律的人,却有一个最调皮捣蛋的儿子彼特。
彼特是个精力旺盛的孩子,成天都在不停地动,不知疲倦地摔碎器皿、弄坏东西,惹事生非。他与他的父亲是两个极端,因此父子俩之间的战争一天之中不知要发生多少次。
有一次,彼得把祖母刚送给他的万花筒拆开了,想看看里面究竟藏了些什么,这自然会招致他父亲的愤怒。不过拆东西可算是彼特最大的爱好了,凡是让他感到好奇的东西,都逃不过被拆的命运,当然他也逃不过挨揍的命运。可是无论父亲怎么打骂,他的这个毛病始终也改不了。
还有一次,彼特竟然把一块金表给拆开了,要知道这块表是彼特故去的爷爷留下来的遗物。他父亲一直十分珍惜,总是带在怀里,从不离身。不久前他父亲还说表出了点故障,必须拿去修理,哪知还没来得及修理,就被调皮的他给翻了出来。现在这表被大卸八块,零件散落了一地。小塞德兹的舅舅立即暴跳如雷,一耳光将儿子扇得坐在地上,接着他上去就是一阵拳打脚踢。
站在一边的塞德兹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前去抓住他的胳膊,高声说:“请不要打了,你这样打孩子太过分了。”
他跺着脚说:“你还护着他!你看他把我的表弄成什么样子。”
“彼特是弄坏了表,但是你认为一块表比自己的儿子更重要吗?”
这时,彼特抽抽咽咽地说:“我没弄坏表……我……我只是要拆开看看它哪儿出毛病了……”
塞德兹继续对他说:“不管彼特是修表还是拆表,你都不应该打他,恐怕又一个‘爱迪生’就这样被你给‘枪毙’了。”
他愣了一下,问道:“我不懂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算孩子拆坏了金表,他也只是想知道金表里到底有什么,这是一种好奇心,这是有求知欲和想像力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如果你是一个明智的父亲,就不应该打孩子,而应该解放孩子的双手,要给孩子提供从小就能够动手的机会。”
那天彼特抽抽咽咽地哭了很久。他一个人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最后终于不哭了,可是眼睛里却充满了9岁的孩子不该有的忧郁神情。
塞德兹走过去问道:“你还在生父亲的气吗?彼特?”
他看着塞德兹,鼓起勇气说:“没有,我只是不想再和他住在一起。我恨他!”
第二天,彼特突然失踪了。原来他是跟着一个马戏团跑了。当家人找到他的时候,他依然不肯回家,而且态度十分坚决。他说自己在家里总是不愉快,而跟马戏团在一起,却感到非常的自由,非常的快乐,他喜欢马戏团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直到他母亲哭得昏死过去,彼特才不情愿地回家了,这件事对他父亲的震动非常大,他开始认真地对待儿子的天性,不再强求他非要与自己一样。这样一来,他发现自己和儿子都变得轻松愉快了。
这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但它同时也非常具有典型性。当孩子显露出某方面的天才时,父母不但不加以引导和启发,反而首先是用纪律的条框去规整它,使它符合我们的习惯。这真是教育的悲哀。
塞德兹认为,用烦琐而不必要的纪律使儿童的习惯固定化,把孩子造就成一具具只会听话却不懂思考的机器,这是在教育中应该予以坚决禁止的,这才是教育应遵循的最高纪律。
二、塞德兹天才教育的实践
1.教育孩子热爱并努力学习知识
小塞德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懂得热爱知识了。他的这种对知识的热爱,完全归功于父亲塞德兹对他施行的教育。
虽然小塞德兹很早就喜欢读书和学习,但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他也曾和其他与他年龄相仿的孩子一样对一切都漠不关心。那时候,无论父母怎样引导他,也不能把他从那种天生的贪玩拉到热爱知识的轨道中来。直到有一天,或许是上帝的安排,他真正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
有一次,小塞德兹和一群小伙伴在外面玩耍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它骨折了。
小塞德兹抱着那个可怜的小家伙飞快地跑回了家。
“爸爸,爸爸,快帮帮我。”他一进门就冲着塞德兹大喊起来。
“什么事?怎么这么惊慌?”爸爸奇怪地问儿子。
“这只小猫受伤了,快想想办法。”小塞德兹焦急地说道。
塞德兹让他抱着小猫一起去找自己的一位朋友。那位朋友是一个出色的外科大夫,对于他来说,接好一只小猫的腿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后来,这只小猫得到了康复并成了塞德兹家庭中的一员,小塞德兹也由此而多了一个小伙伴。
由于这件事,小塞德兹迷上了生理学和医学,并真正地热爱上了知识——这一人类最美好的东西。
“爸爸,医生太伟大了!”有一天,看着得到康复的那只小猫,小塞德兹感叹道:“如果没有医生,这只小猫永远也不能再走路了。”
“是啊,如果没有医生,不仅猫不能得到恢复,我们人类也会有吃不完的苦头。”塞德兹说道。
“爸爸,我也想成为医生,这能行吗?”小塞德兹看着爸爸,他的眼神似乎在期待着爸爸的肯定。
“为什么不能?只要你努力学习,并掌握必备的医学知识,你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塞德兹笑着对儿子说。
“真的吗?”小塞德兹的眼睛中流露出兴奋的目光。
“当然是真的,爸爸什么时候骗过你。”
“那么,你教我吧。”小塞德兹说道。
“这个我可做不到,因为我不是研究医学的人,不过我可以先教给你一些简单的有关医学的知识。”
“医学的知识?”
