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了。周老师的小队仍健步如飞,不久便无影无踪。又过了一会儿,忽然发现两条山路。哪条能把我们带回土门镇呢?喊周老师,没有回音。只好分两路摸索。忽然有人发现了上山时留下的标志,就向周老师大喊:“你们在哪?”“我们在这儿!”从声音辨别,他们走错了路。“你们错了!”“我们没错!”“我们有路标!”没有回音,他们大概“不屑一听”了。没办法,原地等待吧!不久,传来了周老师他们的呼唤:“等等我们!”总算“迷途知返”了!
原来大山并不是一头温顺的羊。大山借它的小路警告人们:勇敢和莽撞只是一步之差!
我忘不了这大山,这小路。
文章在记叙了周老师他们迷途知返的情节之后,随即用了比喻句、拟人句,道出了“勇敢和莽撞只是一步之差”的哲理,“我忘不了这大山,这小路”实际上是指忘不了这个人生的真谛。
花蕾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去看它(被折下之后插入花瓶之中的花)。啊,没想到花蕾还真的开了一点,绿叶展开了,花瓣也微微张开了嘴,像是刚从梦中醒来,隐隐有一丝香气,只是叶片、花边蔫了一点。好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又过去一天,它竟不能再开放一点了。第三天它便死去了。
失去了支柱的生命,终究是短暂的。
这个带有哲理性的结尾,是在写花枝被折三天后终于死去的事实。难道它仅指被折的花吗?
哲理性结尾大致有这么几个特点:①它往往在记叙的基础上写出具有哲理的话;②这哲理“源于记叙,高于记叙”,从记叙中来的,可又高于记叙的内容,有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味;③这具有哲理性的话常伴以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果作文的最后运用哲理性语言,往往使文章内容深刻,使读者受到启示。那么,我们在作文中怎样才能巧用哲理结尾法呢?
首先,你平时得搜集一些哲理性的话,读读、想想,觉得有味,就把它记下来……
其次有了这些平时的积累,做即席发言时可以引用,写文章时也可在末段使用。这就叫厚积薄发。如果只是靠一时的灵感,也可能说出一两句富有哲理的话,但不一定很精彩。
(5)归纳结尾法
我们先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
首先,要掌握一定的理论,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并从实践中总结出规律。
其次,注意联系实际……
另外,还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运用已知,开拓未知。
总之,只有学会怎样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
绝妙的“眼睛”
…………
读罢全文,再去回味文题,不由得赞叹那个问号加得好。问号,不仅仅是对错误的置疑,更是一种惊诧;问号,不仅仅提出自己的意见,更能引起人们的思索……
整个文题,一个不等式、一个问号,新颖别致又意味隽永,真是妙极了。
纵观全文,文章紧紧围绕文题提出错误的不等式,写其表现,写其危害,写其根据,分析得深刻透彻,中心突出。绝妙的文题与晓畅的全文相辅相成,构成了这篇优秀的高考作文。
说疑
…………
综上所述,“疑”有两重性,有时有害,有时有益,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在什么问题上疑。我们要正确对待“疑”,多疑不必要,不疑也不可。
通过阅读上述几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归纳结尾法有如下一些特点:①在形式上,不少归纳性结尾有关联词语。这些关联词语一般是“总之……”、“纵观全文……”、“综上所述……”等等。
②从内容上看,归纳结尾差不多都是结论性的话,是全文的论述中心、说明的要点。打个比方说,一篇文章说了好多道理,如果这些道理是一根一根头发的话,那么,最后在结尾处一归纳,就好像把头发梳成了一条辫子。
③从全文结构来看,凡是总——分——总或分——总式的文章,基本上都可以用归纳结尾法,从内容来说都有概括、总结、归纳的意思。读这类文章也比较容易地掌握全文的主题或中心论点。
(6)前呼后应结尾法
前呼后应的结尾法比较好理解,但运用这种结尾方法,一定要自然,不要穿靴戴帽,留有雕琢的痕迹。我们看下面三个开头与结尾:
爸爸戒烟
开头是——
“吧嗒,吧嗒,嘘……”“吧嗒,吧嗒,嘘……”一缕缕青烟飘飘悠悠地从我家窗口钻出来,在空中弥漫开。不用问,爸爸一定在家。
然后,作者写爸爸怎么不听劝告,不肯戒烟,结尾是——
这就是爸爸的戒烟小记。我和妈妈可谓是黔驴技穷了,不知你有什么高招儿,能使这“吧嗒,吧嗒,嘘……”的三部曲在我家销声匿迹?
