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优生优育的24个关键
12101000000037

第37章 优育的7大关键(5)

精米、精面的营养价值不如糙米及标准面粉,因此主食要粗细搭配,以提高其营养价值。淘大米尽量用冷水淘,最多3遍,且不要过分用手搓,以避免大米外层的维生素损失过多。煮米饭时尽量用热水,有利于维生素的保存。吃面条或饺子时,也应连汤吃,以保证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

(2)肉食的烹调

各种肉最好切成丝、丁、末、薄片,容易煮烂,并利于消化吸收。烧骨头汤时稍加醋,以促进钙的释出,利于小儿补钙。

(3)肉菜共烹调

先将肉基本煮熟,再放蔬菜,以保证蔬菜内的营养素不至于因烧煮过久而破坏太多。

(4)蔬菜的烹调

要买新鲜蔬菜,并趁新鲜洗好、切碎,立即炒,不要放置过久,以防水溶性维生素丧失。

注意:要先洗后切,旺火快炒,不可放碱,少放盐,尽量避免维生素被破坏。

开始训练婴儿吃“硬”食

吃惯了流质食物的婴儿,虽长了几颗牙齿,也像是有了些咀嚼能力,但要吃“硬”食(固体食物),还应有个实习的过程。

让初为人母忐忑不安的是,什么时候才能让宝宝去学吃“硬”东西。因为人们担心,早了,怕不消化,或堵住嗓子眼儿发生意外;迟了,又担心不能摄入足够的营养,影响发育。就此,儿科专家向妈妈们建议:孩子在12个月大时,就可以开始吃固体食物,因为在这个阶段,宝宝们通常已能掌握拿东西、嚼食物的基本技巧了。当然,在开始时可将固体食物弄成细片,好让孩子便于咀嚼。可以先吃去皮、去核的水果片和蒸过的蔬菜(如胡萝卜)等。

当婴儿已习惯吃这些“硬”东西后,便可以使食物的硬度“升级”,让他们尝试吃煮过的蔬菜,但不宜太甜、太咸或含太多的脂肪,以免“倒”了胃口,产生厌食、拒食行为。

在让宝宝逐渐适应不同硬度的食物时要有耐心,不可过高估计他们牙齿的切磨、舌头的搅拌和咽喉的吞咽能力。固体食物应切1厘米大小,太大时很容易阻塞咽喉。

硬壳食物,至少要到4~5岁时才适宜吃。试吃时先破成4份,以防“囫囵吞枣”,酿成意外。

三、注意补钙

囟门晚闭与缺钙

婴儿出生时由于骨化未完全,前额部有一个菱形未闭的凹陷,称之为前囟。沿颅缝向后还有一个后囟。正常发育的小儿出生时,后囟基本闭合,即使未闭,生后不久也会自动闭合。前囟一般在1岁半左右闭合,延期闭合则称之为囟门晚闭。囟门晚闭除了一些先天性疾病、颅脑感染所致的脑水肿外,绝大多数是由于缺钙引起。缺钙导致的骨骼发育不良,是囟门晚闭的罪魁祸首。婴幼儿缺钙主要是因为怀孕期间母亲摄入的钙不足,母乳中含钙不高等众多原因引起的。因此,适当增加母亲钙的摄入,给母亲补钙,是防治这一系列疾病的根本。

出牙晚与缺钙

严格地讲,人有两套牙齿,第一套为乳牙,共20颗,上下各10颗,从中间向外依次为门牙、犬齿、臼齿2颗,上下腭。乳牙从婴儿6个月时开始萌出(也有5个月即萌出者),到2岁半全部长齐。第二套牙齿称做恒牙,共32颗,上下各16颗,从中间向外依次为门牙、犬齿、前臼齿2颗、臼齿2颗,上下腭。一般从6岁开始萌出至13岁长齐,仅第二颗臼齿即最后一颗牙可以延续到25岁才萌出,有的甚至终身空缺,故又称迟牙(第三磨牙)或智齿。乳牙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但4~10个月萌出都算正常。一般1岁出6~8个牙,2岁出18~20个牙。我们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出婴儿应该萌出的牙数,即月龄减6~4即为应萌出的牙数。例如9个月婴儿应萌出的牙数为9-6=3或9-4=5,也就是说,应萌出3~5颗牙。恒牙一般在6岁左右萌出。如果到了3岁乳牙还没有长齐,那就不正常,叫萌出迟延,就应该寻找出迟萌的原因。

机体缺钙可以导致乳牙或恒牙迟萌。小儿患维生素D缺乏病、呆小病、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机体严重缺钙,同时伴有乳牙或恒牙萌出迟延。临床观察证明,周岁左右还未出牙的婴儿,每天补充4~6粒活性钙,每餐1~2粒,1个月后则乳牙陆续长齐,效果十分明显。可见,小儿出牙晚与钙营养不足有很大关系,特别是目前营养调查表明,孕妇、儿童严重缺钙,日摄入量仅达规定营养标准的30%~40%,每天差500毫克以上。注意给孕产妇和儿童加强补充钙营养,对母亲、婴儿的牙健康会有极大好处。

