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神秘的现象
12205700000012

第12章 神秘地域,未知魔力(5)

20世纪60年代初,一位名叫纽汉的学者宣称,他找到了指向春分日和秋分日日出方位的标志,并指出91、92、93、94号石头构成了一个矩形,矩形的长边正好指向月亮的最南升起点和最北下落点的方位。后来,英国天文学家霍金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大量计算,用巨石阵来预报月食。后来天文学家霍伊尔更也认为巨石阵能预报月食。这个发现让人们很震惊,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巨石阵的建造者在天文学和数学方面的造诣,远比哥白尼甚至牛顿还高。

巨石阵是天文台的说法也遭到了质疑,有人提出疑问:建造者们为什么不用轻巧而方便的木材或泥土来建造这座天文台,而非要到很远的威尔士山区去运大石块呢?于是又提出巨石阵实际上是一种神秘的宗教场所,和天文台毫无关系。如今,又有人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巨石阵既可能是用来祭祀的宗教活动场所,又是墓葬场所,同时也还可能是观测天象的天文场所。

巨石阵究竟有什么用途,现在学者们仍然争论不休。

充满死亡气息的湖泊

1984年8月16日的清晨,一位叫福勃赫·吉恩的年轻牧师和其他几个人正驾驶着一辆卡车经过喀麦隆境内的莫努湖。这时,看见路边有个人仿佛睡着了一样。但当吉恩走近摩托车时,他发现那个人已经死了。而吉恩转身朝汽车走去时,忽然觉得自己的身子发软。吉恩和他的同伴闻到了一种像汽车电池液一样的奇怪气味。吉恩的同伴很快倒下了,而吉恩却设法逃到了附近的村子里。到早上10点半,当局得知已有37人在这条路上丧了命,很明显这些人都是那股神秘的化学气体的牺牲者。这股化学气体包围了200米长的一段路面。虽然还没有进行尸体解剖,但对尸体进行检查的巴斯医生断定这些人都死于窒息,他们的皮肤都有一度化学灼伤。使这些人丧命的气体是从莫努湖中自然产生的。附近的村民报告说,在前一天晚上听到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当局注意到湖里的水呈棕红色,这表明平静的湖水已经翻动了。

这股气体是怎样出现的?火山学家西格德森认为在最深的水中,通过保持碳酸氢盐的浓度,微妙的化学平衡使莫努湖发生了强烈的分层。某种东西扰乱了这种分层,使深水中丰富的碳酸氢盐朝着水面上升。这种压力的突然变化,释放出二氧化碳,就像打开苏打水瓶盖一样,这一爆发形成了5米高的波浪,使岸边的植物都倒下了。这股气体也就是密度很大的二氧化碳气体,这股气体被风带到了路上并一直停留在离地面很近的地方。西格德森说,很明显在黎明前的这段时间里,天黑使村民看不见这些气体,同吋,这些气体中含有硝酸,这就使人们天亮时能看见它,也能解释死者皮肤上的灼伤。

据调查者说,这一事件是非常奇特的,技术人员曾考虑过利用这种分层作为能源的一种来源,但后来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他们害怕由此而引起巨大的气体爆炸。而现在引起极大关注的是,这种情况可能在喀麦隆其他具有火山口的湖中再次发生,因为这些湖都可能像莫努湖一样分层。

在我国也有一个类似的怪地方。中国云南腾冲县有一个扯萑泉,此泉是个土塘子,面积不大,泉水充盈,表面看来一切正常,但它有一股毒性,不但能捕获天上的飞禽,还能杀死两三千克重的大鸭子。鸟儿一旦飞临土塘上空,就掉落死亡;走兽误饮泉水,便一命呜呼。有人前去观奇猎异,好久不见鸟儿飞过,便向农家买来鸭子作试验,只见鸭子哀叫几声,挣扎着漂浮两三分钟,就不再动弹了。科学家进行研究和分析也始终解释不清楚原因。

南极“不冻湖”成因难辨

提到南极人们马上会想到寒冷,想到那人迹罕至的冰雪世界。在南极,放眼望去,皑皑白雪、银光闪烁。在1405.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几乎完全被几百至几千米厚的坚冰所覆盖,零下五六十摄氏度的气温,使这里的一切都失去了活力。然而,有趣的自然界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奇迹,在冰冷的南极竟然神奇地存在着一个“不冻湖”。

科学家们所发现的这个“不冻湖”,面积达2 500多平方千米,湖水遭到了极其严重的污染,并有间歇泉涌出水面。科学家们对这个湖的周围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它附近不存在类似于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为此科学家们对于出现在这酷寒地带的“不冻湖”也感到莫名其妙。

