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24节气与中医保健
12061500000006

第6章 春天气的中医保健(3)

疹子依次渐回,皮肤呈糠麸状脱屑,可服沙参麦冬汤:沙参25克、麦冬15克、花粉15克、玉竹15克、桑叶15克、扁豆15克、甘草10克。

(3)注意事项患麻疹期间,尤要注意护理,减少并发症。具体措施可以是:

一是卧室空气要流通,不可直接吹风受寒和过强的阳光刺激。

二是口腔、鼻孔、眼睛要经常保持清洁。

三是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饮食以半流质为宜,忌食油腻、辛辣、厚味食物。

四是多喝水,补足水分,出疹期发热时,不可将体温突然降低。

3、风温的预防与中医治疗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所致的一类外感热病,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为主要表现。好发于冬春,在冬天应寒反暖和春天阳气升发,春阳发泄时易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

风温病一般病轻,如果身体虚弱,治疗不及时也可出现高热、腹痛、腹泻甚至神质昏迷等危重症候。

(1)预防措施《内经》说:“春三月,是万物发陈的时季……人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院,被发缓形,大地可以与物生机相合……”认为春天早早起床,穿宽松衣服,梳松散发式,在庭院慢慢散步,是春天养生之道。

居室当陈设简单,极力显得宽敞明亮,保持通风良好,尤其当天气转暖或周围有人患病时更要注意。素体热重者,要避免过晒春阳。

饮食以清淡为主,尤其素体热重或有发热咳嗽等症时,更应少食、忌食辛辣之品。

室内可用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蒸熏二小时,每日或隔日一次,作空气消毒,连续数天,以预防风温病传染。

流行季节以生贯仲3~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连服3日。

(2)治疗方法凡有发热、微恶寒、咳嗽、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等症状时,即为初感风热病邪,可自服银翘解毒丸或银翘散:银花15克、连翘15克、苦桔梗8克、薄荷12克、竹叶10克、生甘草6克、荆芥穗8克、淡豆鼓6克、牛蒡子8克,水煎,香气大出时取服。

如果出现高热(体温38℃以上)、大汗、口渴明显、咳嗽、喘促、胸闷胸痛、舌红苔黄,可服麻杏石甘糖浆或麻杏石甘汤:麻黄12克、杏仁12克、石膏30克、甘草8克,先煎麻黄,后下其他药,煎水频服。

4、水痘的预防与中医治疗水痘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常在冬春天节发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临床特征为皮肤粘膜成批出疹,皮疹呈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结痂可在同一部位同时存在)。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出疹前可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度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皮疹常在起病当日或次日出现,初起为成批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经过数小时变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水疱。水疱大小不一,疱壁易破,疱液先清后浑,有痒感,2~3天后变干结痂。皮疹在3~4天内分批出现,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及头面部较多,四肢较少。个别病儿临床症状较重,表现为高热,疱疹可遍布全身。红斑、丘疹、新鲜的和陈旧的水疱以及干痂可在同一部位并存,有的相互融合成大疱。有的疱内有血性渗出,有的继发感染,发生脓疱。

水痘从出现到干痂脱落,整个病程2~3周,痊愈后可终身不发。

水痘和带状疱疹属同一种病毒感染。有些小儿患水痘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脑、脊神经结中,不被血清中抗体清除。成年后,当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时,病毒可再次活跃,引起带状疱疹。

发病原因为内有湿热火毒,外感时邪疫毒,发于肌肤而成。

(1)预防措施

水痘的预防措施有如下凡方面。

水痘流行期间尽量不让孩子与患儿接触。

注意防寒保暖。

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吃辛辣、海味、生冷食品。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洁净。

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

已患水痘,应避免患儿搔抓,不要给患儿洗澡,防止继发性感染。

(2)治疗方法

①内服成药a、板蓝根冲剂,每次1/2~1袋,每日3次。

b、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日5~10毫升,每日3次。

c、维C银翘片,每次1~3片,每日3次。

d、银黄冲剂,每次1/2~1袋,每日3次。

e、牛黄解毒片,每次1~2片,每日3次。

注:内服药剂量应根据小儿年龄大小而定,一般7岁以上服用成人量的1/2,3~7岁服成人量的1/3,以服药后不致引起明显腹泻为原则。

②外治法a、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共研细末,取10克,加入100毫升蒸馏水,摇匀,用棉球蘸药液搽患处,每日3次。

b、煅赤石脂、煅炉甘石、煅石膏各等份,共研细末,与温水调匀,擦敷患处,每日2次。

c、食盐60克,加水1000毫升,待食盐溶解后,泡洗患处,每日1次。

以上3方适用于水疱未破溃者。

d、青黛、滑石、甘草各等份,研成细末,撒于患处,每日2次。

e、青黛粉75克,调入300克凡士林中,混合均匀,外涂患处,每日3次。

f、2%龙胆紫外涂患处,每日3次。适用于水疱已破溃者。

以上3方适用于水疱已破溃,或有感染者。

③偏方验方a、野菊花30~5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完,再将药渣加水煎汤外洗,每日2次。

