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充满波折,你要学会淡定
12119500000001

第1章 面对阻碍,你要淡定(1)

§§§第一节 逆境是前行的动力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出来。”挫折和磨难是人生的一把利剑,它能砍断自身的胆怯,让人变得勇敢。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自己的特有经历构成的,没有规律可循。挫折只是人生特定环境下的必经之路,只要坚定信心,淡定面对逆境和挫折,就能锻造和历练出自己的美丽人生。

顺境,人之所求,却无法有求必应;逆境,人之所畏,却往往不期而遇。然而,该如何面对人生的逆境呢?一滴水,虽然渺小,却有无穷大的力量,这便是一滴水的生存法则,即能上下、能屈伸、能聚散,韧性十足。人也需要学习一滴水的生存法则,当处处碰壁时,不必太刚太硬,那样容易挫伤锐气,不如避其锋芒,如楔巧入;身陷困境时,千万不能太急太躁、灰心丧气,而应做到气定神闲、耐心等待,只要反复寻觅找准了突破口,必然会迎来柳暗花明的别样洞天。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我们应该顺境自律、逆境图强,学会生存。

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向河岸的方向迅速滚动,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蚂蚁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这些蚂蚁在逆境中,能团结一致,战胜困难,最终在逆境中求得了生存。

逆境对于强者而言是攀登高峰的垫脚石,对于弱者而言则是走向毁灭的万丈深渊。由逆境走向成功的人除了有着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还拥有不同凡响的冷静心态——淡定,是淡定的态度让他们从坎坷中看到希望,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从逆境中分析出新的路途;是淡定的态度,让他们在经历人生的风雨之后,变得更加踏实、更加智慧。

鲁滨逊不愿享受安逸舒适的生活,非常想航海闯荡。终于,他在19岁那年实现了自己出海航行的愿望,但没想到几经波折,自己会流落到一个荒岛之上。当他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毫发无损,在千百般地感谢上帝时,他突然意识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食物和水从哪儿来?睡在哪里?会有人来救我吗?我的衣服和储备应该怎样处置?于是,鲁滨逊又陷入了迷茫之中。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自力更生。

在饥饿面前,他不退缩,而是想办法圈养山羊,将一些麦种反复播种;没有住所,他仔细勘测,在一处地势高、有淡水、能遮阴的好地方搭建了一所“海滨别墅”,又在一处果园里搭建了一所雅致的“乡间小屋”。面对生活用具的缺乏,他毫不慌张,而是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制作了一件件简陋的家具;面对疾病的威胁,他利用“科学方法”与疾病作斗争;面对孤独,他注意调节情绪,训练鹦鹉,与狗结伴,营救野人;面对恐惧,他背水一战,与野人斗智斗勇。

人们常说,遇到风浪迎面而上的人,才算是生活中的强者。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勇敢地面对,努力去克服,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淡定从容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像鲁滨逊那样,即使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多的时间,仍然是生活的强者。

18岁的约翰·汤姆森是美国一名高中生,他住在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场。1992年1月11日,他独自在父亲的农场里干活儿。在操作机器时,他不慎在冰上滑倒了,他的衣袖绊在机器里,两只手臂被机器切断。汤姆森忍着剧痛跑了400米来到一间房子里。他用牙齿打开门闩,爬到了电话机旁,但无法拨电话号码。于是,他用嘴咬住一支铅笔,一下一下地拨动,终于打通了他表兄的电话,他表兄马上通知了附近有关部门。明尼阿波利斯州的一所医院为汤姆森进行了断肢再植手术。在医院住了一个半月后,他便回到北达科他州自己的家里。如今,他已能微微抬起手臂,并已经回到学校上课了。他的家人和朋友都为他感到自豪。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汤姆森呢?有的说,他聪明,用铅笔打电话,还会用嘴打开门;有的说,他喜欢干活儿,我们喜欢勤劳的人;还有的说,他身体真棒,以前肯定都在锻炼身体,不然早就没命了。一位学者概括了这些人的回答,人们除了佩服他的勇气和忍耐力外,还有一种独立精神。他一个人在农场操作机器,出了事又顽强自救,所以他是好样的。

生活亦是如此,总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敢于直面人生的勇士可以坦然地踏过去。逆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道防线,拥有淡定心态的人能突破这道防线看见远处的“千里风光”,而不能够冷静对待、无法突破的人只能在困境的泥沼中挣扎。这就是人生,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个人的喜好而选择要不要接受困苦。但是,不管将要迎接怎样的困苦,只要保持淡然的心态,逆境就是一种前行的动力。