为揭开此谜,苏联考察队利用电波器在他们基地附近厚达3 000米的冰层下,又发现了9个“不冻湖”,这一新的发现使得对“不冻湖”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接着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推测,提出了各种见解。有的科学家提出这是气压和温度在特殊条件下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持这一见解的人指出:在这3 000多米冰层下的压力可达到28 168千帕,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大地所放出的热量比普通状态下所放出的热量多,而且冰在零下2摄氏度左右仍会融化。另外,冰层还像个大“地毯”一样,防止了热量的散发,使得大地所放出的热量得以积存,这样在南极大陆的凹部就可以使大量的冰得以融化,变为“湖水”。

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在南极的冰层下,极有可能存在着一个由外星人所建造的“秘密基地”,是他们的活动场所散发的热能将这里的冰融化了。还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个“温水湖”,很有可能在这水下有个大温泉把这里的水温提高了,将冰融化了。但有些人反驳说:如果这里有温泉水不断流入湖里,为什么湖上的冰冠没有一点儿融化的迹象呢?为了解释这一问题,人们在冰层上架起了钻机,取出了冰下的样品,发现湖底的水完全是凉的,这就说明了在湖下并不存在温泉,湖水不是由于温泉而热起来的。

还有一些科学家推测为:湖水是由太阳晒热的。他们是这样解释的:这个四周被冰山包围的湖实际上是一潭死水,它很容易聚热。这里的冰层起到了一个透镜的作用,这种透镜可以使太阳光线聚焦,成了湖上的一个热源,当阳光照在四面冰山上的时候,就有少量的热被折射到这个透镜上,天长日久,就形成了这一冰川上的“不冻湖”。但同时也有人提出为什么太阳不会把湖上的冰融化呢?如果湖上的冰起到透镜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在其他的地方没有这种现象呢?

围绕“不冻湖”产生了各种观点和看法,但没有一个足以使人信服。在冰山上出现“不冻湖”的确太神奇了,科学家们似乎也被这种现象难住了。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能揭开这层面纱。

神秘莫测的苏丹金字塔

非洲给人的印象,除了自然景色壮观、野生动植物众多外,还充满了迷惑与神秘,比如苏丹鲜为人知的小金字塔。

在苏丹北部达迈尔和尚迪两座城市之间,有一种用红石块建造的小金字塔坐落在可以俯视尼罗河流域的高地上。这些金字塔有20多座,最大的有二三十米高,塔与塔之间相距很近,有的塔基几乎相连,它们的形状和埃及金字塔不一样,塔身陡直,塔基突出部分有一座拱门,里面有一条通道。从苏丹首都喀土穆出发,往西部几个小时的车程就能见到金色的沙丘中有一片小金字塔沐浴在阳光下,这些都是库施王国的法老们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间建造的。据历史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努比亚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从纳巴塔向东南迁移,在麦罗埃建成了他们最后一个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在城外的两条沙脊上,麦罗埃历代国王建造了40多座金字塔作为自己的陵墓,每座金字塔前都建有祠堂。但到了公元4世纪,麦罗埃逐渐衰亡,小金字塔也无从考证了,直到19世纪后期它们才被西方考古学家发现。与埃及的金字塔相比,这些小金字塔低矮而陡峭,但最高的也有数十米,而且相互间距离很近,相当壮观。由于这一带找不到花岗岩,这些金字塔都用砂岩建造,而且内部用沙和碎石填充,不像埃及的金字塔那样完全用石料砌成。

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已使小金字塔表面风化,部分倾塌。大部分塔前还保留着祠堂,但完整的很少,有的只剩下一圈墙基。这些祠堂的大小高低各异,但规格大致相同,都是仿埃及神庙的对称长方体建筑,中间是大门,两旁的墙上是大幅浮雕。尽管风化严重,已经难见全貌,但还是可以辨认出所刻大多是墓主的形象。在一些祠堂的残基上还能看到用努比亚文字刻的铭文或题记。在公元前200年,麦罗埃人就已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努比亚文字与古埃及文字很相似,明显受到其影响。虽然经过50多年的研究,但专家还只能破解出23个字母符号的语音和名称,却难以破译其语法和词汇,因而还无法了解它们的内容。

虽然苏丹政府早已对这些金字塔进行了保护,但炽烈的阳光、昼夜的大幅温差、强风和飞沙几乎无时不在威胁着这些两千多年高龄的古物,人为的破坏也没有断绝。但无论怎样,我们从这些小金字塔中还是分明能感受到苏丹的历史是那么稳定、恒久、源远流长。

