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洞察社会人生的增广贤文
12124200000008

第8章 辑二 处世篇(3)

周瑜远远地看见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今天这仗打得真是顺风顺水,先是曹操自己让人把船连成一气,接着又是误信投降的事,再加上现在这大风一刮,哈哈,咱们的胜利已经可以预见了。”

一切如周瑜所料,曹军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死的死,伤的伤,毫无招架之力。孙刘联军趁机冲上去,见人就杀,毫不费力地掌控住局势。曹操眼见几十万大军葬身火海,无奈之下,只好灰头土脸地匆匆撤回北方去了。从这以后,孙权的东吴和刘备的蜀汉趁势而起,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

点|睛|智|慧

赤壁之战之所以能大获成功,少不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工作。试想如果曹军深谙水性,那么就没有了后来的船船相连。正是因为曹军人人都是旱鸭子,这才给周瑜的火烧赤壁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而后来双方交战那天,东南风的风势更是烧得曹军一败涂地,孙刘的几万联军不仅轻轻松松地赢得了胜利,还给自己搏了个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美名。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埋头苦干固然精神可嘉,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应该多动动脑子,毕竟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都不想做。只要多借助一下外界的有利因素,因势利导,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九章 没有永远的秘密

老祖宗说话

墙有缝,壁有耳。

墙壁上有缝隙,屋外的风会透进来;隔壁有耳朵,再私密的话语会被偷听去。

过来人的故事

从前,有个很贤明的国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都很尊敬他。不过,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就是长了一对很长的驴耳朵。国王很郁闷,担心大家知道后,会嘲笑自己是个怪胎,于是常年都带着一顶帽子。

一次,国王因为头发太长了,便让人找来一个品德很好并且口风很紧的理发师给他理发。理发师本来还挺高兴的,毕竟全国上下,能碰到国王头发的人可没几个。可是,当国王把帽子取下来后,他愣住了。长着驴耳朵的国王狠狠瞪了他一眼,警告他出去以后不准乱说话。理发师连忙指天发誓,说自己绝对不会透露国王的秘密,然后便战战兢兢地给国王剪完头发,匆匆离开了。

理发师回家后,很想找人倾诉这个天大的秘密,可是自己已经承诺在先,不能泄密。当人们向他问起国王这人怎么样时,他总是三缄其口。他本以为自己过两三天就能把驴耳朵这件事抛诸脑后,结果每天都被这件事情困扰着,就连睡觉都担心自己会不小心说出国王的秘密。

时间一长,理发师便被这事给憋出病来了。他去看医生,医生就说:“你心里藏着秘密,这才生病的。既然你不想把这个秘密说出来,不如找个没人的地方挖个洞,对着洞口把秘密喊出来,到时候病就能好了。”

理发师回去后,果真找了个没人的深山,先挖上地洞,然后就趴在洞口大喊:“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喊完之后,他总算轻松了,便把洞口填上,开开心心地回家去了。

没多久,这个洞口长出了一棵大树。有个放羊的小孩儿看见后,便把它的树枝砍下来,做成了一支笛子。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小孩儿用它来吹奏乐曲的时候,笛子发出的却是“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的声音。

小孩儿觉得很有意思,便拿着笛子边走边吹。很快,国王长着驴耳朵的事情就在全国上下传遍了。国王听说后,觉得很没面子,就派人把理发师找来。

理发师很冤枉,胆战心惊地给自己辩解:“我从来没有把这事告诉过任何人。只是后来对着山洞喊了两嗓子,谁知道这都能把事情泄露出去,实在是冤枉啊。”

国王很生气,不相信他的说辞,并嚷嚷着要把他杀了,以示惩戒。就在这个危急关头,理发师灵机一动,说:“您要实在觉得自己面子上过不去,不如对外宣称,之所以长了一对长长的驴耳朵,是为了能更好地倾听百姓的心声,把国家治理好。”

