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好这辈子(Mbook随身读)
12195500000007

第7章 生活篇 简单洒脱,活出快乐

)第一节 【辜鸿铭】凡事看开点,幸福多一点

一个人只有摆脱心的绳索,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体会到做人的乐趣。

洒脱是最可贵的生活态度

辜鸿铭曾经说自己很喜欢孔子这句话:“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他说:“孔子的人生是旷达的,他能够甩开名利之累,退而闲居,做到凡事豁达、洒脱,以此追求一种真正心灵的生活。”凡事看开点,那么人生处处都能感到幸福;反之,即使幸福降临,也是体会不到的。

人生折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一大早冲进禅房大喊:“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茵;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看后点点头说:“随喜!”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在漫漫旅途中,失意并不可怕,受挫也无须忧伤。只要心胸开阔,心性豁达,即使风凄雨冷,即使大雪纷飞,也总会有过去的时候。艰难险阻是人生对你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意志的磨砺和考验。落英在晚秋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看透了,看穿了,人的生命就获得了自由和解脱,从斤斤计较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不在小事情上浪费自己的精力,而能务其大者、远者,创造人生的远景宏图。人生旷达了,心智自然也就不会劳累,就不会活得那么拘谨和痛苦。区区小事不能给你带来烦恼,不愉快的经历也不能使你怨天尤人。

智慧点拨

洒脱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洒脱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洒脱是一种目光的朝前。有洒脱才不会终日郁郁寡欢,有洒脱才不觉得人生活得太累。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对生活求全责备,才不会在受挫之后彷徨失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找到充满希望的起点。

建构心灵世界的“桃花源”

曾经有人向辜鸿铭请教“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含义,先生解释说:“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圣人看见山,就如同看见了自己的外化。自己的外化是如此瑰丽,因此“仁者乐山”。这是必然的。智者像水一样流动,生生不息。智者除了像水的流动外,还像水一样多情,他的人生充满喜乐和欢欣。因此,“智者乐水”是他成为智者后的必然状态。对于我们普通人,就是要努力建构我们充满山水诗意的心灵世界的桃花源。

人生折射

智者在喜乐自身的同时,对世人充满悲悯之情,他身上肩负着播种欢乐的使命。

有人问希腊智者欧里庇得斯:“普通人为什么缺乏智慧?”欧里庇得斯答道:“智慧是由悲苦换来的,小悲苦换来小智慧,大悲苦换来大智慧,因此我们的智慧里总是充满怜悯。”

儒家说“仁义”,佛家说“慈悲”,道家说“贵生”,墨家说“兼爱”,这些理论都充满一种人性关怀。

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先生,在日记簿上记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

“我情愿多休息,随遇而安,处事糊涂一点,不对将要发生的事处心积虑计算着。其实人世间有什么事情需要斤斤计较呢?”

“可以的话,我会多去旅行,翻山涉水,再危险的地方也要去一去。以前不敢吃冰淇淋,是怕健康有问题,此刻我是多么的后悔。过去的日子,我实在活得太小心了,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太过清醒明白,太过合情合理。”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我会什么也不准备就上街,甚至连纸巾也不带一块,我会放纵地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如果可以重来,我会赤足走出户外,甚至彻夜不眠,用这个身体好好地感觉世界的美丽与和谐。还有,我会去游乐场多玩几圈木马,多看几次日出,和公园里的小朋友玩耍。”

“只要人生可以从头开始,但我知道,不可能了。”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赚钱、求名,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享受: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蓝天白云,花红草绿,飞溅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与草原,遥远的星系,久远的化石……

此外,还有诗歌、音乐、沉思、友情、谈天、读书、体育运动、喜庆的节日……甚至工作和学习本身也可以成为享受。如果我们不是太急功近利,不是单单为着一己的利益,我们的辛苦劳作也会变成一种乐趣。让我们把眼光从“图功名”、“治生产”上稍稍挪开,去关注一下上帝给予我们的生命、生活中的这些美好吧。

享受生活,是要努力去丰富生活的内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质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闲。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是坐在草地或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务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使亲伦重现。用乔治·吉辛的话说,是过一种“灵魂修养的生活”。