在乳牙和恒牙交替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该脱落的乳牙稳如泰山,丝毫不见动静;另一种是乳牙早已脱落却迟迟不见恒牙长出。这并不是人们日常所说的氟可促进牙齿的生长,防止牙釉质的破坏,即止龋齿的发生。如市面上所售加氟牙膏就是这个机制。但大量的氟进入人体,会产生氟中毒导致全身各系统的损害,其中损害最大的是牙齿和骨组织,产生氟斑牙、氟骨症。

氟斑牙的产生与缺钙有何关联呢?实验证明,在低钙饮食的情况下投与过量的氟,很容易导致氟斑牙的发生;而与此相反,在高钙饮食的情况下给予过量的氟,则很不容易引起氟斑牙。这个实验提示,钙离子可以损坏抗氟离子与牙釉质的结合,而起到保护牙釉质作用。

预防氟斑牙别忘了给孩子补钙,补钙可不光光是治疗氟斑牙,而且能治疗全身的氟中毒,减轻氟骨症的症状,起到整体的效果。

孩子夜啼与缺钙

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老在夜间啼哭,可是孩子又没有其他疾病。有的家长很着急,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孩子白白胖胖的,有的医生认为这根本不是一种疾病。其实是因为你的孩子缺钙,补充一定的钙剂,夜啼症马上就会控制。夜啼往往是婴幼儿早期缺钙的表现,通常多见于生长发育迅速的孩子。所以我们说白白胖胖的孩子同营养不良的孩子一样,都会发生夜啼。孩子长得快,营养物质消耗的多,供给的营养物质相对不足,故缺钙症状更明显。而钙又参与神经肌肉的活动,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有镇静和解除失眠的作用。缺钙可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白天小孩易出现烦躁、好动、易激惹、精力不集中;夜间小孩不易入睡、睡后易醒,而且易突然惊醒而啼哭不止。治疗可给予钙剂,鼓励孩子多到室外活动,多抱宝宝晒太阳。一般来说,经过2个月的治疗,夜啼的症状基本会消失。

枕秃与缺钙

有的孩子长得很好,但细细一看,孩子的后脑勺头发稀疏,枕骨的一圈头发很少,或者根本就不长头发,这种现象称之为枕秃。这种宝宝的头往往凹凸不平,头大,从前面看很可能是一个方头,即前额两个角,后枕部又有两个角,这些都是缺钙的体征。枕秃的发生与出汗也有关系,因为睡觉时头部枕在枕头上,汗液不容易吸收、蒸发,影响局部头发毛囊的生长,头发失去养分就容易枯黄,失去水分容易脱落。孩子睡觉出汗也是缺钙的早期表现,缺钙导致神经系统自我调节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异常,神经兴奋度增加,交感神经亢进,孩子出汗增多。不过孩子若平时有轻度的出汗也并不一定是坏事,孩子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体温高于成年人,少量出汗是正常现象。若出汗量大,适当补充钙剂,就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缺钙

由于儿童生理与病理的特点,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儿童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低下,且呼吸道缺乏一种称之为分泌性免疫球蛋白的物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特点是经常感冒,发热、鼻塞、咳嗽,并迁延不愈。反复呼吸道感染会带来生活上巨大的不便,影响孩子的休息与学习。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经常吃药、看病,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和生活上的不便,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家长也知道这种孩子体质差,经常给孩子服用增强体质的药物,可效果不尽如人意。

补钙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力,经常服用钙剂的孩子,体质明显增强,极少患上呼吸道感染。钙剂增强免疫力的原因在于它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强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钙剂还能促进很多酶的释放,增加体内溶菌酶的功能,进一步对致病微生物进行杀伤。

小孩腹痛与缺钙

小儿腹痛有很多原因,如寄生虫、胃肠炎、先天性的畸形、肠梗阻、肠粘连、消化不良、腹型癫痫、坏死性小肠炎等等。但在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功能性腹痛,也就是原因不明的腹痛,其特点是腹痛往往非常剧烈,但没有任何器质性的改变,各种各样的检查均不见异常,而且腹痛可自行缓解,又自行出现,缓解期一切活动如常。家长忙着给孩子吃打虫药、吃胃疼药、吃止痛片,可是腹痛还是经常发生,周而复始。