国王觉得有道理,便对外宣称,驴耳朵是上天赐给他的礼物,专门用来倾听全国人民的意见,正因为此,国家才能蒸蒸日上。百姓们听说后,都暗喜自己有福气,遇到了一个贤明的国君。

国王对人民的反应很满意,就对那个理发师说:“我现在才明白过来,无论如何谨守秘密,总有一天,真相也会浮出水面。因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不透风的墙啊。”之后,国王便把理发师留在身边,让他帮忙治理国家。

点|睛|智|慧

以前有两个小偷,神不知鬼不觉地偷了别人家的东西,在分赃的时候发生争吵,恰好被一个县衙的捕头听到。等这两人分赃完毕,各自回家后,县衙的人就来逮捕了他们。捕头还对他们说:“把你们偷来的两百文钱统统交出来!”小偷吃了一惊,问:“您咋知道我们一共偷了这些钱的?”捕头哈哈一笑,回答:“隔墙有耳。”的确,做事的时候,只要无愧于心,那么即使是秘密,也不怕有人来挖掘。

§§§第十章 做人要低调

老祖宗说话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招惹是非都是因为讲话太多,遇到烦恼都是因为逞强出头。

过来人的故事

三国时,有个叫杨修的人在曹操手下做事。他生性很聪明,领导的心思能摸个门儿清。按理来说,升官发财这种事肯定少不了他的。可惜,他一直都只能当个打杂人员。原因无他,只因为他为人处事不懂低调,惹得曹操一直对其忌惮万分。

曾经有一次,曹操家里修后花园。等到建好后,下人们忙叫他来视察。曹操看后,皱着一双眉,什么话都没说,只是临走前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讨论了半天,都不明白曹操是什么意思。

杨修在一边摇头晃脑,自告奋勇地说:“这个太简单了,丞相大人在门上写了个活,那就是个‘阔’字,他是想告诉你们这个园门造得太宽了,最好修改一下。”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赶紧重新改装园门。

没几天,曹操又来巡视,当见到改好的园门后,高兴地问:“不错不错,是谁这么聪明,能领会到我的意思呢?”大家回答说是杨修。曹操脸色不变,但心里却不由得打了个突,暗说杨修这家伙经常在我跟前混,他这么了解我的心思,我在他面前岂不是没有隐私可言?之后,他开始对杨修有所防范。

杨修聪明是聪明,但实在是不懂得“祸从口出”的道理。当时,谁都知道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他自己也申明:“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为此,他还告诉身边的近侍:“我睡觉的时候,最喜欢梦游杀人了,你们可不要轻易靠近我,否则到时候死了都没处说理去!”众人都唯唯诺诺地点头答应。

一天,曹操在睡觉的时候,故意把被子踢到地上。当时,有个近侍看见了,便想也没想地走上前,要给他盖被子。说时迟那时快,他立时从床边抽出宝剑,狠狠一刺,就把近侍给当场刺死了。就在众人吓得倒吸一口凉气时,他却重新躺回床上,继续睡觉。

过了好半天,曹操才假装慢慢地醒转过来,当他看到地上的尸首后,急忙大惊失色地问:“这是谁这么大胆,竟敢在我面前滥杀无辜!”大家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说是他在梦中杀人了。

曹操立刻哭丧着脸,大声哀嚎:“我真是有愧于他啊!”大家看他痛哭流涕的样子,都赶紧劝慰他,说不过是个近侍,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把对方厚葬就是了。

杨修在一旁看了,又是摇头又是叹气,直到那个近侍要下葬的时候,他才跟周围的人说:“这人死得太冤枉了,丞相说是在梦中杀了他,我看在梦中的分明是这个近侍啊!”这话让曹操听到了,不由得对其心生厌恶。

后来,曹操带兵出门打仗,结果被刘备的大军阻拦,不得其门而入。时间长了,他急得肝火直冒,暗说再这样下去的话,只有退兵一条路可走了。不过他是个要面子的家伙,生怕这个决定一出口,会引来敌军的嘲笑。