老子说“上善若水”,孔子说“智者乐水”,都指出人应该像水一样流动而洁净。智者的智慧是透明的、流动的、浩大的、能解渴的,因此“智者乐水”就是“乐”他自身,体悟一种天地证我的快感,感受一种山水般充满宁静与灵性的心灵愉悦。

智慧点拨

我们会工作、会学习,但如果还不会真正享受生活,那么,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学会享受如山水般充满诗意与智慧的“心灵生活”,真正去领会生活的诗意、生活的无穷乐趣,这样我们工作起来、学习起来,也就会感到更有意义。

)第二节 【赵元任】简单就是一种幸福

生活是跳动的音符

赵元任先生是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大师,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他更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之一,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为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赵元任先生还雅好音乐,曾专攻和声学与作曲法,会摆弄多种乐器,毕生都与钢琴为伴。他一生创作过一百多件音乐作品,包括声乐和器乐。他跟他的女儿们凡有机会聚在一起,就组成一个家庭合唱团,分声部地练习演唱他的新作或旧作。我们所熟知的一首由刘半农先生作词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就是由赵元任先生谱曲并亲自演唱的。难怪人们说,音乐是他的生活乐趣所在,也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

人生折射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沉浸在那美妙的境界,三个月都食不甘味,他说:“想不到音乐之美,竟能到如此境界啊。”

好的音乐,的确令人永世难忘。人的一生,会为了生存等各种事情而奔波劳累,如果仅止于此,生活将是单调而乏味的。世界本身丰富多彩,自然的山山水水、人间美妙的艺术,都会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休憩和陶冶。音乐是一种细腻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对人的智力发育和情操陶冶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完善人的性格与行为。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古时,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嗨唷!嗨唷!”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更有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的作用。劳动号子就是这样产生的。再如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复性劳动,为避免单调及精神上的疲劳,人们也会自然地发出种种歌声来调剂精神。如采茶、放牧、摇船、插秧等,虽节奏并不一定与劳动动作合拍,但因有了歌唱的调节,也会使人感到轻松和减少寂寞感、枯燥感。

研究发现,音乐还有促进人们智力发展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音乐来锻炼人们的想象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五官四肢灵敏协调,在熟练迁移、触类旁通的作用下,对音乐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感知和研究,也有着促进功能。

音乐对人们的道德、意志、品格、情操来说,也会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有所影响。虽然不能完全像我国古代儒家那样,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抬升到相当高的地位,但多听高尚的音乐,确实会使人们的情趣高洁起来,多听铿锵雄壮的声音,也会使人们的意志坚强起来,情绪高昂起来。

智慧点拨

其实无论是音乐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是我们生活中美好的存在。试着让自己与音乐对话,与艺术对话,让自己在凡尘世俗疲惫的心神得到放松,让心灵得到净化,从而能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大道至简

赵元任先生一生学术成果卓著,文理皆通,曾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理学士学位,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在数学、物理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以及音乐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曾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1929年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1945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学会主席。作为国际语言学大师,更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盛名之下,曾有很多人对他所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和羡慕,但赵元任先生却不以为然,他说只要心里简简单单、不为世俗所累,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古人有句话叫“大道至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越是真理的就越是简单的”。智者的简单,并非因为贫乏或缺少内容,而是繁华过后的一种觉醒,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简单的过程是一个觉醒的过程。大道至简,健康的人生一定是一个去繁就简的人生。的确,幸福与快乐常常源自于内心的简约——简单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

人生折射

在人的一生中,也会有许多的追求、许多的憧憬。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追求名誉和地位。有追求就会有收获,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很多,有些是我们必需的,而有些却是完全用不着的。那些用不着的东西,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我们的一种负担。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串结,谁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仍然没有一个人能成功地将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领军队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的车前,毫不犹豫地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在现实生活中,困扰我们的绳结同样存在,并且有可能在我们的心中。

有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出门,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正好经过一家寺院,便想考考老禅师。他说:“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师随口答道。年轻人听了大吃一惊。