b、紫草根5克,放水中浸泡1小时,再加水煎汤,药汁加白糖调服。每日2次,连服5日。

c、金银花15~30克,黄芩6~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d、苦参、芒硝各30克,浮萍15克,水煎。外洗患处,每日2次。

e、葛根30克,薄荷3克,金银花15克,共放锅中,加水煎汤。分3次服,每日1剂。

f、芦根50克,野菊花10克,加水煎汤,代茶饮用,每日1剂。

g、韭菜根15~30克,水煎,每日分2次服完。适用于痘出不快者。

h、生萝卜籽适量,研末,每次6克,每日2次,用米汤送服。适用于痘出不快者。

i、黑大豆适量,研成细末,撒于患处,每日1次。

j、滑石粉10克,加入少许蜂蜜,略加水调匀,用洁净小刷子蘸药轻抹患处。适用于已结痂者,能促使痘痂易于脱落而不留瘢痕。

四、春天时令杂病的预防与治疗

春天6节气中的时令杂病,主要有中风、感冒、头痛、咳嗽、眩晕、胁痛、肺痨、呕吐、噎膈、胃痛、心悸、郁症、小儿紫癜、小儿脐风、妇女月经过多、经行情志异常、妊娠恶阻等。这些春天时令病,有的也可发生在夏、秋、冬等季节,但在春天发病机率要高得多。春天时令杂病一般病邪从人体口鼻或皮毛侵入,由于病种的不同,症状特征有较大差异,表现得千奇百怪。防治这些时令杂病,就需要借助中医中药的神力。

1、感冒的预防与中医治疗

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多发时节当属春天。原因是温暖的春天是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的季节。此外,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及感受邪气的不同,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亦各不相同。当然治疗也就不一样了。

风为春天的主气,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因此,春天的风邪袭人即是风邪与温热邪气结合便成为风温或风热邪气,感冒一般属于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的特点为:起病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咳嗽痰黄、咽喉肿痛、口渴、尿黄、舌尖红、脉浮数。在治疗上应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常用的防治风热感冒的方法如下。

(1)预防措施

春天感冒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是预防感冒的根本措施。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年龄和体质,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爬山、球类等。

室内注意通风换气。

被褥勤拆洗,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

多喝温开水。

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减少和流感病人的接触,感冒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去。

平时经常感冒的人可服用扶正固本的中成药,如玉屏风丸、固本咳喘片等。

将苍术、艾叶卷成纸卷,点燃烟熏,能消毒空气,预防流感。

将食醋加等量水稀释,小火加热,使其蒸发熏居室,可消毒房间空气,预防感冒。

贯众50克,水煎,可供3~5人服用。

大青叶15克,冰糖5克,一同加水煮沸。温热服用,每日1剂,可当茶频饮。

按摩鼻翼。具体方法为:将两手搓热,手指并拢,中指放在鼻翼两旁,向上缓慢推擦,经目内眦、眉头、前额,然后左右分开经太阳穴、耳前、面颏,返回到鼻翼。以上动作需反复多次,直到面部产生热感为止。此法可预防感冒。

(2)治疗方法

①内服成药a、九味羌活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

b、姜枣祛寒冲剂,每次1袋,每日2~3次。

以上2方适用于风寒感冒。

c、感冒退热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

d、上感糖浆,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以上2方适用于风热感冒。

e、正柴胡饮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

f、银翘解毒丸,每次1丸,每日3次。

g、羚翘解毒丸,每次1丸,每日3次。

以上3方适用于流感。

②外治法a、电吹风疗法:将毛巾用热水浸湿,敷在口鼻部,用电吹风对准毛巾吹热风,每次20分钟,每日3次。注意不要烫伤。

b、萝卜汁滴鼻:大白萝卜1个,洗净,捣烂,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滴入鼻中,每日2次。

c、芥末面搓背:芥末面60克,用纱布包好,扎成一个小球,用手捏紧擦前胸、后背,直至皮肤微发红,每日2次。

2、头痛的预防与中医治疗

头痛是一种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出现头痛,首先要查明引起头痛的原因,比如外感、鼻炎、高血压、神经性头痛、颅内肿瘤等,以防耽误病情。

(1)预防措施

春天头痛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避免头部长期或直接被风吹,尤其在夏天吹风扇时。

注意保持心情愉悦。

中老年人注意监测血压。

(2)治疗方法

针对春天头痛的不同病情,应采取不同的应急治疗方法。

如果是头痛初起,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更甚,可服川芎茶调散:川芎15克、荆芥15克、防风15克、细辛6克、白芷15克、羌活12克、藁本12克、生姜6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三次服。