“是呀,掌握医学的知识是成为一名医生的第一步。”塞德兹把他带到了书房,并将自己收藏已久的一副骨骼标本拿给他看。
就这样,5岁的小塞德兹对人体发生了兴趣,并开始学习生理学。
可能是由于兴趣所致,不久他便在这一领域的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在7岁时就在行医开诊考核的初试中获得了合格成绩。
这样一来,小塞德兹不仅认识到了医学知识对于一个想成为医生的人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物理学知识、天文学知识、地理学知识以及其他门类所有知识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了一个热爱知识并拥有知识的人。
很多人认为小塞德兹的成就来源于天生的才能,其实,所谓天才,就是那种热爱知识并努力学习的人。
2.让孩子自愿、快乐和主动地学习
小塞德兹从小接受的都是自愿的学习,如果他不想学,塞德兹肯定不会强行要求他学。况且,每学一样知识,小塞德兹总会觉得快乐,并主动要求学更多的知识。
生活之中有一些人,他们的童年在忙碌中度过,丝毫没有快乐而言。由于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过高,使他们丧失了学习任何东西的热情。为了使他们成才,他们的父亲给他们安排了许多学习内容。这样,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他们几乎天天都被关在房间中啃那些无趣的书本。
他们的父母不许他们与别的孩子接触,也很少带他们到外面玩。读书、学习,几乎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这些愚蠢的父母以为这样便能培养出一个天才,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有兴趣的学习才会有良好的效果。用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才怪呢!
虽然小塞德兹同样在学许多不同门类的知识,但对这些知识他都是充满激情和兴趣的。塞德兹不但不把儿子关在房间中,还时常带他到大自然中去。
可以这样说,小塞德兹的教育始终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的。无论是数学、生理学还是物理学,他都是在那种近似于玩耍的状态中逐渐掌握的。
有一次旅行中,小塞德兹就毫不费力地掌握了一个物理学原理。
坐在火车车厢里的小塞德兹指着窗外说道:“那些树木在飞快地向后面跑,爸爸。”
“不,那不是树木在向后跑,而是我们坐的火车在向前跑。”塞德兹笑着对儿子说。
“不,我认为我们坐的火车并没有动,而是窗外的树木在动。”儿子天真地说:“因为我在这儿坐了很久了,但并没有发现火车有什么变化,反而发现外面的东西都变了。这不是说明窗外的东西在动还能说明什么?”
“那么,假如现在你不在火车上而是在窗外的话,你会怎么想呢?”
“这个嘛……”小塞德兹想了想说,“一定是我也会向后跑,就像那些树木一样。”
“你能够跑那么快吗?”
“是呀,我能跑那么快吗?这可有些奇怪了。”小塞德兹充满疑问地说。
“虽然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仍然向你表示祝贺。”
“什么?祝贺我什么?”