§§§第二节 在困境中修炼淡定心态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可能会有遭遇坎坷、面对逆境的时候。逆境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生在世,注定要背负起经历各种磨难的命运。面对逆境,有的人努力奋争,百折不挠;有的人浅尝辄止,一番争取之后,便偃旗息鼓;有的人一陷入困境,便心怀恐惧,不敢面对。其实,逆境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所有的艰难险阻都是通向人生驿站的铺路石。学着淡定地去面对它、跨过它,乐观地在其中小憩一下,养精蓄锐,它就能催人奋发,指引你奔向成功的彼岸。

一个女儿向父亲抱怨自己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顺心。事事都不顺心的她不知该如何应对来自生活的压力,而且即使解决了一个问题,新的问题马上就会出现。她已厌倦了抗争和奋斗,想要自暴自弃了。父亲是位厨师,他听了女儿的话,没有说什么,而是直接把她带进了厨房。

他拿出来三只锅,先后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第一只锅里放了些胡萝卜,往第二只锅里放了几只鸡蛋,往最后一只锅里放入一些碾成粉末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侵入开水中煮,仍是一句话也没有说。

女儿在旁边看着显得很不耐烦,焦急地徘徊着,非常纳闷父亲为什么这样做。大约20分钟后,父亲把火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父亲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胡萝卜、鸡蛋、咖啡。”父亲让她走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剥开一只鸡蛋,女儿看到的是一只煮熟了的鸡蛋。最后,父亲让她喝了口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不解地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解释说,三种不同的东西,但是遭遇的情况是一样的——同样面临着热水的逆境。虽然处在同样的环境,但其“反应”却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之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本是易碎的,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身体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之后,它倒改变了水,还散发出最佳的香味。父亲看了看女儿问:“你觉得这三样东西哪个是你呢?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会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顺境中,人们通常会表现出惰性,而只有逆境中的人其内在潜能才会被挖掘出来,正如一个人有了面包充饥就不会激情十足地去奋斗一样。逆境带给人的除了痛苦,还有磨炼,它会促使人们去面对问题、面对困难,认真思考自己缺少什么、需要什么。

1976年,查里·贝尔才15岁。因家境极其贫寒,他被迫去麦当劳求职。店长看到他营养不良、瘦骨嶙峋、浑身土气、面无血色的样子,便委婉地拒绝了他:“这里暂时不需要人手。”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过了几天他又来了,更加恳切地请求店长给他份工作,即使没有报酬也可以。他小声地说:“我看到您这厕所的卫生状况不是太好,这样会影响到您的生意,您就安排我扫厕所吧,只要能解决我的吃住就行了。”店长勉强答应了。

此后,每天天还没亮他就起床,把厕所彻底清扫一遍,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维持一下。他清扫厕所的态度,就像一个母亲打扮自己的儿女,先把大的纸张扫了,然后在湿脏的地方撒上干灰把水吸干,再扫。有人甚至看到他在半夜里还睁着惺忪的眼睛查看厕所是否干净。为了让顾客上厕所也能感到愉悦,他还在厕所里摆放了几盆花草。此外,他还写了一些谚语、警句贴在厕所的墙上,创造出文化气息。有些顾客说,这里的厕所比一些餐馆用餐的地方还要干净。

三个月后,店长宣布正式录用他,让他接受了正规的职业培训,还把他安排在店内的各个岗位进行全面锻炼。后来,他被提升为麦当劳在澳大利亚最年轻的店面经理,当时他才19岁。1980年,他被派驻欧洲,很快,那里的业务便扶摇直上。此后,他先后担任过麦当劳澳大利亚公司总经理,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总裁以及麦当劳芝加哥总部的负责人,直至后来担任麦当劳的CEO。

一个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往往决定了其个体的人生走向。与其软弱屈服,不如沉着冷静,顽强抗争,奋力改变它,做驾驭生活的强者。

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因为在逆境中成长的人更能够用成熟的态度去看待眼前一时的困难,他们对人生苦难的认识较于顺境中的人要更为客观与超然,能够在挫折中恰当地作出选择,不容易流于消极。

写“人”仅两笔,一笔写顺境,一笔写逆境,做人需一生。因此,逆境是磨炼一个人的最高学府,这种锻炼尤为重要,可以让人切身感悟到面对逆境时的那份执著、毅力、恒心。

面对困境,能够临危不乱、从容处之,这是一种难得的淡定心态,也是我们追求淡定的最高境界。只要我们以坚强平和的心态面对困难和危险,冷静沉着地处理问题和麻烦,就能够转危为安,走出困境,取得成功。