老禅师问道:“什么事让你这样惊讶?”“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会未卜先知呢?”年轻人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了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场上去吃草,谁知它转来转去,就是脱不开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却没想到你一口就说中了。”

老禅师微笑道:“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解脱。一理通百事啊。”年轻人恍然大悟。

其实,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得失随缘吧,不要过分强求什么,不要一味地去苛求些什么。世间万事转头空,名利到头一场梦,想通了,想透了,心也就豁然了。名利是绳,贪欲是绳,嫉妒和褊狭都是绳,还有一些过分的强求也是绳。牵绊我们的绳子很多,一个人只有摆脱这些心的绳索,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体会到做人的乐趣。

生命各有各的快乐,在于不同个体对各自生活的一种简单的满足。不要被世俗的绳结羁绊,听从内心真切的呼唤,便能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

龙王与青蛙一天在海滨相遇,打过招呼后,青蛙问龙王:“大王,你的住处是什么样的?”

“珍珠砌筑的宫殿,贝壳筑成的阙楼,屋檐华丽而又气派,厅柱坚实而又漂亮。”龙王反问了一句,“你呢?你的住处如何?”

青蛙说:“我的住处绿藓似毡,娇草如茵,清泉潺潺。”

说完,青蛙又向龙王提了一个问题:“大王,你高兴时如何?发怒时又怎样?”

龙王说:“我若高兴,就普降甘露,让大地滋润,使五谷丰登;若发怒,则先吹风暴,再发霹雳,继而打闪放电,叫千里以内寸草不留。那么,你呢?青蛙!”

青蛙说:“我高兴时,就面对清风朗月,呱呱叫上一通;发怒时,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后气消肚瘪,万事了结。”

人活在世上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或者是“龙王”,或者是“青蛙”。或许你的生活很简单,但是你也会有自己的乐趣。

智慧点拨

有些人,他们活着,却没有时间去多愁善感;爱着,却不懂怎么诠释爱情;他们满足,因为他们没有奢望生活过多的给予;他们简单,不用在人前掩饰什么。他们也许连幸福是什么都不知道,然而真正快乐的就是这么一群简单的人。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不能够活得单纯。不要去刻意追求什么,不要向生命去索取什么,不要为了什么去给自己塑造形象,其实,简单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第三节 【梁实秋】人间有味是清欢

雅舍谈吃,寻求生活的趣味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中曾写道:“取热饭一碗,要小碗饭大碗盛。把蒜酱抹在菜叶的里面,要抹匀。把麻豆腐、小肚儿、豆腐松、炒白菜丝一起拌在饭碗里,要拌匀。把这碗饭取出一部分放在菜叶里,包起来,双手捧着咬而食之。吃完一个再吃一个,吃得满脸满手都是菜汁饭粒,痛快淋漓。”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吃法里面包含了一种趣味和热爱生活、享受生命的精神内涵,正是这种内涵,用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很近。

人生折射

无论面对什么人,只要提起关于吃的话题,总是会有滔滔不绝的回应。不同的人对于吃的感受和心得是不同的:饥饿者想到果腹,庸俗者想到口腹之欲,平常人想到喜爱的食物。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早已超出了果腹的层面,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趣味。而对于梁实秋先生来讲,“吃”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他曾经说过:“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头,舌上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其实,中国历史上有关名士与吃的话题一向绵绵不绝,东坡肉、宫爆鸡丁,都是有典故的,今天我们来看这些菜名,仿佛它们已经完全卸下了世俗的外衣,而包上了一层精致的华服。确实,文人一旦与美食结缘,久而久之就会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情趣带上餐桌。虽说“吃的艺术”不能脱离吃而存在,但也不能为吃所局限,而是要在吃的过程中体现高雅情趣,体现一种风流高雅的名士风度。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吃饭对于很多人来说,仅仅成为了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完全忘记了吃饭的乐趣。一位年轻人在求职的过程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硕士毕业后,小王自信满满地到一家大型企业去求职,例行的专业考核通过后,由总经理亲自面试。小王事先曾准备了许多可能会问到的问题的答案,没想到总经理第一句话说的却是:“我们来随便聊聊,你平常爱吃什么食物啊?”小王愣了一些,随即答道:“我这人对吃没什么要求,随便什么吃饱就行。”经理又问:“那你会做饭吗?平常有什么爱好呢?”小王不假思索地答道:“做饭是件多么浪费时间的事,我根本不会去做。什么打球啊蹦迪啊,我完全不感兴趣。有这个时间,我宁愿多做一些工作。”小王自认为自己回答得非常好,完全体现了自己专注工作的优点。