冬天的歌
开头是——
你用你的嘴唱着自己,唱着自己的歌:“风——呼呼,寒——嗖嗖,雪——纷纷”。风,寒,雪,这便构成了你——冬天的歌。
接着,作者分别写了风、写了寒、写了雪……结尾——
风——呼呼,寒——嗖嗖,雪——纷纷,这就是你——冬天的歌。
风光这边独好
开头是——
我喜欢北国风景的雄浑,那枫叶如火如荼的香山,那巍峨壮丽的长城,都曾留下我的身影;我也喜爱南方风景的秀美,那云海茫茫的黄山,也曾留下我的足迹……
但我最喜爱的是既具北方雄浑、又具南方秀美的北京旅游胜地——黑龙潭。
结尾——
我喜欢北国的阳刚之美,也喜欢南方的阴柔之丽。于是,我陶醉在这南北相融的景色之中。
《爸爸戒烟》一篇的结尾呼应既形象生动,又说明了爸爸的戒烟确实不容易。《冬天的歌》一篇首尾呼应的写法,强调了作者浓烈的激情,有一唱三叹之妙。《风光这边独好》一篇的结尾很简捷,但丝丝入扣,句句照应:“我喜欢北国的阳刚之美”,与开头分号前的部分照应;“也喜欢南方的阴柔之丽”则与分号后的部分相应。“我陶醉在这南北相融的景色之中”又与开头的第二自然段呼应。这样写不仅突出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激情,而且使文章结构完整。
我们要很好地学习这种结尾方法,它的用途很广泛。
三、如何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写作的表达方式是按文章写法的不同特点来划分的,它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五种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的把握和运用,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记叙的各种方法和要求
记叙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指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交代、介绍和说明。记叙的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分叙等。
顺叙,是一种用得最多的、最基本的记叙方法,这种叙述的特点就是按事情发生先后的自然进程进行叙述和按时间顺序叙述。
倒叙,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以引起人的注意,然后再介绍事情的经过,这样写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追根究底的阅读兴趣。运用倒叙的方法,要注意倒叙的部分与后面顺序的部分衔接自然。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和《回忆我的母亲》使用的都是倒叙的方式。
插叙,是一种用于局部的叙述方式,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交代的需要,插入另外一件与所叙述的事情有关的内容。像《牛郎织女》中交代织女身份和来到人间原因的一段,《红军鞋》中交代鞋的来历的一段,都是属于插叙。插叙要求插入自然,转换分明,内容不宜过长,以免喧宾夺主。
补叙,也是一种用于局部的叙述方法,是在顺叙的过程中,对人或事件的某一点作补充交代,从而使情节和内容更加充实、具体。像《第二次考试》中,对于两次考试的具体情况,就是用补叙的方法交代的,用以对开头的伏笔——苏林教授发现的奇怪事情作解释。补叙与插叙的不同之处在于,补叙是对正在叙述的人物或事物本身的补充说明,使之更加具体,不离开正在进行的情节;而插叙是脱离正在叙述的情节,另外插入一段与情节有关的内容;插叙往往在行文时都要另起一段,成段地插入,而补叙则不一定另起一段,有时可能只是一两句话。
分叙,指不按时间的顺序,而是按空间顺序或事物的类别分别进行叙述的一种方式,就像评书中经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用分叙。一会儿写北京的情况,一会儿写平陆县委,一会儿写三门峡市的情况等,不同地点交叉叙述。分叙还可以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不同方面的叙述,如对战斗或竞赛的双方情况交替进行介绍等。
记叙的基本要求是:
(1)要交代明白
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等记叙的要素作清清楚明白的交代,使读者对事情的经过有全面的了解。
(2)线索要清楚
在叙述的过程中,为了使内容紧凑,要用一条线把叙述的内容串联起来,线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事件。
(3)要详略得当
不能像记流水账一样,面面俱到,要根据所表达主题的需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以便给人深刻的印象。
2.描写的各种手法和要求
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的、生动的描摹与刻画,使读者对描写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这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与叙述不同,叙述着眼于交代、介绍,重在总体概括和过程的说明;描写则着眼于刻画和描摹,重在表现细微之处,形成具体形象,使人对客观对象有具体感受,引起想像和联想,唤起情感体验。
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工笔和白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等。
(1)工笔和白描
工笔是指精雕细刻式的描写,如《荷塘月色》中对荷花的描写,《西湖漫笔》中对苏堤树身青苔的描写等。白描是用经济的笔墨,精练质朴的文字进行简洁的勾勒,有传神写意的特点。鲁迅的作品里多采用白描的手法,如《故乡》中对闰土、杨二嫂等人物的描写。工笔描写要突出重点,不宜泛泛使用;白描要抓住事物特征,语言要准确、简洁,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对“父亲”外貌的描写。
(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这是从描写的角度上区分的两种描写方法。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是正面描写人物、景物和环境,使其面貌直接呈现出来的方法,也是用得最普遍的描写方法,间接描写就是不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从侧面或烘云托月地间接表现所描写对象的方法。又可分为侧面描写和衬托描写。侧面描写是用其他人物的态度、议论来达到表现人物的目的,如《第二次考试》中苏林教授家访时,并未见到陈伊玲本人,但作者用陈伊玲弟弟的话从侧面表现了陈伊玲舍己为人的精神。衬托描写,是通过对其他人物或景物的描写来烘托出所要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如《筑路》中的环境描写,衬托出了以保尔为首的筑路英雄坚韧顽强的精神风貌。
