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一年24个节气顺时交替,暮去朝来,花开花谢,世界万物都在按自身的规律不停地运动着。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受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各种气候同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人的五脏六腑、四肢七窍等机能活动,都受到24节气的影响。人们只有顺应四时的变化,调摄人体,养生保健,才能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目的,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延长寿命的时限。
一、春天6节气与人的生命健康
春天是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的季节。当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之时,“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气血有向外透达之势。但是,春天也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旋进旋退,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因而春天气候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着较大的影响。
1、春天6节气分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春天6节气分别的气候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1)立春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个季节。立春后,气候向暖,阳气始发,气温渐渐上升。立春之后,人体变化也由此开始。肝木应于春时,从立春之日起,人体少阳开始升发,肝阳、肝火、肝风也随着春天阳气的升发而上升。所以,立春后应注意肝脏的生理特征,疏泄肝气,保持情绪的稳定,使肝气条达而不影响其他脏腑。
(2)雨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雨水时节,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更会随着春天的阳气升发而上升,所以更应特别注意肝气的疏泄条达。自然界一派生机,特别是南方地区,万物欣欣向荣,养生者亦须振奋精神,勃发朝气,志蓄于心,身有所务。
(3)惊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惊蛰时节,人体中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天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老年人更要注意身体的保养,元代丘处机在《摄身消息论》
中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风冷易伤腠理,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一重,不可暴去。”这也即是俗话所谓的“春焐”。
(4)春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春分对人体而言,重要意义仅次于夏至、冬至,对健康也有较大的影响。
春天高血压病多发,也容易产生眩晕、失眠等症。而且也是精神病的好发时间,所以调摄情志颇为重要。
人们应顺应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多做户外活动,调摄情志。如野外放风筝、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空气、嬉戏玩乐,将一切烦恼置之度外,迎天顺气、随风送忧。
(5)清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而乍暖乍寒的多变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春天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脑等疾患的多发季节。清明以后,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如关节炎、精神病、哮喘等,有慢性病的人在这段时间内要忌食易发病食物,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避免旧病复发。
(6)谷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谷雨时节气温升高和雨量增多,人体在这段时间内更为困乏,所以要注意锻炼身体。
2、春天多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春天多风,风能将污染物吹散,使有害物的浓度大大降低,风对污染物的影响与风向、风速有关。风速能使污染物水平扩散与稀释,风愈大稀释愈快,污染物浓度愈低。在近地层,高度越高,风速越大,污染程度越小。
风向也会影响污染源四周的污染程度。在大风的情况下,污染源下风向的污染物也可迅速稀释掉;风小时污染物会在下风向聚集,使下风向污染程度加重。所谓下风向,即刮东风时,风的东面就是下风向,刮南风时,风的南面就是下风向。
某一地区的某一风向频率越多,在其下风向的污染机会也越多,亦即下风向的污染程度与风向频率成正比;而某一方向的风速越大,下风向的污染程度则会减少,即污染程度与风速成反比。
自然界中的风不是均匀平稳的,风速时大时小,并不规则,风向也常有摆动,这种自然情况下风的不规则运动即叫做大气湍流。大气的水平湍流和气温的垂直分布都是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因素。大气的气温一般随高度而递减,越往高处气温越低。白天,阳光穿过大气使地面加热,地面通过长波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四周的大气,并依靠对流、辐射将热量逐渐向上传递,故一般表现为越往高处气温越低。但在某种情况下,气温会随高度逐渐增加,这种情况称为逆温。一般在晚间和冬春天时节逆温层较厚。