这天,曹操正在吃饭,正好有将军进来,向他请示晚上巡视用的口号。他看着盘里的鸡肋,念叨道:“鸡肋鸡肋啊。”不一会儿,口号“鸡肋”就传开了。

杨修听见后,就让跟随自己的士兵开始收拾行李,说道:“这仗是打不起来了,咱们还是跟着丞相大人打包回家吧。”大家很奇怪,就问他原因。

杨修很是得意地回答:“看来还是我最了解丞相啊。他口口声声地说‘鸡肋’,鸡肋是啥?分明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嘛,可见丞相早就不想打了,不过好面子不好意思说出来。现在你们都知道了,还不主动点,开始收拾东西?”大家点头称是,都兴高采烈地开始打包。

没多久,曹操想撤兵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军营,将士们都开始收拾行装。曹操得知后,连忙问怎么回事,大家就回答:“杨修说了,您不停地念叨鸡肋,就是想撤兵,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罢了。放心吧,咱们都了解,谁都好个面子不是?”

曹操很没面儿,当即勃然大怒:“把姓杨的给我带上来!”

杨修很快被带上来了,曹操指着他,怒骂:“仗都还没打起来,你就凭‘鸡肋’妄加揣测,分明就是想动摇军心。哼,我今天就杀了你,以儆效尤!”之后,便让手下把杨修拖出去,斩首示众了。

点|睛|智|慧

杨修聪明一世,却始终没能明白祸从口出这个道理。他对曹操的心思了如指掌,这其实并没什么错,错就错在他不明白,当遇到一个疑心病重的领导时,强出头只会让自己身处危险中,多说话不仅不利于自己的仕途,就连性命都难保。

很多时候,说得越多错得越多,并不是因为你的看法或观点有错,而是在不经意间,你的高调做人会为你树敌不少。这样看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确是保险多了。要知道,你的真本事并不是靠耍嘴皮子来获得大家认同的,只有实干才能出成绩,不是吗?

§§§第十一章 对人要多一分宽容和体谅

老祖宗说话

(与人为善)将心比心

从别人的处境来体谅别人的难处

过来人的故事

明朝的万历皇帝刚刚上台时,年纪还很小,就把国家大权交到官员张居正手上。他看当时的国家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便开始改革内政。这一改革,很多人都不愿意了,因为触犯到了他们的利益,大家口袋里的钱少了,手中的房产地契也有所锐减。正因为此,很多官员虽然表面上都对张居正毕恭毕敬,暗地里却对他恨得牙痒痒。

一次,张居正的父亲突然病逝。按照明朝当时的礼法,官员家中的父母死了,他必须回家守丧几年,手中的工作也要交给别人,否则就是不孝,是犯法的。张居正很懊恼,虽然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尽尽孝道,但现在改革的工作正进行到一半,如果自己走了,不仅权力会落到他人手上,就连改革也会前功尽弃。

为了国家大业,他最终决定做一个不孝的人,视礼法为无物,把小皇帝搬出来,对外宣称:“不是我不回家守丧,而是皇帝太小,离不开我这个管事的。”这话一出,好几个胆大的官员都出来反对他。

张居正见势不妙,赶紧把这些人抓起来,狠狠打了一顿,杀鸡给猴看。强权之下,官员们都不敢出来反对他了,除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邹元标。邹元标很看不惯张居正的做法,认为当官的,在尽孝道上如果都不做个表率的话,还怎么当父母官?

于是,他便写了一封奏折,准备呈报给小皇帝。当时正在风头上,邹元标担心太监们慑于张居正的权势,不敢递奏折,便塞给他们一些银子,还说:“咱这是想向皇帝请几天假,出去旅旅游的。”太监们乐颠颠地收下银子,就把奏折递上去了。

可惜,小皇帝没兴趣看奏折,一转手就落到了张居正手上。他看过之后,大发雷霆,皮笑肉不笑地说:“不错,我都这么打压了,居然还有强出头的,大骂我是畜生,不配当父母官,哈哈,好,好,好!”