谁知后来小王得知自己并未被录用。小王百思不得其解,向那位总经理打电话询问,对方非常认真地告诉他:我们认为,一个对美食完全没有兴趣,甚至没有什么爱好的人,很难说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那么他也很难在工作上作出富有创意的成就。

其实,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待吃这个问题的风度和气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

智慧点拨

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我们要沉下心来,细细地品味生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欣喜与感动,让生命和心灵永葆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这种心态对于我们保持和谐的身心状态,甚至是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疑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

以感恩之心过生活

“感恩”是一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的含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给他人”。“感恩”是一种认同,是对世间万物的深切认同。“感恩”更是一种回报。

梁实秋先生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他总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生活,因而总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和趣味,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堪称一部趣味生活集。梁实秋先生与发妻程季淑女士相伴几十年,伉俪情深,但晚年不幸爱妻意外去世,这令日近黄昏的梁实秋深受打击,但他仍怀着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仍用感恩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后来他在71岁高龄时又得遇生命中的第二个红颜知己韩菁清女士,虽然这段婚姻并不为世俗所理解,但对梁实秋来说这是生活给予他的恩赐,他在这种感恩之情中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幸福时光。

人生折射

真正的感恩并不仅仅限于在顺境的情况下,而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我们的生活。

说起感恩,人们就不免会想起史蒂芬·霍金,眼前就会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走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30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敬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枷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这个问题问得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活就是这样,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只要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会受益一生。你会觉得你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也不再在乎得失与成败,在你的眼中只有欢乐,没有忧伤和不幸,这才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心存感恩,即使在生命僵死之处,也会有清泉涌出。

智慧点拨

感恩之心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无论你是尊贵还是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只要常怀感恩的心,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质,而这一切又必将让我们拥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生命。

)第四节 【张中行】快乐需要自己体会和创造

快不快乐,由想法决定

张中行先生在《快乐》一文中说道:“快不快乐,完全是由自己的想法决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让人伤心或者烦恼的事,但是作为生活主角的我们,应该学会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不钻牛角尖,乐观地面对生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心理自我调整”,一个善于调整自己心理的人,一定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和谐的人。

快乐是无价的珍宝,人们都想得到它,但是总有一些人难以达成自己的这个心愿,正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那么快乐真的就是难以得到的吗?当然不是这样的。快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拥有正确的心态。

人生折射

我们来看一下银行职员巴辛的故事:

巴辛每天总是乐呵呵的,当有人问他近况如何时,他总会回答:“我快乐无比。”

如果哪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会告诉对方怎么去看事物好的一面。他说:“每天早上,我一醒来就对自己说,巴辛,你今天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心情愉快,也可以选择心情不好——我选择心情愉快。每次有坏事情发生,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些东西,我选择后者。人生就是选择,你要学会选择如何去面对各种处境。归根结底,你要自己选择如何面对人生。”

有一天,银行遭遇了三个持枪歹徒的抢劫。歹徒朝巴辛开了枪。幸运的是抢救及时,经过18个小时的抢救和几个星期的精心治疗,巴辛出院了,只是仍有小部分弹片留在他体内。

6个月后,他的一位朋友见到了他。朋友问他近况如何,他说:“我快乐无比,想不想看看我的伤疤?”朋友看了伤疤,然后问当时他想了些什么。巴辛答道:“当我躺在地上时,我对自己说有两个选择:一是死,一是活。我选择了活。医护人员都很好,他们告诉我,我会好的。但在他们把我推进急诊室后,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了‘他是个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动。”“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朋友问。巴辛说:“有个护士大声问我对什么东西过敏,我马上答‘有的’。这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停下来等我说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吼道:‘子弹!’在一片大笑声中,我又说道:‘请把我当活人来医,而不是死人。’”

