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500强企业员工思维模式(Mbook随身读)
12183500000012

第12章 工作讲方法,要谋全局、抓重点(1)

)第一节 反省思维:正视自己,优化自己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最终获得成功、取得利润,取决于这个整体的有效运作,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员工或者干部的个人努力。这决定了员工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集体利益受损,个人利益也得不到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人必须具有很好的全局观,事事从企业全局出发,而这其实也就是在争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反省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作出评价,从而改正过失。善于自我反省的人能自我了解,意识到内在情绪、意向和动机,具备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劣。

◎反省会为成功加速

反省是一种最优秀的品质,只有经常反省的人才能进步。

日本推销大师原一平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他来到东京附近的一座寺庙推销保险。他口若悬河地向一位老和尚介绍投保的好处。老和尚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以平静的语气说:“你的介绍丝毫没有引起我投保的兴趣。年轻人,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改造自己?”原一平大吃一惊。“是的,你可以去诚恳地请教你的投保户,请他们帮助你改造自己。我看你有慧根,倘若你按照我的话去做,他日必有所成。”

原一平听了老和尚的话后,决定做一个彻底的反省。

他举办原一平批评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邀请5个客户,向他提出意见。

第一次批评会就使原一平原形毕露:

你的脾气太暴躁,常常沉不住气。

你经常粗心大意。

你太固执,常自以为是,这样容易失败,应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你太容易答应别人的托付,“轻诺者必寡信”。

你的生活常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

他把这些宝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下来,随时反省自己。从1931年到1937年,“原一平批评会”连续举办了6年。每一次的“批评会”,他都有被剥一层皮的感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批评会”,他把身上一个又一个的恶习改正了,他也随之逐渐进步了、成长了。他把在“批评会”上获得的改进用在每天的推销工作中,业绩直线上升。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还不够完整,“失败”这个“母亲”必须与“反省”这个“父亲”结合,才生得下“成功”这个“孩子”。

你失败了而不反省,那下次还会失败,就像你沿着一个方向走路,掉进了沟里,下次不反省还沿着那个方向走,当然还是会掉进沟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还要善于从反对中、从批评中反省自己,取得进步。

一位记者采访三峡大坝的总设计师时问:“对三峡大坝贡献最大的是哪些人?”总设计师回答:“是那些反对建设三峡大坝的人。”记者疑惑不解:“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没有他们提出那么多的反对意见,三峡的设计就不会那么完善,将来就可能出大问题。”

人做一次自我检查容易,难就难在时时进行自我反省,时时给自己一点压力、一点提醒。有空多反省一下自己吧,它会使你在人际关系上多一些自如,少一些摩擦,也会使你在工作上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有了这样的思维,一个人、一个企业才会无往不胜。

◎少一分抱怨,多一分自省

工作中,有很多人经常怨天尤人,就是不在自身上找原因。实际上,一个人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从多方面入手寻找失败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省,才能起到纠错的作用。

科尔斯在一家500强公司上班,他很不满意这份工作,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在他那里工作一点儿机会都没有。明天我就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了。”

“你把公司的业务完全弄清楚了吗?把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都搞通了吗?”他的朋友反问。

“没有。”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好好地把公司的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运营方式完全搞清楚,甚至如何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要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朋友说,“你把你们的公司当做免费学习的地方,等所有东西都学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不是既有收获又出了口气吗?”