“你今天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当然应该祝贺啦。”
“我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儿子不解。
“你刚才发现的,正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于是,塞德兹耐心给他讲解,“你之所以说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跑,是因为你把火车当成了参照物,也就是相对于火车来说,树木的确是向后移动了。反过来,如果把树木当成参照物,那么火车就是向前跑了。”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我会认为火车没有动呢!这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参照物。火车带着我向前行驶,我们一起在运动,当然就不会感到它也在动!”小塞德兹说道。
“那么,把你放在窗外会有什么效果呢?”塞德兹问道。
“嗯,假如我站在窗外的地面上并以我自己作为参照物的话,火车就是运动的了。”小塞德兹回答道,“假如仍然以火车作为参照物的话,我就是和树木一样在向后飞跑了。”
“那么,你能跑那么快吗?”塞德兹又一次问道。
“当然能,因为这是相对的,火车能跑多快我就会有多快。”
事实上,这样类似的讨论在父子之间发生过许多次。也正是这种看似闲谈般的讨论使小塞德兹在轻松和有趣之中学到了那些在书本上显得极为晦涩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自愿、主动地学习,才可能培养出天才。
3.打开孩子的智慧之窗
塞德兹认为,所谓教育,就是要为孩子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清楚地观察人生的是非。
因为人类的理想,决不应当像亚当和夏娃那样,仅仅满足于尚不知自己是裸露着身体的天堂生活。所以,教育绝不能让孩子们成为精神上的盲目者,而是应该培养并鼓励孩子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塞德兹的老朋友哈塞并不同意这个意见。他认为,一个人的童年是最幸福的,做父母的应该尽最大的能力去保护孩子童年的时光。因为孩子长大之后会面对很多令人头痛的事,所以要尽可能延长孩子童年的幸福时光。
塞德兹反驳道:幸福的童年固然重要,但人的一生并不仅仅是童年,童年只是生命的一小部分。如果把幸福和快乐都在童年之中花光,那么以后的生命应该用什么来填充呢?
那是一个周末,塞德兹一家和哈塞一家去野外旅行。
他们找了一个环境极好的旅馆。当大人们在旅馆稍作休整时,小塞德兹和格兰特尔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两个孩子去了哪儿啦?”哈塞先生的妻子玛丽泰勒不安地问道。
“是……是啊,他们到哪儿去了?”哈塞先生也有些紧张。
塞德兹看了看表,刚刚下午3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于是便安慰道:“没关系,这两个孩子一向是这样的,他们一定是在某个树林里面玩游戏,他们很快就会回来。”
但时间过去得很快,到了黄昏时分,两个孩子仍然没有回来。
“塞德兹博士,你看这怎么办?天都快黑了,他们怎么还不回来。”
哈塞先生焦急地问道。
“没关系,我想他们很快就会回来。”塞德兹镇定地说。事实上,塞德兹心里也有些担心,因为他们毕竟只有6、7岁,这么小,如果在陌生的地方走失确实太危险。
天黑了。大人们越发着急起来,并请旅馆的老板帮忙。店里的侍者以及很多好心的客人们都出去帮助塞德兹先生和哈塞先生寻找两个孩子。
很快,人们的心终于放下来:两个孩子被找到了。
当两个孩子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他们各自的表现却有很大的不同:小塞德兹显得很有精神,仿佛是一个从战场上安全返回的英雄;格兰特尔却像一只刚刚受到惊吓的小猫,一回来便扑到妈妈的怀里大哭不止。
原来,小塞德兹和格兰特尔在树林中奔跑时迷路了。可能是由于太兴奋,他们忘记了去时的路,也没有留下任何标记。当天快黑时他们才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境之中,因为在昏暗的光线中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模一样的树林,根本无法辨清方向。
格兰特尔吓得手足无措地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而小塞德兹却显得非常冷静,虽然他心里也很着急,但绝不像格兰特尔一样吓得六神无主。
“我当时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辨明方向。”小塞德兹饶有兴趣地向大人们讲述了当时的情形。
“那么你辨明了吗?”哈塞先生问道。
“当然,要不然他们也不会那么快找到我们。”
“你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呢?”哈塞先生又问。
“这个很容易,我爬上了一棵大树。”小塞德兹自豪地说。
“什么?爬树?”哈塞先生吃惊地问。
“是呀,不上树怎么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或是远处的灯光呢?”
