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一堂心理课
12174300000020

第20章 成长篇:老人与小孩儿的烦恼 (1)

第五章 成长篇:老人与小孩儿的烦恼 (1)

如果你认为老人和小孩是最无忧无虑的,是没有任何心理困扰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无论贫贱还是富贵,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有着自己的心理困惑。我们应该帮他们摆脱这种心理上的烦恼。

一、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与心理问题

第130天 这些积木都是我的

现代家庭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孩子不自觉地成为家庭的中心人物,父母及爷爷奶奶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孩子,同时也滋长了他们的自私心理。

案例

“这些积木都是我的!”4岁的真真大声地喊起来,老师听到了,走了过来只见真真用两只胳膊紧紧地抱住一大堆的积木。佩佩在旁边说:“我也很想玩积木,给我几块吧。”真真急红了脸说:“不行!我妈妈给我买的,不给你玩!”老师说:“好真真,你这么多,借给她几个玩一会儿。”真真喊了起来:“不给她,这些都是我的!”

点评

自私是万恶之源,自私的孩子占有欲强,缺乏同情心和集体意识,长大后容易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因此对幼儿的自私心理不可忽视。纠正孩子的自私行为就不能一味的迁就孩子,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要互敬互爱,互相关心。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关心他人,让孩子享受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大人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第131天 我就要那个芭比娃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妈妈们这样议论:“我家孩子特别不听话,要啥就非得给他买,不然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我和我爱人都拿他没办法。”

案例

5岁的小萧是独生女,备受父母的关爱,但是却很任性,看到表姐有一个会动的玩具非常喜欢,但表姐走后就非得让妈妈给她买一个,可是天色已晚,妈妈不可能半夜再去商场给她买,她苦闹了一夜。第二天,妈妈带小萧去商场,小萧突然被一个芭比娃娃吸引,妈妈不给她买,她就大哭大闹,并赖在商场柜台前不走,后来妈妈不得已只好给她买了。

点评

任性多由于对孩子的娇生惯养,是一种人格缺陷,对成人后的人际交往不利。任性的孩子常放任自己的性情,明知道自己不对,还非要做下去,如果家长一味地纵容,到了青春期孩子就容易不把家长放在眼里。因此家长切忌对孩子娇惯,百依百顺。想改变孩子任性的坏毛病,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引导,首先要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当孩子任性无理取闹时,不要注意他怜悯他,而应转过身不理他或离开他的房间,过一会他发现哭闹不起作用时也就停止了。也可以采用转移她们注意力的方法,比如上例中的孩子非要芭比娃娃,父母可以把她吸引到别的好玩的东西上,再引导离开。另外,隔代人奶奶爷爷等常把孩子当心肝宝贝宠着,父母要和老人在管教孩子上达成一致,不要让孩子得到隔代人庇护,否则这边刚教训完孩子,那边当着孩子的面又被自己父母教训,间接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使他们越来越任性。最后,孩子哭闹完了,平静下来了,父母再出场主动关心他,告诉孩子那样做是不对的,爸爸妈妈不是不喜欢你,而是很爱你,想帮你纠正你的坏毛病。

第132天 你们都得听我的

有一天,你可能发现身边的孩子本来应该是活泼懂事、天真烂漫的,可是却被老师说成是幼儿园里的“小霸王”,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不给他就打人,和大家做游戏大家不听他的,他就一边动手打人一边说:“不跟你们玩了。”

案例

小然4岁,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她有一个姐姐5岁,因为年龄都小她们总打架,但每次都是小然把姐姐打哭,父母知道了理所当然的认为被打的是弱者,肯定是小然欺负姐姐,于是每次都把小然训斥一番,小然开始还辩解两句,后来总是默不作声,气鼓鼓的。小然在幼儿园也不愿意与小朋友沟通,而是合得来就玩一会,合不来就动手打人。

点评

心理医生建议小然的妈妈多和小然沟通,不要总是先入为主的认为被打的就应该受到大人的保护,而不问明原因,使小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就只会用武力,应该让小然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理解性的提问:“你姐姐是不是做了什么事,让你很生气?”然后和她一起找到不用打就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仅能拉近亲子距离,还能帮孩子解决问题,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姐姐的玩具就可以对姐姐说:“借我玩一会”,而不是从姐姐的手里抢过来。小然妈妈接受医生建议后小然果然慢慢的改变了,能和小朋友和睦相处也不打姐姐了。儿童攻击性强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他们的控制欲比较强,也可能是家长教育的问题,比如对孩子说:“别人打你了,你就狠狠打他,下次他就不敢了。”另外,父母的暴力倾向和一些暴力的影视都可能对孩子造成影响。儿童时期攻击性强,长大后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就容易出现夫妻不和,人际紧张等社交障碍甚至犯罪。因此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增强孩子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孩子打了别人不要偏袒,应向对方小朋友和家长道歉。当儿童不再打人时,可以给予鼓励和奖赏。

第133天 宝贝,你为什么要说谎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到了三四岁时,特别爱编瞎话,父母因此很苦恼,怕孩子养成恶习,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是无意识的,只是觉得好玩,潜意识里也可能是为了得到大人的关注或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

案例

小柯自幼活泼可爱,今年4岁,一次,她肚子疼,妈妈把她送到幼儿园时就对老师讲当天的室外活动不让她参加了,但是,没想到过了几天,老师对小柯的妈妈说“你家孩子自己跟我说肚子痛,不想参加室外活动,事实上,她好好的。”小柯的妈妈既生气又奇怪,小小的年纪怎么学会了撒谎?