科尔斯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下班之后也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

一年后,朋友问他:“你现在学会了许多东西,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不断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现在是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又不努力学习。之后你痛下苦功,能力不断提高,老板当然会对你刮目相看。”

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必须适时清理一下内心的“乌云”,经常自查自省,把负面的因素扔进“垃圾桶”。

很多人可能会有类似的经验,在某些节骨眼上,工作却出了差错,那这是上司的责任还是自己的责任?其实,这是一个双方面的平衡。有时候有些上司会将责任推给你,你万分委屈,可是又不好发作,毕竟是自己的上司,还想“活下去”就只能忍气吞声。但是,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此时,就应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免以后发生类似的事件。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才会不断地提高。一个人进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就体现在他反省的能力上。

)第二节 换位思维:用对方的视角看问题

换位思维,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用对方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将它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能促进员工与企业、同事之间思想、情感上的沟通,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一些矛盾冲突。

◎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亨利·福特说:“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永远成功的秘诀,那么这个秘诀就是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个立场是对方感觉到的,但不一定是真实的。”

这是一种能力,一种帮助你获得成功的技巧。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你们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年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都流下了眼泪。然后,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三年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的奖牌。

张瑞敏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是消费者,一定会因新买来的冰箱出现故障而烦恼。

有一次,松下公司对一位员工的重大事故并未作出开除或是降薪的处罚,而是耐心地与他分析事故的原因,因为公司领导知道,如果他是那位员工,一定会为自己的失误造成公司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懊悔。这样的换位思考,使海尔电器畅销全球,使松下凝聚力大大提高,甚至在公司效益下滑——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员工集体主动要求降薪。

如果一个员工能够从深层次上理解自己的客户,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从客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把握住客户潜在的情感需求,准确地预测出客户对于你而不是你的产品的反应。

一位企业家曾这样介绍他的经验:

“过去,我负责推销冰淇淋时,我总是说我的冰淇淋味道如何,质量如何,但市场业绩老是不理想,当时我就百思不得其解。当我做小老板后,别的厂家来向我推销产品时,我的第一个念头是:进这个东西我能不能赚钱?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找到了我一直要找的答案!所以,我现在做市场策划时,不再过分强调产品有什么特点,而主要是告诉经销商我的产品哪些人喜欢,并重点介绍这种产品可以让经销商赚多少钱,等等。”

可见,运用换位思维,把角色“互换”一下,这样,就很容易打破僵局,为自己争取主动。

工作中,我们不熟悉、不理解、不清楚的东西很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所形成的隔阂,可能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拦路石。如果不进行换位思考,就不能很好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只有换位思考,大家都站在别人的位置想一想,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更稳、更快、更好。

◎穿别人的鞋,才知道痛在哪里

工作中,许多员工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对面的风景比这里好,于是羡慕别人的轻松和成绩,甚至陷入嫉妒的苦海之中。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白天不懂夜的黑。没有切身的感受,通常很难理解对方的处境和心理。这时,若能用换位思维来思考问题,即使不是真正地设身处地,想必也可以理解对方了。

进入创维的新员工首先得接受创维“过三关”的培训,学会换位思考。在创维,人才分为两类:一是营销人才,二是研发制造人才。“过三关”其实是一个三段式的培训过程:第一段是接受集团文化、管理制度政策、经营目标政策等培训及与高层的见面交流、参观等。第二段是换位培训,也是最重要的培训,即做营销的要先到工厂接受为期1~2周的职业化培训,了解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做研发制造的要先到营销卖场接受1~2周的培训,了解产品的销售和感受顾客对产品的选购情况。通过换位培训,学会换位思考。做营销的在接受生产过程的培训后,一方面对产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向消费者推荐产品,另一方面知道产品生产来之不易,有助于激发营销队伍的工作激情。最后一段是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指导,直到能独立工作为止。

实际上,换位培训是将创维文化根植于员工心灵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一次个人的“头脑风暴”。接受换位培训,新员工便接受了创维的产品、营销模式、行为规范,也接受了创维的团队精神。可以这么说,不管创维或其产品如何,你的未来已经和创维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换位培训让研发制造人员了解到市场竞争的激烈,也了解到营销过程的艰辛,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产品的市场或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更加注意产品质量;让营销人员了解到生产一线工人的劳动是何等艰巨,产品从研发到出品是何等的来之不易,使其在销售过程中更加尊重同事的劳动,起到了相互理解和促进的作用。

对面的风景未必好,凡是善于换位思考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其漫无目的地羡慕别人,不如把握自己已拥有的东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总有一天你会感叹:风景这边独好!