小塞德兹说道,并向哈塞先生解释:“我看过一本叫《野战计划》
的书,书中就是这样写的,迷路的士兵都会这样做。”
“可是那很危险,如果摔下来怎么办?”哈塞先生问道。
“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不赶快辨明方向就只有在那儿等死,我可不愿这样,我宁愿冒险争取机会。”小塞德兹说话的神气好像他真的是一个勇敢的士兵。
小塞德兹在高高的树上看见了一个灯火通明的地方,而其他方向都是黑压压的一片,所以他断定那儿便是他们的住处。于是,他从树上下来之后便带着格兰特尔向有灯光的方向走去,不久便遇见了去寻找他们的人。
在塞德兹的眼中,这样的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小塞德兹不仅能从中学到很多在家里学不到的东西,也能考验他的勇气以及应变能力。
一个在安乐窝中长大,对周围的事漠不关心的人,怎么能够产生这样的智慧呢?
塞德兹认为,应从小锻炼孩子,让孩子学会生存的能力,使之尽早认识社会,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4.用游戏激发孩子的潜能
用什么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出天才呢?塞德兹先生认为,在教育上最重要的是,不要胡乱给孩子灌输术语和公式,而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这一潜在的能力。那么,最佳的诱导方式是什么呢?对于孩子来说,当然是游戏了。
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发挥出什么样的能力,是怎么想像都不过分的。因为游戏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各种潜藏的天分会渐渐被激发出来。
针对孩子的各种潜能,塞德兹为儿子设计了五花八门的游戏,比如绘画游戏、音乐游戏、造型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创造性游戏、体育游戏等等,尽力使儿子的潜能毫无遗漏地发挥出来。
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就是小塞德兹从游戏中发现的。
有一次小塞德兹独自一人在院子玩“开火车”的游戏,他把一些木块连成一串,当做车厢,他在前面拉着“车厢”冒充火车头。
小塞德兹玩得认真极了,不光要像火车那样发出“呜呜”和“哐啷哐啷”的声音,还要负责在到站时报站名,招呼想像中的“旅客”上下车。
这一天小塞德兹突然想为他的小火车增加几节车厢,使他这个“火车头”能够带领更多的“车厢”。但是爸爸给他做的带钩子的小方木块都用完了,怎么办呢?小塞德兹想到了爸爸刚刚买回来的磁铁块,用绳子拴在最后面,刚好合适。
他拴好一块磁铁,又找来另一块。可是,那块磁铁好像突然着魔了一般,怎么也不肯乖乖地跟在第一块的后面。小塞德兹只要一把它放在后面,就有一股力量将他的手弹开。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可是那两块磁铁怎么也不肯吸在一起。
小塞德兹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磁铁,好一会儿,他忽然大叫起来:“爸爸,爸爸,快来看呀,这两块磁铁里住着两个小精灵!”
塞德兹博士闻声赶来,儿子举着手中的磁铁对他喊到:“快来看,爸爸,它们不愿意在一起。”说着,他就把两块磁铁往一起凑,自然又弹开了。小塞德兹压低嗓门说:“看到了吧。一定是有两个小精灵住在石头里面,他们闹别扭了,谁也不理谁。”
塞德兹博士忍住笑说:“是啊,是有两个小精灵住在石头里,他们老是闹别扭。”
“啊,”小塞德兹高兴地说,“原来小精灵也会闹别扭,谁都不理谁,就像我和格兰特尔一样。爸爸,你快点把石头砸开吧,我想看看小精灵长什么样儿。”
塞德兹看着儿子一副认真的样子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摸着儿子的头说:“傻儿子,这可不是什么精灵,这是磁力的一个重要原理。磁铁分为正极和负极,并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你手上拿的这两块磁铁都是正极,当然它们会因为同极相斥而弹开啦。”
“真的吗?”小塞德兹怀疑地说。
“如果不信,你拿那一块磁铁过来,是的,就是那块缺了角的。
这块磁铁是负极的,你把它们放在一起试试看它们是不是会吸到一起。”
“太有趣了,爸爸。”小塞德兹觉得有趣极了,他的问题立即成串地出来了,“什么叫正极,什么叫负极?磁铁为什么要分成正极和负极?为什么正极和负极就要吸在一起呢……”
塞德兹博士趁机教了小塞德兹很多有关地质学上的知识,因为那些知识都是与游戏紧密结合的,所以小塞德兹学习起来毫不费劲。
总之,在开发小塞德兹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上,塞德兹先生设计了各种游戏。例如,他送给小塞德兹一个小玩具,它用橡皮筋作为动力并可飞入空中。小塞德兹非常喜欢,马上就联想到它与飞机的相似之处。他照着那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小塞德兹正是在玩具的启发下,明白了飞机飞上天的原理,从而开始制作航空模型。
通过不断的游戏和动手玩耍,小塞德兹的潜在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开发。当后来人们称赞他多么富有天才时,谁又知道,他的天才都是“玩”出来的呢?
