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美德3
12054100000029

第29章 耻篇(1)

句①践尝胆

越王句践,焦思苦身,不忘国耻,尝胆卧薪。

周朝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战事连连,其中吴国和越国毗邻而居,因相互交战而结下世代冤仇。当越国的王位传到句践时,吴国的国君是阖②庐。句践即位这一年,吴越两国交战,越兵将吴王射成重伤,吴王临死之前,嘱咐儿子夫差一定要为自己报仇雪恨。他抓住夫差的手说:“你可一定不能忘记雪耻啊!”

伍子胥夫差当了吴王,任命伯嚭③为太宰,伍子胥为谋臣,管理国家大事。为了让自己牢牢记住父亲的嘱咐,就派了十个人每天站在他必经之路上,在他进进出出时,就高声叫道:“夫差,你忘记亡国之仇了吗?”夫差则含泪高声回答:“国耻父仇绝不敢忘!”经过三年的努力,吴国的力量大增,伍子胥认为时机已成熟,就劝说吴王攻打越国。

吴越再次交战,这一次,越军大败于会稽④山,被吴军团团围住。句践心情十分沮丧,长叹道:“难道我就死在这里了吗?”他本欲杀掉妻子儿女,将珠宝付之一炬,与吴军决一死战,但被两位大臣——范蠡⑤和文种劝止。

文种说道:“昔日汤王被囚禁在夏台,忍辱负重,开辟了商朝的天下;周文王也曾被囚禁在羑⑥里,隐忍默守,而成就周朝八百年基业。从这些历史事例可以看出,祸兮,福之所伏啊!国君何不将这一次的战败作为重新崛起的转机呢?”于是他们用重礼买通了吴国的太宰伯嚭,在他的协助之下,吴王夫差没有杀句践,而把他和夫人放在宫廷里当奴仆使唤。

在吴国,句践的身份是亡国之君,吴王让他们夫妻白天放养马匹,晚上为吴国的先王守墓。夫差出行时,让句践在车前牵马,吴国的众位大臣则在一旁嬉笑谩骂,对他们夫妇极尽羞辱。句践忍辱含垢,不辞劳苦,夫差逐渐对他失去戒心,三年之后,将他放回越国。范蠡推荐文种在国内辅佐国政,自己则和大夫柘⑦稽作为人质继续留在吴国,以使吴国君臣放心,过了两年吴国将范蠡也放了回来。

越王句践返回越国之后,回想自己含着血泪度过的屈辱日子,心中郁塞满腔,悲愤不能自已。他决心励精图治,有朝一日定要雪洗奇耻大辱。晚上睡觉睡在柴堆上,借以磨炼自己的意志;把一颗很苦的胆挂在自己的案前,无论坐卧都仰望着它,每次吃饭之前也亲自尝一下这个苦胆,并对自己说:“你难道忘记了会稽之耻吗?”

作为一国之君,他亲自下田耕作劳动,夫人也亲自纺织布匹。三餐仅吃简单的素食,从不多加一块肉,穿的都是粗布衣服,与平民百姓无别。句践广纳国内贤能人才,以上宾之礼厚待他们,一时国力大增。对待穷人,经常予以救济,对待邻里丧家,更是亲自参与吊唁,或资助丧葬的费用,他这种勤政爱民的精神深获民心的拥戴。

而吴王因国家强大而恣意兴兵攻打齐国,吴国大臣伍子胥屡次劝谏吴王注意越国的动向,以免留下后患,但夫差却完全不以为然,再加上太宰伯嚭的挑拨离间,夫差竟赐伍子胥自尽,失去了贤臣良相,终于让吴国走向灭亡之途。

经过二十二年的时间,历史上称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就是说,费了十年工夫,生养着百姓,让百姓生活富裕;又费了十年工夫,教训百姓,让他们不忘家仇国耻。越国各方面的准备都已经做好了。于是越国发兵进攻吴国,大破吴军,并将吴军围困整整三年,吴军被彻底打败了,吴王夫差被困在姑苏山上。夫差恳求越王句践,能像自己当初放过他一样放过自己,但越国大臣范蠡坚决不同意。句践私下里答应让夫差居住在甬东之地,夫差羞愧难当,就自杀了。临死之前,夫差掩面而泣,说道:“我实在没有脸面去见伍子胥啊!”吴王死后,越王按照安葬诸侯的礼仪把他埋在姑苏山。越王进入吴都城,住在吴王宫中,百官都来朝贺。伯嚭自以为对越王有恩,也喜气洋洋地前来祝贺越王的胜利。句践说:“先生是吴国的太宰,寡人怎敢委屈你为我做事?你的大王在姑苏山,为什么不追随他?”伯嚭面红耳赤,狼狈退下。句践命令军士抓住伯嚭斩首,说:“这是为了酬报伍子胥的忠诚。做臣子不忠的人,就应当像伯嚭一样受到惩罚。”句践终于灭了吴国,洗刷了会稽山降吴的耻辱。