§§§第三节 磨难只是新生的开始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了什么而活着?实际上,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明确的人生目标并愿意为之奋斗,普遍都表示不了解生存的意义,认为生存乃是人的本能。一个人来到世上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纸,自出生的那一刻起,这张白纸实际就被赋予了某种意义。对这层意义的追寻,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人就在追寻意义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生命的超越和心灵的安顿。

紫兰花的高度不到20厘米,只有一把尺子高。在雨林地带,它算是最矮的植物了,终年被它头上各种高大的植物所覆盖,几乎接受不到阳光。即使被高大的树木压抑着,看不见阳光,它也没有因此而放弃寻找阳光的机会。它隐忍着、努力着,默默发育着自己的枝茎。它相信,一年中,总会有一天阳光会穿透那些高大的植物,照射在自己矮小的头上。它耐心地等待着这短暂的一瞬间的到来,它相信自己到时一定会开出灿烂的花朵,那么从容,那么干脆,却又那么惊心动魄。

紫兰花在接受到阳光的那一刹那,就意味着它成功了。但是,人们通常只会看到那些新生的明艳花朵,而忘却了它们当初一定是浸透了历经磨难的泪水与血水的。就像春日里青碧的小草,虽然它们娇嫩可爱,但为了能够长成一眼的青绿,它们要历经黑暗而漫长的冬天。这些成功的困苦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呢?

我们褒奖紫兰花能够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获取成功,是因为它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没有因为怯懦而放弃,不甘心待在自己的“安乐窝”里,所以才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由此可见,成功没有诀窍,只有锲而不舍的坚持,从容地将磨难当作新生的开始,这样才能化茧成蝶。

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有一个普通家庭,丈夫让·桑斯兰德是一名警官,妻子珍妮是一名小学教师。如果没有那场厄运,这原本是一个幸福而美满的家庭。

1966年夏天的时候,他们3岁的二儿子吉弗得了白血病。1967年11月的一天,吉弗走了。就在同一天,让·桑斯兰德夫妇发现他们3岁的小儿子麦克后背上有一个硬块。三个星期后,麦克做了癌瘤切除手术。1973年的一天,他们的大儿子斯蒂夫13岁的时候,在一次足球赛上扭伤了左腿,经检查意外地发现他已患上恶性骨癌,必须进行腿部切除手术。虽然父母很痛心,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不得不在手术协议上签字,孩子换上了冰冷的假肢。1975年夏天,全家人一起到野外去野营,突然,让·桑斯兰德感到头晕,经检查他患了脑肿瘤。全家人都鼓舞他。在国家癌症研究所中,医生把他的肿瘤完全取出。

生活并没有眷顾这个苦难的家庭,他们的生活依然阴暗。14岁的麦克癌症复发,酷爱运动的麦克发誓说:“我要和它斗争到底!”

1980年4月1日,医生用钢条、塑料和一部分腿骨做成新的脊骨替换了麦克的脊骨。第二年的春天,几乎在同一时间,让·桑斯兰德和儿子麦克分别又进行了24小时的手术。同年6月里的一天,麦克在妈妈的怀里永远闭上了眼睛,当时他只有16岁。两个月后,让·桑斯兰德在家人爱的亲吻中与世长辞。现在全家只剩下珍妮和斯蒂夫母子二人,虽然身边的亲人逐一失去,但是他们仍然笑对命运,在逝去亲人的祝福中努力地生活着。

1986年,斯蒂夫26岁了。此时的他已在一家大公司供职,并且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公司组织棒球比赛的那天,他扔开拐杖,用一条腿蹦跳着接球。忽然他感觉头晕目眩,右半边身体失去控制,摔倒在球场上。诊断结果是,他又患上了和父亲同样的病——脑癌。

珍妮经历了家里的重重磨难,现在的她已经淡然很多,虽然要面临着失去最后一个亲人的现实,但她依然笑靥如花。闻之而来的记者想要将她的事迹报道出来,以激励更多的人去面对困难。接受采访时她说:“我经历了苦难却极有意义的一生,我有过那么好的丈夫,我养育了世上最棒的儿子。不管遇到什么噩运,他们都始终微笑如初,应对得极为精彩。”

在让·桑斯兰德和儿子麦克去世前的那一年夏天,让·桑斯兰德一家来到国家癌症研究所,他们要协助科研人员探索癌症的秘密。医学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在让·桑斯兰德的家族史中,从他的老祖母起,每一代都有人死于癌症。研究人员认为,对这个家族的研究有助于破解癌症的秘密。

让·桑斯兰德一家留下了大量的标本供人研究,向全世界馈赠了一份宝贵的遗产。然而,他们留下的更重要的遗产是,在面对死亡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以及那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就像斯蒂夫所说的那样:“我的一生就是向噩运挑战,生活的意义在于一个人生活的质量,而不在于他生存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