大气湍流愈强,污染物的扩散就愈易。当气温垂直递减率大时,湍流变强;有逆温存在时,湍流就减弱,逆温层比较稳定,它像一个大盖子一样压在地面上空,使污染物长时间地停留在空中而难以扩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今大中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工业废气或各种有毒气体附在雾中,弥漫于地面上,在春天多风时节,污染范围随风扩大,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
3、春天多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春天多雾,而雾对人体健康是极为有害的。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采用多点采样监测,并分析其化学物质,得出如下结果:
雾水的酸度比雨水高10~100倍。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苯、酚、病原微生物和各种有毒有害物,成分十分复杂。
雾之所以含有毒物质,绝大部分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硫,如燃料燃烧时的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车辆、轮船、飞机行驶时排出的尾气,汇聚到空气中。也有自然方面的原因,如海水的蒸发,动植物腐败散发出的酸性物质,可扩散至大气中。
总之,大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氮氧化物、飘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的液态气溶胶组成的。离地面越近,附着的各种污染物越多。
一些地区的春雾天占全年雾日总数的50%,有的地区因为污染严重,雾日出现的次数也有所增加。
由此可见,雾天不能外出锻炼,否则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病患者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危害极大。在雾天,只有避而不出,才是上策。
此外,在有雾的天气里,空气湿度大,人若不避,易为湿邪(毒)所伤。因此,在大雾弥漫的早晨和黄昏,不要冒雾远行、运动、劳作。在家要关窗闭户,防止大雾进入室内;勿买雾天不加盖的食品;特别是过敏性体质者和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躲避毒雾对你的袭击。晨练的时间不宜过早,否则难免受毒雾袭击。
4、春天天气剧烈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古人把气候反常现象归纳为“太过”与“不及”两种情况,根据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当一年中木运太过,则风气流行,而春天气候特点是刮风较多,气温变化较温暖,并且该下雨时不下雨,该潮湿时不潮湿。
(1)春天“大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春天天气剧烈变化,主要表现为风大,天气变化频繁,时而呈冬冷型,时而为夏热型,忽干忽湿,忽晴忽雨。人体对这种多变的气候适应性较差,容易产生精神疲乏,诱发疾病。故人们称春天的风为“妖风”,谚语有“避风如避箭”,说明风邪伤人之迅速与严重。婴幼儿、年老体弱者及孕妇,由于生理功能调整速度缓慢,更易受“妖风”侵袭致病。
医疗气象研究表明,每年的3~5月份,精神病人的复发率极高,约占全年的70%以上,4月份达到高峰。这主要是由于精神病人对气温、气压、湿度、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所致。尤其是多变的大风更是诱发各种精神病的重要因素。据研究,速度超过6米/秒的大风会令人感到烦恼。原因之一是风道上的负氧离子大大减少,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疲劳。此外,由于春天空气干燥,风沙大,容易产生低频(次声波)的风,这种风引起的振动,人耳听不到,但身体却可感觉到。这种听不到的风声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在多风的春天,交通事故、犯罪行为、精神病患者以及自杀率都有所增加。
当天气发生剧烈变化时,不同气流的交界线,气象学上称作非连续线,又称锋面。春天非连续线交替频繁会使天气发生剧烈变化,此时会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并使人们产生某些十分严重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呕吐,抽搐,战栗,不想或不能工作,听力、嗅觉或视觉障碍。特别是那些对气象变化较敏感的人群,会使他们的某些疾病加重和恶化。
(2)春天“暖风”与“沙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当春天气候反常,气温过度上升而高于皮肤温度(33℃)时,此时的风则变为暖风。这种暖和的风会使人情绪不安、精神不振。因为春天在大多数情况下,气温都低于皮肤温度,自然界的风多为冷风。为了避免热量的过分丢失,人体对风的习惯性神经反射是血管收缩。当突然吹来暖风时,人体可能会作出与对待冷风一样的反应。本来应该扩张血管加强散热,以抵消暖风带来的热量,却相反地作出血管收缩的错误反应,从而使得体温调节失常,故令人感到不舒服,思想不易集中。
有的人在暖风来临前的12小时就会出现头痛、恶心、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时暖风甚至能导致疾病、工伤、交通事故和精神错乱。
有的学者认为,暖风使空气中正负离子的平衡遭到破坏,使体内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因而使人产生不良的精神症状。