5.把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放在重要位置
如果说对孩子放任不管的父母浪费了孩子宝贵的生命,那么那些过分呵护孩子的父母却是给孩子的人生布下了充满诱惑和蜜糖的陷阱。
在小塞德兹的成长过程中,塞德兹先生绝不为儿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塞德兹认为帮助孩子或者说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等于在对他们说:“我不相信你的能力、勇气。”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会严重地损坏孩子的独立人格。
如果不论什么事都替孩子做的话,孩子就得不到那种成长所必需的实践机会,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一个得不到机会实践,得不到机会锻炼的孩子,很容易产生一种对他人的依赖感,他会在任何时候都想得到别人的帮助。
当然,一个处处有人帮助的孩子是幸福的。然而,一旦这种帮助没有了,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孩子便会不知所措,这就直接影响了孩子自身能力的发展。
在塞德兹先生看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绝对没有独立的人格,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所以,塞德兹先生始终把培养小塞德兹的独立人格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而这种培养,和其他方面一样,也是依靠鼓励来完成的。
“妈妈,请你帮我把帽子拿来好吗?”
“莱依小姐,请你帮我收拾一下房间好吗?”
“爸爸,请你帮我把钓鱼竿收起来好吗?”
每当听到儿子说这种话,塞德兹先生都会毫不客气地拒绝他。
不仅是他自己,他也要求儿子的母亲以及女佣莱依小姐都不要随便帮助小塞德兹。
一次,塞德兹先生和老朋友哈塞先生正在谈论一个极为有趣的话题。当他们正将谈话进行到最有兴致的时候,一阵“砰砰砰砰”
的声音打断了他们。
闻声望去,他们看见小塞德兹在不远处用锤子吃力地敲打着什么。
塞德兹先生很好奇,他走过去看儿子在干什么。
走近时,他看见小塞德兹敲打的原来是他那辆自行车的一只脚踏板。
“儿子,你在干什么?为什么要用锤子敲打它呢?”塞德兹先生问儿子。
“爸爸,我正在修理自行车,因为这只脚踏板被摔歪了,不能骑了。”小塞德兹回答道。
“噢,小塞德兹,这可不是你做的事,你完全可以叫你父亲去请一位修理工来。”这时,哈塞先生也走了过来。
“不,我能够修好它,我想它不太严重。”小塞德兹对哈塞先生说道。
“儿子,你真行,居然能自己修理东西了。”塞德兹对儿子说道,“不过,你的方法并不正确,让我来教你。”
于是,塞德兹先生开始指导儿子,告诉他那样硬敲是不行的,应该先用螺丝刀将那只踏板卸下来,然后再校正它。
塞德兹先生详细地向儿子讲述了修车的方法后便离开了,又和哈塞先生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继续他们刚才的谈话。
一会儿,小塞德兹向他们走来。
“爸爸,我想我是修不好了。你来帮我好吗?”小塞德兹对爸爸说道。
“是呀,你早该帮助他了。怎么能让一个孩子去做那种事。”哈塞先生对塞德兹说道,埋怨他不去帮助儿子。
“儿子,我已经教了你修理的方法,只不过你还没有掌握罢了。”塞德兹对儿子说,“正如你刚才所说的,那不是太难。爸爸相信你能够自己修好它。”
“那么,你相信我一定能修好它吗?”儿子问道。
“当然,你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一定能够做到你想做的事。”
塞德兹用信任的语气对儿子说道。
“那好吧,我再试试看。”
说完,小塞德兹又去开始了他的“工作”。
“塞德兹博士,其他的我不想再多说,就这件事而言,你的确太难为孩子了。虽然你的本意是为了培养他的独立能力,但这次未免有些太过分了。我觉得万事都得有个限度,你应该亲自去帮助他,而不是指点一下就算完事。”显然哈塞先生对塞德兹博士的做法感到有些不妥。
“我已经帮助他了。”塞德兹先生说。
“什么?你已经帮助了他?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哈塞先生奇怪而又生气地说道。
“哈塞先生,我已经教会了他解决问题的方法,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帮助吗?”塞德兹先生反驳道。
哈塞先生哑口无言。
