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从小为孩子积累成才的资本
12206200000017

第17章 品德资本(3)

对于太小的孩子来说,日常生活和想像混淆不清。当他要改变或否认现实时,那是因为他希望现实能按着他的意愿变过来。从2岁起,他就会拿着一只空杯子假装喝桔子汁。3岁到4岁,这是以想像为伴的年龄,也是想像生活的顶峰。以后,他将进幼儿园,在那里会遇到许多伙伴,而且还可以使他的梦想具体化。他要在类似讲故事那样的生活中一直到6岁,或者更大一些。“长毛绒玩具鸭打碎了花瓶”,“洋娃娃吃掉了巧克力”,这并不是在撒谎,这是孩子和玩具打成一片,孩子让玩具说出他所要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动物世界是他的天地,孩子需要这样的想像世界以培养他的个性。因此我们不能把孩子在必要的发展阶段所发生的事情,都称之为谎言。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和孩子一起游戏,然后告诉他洋娃娃是不会吃东西的。和孩子一起玩耍会发展你给予他的信任,渐渐地会帮助他对现实和想像加以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常常为了诱导孩子做一件事,就轻易许诺,而事后就忘记了。孩子的希望落空了,他发觉妈妈在欺骗自己,在向自己撒谎。比如,妈妈嘱咐儿子,在奶奶家要听话,如果表现好,星期天就带他去动物园。结果,孩子努力去做,表现得很好,而妈妈星期天有许多家务要做,就把日期推后,而且一推再推,最后不了了之。孩子因为妈妈的诺言没有实现,感到失望,并因受骗而愤怒。此外,孩子也从中得到了一些不正确的“经验”:

为了要达到目的,夸张一点说话、许诺也无妨。

妈妈在对自己撒谎,自己受骗了。

妈妈的言行不一致。

妈妈是会失信的,以后不能完全相信她的话。

撒谎是允许的。

所以,对待孩子的有意说谎,要认真分析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果是父母要求过高、对孩子过分严厉造成的,父母要先纠正自己的做法。如果是孩子本人的坏习惯,应该及时给他讲清道理,经常鼓励和督促他改正不良行为。如果孩子的说谎是出于某种善意的高尚道德情感的表现,那应当值得父母去表扬奖励的。

总之,父母要耐心说服,讲清危害,以身作则,从而教育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来。

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不说谎,才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信誉;如果经常说谎,会令人觉得你的话不可靠,到你说真话的时候,别人也可能仍然不相信。

不能纵容孩子在学习上作弊

如果说孩子在学习上作弊,犹如在生活中说谎、欺骗和偷窃,那么,纵容作弊等于惩罚诚实。

诚实的人迟到了,就说:对不起,迟到了;而不诚实的人迟到了,则会寻找一千个理由,说自己为什么迟到。

说谎和欺骗在学校最普遍的表现是考试作弊,这种作弊甚至已超越个人行为而成为一种集体作业。在广东作弊已用上了手表型的微型接收器,超前一步实现了现代化。更令人震惊的是,许多老师为了不得罪学生或者为使自己班级的成绩给自己添光彩,对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意怂恿。说谎这一丑行有意无意地被看做“小事一桩。”

说谎并不是中国学生的专利,美国学校也不是真空,但美国人却把学校的“作弊风”作为一项“国家丑闻”来对待。美国德州品德教育研究所的所长马尔基说:“欺骗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在课堂上撒谎的学生将来就会对同事、上司或妻子、丈夫撒谎,如果一个国家不珍视诚实,把品德看作无足轻重的小事,我们的社会将变得多么可怕!”

美国的学校对这种现象非常重视,在圣路易斯地区当了30年校长的阿尔布先生说:“我们要把重心放在怎样培养学生在没有别人监视的情况下自觉地保持优良品行。有人说学校无法教给学生价值观,因为这些价值观是有争议的。什么时候诚实、正直也变得有争议了呢?”