我国大西北地区,在春天气温超过25℃,相对湿度低于30%时,如果风速在5米/秒以上,便带有干旱风的性质。由于气温高,大气和土壤表面都很干燥,在风速较大时,地面浮尘、沙土便会随风扬起,干旱风与尘暴(沙暴)同时发生。沙暴多发生在沙漠地区,在这种恶劣的天气环境下人们根本就不能在户外活动。新疆南部浮尘日数可占全季日数的2/3。
沙暴会刺激鼻腔和咽喉黏膜,使人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即使速度是2~3米/秒的微风,也会将散落地面的花粉扬起,给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研究还发现,在冷暖气温剧烈变换的活动期间,患关节痛、急性阑尾炎和胆绞痛等病的人几乎是平时的两倍。实验表明,当气温在短时间内由30℃降低至15℃时,不但使关节病病人出现关节痛,即使没有关节炎的病人也会出现关节痛。
二、夏天6节气与人的生命健康
夏天阳光充足,气候炎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夏天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新陈代谢也十分旺盛。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毋厌于日。”所以,夏天养生要注意“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1、夏天6节气分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夏天6节气分别的气候特征也有较大区别,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1)立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立夏是夏天开始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时节应早睡早起,多沐浴阳光,注意情志的调养,保持肝气的疏泄,否则,就会伤及心气,以致秋冬天节易生疾病。
立夏是春夏之交,是儿童发育最快的时候,所以,日常生活饮食要注意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及时补充钙质、维生素及食物营养,更要注意儿童和青少年的衣着和体育锻炼。
春夏之交,在饮食上应注意忌食性热升发之物,以免耗气伤津;同时也不宜过早食用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日常食物也容易变质,夏天应避免食入不洁食物,以防发生肠道病变。
(2)小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为四季最多,所以,应及时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不受损伤。时至夏日,治病用药时要偏于清凉,如菊花、芦根、沙参、元参、百合、绿豆、扁豆、山药、冬瓜之类,配伍煎水代茶、煮粥均可,切忌过于温热,损伤阴津;也不宜过于寒凉滋腻,反使暑热内伏,不能透发。时至小满,“春困夏乏”,使人精神不易集中,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吸纳大自然清阳之气,以满足人体各种活动的需要。
(3)芒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期。黄梅雨季,一般约为一个月左右时间,一般在芒种后数日“入梅”(“进梅”)。黄梅时节,多雨潮湿,由于湿气能伤脾胃,故此时要注意保护脾胃,少食油腻,以免外湿影响消化功能。
其时,阳气旺盛,天气炎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疾病,如急性肠胃炎、中暑、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眼炎等,都是芳种时节的多发疾病,痢疾、乙脑、伤寒等都是芒种时节易发的传染病,应注意预防。
(4)夏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夏至以后,太阳逐渐南移,白昼自此逐渐缩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故在短期内气温继续升高。
自夏至日至立秋后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之阶段,也是人体调补和治疗宿疾的最佳时期之一。夏至日,是一年中阴阳气交的关键。冬天易发的慢性疾病,利用夏天病情平稳时期进行调补,对治愈或减轻慢性病的复发有较好的作用。故祖国医学对冬病夏治非常重视。古书云:“春夏养阳”,即是说在夏天调补时要偏于温补人体的阳气,顺应春夏阳气旺盛的变化,这对于易感受阴寒之气及阳虚病人尤为重要。
(5)小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小暑时节,万物繁荣秀丽,天地气交,人们可晚睡早起,情志愉快不怒,适当活动,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才能与“夏长”之气相适应,符合夏天养“长”之机。这段时间应适当参加户外的活动。较为合适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可使人忘却夏天炎热的烦恼,音乐悠扬舒缓的旋律、节奏、音调,对人体都是一种良性刺激,能改善大脑及各系统功能,协调各系统器官的正常活动,促进血液流通,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提高人的修养,“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另外,电影亦有同样的作用,但要避免过于疲劳。看完电视后,用肥皂洗脸,可以洗去电视荧屏静电荷带来的污染。但是,老人,儿童体弱者,应适当减少户外活动,避免中暑。
(6)大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由于天气炎热,食欲减退,食物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清淡易消化,芳香刺激食欲。
同时,进食要定时定量,可提高胃液分泌量,增加食欲。要多饮开水,饮用时加少量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