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强烈而多样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日复一日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
——达尔文
一、兴趣是学习进步的动力之源
学习要有成效,就需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有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的精神。难怪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这样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是有力的一个明证。他在自传中曾这样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了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要培养浓厚的兴趣,沉溺于学习各科知识的兴趣之中,对不少同学来说,秘诀之一是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求知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乐趣,不管是自然学科,还是人文学科,只要步入其中,就会有所发现,令你赞叹,令你惊奇。
秘诀之二是运用知识,形成能力,把知识变成力量。学习,求知,贵在运用。把知识运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兴趣的源泉。理论上懂了不等于实际上会操作,操作过程中有许多细节必须认识、必须掌握。通过操作,既验证学过的知识,又使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比如在阅读课上学到的写作知识,要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绝非易事,要动脑筋反复琢磨,反复实践,才会见到成效。像作品中人物出场问题,《纪念刘和珍君》是让人物在概述中出现,《祝福》让人物在自身对比中出现,《故乡》中的杨二嫂在语言、声音中出现。你要把这些知识用于写作,须梳理,探究,选择,加工。总而言之,动脑筋就趣味无穷。
1.成功的秘诀在于浓厚的兴趣
使学习兴趣化,是获取成功的特别重要的一个法则。
你可能很积极、很努力地学习,但只有把这种积极、这种努力转化、培养为一种浓烈的兴趣,才能学习好。
有的同学虽然很努力地学习,但是却对学习没有兴趣。凡是这种情况,学习效果都要差很多。往往是事倍功半,效率不高。
所以,千万不要只知道积极地去学,光顾着学,傻学,而要想办法培养自己的兴趣。只有将学习积极性转化为学习兴趣之后,你才有可能实现学习效率的飞跃。
很多在学习和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有这种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兴趣是最高的效率,是效率之母。
有兴趣,才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而进入乐此不疲的境界。学得高兴、学得舒心,就不容易疲劳,越学越有劲头。
同学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觉得愉快、轻松,就不会觉得痛苦,就会焕发精力和创造力。
反过来,如果让你做一件很头痛的事情、不喜欢的事情,你还没有做,就已经开始厌倦疲劳了。而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足球比赛,玩游戏机,即使深更半夜,你还想做,不知疲劳。所以,兴趣能使人愉快轻松地、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只有兴趣,才能使你像游戏一样地进行学习、工作和活动。
只有兴趣,才能使你高效率地进行学习、工作和活动。
只有兴趣,才能使你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工作和活动。
只有兴趣,才能使你持久地进行学习、工作和活动。
只有兴趣,才能使你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
兴趣能够使人的大脑处在最佳状态。
同学们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对一件事情、一个活动有特别浓烈的兴趣时,你根本不要约束自己,勉励自己,要求自己,强制自己,你就已经处在大脑非常活跃的状态之中。
你用同样的时间记背一批单词,有兴趣和没兴趣的状态,效率可能要差很多倍。你学习一门功课,付出同样的时间和努力,有兴趣和没兴趣,效果也要差很多倍。
同学们要认准一条:
只有兴趣,才能使学习、工作越来越有高效率;
只有兴趣,才能使学习、工作的能力越来越提高。
当代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他们认为,当一个小学生对于所要学习和记忆的内容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大脑皮层会产生兴奋优势中心,学习和记忆就会更加主动积极,不但不会感到这是一种负担,而且饶有趣味,效率很高。理论和实践都证实,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发展记忆力、观察力、创造力等等多方面能力的动力。