果然,没过多久,小塞德兹又一次来到了塞德兹先生和哈塞先生的面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他是骑着自行车过来的。
小塞德兹已经修好了自己的自行车。
“爸爸,谢谢你的帮助。”说完,他便骑着那辆自己亲手修好的车去找小伙伴玩去了。
由此可知,孩子是有很大潜力的。如果做父母的善于鼓励孩子,就能把孩子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培养孩子不依赖他人的习惯,从而使他具备独立工作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进一步而言,这种鼓励足以建立起孩子的独立人格。
6.教会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成功的孩子都是这样的人:敢作敢为,不怕失败。错误对这些孩子来说只是一个过程,他要做的是把将来的事做得正确和完美。
有一次,小塞德兹做完功课之后,和格兰特尔来到了安迪斯大街。由于安迪斯大街聚集了很多艺人,所以是孩子们都乐意去的地方。那儿不仅有许多不同风格特色的表演,也有许多令儿童感兴趣的东西。在儿子小的时候,每逢节日塞德兹都会带他去那儿,给他买一些具有异国风味的纪念品和民间特色的手工玩具。
小塞德兹和格兰特尔走在因人群拥挤而显得更狭窄的安迪斯大街上,他们被各种好看的玩意所吸引。他们东走西看,还不时地各自讲述自己的计划。就这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逛了很长时间。
正当他们陶醉在幸福的梦想之中时,一个比他们大得多的孩子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并一把抓住格兰特尔。
“你们刚才为什么欺负我的小兄弟?”大孩子指了指他身旁的一个孩子。
“什么!我们根本不认识他,怎么会欺负他呢?你们是不是认错人了!”格兰特尔对那个大孩子说。
“你可别乱说。我们什么时候欺负你了?”小塞德兹喊了起来。
“你们还敢否认,就在刚才,你们撞了我一下。”小孩子不服气地说。
“原来是这样。”这时,小塞德兹突然想起,就在不久之前,可能是他与格兰特尔玩得太高兴,在蹦蹦跳跳之际,的确不小心碰了一下那个孩子。没想到这种在生活中时常发生的小事却引起了这样不愉快的冲突。
“哦,我想起来了。我们刚才不小心碰到了你,但我们不是有意的,对不起。”小塞德兹立刻向那孩子道歉。
“你们要拿出你们身上所有的钱给我的小兄弟。”大孩子恶狠狠地说。
“为什么?我们只是不小心碰了他一下,用得着这样吗?”
“当然,如果你们不愿意,有你们好受的。”
这时,格兰特尔被大孩子的模样唬住了,他害怕地对小塞德兹说:
“我看……还是……给他们钱吧!”
“不,这绝对不可以。”小塞德兹坚决地否定了格兰特尔的提议。
大孩子一听小塞德兹这样说,立刻用力推了他一把,接着,他们就开始动手拉扯起来。到了后来,他们渐渐从拉扯发展到了打架。格兰特尔显得很胆怯,但还是进行了自卫。最后,小塞德兹扔过去一只铜壶,砸到了大孩子。
回来后,小塞德兹对父亲讲述了这个遭遇。
“其实,在那种情况下,一味地忍让是没有用的,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塞德兹说:“你可以反抗和自卫,但用那么坚硬的东西打那个孩子,很容易使他受伤,这不太好。”
“是的,我就是因此而懊悔。为了一点小事就把他伤成那样,真是不应该。”小塞德兹垂头丧气地说。
“儿子。你不要这样想,虽然你出手太重,但也不能怪你,在那种情况下,你没有选择的机会。何况,这是那个大孩子自己不讲理,是他引起的争端。”塞德兹耐心地劝道。
“唉,我真后悔。”儿子叹了一口气。
“不,儿子,你不应该后悔,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只能自己去面对它。”塞德兹为了让儿子从懊悔的情绪中挣脱出来便这样对他说:“敢于承担自己行为后果的人是坚强的人,而只会后悔的人是没有骨气的俗物。”
从这一件事之中,小塞德兹对一些事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不但懂得了以后做事要谨慎,而且还懂得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道理。
所以,塞德兹主张,只有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培育孩子的理性和责任感,才能将孩子塑造成一个谨慎、负责和认真的人。而教育孩子懂得负起责任,需要父母从小入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来耐心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