美国犹他州的北雷圣中学开设了一个价值观教育课程,要求老师强调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行为重要性。在德州的斯密斯高中,学生们在老师引导下创造了他们的六条道德准则,强调诚实和品德。

一些学校已采用了需要学生通过宣誓来遵守和监督别人遵守的准则。缅因州的布拉德尔亲身感受到了这些准则在抵制欺骗方面的功效。1999年12月,在温德哈姆就学的高年级学生布拉德尔考试不及格。一天下午,他照抄了另一位学生的数学作业,当他被请到校长室时,他十分惊愕。“我们已注意到你骗我们了,”校长说。原来,是一位同学按照学校的准则“举报”

了他。

但是,光有准则还不够,教育者必须做更多的努力,学生们在考试时应尽量互相坐得远一些,考试卷也应有所不同,老师应该对每年度每个班级采用不同的试卷,并在考试时认真监督学生。

必须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行为将被记录在案。美国纽约的一位高中生承认,他和他的朋友几乎每一门课程都作弊,但在一位绰号叫莎兹的女老师的课上却从来不敢。她在考试时总是在巡视教室,并与作弊者直接交涉。“如果你的眼睛再左顾右盼,我就撕掉你的卷子,给你吃颗鸭蛋!”

北京某名牌大学一位学生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成绩高得令那些招生的美国教授咋舌。到校不久的一天下午,女导师给他派了任务,让他从两点到三点在实验室做实验。

实验室里刚好有一部电话,可以打美国境内的长途,结果他在这一小时内打了40分钟长途,和在美国的同学聊天。过了几天,导师偶然从记录电话的电脑上发现了这个事实,非常生气,就把他叫来询问:“那天下午两点到三点,你在做什么?”“在按照你的要求做实验。”“除了做实验,还做什么了吗?”“没有,我一直在专心做实验。”女导师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几天以后,校方宣布:开除这个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

另一个故事是一个物理学家讲的。

一次,他的一个研究生和一个同学一起上街,在商店里拣到一个钱包。这个研究生出了个“馊主意”,他先让那个同学把钱包交给商店保安部门,然后再去冒领。后来真正的失主来报案,事情才败露。这位物理学家毫不犹豫地把这位研究生开除了,他说:“我不信任他,如果将来做实验,他擅自修改数据怎么办?”

说谎和欺骗如果得不到惩罚,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仅会强化这些欺骗者的不诚实行为,而且实际上“惩罚”了那些诚实的学生,使他们的道德观发生动摇甚至瓦解。所以,学校、教师和家长对说谎和欺骗的行为要深恶痛绝,敢于采取严厉的惩罚。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个即使是非常聪明、知识和技能出类拔萃的孩子,如果缺乏责任心,那也不是个健全的孩子。

——[日]井深大

一定要及早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我们今天的新一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等一切便利条件,独生子女的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加重。虽然我们不断地教育孩子,自己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长盛不衰,要为祖国而学,为人类进步而学,但由于没有用更现实可能的目标与体会来鼓舞、激励他们,这些长远的目标就显得空洞,缺乏实际意义,需要父母与社会教育工作者一同找出途径与手段,来弥补成长中的孩子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所缺乏的重要一课,找出对孩子们成长有根本意义的家庭社会因素。

父母从小就造就孩子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会让孩子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然而,生活中的很多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讲这样的话:“现在我们生活好了,我们再也不需要你为家里操心了,只要你能把学习搞好,争取考个好大学,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我们哪怕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愿的。”其实,像家长们的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天方夜谭的想法。不让孩子为家里操一点心,实质上就是在剥夺孩子应有的责任心,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怎么能够在将来有所作为呢?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荣誉感,需要家长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都要让孩子们去充当一些比较有意义的角色,设法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对于集体所产生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学着培养他们战胜自己的弱点,增长各方面能力的坚定信心。

在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要轮流担任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组织各种班级活动,以锻炼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结果孩子也都很愿意参与,并且会为自己日渐增长的能力感到自豪。

而在家庭中,家长则应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他们力所能及并且和他们的年龄相当的劳动任务,譬如让他们打扫卫生、负责为院子里的花草浇水等等。

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一些平等的交流,也是培养他的责任心的一种方式,父母不但要倾听他的心声、感受,也要同他谈一些父母自己的喜怒哀乐,内容当然应该是孩子所能理解接受的。