不出意料,邹元标当即被抓起来,张居正让人狠狠打了他几十大板,撤了他的官职。邹元标很郁闷,在家里躺了好几个月,才把伤养好。等到几十年以后,张居正死了,朝廷才重新起用他。而这一次做官,他一直做到了二品,在官场上很有威望。

当时的朝廷自从张居正死后,不仅停止了改革,还对他本人多加诟病。而曾经的小皇帝为了泄愤,还把他的家给抄了,将其家人发配边疆。过了几十年,才有人站出来,给张居正说公道话,这其中就有邹元标。

人们很奇怪,就问邹元标:“张居正那家伙还在世的时候,可是打得你半死不活。就是到现在,只要一变天,你的旧伤还会复发。按理说,你恨他都来不及了,怎么倒帮他说起好话来了呢?”

邹元标叹口气,说:“以前我还年轻,只想着他不守孝道就不配当官,但自从我混了这么多年官场后,才明白他在位时的很多难处。张居正当了一辈子的官,虽然有些过错,但对咱们大明朝无疑是居功至伟的。我现在也身在官场,和他一样都是为国为民,那些陈年小事又何必再提呢?”

后来,邹元标跟其他官员联合起来,才算恢复了张居正的名誉。

点|睛|智|慧

身处社会中,免不了要和他人交流相处。那么,怎样才能给别人留下个好印象呢?其实很简单,留心别人透露出来的信息,考虑问题的时候多从别人的立场出发。在跟人相处的过程中,说话做事多从别人的角度想想。那么,对方自然能够感受到你的关心,对你的评价就会越来越好。

§§§第十二章 公道自在人心

老祖宗说话

亏人是祸,饶人是福。

让人吃亏迟早会有灾祸,宽恕别人早晚会带来幸福。

过来人的故事

北宋的时候,大文学家王安石虽然人过中年,但也娶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大美女进门,名字叫姣娘。姣娘长得很漂亮,学问也很好,闲来没事的时候喜欢弹上几首曲子,吟上几句诗。王安石觉得很有面子,毕竟真正才貌双全的女子在过去,可算是稀有物品了。

当时,王安石在朝廷里面当宰相,天天嚷嚷着要改革,忙得脚不沾地。时间一长,姣娘就耐不住寂寞了。本来嘛,自己年轻漂亮,还会愁没有男人要吗?干嘛死守着这个不爱回家的老男人?于是没多久,她就跟家里的仆人勾搭上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两个人的奸情很快就被王安石发现了。那天,他因为工作结束得比较早,便径自回家。刚走到卧房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窃窃私语的声音。他凑近耳朵,仔细一听,才发现自己的小老婆正在屋里跟男人喝着小酒,说着肉麻情话呢。看这情形,盖棉被聊天的事都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了。

王安石当场气得火冒三丈,握紧了拳头,就要狠狠砸门,准备当场抓住这对狗男女。就在这关头上,他的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忍”字。没错,自己身为堂堂的一朝宰相,就算是老婆给自己戴了绿帽子,也不能干出有损形象的事情来。他紧咬牙关,生生把砸门的冲动给压了下来。

说来也巧,王安石在这时猛一抬头,正好看见院中的大树上有个乌鸦窝。他立刻找来一根长木棍,捅了几下鸟窝。乌鸦们受到惊吓,都扑腾着翅膀,叫着飞走了。在屋里偷情的两人听见外面有动静,吓得魂不附体。那仆人连忙套上衣服,跟姣娘道了声别,就匆匆跳窗走了。直到这时,王安石才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压抑着怒气进了屋,对刚刚发生的事绝口不提。

日子一晃就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王安石放下手边的工作,把姣娘叫来一同赏月。两人在院子里边喝酒边聊天,王安石就顺口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