点评

撒谎是一种心理需要。家长要对孩子撒谎的动机正确引导,有的家长对孩子特别严格,孩子犯了错误就要挨打,因此孩子会为了害怕挨打而不敢认错。家长应学会宽容孩子的过错。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因此孩子为了讨父母的欢心而采用谎话、作弊等不诚实的行为来提高成绩。另外,重要的是家长要言传身教,诚实守信,用爱心及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来感化孩子,多信任关心他们,当孩子不再害怕父母,和父母成为朋友,就自然不用撒谎了。

第134天 为什么我不能畅所欲言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孩子,他们少言寡欲,不敢多说话,避开集体活动,敏感而且容易激动,他们害怕自己一着急会口吃,可越恐惧就越口吃。

案例

小童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据他母亲介绍,小童的语言发展迟缓,1岁半才开始说话,2岁才能讲完整的句子。上学前有口吃现象但不严重,没有引起重视,上学后口吃现象越来越严重,平时与同学说话,越急越说不出,遇到集体讨论发言的时候,说上几个字就结巴了,急得满脸通红,孩子性格较内向,但在朗诵唱歌时不口吃。

点评

口吃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造成口吃的原因可能与某种脑功能障碍和与言语理解相关的神经系统发生的障碍有关,也可能是儿童脑部感染,患猩红热等传染病后引起的,还可能是受到惊吓、斥责、突然变环境等,引起恐惧、焦虑进而诱发口吃。另外,有些孩子喜欢模仿口吃的人说话,认为那样很有趣,结果却造成自己语言上的口吃。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口吃呢?首先父母不要对孩子的口吃过于着急,当孩子口吃也不要训斥,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信心,多讲话多练习,可让孩子多进行唱歌、朗读的训练,并与老师多联系,引导其他同学正确对待有口吃的同学,不要讥笑、嘲笑。往往口吃的人比较自卑,把这一缺陷看得非常严重,实际上历史上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有口吃的现象比如;韩愈、列宁、丘吉尔、钱三强、达尔文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功。所以只要我们能挖掘出自身的潜能,一样可以在某些领域有突出的表现。口吃是一种心理性疾病,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敢说、自信就一定能赶走灰色情绪,畅所欲言。

第135天 我就爱吃鸡翅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几乎每顿饭都有大鱼大肉,父母却突然发现孩子偏食的习惯,只愿意吃几种食物,而对其他的都不屑一顾,于是父母开始了抱怨,却不知道偏食其实是他们造成的。

案例

婷婷是个5岁的小女孩,家庭富裕,但家长每天忙着做生意,因此婷婷从小由姥姥照管,姥姥怕婷婷营养不够,就每星期买回一包鸡翅放在冰箱里,让孙女每顿饭都有可乐鸡翅吃,并且还对孙女说吃了鸡翅对身体好。这样,时间一长,婷婷没有鸡翅就拒绝吃饭,吵着要吃鸡翅。

点评

偏食是一种不良进食行为,因营养摄取不全而影响身体发育,也可能挑食形成孩子任性的性格,如果我们一味的迁就,只会使孩子的偏食行为更加,因此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孩子不再偏食。如果孩子因没有喜欢吃的菜而不肯进食时,家长就要“随他去”,并在孩子的面前说:“这个菜很好吃有营养,不吃一会儿很可能没有了,就只好等下顿了,妈妈是不会给你做‘小灶’的。”吃完就收拾好桌子,这样孩子喊饿时,再给他拿出剩下的一点饭菜。有了教训孩子一定不会再挑食。父母要在烹饪上下些功夫,就能抓住孩子的胃。另外,父母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对某个食物的偏爱或厌恶,这会影响孩子的判断。改善孩子的进食环境,每天至少全家人在一起吃一顿饭,创造欢快的进食氛围对孩子的身心都有好处。

第136天 爱流泪的圆圆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你的身边有没有爱哭鼻子的孩子?他们敏感、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委屈,随着成长变得自卑、怯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让他们成为男子汉呢?

案例

10岁的圆圆从小就爱哭,小时候在幼儿园,他的积木少了不知道向老师要,只知道哭;荡秋千时座位让其他小朋友占满了,他也哭。开始,大家都劝他、关心他,时间长了,大家就对他的哭不以为然了,开始讨厌他甚至欺负他,上小学时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哭的小屁孩”。渐渐圆圆胆怯、自卑了,因怕受欺负,同学们对他有什么无理要求他都会照办。

点评

心理专家认为儿童爱哭是一种退行性行为,主要可能与孩子先天的敏感气质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呵护,事事包办,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受挫,比如孩子摔了一跤,父母可能反应过度说:“可怜的宝宝,妈妈一时没看到又让你受伤了”,孩子就可能产生过度委屈,从而形成爱哭的毛病。父母的过分照顾实际上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同时也剥夺了孩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的机会,孩子把哭作为一种习惯性的表达方式,反正只要一哭,大人就会过来哄他。

同时孩子过于敏感、脆弱的个性也使得他们遇到问题不善表达,不知道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而期待大人的帮助,久而久之,形成变得内向,意志薄弱,更强化了他爱哭的行为。那么,大人应怎样帮助孩子改掉爱哭的毛病呢?首先大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传染给孩子,要培养孩子的自主精神和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力所能及的事开始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多表扬少批评,对有些孩子高度的敏感性要给予理解。对待孩子的哭不表扬、不惩罚,更不要给孩子贴上“爱哭”的标签,如果孩子哭是为了得到某件自己想要的玩具或达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马上满足,要“难为”下孩子。让孩子学会忍耐,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对孩子面对以后人生中的困难挫折都有好处,否则,只会让孩子认为哭能解决一切问题,强化哭的行为习惯。

第137天 这个“棒棒糖”很好吃

日常生活中,稍加留心,你会发现身边的孩子可能有吮手指的习惯。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