智慧点拨

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改变你对事物的认知和自己的心情,只要你愿意选择积极乐观的生活,你就可以成为快乐的主人。所以,如果你现在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快乐的人,那就有必要深入地体会一下张中行先生的名言了。也许你觉得无休止的工作是痛苦的,但是你不能否认,在获得成果的那一瞬间,你的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就是快乐的一种表现啊;也许你觉得洗碗是让人厌烦的,但是如果你在厨房里放一点音乐,你也会体会到身心舒畅的感觉……快乐是需要自己来体会和创造的,相信这一点的人,才会永远快乐。

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欲望

在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欲望。在欲望面前,人们经常迷失自己,变得非常贪婪,从而使自己陷入欲望的深渊。张中行先生在《顺生论》中就曾说:“生而有欲,生与欲不可分。已受生而谈灭欲,这样想,也许应该称之为智;这样做,也许应该称之为毅。不过问题在于,实际上万难做到,至少绝大多数人是这样。”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人们很难做到完全地压制和浇灭自己的欲望。但是,如果任由过度的欲望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又会面临种种危机。

人生折射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来面对自己的欲望呢?

先来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每天不辞辛劳地工作,但是他仍然非常贫穷。一天,他来到一片离家很远的树林,碰到一位老妇人,那老妇人对他说:“我知道你每天很苦,但是得到的却是微不足道的。我送你一枚魔法钻戒,它能够使你拥有财富。当你说出你想要得到什么,同时转动你手指上的戒指时,你将会立刻得到你所希望的东西。但是,这枚戒指只能实现你的一个愿望,所以你在许下你的愿望之前要仔细考虑清楚。”

惊愕的农夫接过戒指,激动地踏上了回家的路。晚上,农夫路过一座大城市时,他遇到了一个商人,他拿出了魔法钻戒,向商人讲述了这段奇特的经历。商人邀请农夫晚上住在他家,深夜,商人来到熟睡的农夫身边,他小心翼翼地用一枚相同的戒指,换走了农夫手指上的魔法钻戒。

农夫早上醒来,向商人道谢,却发现商人被一堆金子压死了。农夫在金子堆中找到了戒指。农夫回到家,把魔法钻戒的故事讲给妻子听。妻子按捺不住激动,对丈夫说:“试试看,让它带给我们大片的土地。”因为亲眼看到商人被金子压死的一幕,农夫担心要是轻易向这只魔戒许愿的话,会给自己带来同样的厄运。于是他对自己的妻子说道:“我们必须仔细对待我们的愿望,不要忘记,这戒指只能帮我们实现一个愿望。”农夫又解释道:“最好让我们再苦干一年,我们将会拥有多顷良田。”从此,他们竭尽全力地工作,并且获得了足够的钱,买了他们所希望拥有的土地。农夫的妻子想要一头牛和一匹马。农夫说:“亲爱的,我们何不再继续苦干一年?”于是一年后,他们买回了牛和马。

“我们是最快乐的人,”农夫说,“不要再谈什么魔法钻戒了,我们拥有年轻,拥有坚实的双手。等到我们老的时候,我们再去想那戒指吧。”30年以后,农夫和他的妻子已经变老了,他们拥有了所希望拥有的一切,而那枚魔法钻戒依旧完好地保存着。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我们要做的,是正视自己的欲望,学学故事中的农夫,在面对现实的压力和欲望的诱惑时,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克制欲望、疏导欲望,让它成为我们成长的积极力量,这样我们就不会偏离生活的方向。

智慧点拨

张中行先生说,我们要像对待烈马那样对待欲望,一面要接受烈性,一面要训练它习惯于受节制,能够顺着大路跑而不乱来。不乱来,就是有欲有求,但能适可而止。因此,只要我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欲望,学会克制它,把握好欲望的方向,那么我们就能驯服欲望这匹烈马,从而骑着它,沿着大路快速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