②如果是头胀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大便干结,可服芎芷石膏汤:川芎12克、白芷15克、石膏20克、菊花15克、黄芩15克、山栀12克、薄荷10克、藁本12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三次服。

③如果是鼻塞、鼻流浊涕、头痛等症主要在前额或眉棱骨痛,可服苍耳辛夷散:

苍耳12克、辛夷15克、白芷18克、桔梗12克、薄荷10克、栀子12克、胆草15克、黄芩15克、甘草6克、玄参15克、钩藤12克(后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3次服。

如果头痛持续时间较长,要查明原因,积极对症治疗。

3、春天花粉症的预防与中医治疗春天正是花粉症的高发季节,有过敏史者应特别注意预防。花粉症是由植物花粉引起的过敏性疾病。每逢花开季节,空气中花粉飘浮量骤增,极易随呼吸进入人体,引起过敏体质者呼吸道、眼部和皮肤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流清鼻涕和鼻塞、头痛、流泪,状如感冒。有的还伴有上腭、外耳道、鼻、眼等部剧痒,皮肤瘙痒,并可出现局部或全身性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胸闷、憋气、哮喘等。

(1)预防措施在致敏花粉飘散的季节,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随便去闻花草;带上脱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息斯敏等,若遇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气急时,应迅速离开此地,如症状较轻,可自行口服息斯敏或扑尔敏。一旦出现哮喘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治疗方案花粉症的治疗分两方面:一是药物对症治疗,以控制症状;二是免疫治疗,以预防发作。

发生了花粉症也不必太着急,因为春天的花粉症和夏秋的花粉症不一样,这些树花粉的致敏性要弱一些,引起的症状也不太重,十几天就过去了。有许多抗过敏的药物可以减轻鼻眼过敏症状,如直接滴入减充血剂可减轻鼻堵。不过减充血剂只能短期应用,否则,少则5天,多则10天,就会引起药物性鼻炎。这时每次滴药后鼻塞只是暂时减轻,接着反而加重,用时不可不慎。色甘酸钠或皮质激素滴鼻剂可减轻鼻症状,发生效果的时间是在用药1~2周以后,然而其副作用也很大,因此不能仅寄期望于药物,仍以避开预防为好。

此外,应用各种抗过敏药物,如息斯敏、赛庚啶等,可暂时控制发病。再者可以采用脱敏抗原治疗,常用方法是定期注射不同浓度的脱敏剂,可达到减轻症状或预防发病的目的。

4、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与中医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腮腺及其他唾液腺的非化脓性肿大、疼痛。该病在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天时节为发病高峰,多见于儿童。传染源为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早期患者可经喷嚏、咳嗽而将病毒传染给他人,被带有病毒的唾液污染的食物、餐具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

发病初期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厌食、呕吐等。经过1~2天,出现腮腺肿大,通常先见于一侧,后发展到另一侧。

肿胀以耳垂为中心,表面不红,边界不清,触之有微热感和韧性感。患儿诉腮腺部位疼痛,进食时加重,尤其在食入酸性食物时。病毒侵犯其他脏器,可出现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心肌炎、肾炎等。

中医称该病为“痄腮”、“腮肿”、“含腮疮”。认为发病原因为感受温毒病邪,致肠胃积热,肝胆郁火,壅遏少阳经脉。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

(1)预防措施

发生流行性腮腺炎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一是腮腺炎流行期间,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应每天做晨间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儿。

二是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腮腺肿大消退3天后才能解除隔离。

三是接触腮腺炎患者后可用板蓝根、金银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防治。

(2)治疗方案①内服药a、板蓝根冲剂,每次1/2~1袋,每日3次。

b、薄荷3克,黄芩6克,金银花、连翘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c、板蓝根15~30克,金银花10克,薄荷3克,加水煎汤。代茶饮用,每日1剂。

②外治法a、青黛散适量,与食醋调匀,外涂于肿大的腮部,每日数次。

b、鲜蒲公英适量,洗净,切碎,捣烂如泥,外敷耳垂下腮腺肿胀处,每日2次。

c、如意金黄散适量,醋调,外敷患处,每日2次。

d、生大黄适量,米醋调敷患处,每日2次。

③偏方验方a、桑叶、竹叶各10克,菊花5克,捣碎,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

b、赤小豆适量,捣碎研末,与鸡蛋清或蜂蜜调成稀糊状,摊于纱布上,外敷患处,每日1次。

c、板蓝根、大青叶各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d、地龙、黄柏各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e、木鳖子适量,去壳取仁,放入瓷碗,加少许清水,磨成浆糊状,然后用棉签蘸涂患处,干后再涂,保持湿润。每日涂10余次,每次涂10分钟。

f、元参10~15克,板蓝根6~12克,夏枯草3~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g、紫草根10克,红糖适量。将紫草根加水煎汤,去渣,冲入红糖饮用,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