2.积极的学习兴趣在于培养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需要后天环境的激发和耐心的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是如此,一开始就爱好语文的学生往往是少数。据有的学校调查,在学生中爱好语文的只有百分之十几,而最不愿上语文课的却为数不少。有的学生认为上语文课最没劲;有的学生说要不是因为升学要考语文,我真想把它撂下,马马虎虎捞个60分算了。因此,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能全靠自然形成,也不能光靠语文课本身的吸引力,而要靠自觉的培养才行。另外,也不是所有的兴趣都能成为学习的动力,兴趣有积极兴趣与消极兴趣之分,只有积极的兴趣才能成为学习的动力,因为积极兴趣能推动人去积极探求,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从而产生积极效果。而消极兴趣虽然也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关注的意识倾向,但它只停留于观望和期待的状态,而不是积极去行动,不能产生实际效果,因此,它对学习也就没有多大作用。这就更需要通过启发和提高认识去培养学习的积极兴趣。
同时,人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都产生兴趣。一方面由于不可能任何事物都对人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人的精力、情趣、爱好也是有一定限度和指向的。再加上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或工作。特别是学生的学习,门类较多,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有内容具体生动的,也有内容枯燥乏味的,不可能每门功课都能令人感兴趣。目前由于教材和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还是少数,而多数人往往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因此,语文学习的兴趣更需要培养。
实践证明,兴趣是完全可以培养的,对于一点不感兴趣的事物,经过耐心有效的培养,也可以产生兴趣,甚至还可以形成较为强烈的兴趣。例如,有个学生对语文特别不感兴趣,尤其对作文头痛,每次作文都写不上几个字,经常不及格,因此,对语文学习完全丧失了信心。可是到二年级换了语文老师之后,这位老师的朗读很好,他被老师的朗读吸引住了,特别愿意听老师的朗读,幻想着自己也能具备像老师那样的朗读能力,平时总爱模仿老师的朗读,通过朗读带动了他的语文学习,从而又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他的劲头就更大了。由于读得多了,作文也不那么费劲了,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有了很大进步,终于成了一位对语文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再如,有一个班级,学生对语文课普遍不感兴趣,一上语文课秩序非常乱,缺席也多,大多数学生语文考试都不及格。后来换了一位语文老师作班主任。这位老师上课时,既不批评大家,也没讲什么大道理,而是领着学生做了几项游戏和竞赛。在游戏和竞赛中,有许多学生因对游戏的内容和要求看不明白而无法完成,或对竞赛的题目理解有误而做错了题;还有的虽然会做,但写不出来,结果弄得笑话百出。然后老师结合这些具体情况提出几个问题让大家考虑,找原因,学生们真切感到了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同时老师又结合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实例,讲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在老师的引导下,这个班的学生不但认识到了学习语文的意义,而且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这个班的语文学习成绩很快得到提高。
3.培养学习兴趣的5种方法
(1)培养自己或他人的兴趣
我们怎么培养自己的兴趣?这件事本身就很有趣味。你们可以在自己身上体验一下,从今天开始试着培养几个自己过去没有的兴趣。只要这个兴趣是好的,健康的,一旦培养成了,上瘾了,那就很有意思了——我们要特别爱培养兴趣。
学会培养别人的兴趣,这更是一个技术。
比如,有一个同学对某一方面的学习没有兴趣,你试试自己的能力,把他的兴趣给培养出来。同学们可以试验一下,这是一个作业。甚至可以培养你父母的一个兴趣,只是你们先不要透露给他。
培养别人的兴趣和培养孩子的兴趣都很有意思。
你们以后会发现,关于兴趣,不要说培养自己的同学,培养比自己小的人,就是培养比自己大的人,只要有方法,都能做到。这里奥妙无穷,像做游戏一样有趣。
你玩游戏机,爸爸妈妈一般没兴趣,可是玩游戏机很有意思,只要玩的时间不要太长,你可以培养一下他们的兴趣。比如怎么动脑筋,怎样过一道一道的关卡。告诉爸爸妈妈游戏里面的知识性,你怎样不屈不挠地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游戏的好成绩。刺激他们的好奇和兴趣,是要讲究方法的。你是球迷,爸爸妈妈不喜欢看球,要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看球的机会,让他们多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比如可以帮父母一起收拾碗筷,主动地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他们就有时间和你一起欣赏足球比赛了,逐渐培养起看足球比赛的兴趣。
很多兴趣都可以培养。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同学们学习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从来不去很具体地给对方讲数学、讲物理、讲作文,偶尔讲一讲方法,更多的是培养他的兴趣。
培养自己的兴趣,是一个好学生的重要法宝。
培养自己的兴趣,是一个家长的重要能力。
培养同学们的兴趣,是一个有组织能力的同学的重要素质。
能够培养周边所有人对学习、对工作的兴趣的人,就是一个天才的社会活动家。
如果你善于使自己、使别人提高兴趣,扩大兴趣,你就非常了不起。
所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自己对培养兴趣的兴趣,也许,同学们现在对这一点已经有点兴趣了,是不是这样?