(3)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静止地、平面地描写人物或景物的方法,以清晰地再现描写对象为目的。如《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进教室坐下后看到的韩麦尔先生的穿戴和教室里的气氛的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十分庄严肃静的场面。动态描写是指写出人物或景物的发展变化,使描写对象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运动感。如《听潮》中对于海潮涨落情景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海潮涨落的变化过程。
根据描写的对象不同,描写还可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场面描写是对一定环境中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环境等的某一具体细微之处作出的精细描写,以突出其特点或揭示其变化等。
各种描写的方法和类型,可先逐一进行单项练习,然后再综合加以运用,逐渐提高描写的技巧。
运用描写手法的基本要求是:
(1)要有明确的目的
文章中的各种描写都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也不是为了给文章增加一些装饰,而是作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现主题,推动情节发展或表现人物性格。因此,描写必须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与人物的活动紧密结合。
(2)要善于捕捉对象的特征
要突出有代表性的、能反映个性特点的方面,以便写得形象传神,用少量的笔墨便可再现事物的神韵。如《一面》中对鲁迅的描写就抓住了特征,寥寥几笔就非常传神。
(3)描写要注意角度的次序
这样做,可以避免造成混乱,让人摸不着头脑。描写还要恰如其分,不能过于铺陈和夸张,应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4)描写还要富有情感
不能是纯客观的描写,要伴随自己的情感体验,以便使读者能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3.抒情的各种方法和要求
抒情是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常言道“文章不是无情物”、“五情发而为辞章”都说明了文章离不开感情的抒发,特别是文学作品中,抒发感情的地方是很多的,就是有些议论文,有时也要抒发感情。
抒情的方式是多样的,常见的主要有:
(1)直接抒情
也叫直抒胸臆,即是作者在文中直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遮掩,无寄托,显得坦诚真挚。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回忆我的母亲》等文中都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
(2)即事抒情
即是在叙事过程中边叙述边抒发感情,寓情于事。如《故乡》中对回故乡原因的叙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告别百草园的叙述,都在叙述中表达了一种依恋之情。
(3)即景抒情
即是在写景的过程中抒情,将主观感情融合到景物的描写之中,即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在抒情诗和散文中最常见,如《岳阳楼记》中对岳阳楼不同景致的描写,《荷塘月色》中对荷塘的描写等,都在写景中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4)即物抒情即是通过对具体器物的描写,来寄托或表达某种情感,如《记一辆纺车》、《小米的回忆》、《一件珍贵的衬衫》中对纺车、小米、衬衫的描写,都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感情。
(5)寓情于理
即是在议论中抒情,也就是饱含着感情的议论。如《一面》结尾的议论,抒发了对鲁迅的热爱和对鲁迅逝世的无比悲痛之情。
运用好抒情方式,在文章中抒发真挚感情,可以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确定文章基调,并且可以开拓意境,深化文章主题。如运用得不好,则会显得做作、虚假。要运用好抒情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感情要深切真挚
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只会使人产生反感。另外,感情还必须是健康向上的,与广大群众息息相通的,不应是个人狭隘的私情。
(2)感情要丰富细腻
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复杂的,因此在表达时要尽量把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出来,并显示出感情的多种内涵和不同层次的变化。要避免简单化,表面化。
(3)感情表达要自然和谐
抒情必须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准确地把握抒情的时机、火候,成为感情的自然流露,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游离于主题之外的抒情,就会使人感到生硬、别扭,甚至可笑。抒情还要注意前后协调,与主题相适应,跟人物和环境统一起来,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荷塘月色》中所表现的只能是淡淡的、含蓄的感情,而《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所表现的则是热烈的、激昂的感情。
4.说明的各种方法和要求
说明是对事物或事理的解说和阐释,从而使人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
(1)下定义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有个准确的认识。
(2)概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