)第三节 借势思维:好风凭力上青云

懂得借势是一种大智慧。借助“势”,我们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小搏大、转危为安。高明的借势、造势所起到的作用和带来的影响,是无法以物质的价值和能量加以衡量的。

◎借势是不可缺少的成功谋略

借势是一种高智慧的谋略。借助“势”,我们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小搏大、转危为安。

2000年底,国家药监局下令不许生产、销售和使用含PPA的感冒药,999药业反应最快,马上发布广告,声称999感冒灵不含PPA,虽然市场上的感冒药大多都不含PPA,但是999广告先声夺人,赚足了消费者的信任,借足了热点事件之势。

善于借势者,一顺百顺,事事如意;不善于借势者,处处受阻,举步维艰。

借势发展已成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也已经为许多企业的成功所证实。

联想原来一个亿的宣传投入只能覆盖中国市场,而与可口可乐合作后的一个亿却能借助可口可乐(消费者每摸到一个可口可乐金盖,就能得到一台联想电脑)将联想品牌扩散到全球。多么不可思议的结合!

在商业社会里,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或老产品开拓新市场,都需要广告宣传,但那种大规模、大手笔的广告投入不是任何企业都有足够的能力负担的。那么,如何进行广告宣传,才能使有限的广告投入产生较大的收益呢?“借势”就是一条捷径。

借名牌之光而使自己的品牌生辉,国内外都有不少成功案例。如美国艾维斯出租公司的广告,首先承认同行中的知名的赫兹汽车出租公司是第一流的,然后表明:“艾维斯在出租业中居于第二位。请坐我们的车吧,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在这之前,艾维斯出租公司连续13年都是亏损的,此广告播出的第二年就开始扭亏为盈,到第三年已赢利500万美元。

借势发展,可以积极争取优势为我所用,资源为我所享;借势发展,谋求的是1+1>2的回报。只要认识优势,深挖优势,借势的潜力是非常广阔的。

◎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

不管企业还是员工,都不要忘记这样一句话: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成功。让更多的人帮助你成功,这是一种高效的借势智慧。

某500强公司要招聘一个营销总监,报名的人很多,经过层层考试,最后只剩下3个人竞争这个职位。为了测验谁最适合担任这个角色,公司出了一道怪题:请3个竞争者到果园里摘水果。

3个竞争者一个身手敏捷,一个个子高大,还有一个个子矮小,看来,前面两个最有可能成功,但正好相反,最后获胜的竟然是那个矮个子。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来,这次考试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竞争者要摘的水果都在很高的位置,而且大多都在树梢。个子高的人,尽管一伸手就能摘到一些果子,但是数量毕竟有限。身手敏捷的人,尽管可以爬到树上去,但是处于树梢的大部分,他是够不着的。而个子矮小的人,一看到这种情形,二话不说就往门口跑。守门的是个老头,也是果园的维护者。这位小个子的应聘者意识到这次招聘非同寻常,也许个个是考官,也许处处是考场,所以在刚进门时,他就很热情地和老头打过招呼。他很谦虚地请教老头平时是怎样摘这些树梢上的水果的,老头回答说是用梯子。于是,他向老头提出借梯子,老头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有了梯子,摘起水果来自然不在话下,结果,他摘得比谁都多。因此,他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获得了总监的职位。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问题难,是由于他只倚重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不懂得去“借势”,获取别人的帮助。有的人甚至由于过于突出自己,把本来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赶走了。

所有500强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长,就是有一种识人的眼光,能够抓住每个人的优点,恰当地安排每一个员工的位置,使每个员工的力量和智慧都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预先写下这样的墓志铭:“睡在这里的是善于访求比他更聪明者的人。”的确,卡内基能够从一个铁道工人变成一个钢铁大王,是他能够发掘许多优秀人才为他工作,使他的工作效力增值了成千上万倍的结果。

荀子曾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