是否说孩子功能性腹痛就不能治疗呢?当然不是。最近发现,功能性腹痛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缺钙。那么缺钙是如何引起腹痛呢?钙的生理功能包括:参与机体各方面的代谢活动、血液凝固、肌肉收缩、神经递质的传递、调控多种酶与激素的激活。钙能维持肌肉的正常兴奋性,而人体的肠道是由大量的平滑肌组成,其收缩与舒张需要钙的参与,缺钙导致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发生肠痉挛而导致腹痛的发生。因此,我们说补钙可以治疗功能性腹痛。要是你的孩子经常腹痛而又没有任何器质性改变,各项检查又无异常,发现不了病因,不妨补补钙,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儿童多动症与缺钙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科疾病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儿科的常见病除了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外,儿童心理疾病、性格发育不完善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的关注。儿童多动症就是一种广为人知的精神疾病。多动症是由于神经系统持续兴奋,传递一些不自主的冲动而引起的,常表现为精神不集中,经常无意识的乱动,上课老走神,夜间难于入睡,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多动症的产生是由于儿童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之间还未很好的绝缘,冲动容易泛化。而且神经细胞的阈值很低,大脑过度敏感。而钙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联络,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起到镇静作用。实验与临床均证明,补钙能有效缓解小儿多动症的症状,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多动症随着年龄增加,会逐渐减轻和消失的,因此,家长及小孩不必心理负担过重,补充钙剂能有效的消除症状,促进疾病痊愈。千万记住小儿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家长应给予理解,不能盲目地责怪孩子,应该积极进行治疗。

如何确诊孩子缺钙

孩子是否缺钙主要可从临床症状上来判断,如夜啼、多汗、方颅、肋骨外翻等。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发钙的测量和血钙的测定。发钙的测量十分简单,只要取孩子的一点头发,做生化分析即可。这种方法无痛苦,不给孩子带来任何影响,在临床上也得到推广。但发钙测量有一定的缺陷,即与体内钙的真实水平相关性较差,也就是说不大准确。血钙测定是通过抽血来分析血液中钙的含量,较为准确,但操作较复杂,给孩子带来一定的痛苦。当然,血钙含量正常也不能完全说明体内不缺钙,尤其在缺钙的早期阶段,更不能精确反映。其原因是血钙存在一个自稳系统,在钙平衡的代偿期,骨骼中的钙能起到一个钙库的作用,维持血钙的平衡。因此,临床上判断是否缺钙还需要根据患儿的出生史、喂养史、临床症状、体征全面进行分析。

为什么母乳喂养仍会缺钙

母乳是婴儿的天然甘泉,最佳的天然食品,可常发现母乳喂养的孩子患有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病。可见,母乳喂养仍会缺钙。近年研究发现,母乳钙与母亲血清钙含量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母乳汁中尚有20%~23%的低钙乳,伴有妊娠合并症、贫血、妊高征、胎膜早破的产妇,低钙乳率达50%。低钙母乳喂养的婴儿钙摄入不足,也会患维生素D缺乏病。

母乳喂养是婴幼儿最佳的营养方式,对母婴健康均有益处,但必须保证母乳乳汁中各种营养素比例正常。由于孕期和产后产妇特别是晚期孕妇的钙营养严重缺乏,一般日缺失量在700~1000毫克左右,由此也影响到母乳中的钙含量。及时给母亲补充钙,如活性吸收型钙片,每天达1000毫克钙量,几天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婴儿哭闹不安、多汗、夜惊等症状会显著减轻、消失。因此,发现并及时纠正低钙乳,补充钙质,是对母亲产后体质、体形的恢复和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保证。

小儿补钙4大理由

由于我国膳食结构不合理,我国居民缺钙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婴儿缺钙现象更为普遍。原因大体可分以下几类:

(1)饮食单一

主要为乳类,包括人乳、牛乳、羊乳。人乳中的钙磷比例适合婴儿吸收,但钙质少。如果单纯用人乳喂养,不注意添加辅食,钙质便会摄入不足,易出现缺钙症状。婴儿每天约需钙600毫克,主要来自于食物。因此在母乳喂养的同时,要注意给婴儿提供虾皮、蛋黄、排骨汤等含钙量较多的食物,以满足生理需要。牛奶、羊奶含钙量多,但钙磷比例不适合,婴儿不易吸收。人工喂养的婴儿更易出现缺钙症状,在人工喂养的早期,应添加含钙食品。必要时添加维生素D(浓缩鱼肝油5滴/天)和钙剂(600毫克/天)。

(2)对钙的需要量大

婴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骨骼系统的发育需大量的钙质,如果每天钙的摄入量低于600毫克,会使钙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而出现串珠肋、“X”或“O”形腿等缺钙表现。轻者可多接触阳光,改善饮食喂养。重者应肌注维生素D33万单位/月,同时加服钙片或钙粉每天1.5~2克,连服1个月后改为维生素D400单位/天、钙500毫克/天。

(3)钙吸收减少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儿童接受日光照射的机会减少,自身产生的维生素D3不足。维生素D3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维生素D3减少,必然引起钙吸收减少。因此,家长应让婴儿多晒太阳(不要隔着玻璃),使婴儿自身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3促进钙质吸收。一般情况下每天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不应少于2小时。

(4)钙储备不足

如果母亲孕期缺钙,可致婴儿在出生后储备的钙量少,尤其是早产和多胎妊娠的婴儿,易出现夜惊、出汗等缺钙症状。这种情况下,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即应给予浓缩鱼肝油2~4滴/天和钙剂400~500毫克/天。

婴幼儿需要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