(2)欣赏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对于自己某一个领域的学习和努力,对于自己的某一种聪明的方法,某一种进步,要欣赏。对自己的某一次好的课外活动,某一点创造,要欣赏。
善于欣赏自己的作品,善于欣赏自己的兴趣,善于欣赏自己的劳动,是使自己对整个活动有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
往下,聪明的同学可能会想到:这个方法用在别人身上,是不是就是培养别人兴趣的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
自我欣赏是培养自己兴趣的一个方法;
欣赏他人是培养他人兴趣的一个方法。
家里有的人不愿意做饭,懒得做饭,你一个人做太累,你就要培养对方做饭的兴趣。这是技术,非常容易,方法很多。
欣赏是一个方法,让对方不得不做一两次,然后给予特别真诚的欣赏,他就会有点兴趣。他再做,再给予足够的欣赏,他就更有兴趣。等他特别爱做饭的时候,说句笑话,你就可以不做了。
要领会这里的奥妙。
(3)用激将法培养兴趣
比如说,有一件事情你本来有点懒得做,兴趣不高,但是,当你有了竞争对手、受到激励时,你是不是就有兴趣了?就要尝试着做一做?
你有时可能会这样激励自己:既然这件事情他能做好,为什么我不能做好呢?他能够把这个难题解了,我为什么不能解呢?他的作文能够做好,为什么我不能做好呢?激将自己,这是培养兴趣的一个方法。
同时你们会注意到,激将法也是培养别人兴趣的一个方法。
开个玩笑,又讲到做饭,你对对方说:我根本就不需要你做,我只是觉得你不能做,你也不会做,你在这方面就很差劲,很笨,没有什么悟性。也许经你这么一激将,对方就会说:我怎么不会做?我只是懒得做而已,不信,我做给你看看。
等他做完饭以后,你就将激将法和欣赏法同时进行。你说:你做得这么好,我确实是没有想到。“没有想到”就是欣赏;“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也是欣赏,“做得还行”,还是欣赏。最后来一句:比我还差得远呢。这就是一个激将法。对方有可能不服气:我接着做!
举这些生动的例子是为了便于同学们领会。在生活中对自己和对他人实行欣赏的方法和激将法,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方面。
(4)用扮演角色法培养兴趣
扮演教师的角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扮演多种角色,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讲《皇帝的新装》时,有一个老师让同学们利用课堂时间,排演小话剧,引导几位同学轮换扮演皇帝、老大臣、骗子的角色。引导同一位同学一会儿演皇帝,一会儿演骗子,一会儿演老大臣,然后请他谈演这三个角色时不同的心理感受,谈自己三种不同的动作设计、表情设计、语调设计的思路,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学习兴趣极浓。
(5)想像法激发兴趣
把文字变成画面能激发兴趣,想像自己进入情境之中,更能激发兴趣。
比如学《菜园小记》,有一位老师引导学生这样想像:先看书,看书之后,先在大脑中放映菜园的图像。这图像越来越鲜艳,越来越逼真,越来越大,好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在同学们的脑子里,而是在同学们周围。一行行的果树下面是一片片的菜园,同学们就站在菜园里,站在畦垄上,前后左右是嫩绿的菜苗,空气中飘来泥土的芳香,花的芳香,菜的芳香。老师问:“踩上菜畦了吗?”学生们闭着眼睛,笑眯眯地说:“踩上了!”“闻到土香、花香、菜香了吗?”悟性好的同学可以回忆起过去闻过的土味、花味、菜味,于是便答:“闻到了!”“那么我们开始间苗吧!”于是同学们弯下身子去间苗,一时间课堂上充满了愉快的气氛。同学们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想像感知过程中,品尝到了田园乐趣,深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又如学《老山界》,有位老师请同学们想像半夜在半山腰宿营的情景,请同学们想像又冷又饿的滋味。然后想像大家去爬山,爬到山腰,准备宿营,躺下来,躺在只有一尺来宽的山路上,高低不平的石头硌得浑身疼,只盖一条薄薄的毯子,翻身时动作不敢太大,不然身边就是悬崖……学生们进入角色,深深感受到了长征的艰难。
学《核舟记》,一位老师问:“核舟有多大呀?”学生们一时竟说不上来。再看教材,写的是“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请同学们用纸叠一个这样大的东西。”大家叠出来了,长不及半支粉笔,高不及粉笔直径的一半。“请同学们在这上面画上五个人,八扇窗……”同学们当然画不下,而古代艺术家,不是画,而是刻,而且人物刻得栩栩如生,神情毕肖。这样设身处地想来,自然激发了学习兴趣。
要激发上课学习的兴趣,想像课文内容是一种方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将文字变成图画,一般有这样四个步骤:先勾勒出形态,再染上色彩,再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以张志和《渔歌子》的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为例。教这首词的时候,应该让同学们认真品味一下,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具体做法是:
①勾勒形态。请先在自己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