一个国家,连国君都做了他国的奴隶,相当于已经亡国了,但却能奇迹般地重新复兴,报仇雪恨,这在历史上只有越国做到了。报国耻是一件大事,贵在遵道而行,句践卧薪尝胆,生聚十年,教训十年,礼贤下士,与夫人刻苦工作,对军队进行数次整修,故能一举而雪会稽之耻。

如果我们能多把“卧薪尝胆”的精神——坚韧不拔、刻苦自立、勤奋学习,奉为一生努力的目标,那么不仅可以安身立命,更可以报效国家社会。越王句践的精神正是我们效法学习的榜样。

【注释】①句:gōu,古同“勾”。②阖:hé。③嚭:pǐ。④稽:jī。⑤蠡:lí。⑥羑:yǒu。⑦柘:zhè。

相如称疾

相如忍辱,秦不加兵,廉颇感化,请罪负荆。

战国时,秦昭襄王听说赵国得到和氏璧后,便派使者到赵国,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不敢得罪秦王,又不愿交出和氏璧,一时间进退两难。这时,蔺相如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去秦国,并保证如果秦国不交城池,他就把玉璧完整地带回来。蔺相如到了咸阳后,见秦王并不真心换玉璧,便要秦王沐浴斋戒后,才肯交出玉璧。在此期间,蔺相如派人从小路上偷着把玉璧带回了赵国(历史上称为“完璧归赵”)。秦王听说玉璧已返回赵国,十分生气。秦王想杀了蔺相如,但又一想,杀了他玉璧也得不到,只能破坏两国的关系,便把他放了回去。之后,他又随赵王到渑①池赴宴,蔺相如临危不惧,斥责秦王,使赵王免受秦王的侮辱。

廉颇战功卓著,被封为上卿;蔺相如因连立大功,被封为相国,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认为自己的功劳比蔺相如大,职位反而比他低,几次借机想羞辱蔺相如,蔺相如总推说自己有疾病避开廉颇,以免发生冲突。有一次,在路上蔺相如遇到廉颇的轿子从对面走来,蔺相如一定让自己的轿子绕道走;还有一次,廉颇站在蔺相如的门外,大喊大叫,让蔺相如出来,要同蔺相如讲讲理,蔺相如闭门不答。廉颇还到处扬言说:“有朝一日,蔺相如要是碰到我的手里,我一定要当众出他的丑,叫他别太得意了!”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的门客和手下人都气炸了,他们觉得在这样胆小怕事的人手下干事太没意思,也颇觉羞耻。便推举几个领头的人去见蔺相如,对他说:“我们之所以远离家乡亲人,投奔到您的门下,就是因为敬慕您的为人,敬慕您那种智勇过人的大丈夫气概。可是如今您和廉颇同居上卿之职,地位又不比他低,他在外面那样辱骂您,您却害怕他到这步田地。上朝时您不敢跟他见面,在路上碰见他也这么躲躲藏藏的,这样的窝囊气连我们做下人的也受不了。如果老是这样下去,说不定哪一天人家还要骑到我们脖子上来啦!我们没有您的气量大,只好跟您告辞了。”

蔺相如连忙拦住他们,说:“请诸位千万别走,听我说说心里话吧!请问廉将军比得上秦王厉害吗?”大家齐声说:“比不上。”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有谁不怕秦王?有谁敢当面反对他?可是为了保卫赵国的珍宝和尊严,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殿堂上当众责备秦王和他的群臣。诸位想想我怎么反倒会害怕廉将军呢?强横的秦国现在之所以不敢来侵犯咱们赵国,无非是因为我和廉将军都在呀。要是两只老虎斗起来,必定会两败俱伤。到了那时,秦国必然要乘机侵犯赵国。我之所以对廉将军这样忍气吞声,宽容退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危难放在首位,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大家听了这番话,不仅消了气,而且更加敬佩蔺相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