人们一直想知道这些金字塔有什么用途,当时是怎样建造的?由何人所建?围绕着这些有趣的问题,世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学者菲利普斯认为,这些苏丹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的作用一样,是公元前3世纪开始的麦罗埃历代国王和王后的墓,墓就在塔下面。有人已对该王国首都所在地进行了挖掘工作,并挖出一个规模巨大的城市遗迹:三条林荫大道和多处贵族住地。金字塔是最高统治者的陵墓,这是国际学术界的一致结论。这个结论最近受到了挑战。法国两位专家艾赫利和爱乃尔则认为,苏丹金字塔是颂扬埃及主神的巨大神庙,与法老陵墓之说毫无关联。他们认为麦罗埃文化深受埃及文化影响,所以苏丹金字塔同样是宗教建筑,而非王朝历代国王和王后的陵墓。

那么,这些苏丹金字塔是何人所建的呢?历史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不少专家和学者当然认为这是麦罗埃人民的伟大杰作。还有的学者同样认为这是“外星人”的杰作。

耶路撒冷的哭墙之谜

著名的圣城耶路撒冷是犹太、基督、伊斯兰三大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最有名的是1平方千米的老城,老城最有名的是东南角面积仅0.135平方千米的圣殿山。圣殿山是圣城中的圣城,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冲突中最敏感的耶路撒冷问题其实就是圣殿山的归属问题。耶路撒冷地处三大洲要冲,历经37次征服,8次被毁。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各在这里统治过500、400、1 200多年,留下各种宗教遗迹200多处。圣殿山周围正是各宗教遗址相互重叠、难分彼此的地方,所以结怨深远、难以化解。

为什么圣殿山如此重要呢?传说犹太先祖亚伯拉罕在此领受上帝旨意,为了纪念犹太民族最神圣的地方,相传公元前1010年,所罗门王开始在摩利亚山(现在的圣殿山)建设圣殿,以便存放约柜等圣物,圣殿于公元前957年竣工。建成后的圣殿雄伟非常,号称是上帝的所在。但好景不长,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到这里摧毁了圣殿,掳走了犹太人。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犹太人才被允许返回,并得到归还的5 000多件圣殿物品。公元前516年,犹太人动手在第一圣殿的原址上补建第二圣殿。不幸的是公元70年,罗马帝国镇压犹太人起义,将重建的圣殿彻底焚毁,只留下西墙墙基的一段。后人收集残石,在墙基上垒出了一堵墙。

罗马时期,每年11月9日圣殿毁灭日这天,才准许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到圣殿西墙遗址祈祷。饱受苦难的犹太人面对圣殿的残垣断壁总忍不住欷歔哀哭,“哭墙”因此得名。这堵墙在2002年7月出现了极其不寻常的异象,这面巨大的石墙中间的一块巨石上异样地出现了一道水迹,经过几天风吹日晒依然如此,既不扩大,也不消失。难道这真是“哭墙”的“泪水”吗?这令不少极端正统的犹太教人士激动不已,因为在犹太教传说中,哭墙流泪是犹太救世主弥赛亚降临的先兆。而一些犹太教的神秘教派说,在他们的典籍中预言,若哭墙流泪的话,是世界末日的先兆。一时间,各种说法纷纷而起,有的人为之欣喜,而有的人为之惊恐。难道真是哭墙“哭了”,难道这些水迹真是哭墙的泪水?

哭墙是犹太民族2 000多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来这里的人都一律戴小帽,因为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哭墙边上,每天都会有很多犹太人自动分成男女两拨,分别在哭墙的南北两段祈祷,他们常常手捧《圣经》祈祷,犹太人的做法使哭墙更显得神秘与崇高。所以“哭墙”流泪引起很大的风波,人们议论纷纷。一位在哭墙祈祷的犹太青年称,哭墙出现水迹并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一种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当时查明,原因是哭墙另外一侧用于滴灌的水管发生渗漏,而渗漏的速度和蒸发的速度正好相抵,所以水迹能够长时间既不消失也不扩大。后来以色列文物局在发布的调查结论中说,这一现象属自然现象,是由于一种长在石头中间的植物腐烂后引起的。专家也指出“这不像是水迹,看来是植物的分泌物”。但没有人解释为何其他一样有植物的石墙没有水迹,对水迹为什么不蒸发也不扩散,也都没作出合理的解释。

虽然“哭墙的泪水”被专家们证实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很多教徒还是相信这是神的感应。

摩亨佐·达罗城的消失

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南部,印度河的右岸,有一座半圆形的佛塔废墟。多少年来,这里一片荒芜,满目凄凉,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丘”,但许多学者喜欢称它为“核死丘”。1922年,印度勘察队员偶然在这里的佛塔废墟内,找到了几块刻着动物图形和令人费解的文字的石质印章。此后60多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出了一个建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古城遗址,向世人证明了印度河文明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一样古老而灿烂。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摩亨佐·达罗城,它是标志印度河文明的古城,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