谈一谈建设家庭的计划,在孩子大了一些后,父母甚至可以与孩子商讨一些关于家庭财政的安排。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能够向孩子们敞开相互交流的大门,经常向他们讲一讲成年人所遇到的苦恼、家务事的繁琐、工作上的困惑,就会使孩子从小懂得家长的难处、生活的艰辛,他们会产生为家长分担一些忧虑的念头。家长则应捕捉住孩子的每个心愿,对他们的理解与分忧的愿望表示很欣赏,并且要为有这样懂事的孩子而感到骄傲。多聆听关心他们的意见,充分采纳他们所有有价值的建议,还要欣赏他们想帮助家长的举动,这些都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和对家庭有所助益的自豪感。让孩子对于家长的工作经历及家庭里的日常事物进行了解与分析,也是让孩子洞察世事、了解社会的好途径,锻炼出他们的分析、判断与处理事情的能力,为孩子将来有一天走上社会打好应有的基础。

把价值观纳入责任感教育中来

世界各地的父母都在寻找教孩子有责任感的方法。在对孩子进行责任感教育时,不妨把价值观教育纳入进来,这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对责任感的认识。

在许多家庭里,父母希望通过日常琐事来找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倒垃圾,做饭,给草坪割草,洗盘子等等,父母相信这些行为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有效的。而事实上,这些日常琐事尽管对待家很重要,但是可能对培养责任感的影响很有限。

因为责任感是不可以强加的。责任感只能从内心产生,由从家庭中和社区中吸取的价值观中慢慢培养和指导。

没有积极的价值观来支撑的责任感可能会危害社会,具有破坏性。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成为有责任感的人,是希望他们的责任感来源于高尚的价值观,包括尊重生命,关注人类的幸福,用常见的词汇来说就是:同情、责任和人道。

孩子究竟能学到多少我们希望他们知道的东西,取决于他们内心对我们教导的情感的反应。价值观不可以直接传授。

孩子只会被那些他们爱戴、尊敬的人同化,通过模仿他们,孩子们吸收了他们的价值观,并且成为孩子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孩子责任感的问题再次回到了父母身上,或者更精确地说,回到了父母的价值观问题上,回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表达出来的价值观上。

我们通常不会把责任感放到一个较大的框架中去考虑。我们考虑是不是有责任感,常常是就更具体的方面而言的:孩子乱糟糟的房间、上学迟到、马虎的家庭作业、不情愿的钢琴练习、绷着脸不服从命令,或者态度恶劣,等等。

尽管孩子可能很礼貌,把自己和房间都收拾得很整洁,家庭作业也做对了,但是他们还是会作出不负责任的决定,特别是那些整天被父母告诉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孩子,他们很少有机会去实践自己的判断能力,很少有机会自己作出选择、培养自己内心的标准,因此更容易作出不负责任的决定。

家长要注意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孩子,使他们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一位爸爸对儿子说:“今天奶奶在的时候,你真是一个好帮手,我好喜欢你能扶奶奶从沙发上站起来。”

“真的!?”儿子惊讶地看着爸爸,没想到爸爸会注意到他的行为。当时他根本没注意到这些小的细节。

这样,爸爸便让儿子知道这些和善、关怀的举止,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

这种家庭价值观,可以随时从生活中取得,随时教育孩子,一代传给一代。

有时候,必须有选择地教导孩子他们可能疏忽的好行为。

7岁的小敏刚学会一种新的编织手镯法,她的所有好友都很喜欢这种手镯,小敏便开始做手镯送给她们,并为她们挑选适合的颜色。

针对这件事,妈妈可以表达几种不同的看法。她可以就女儿的艺术天分加以赞赏:“你做的手镯真的好漂亮,你对颜色也很有品味。”或说些比较有商业眼光的话:“这些手镯做得真好,可以卖给那些工艺店了。”可是这位妈妈却充满爱意地说:

“你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能送给每个朋友她们所喜欢颜色的手镯。”妈妈让女儿觉得,她特别欣赏女儿的善解人意及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进而为女儿的价值判断铺路。

当然,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事情的允许程度也各不相同。重点在于,我们应影响孩子,让他们喜欢自己并建立起是非辨别的能力及正确的道德观。

提到赞成或不赞成,正是指价值判断,让孩子明白是与非、好与坏、更好或更糟。即使我们没把话说出来,孩子仍像专家一样,明白我们是否赞成,但这不表明他的认知就能和行为画上等号。等他们长大成熟,必然会有自己的风格和价值观,当然,它可能不会和我们的一样,当时爸妈或许会失望,但是不管我们是否曾同意他们的每一个决定,如果孩子能为自己磊落的行为负责,我们都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特别是在青少年阶段,隐约出现的压力会逐渐成为影响孩子生活的主要因素。我们不可能永远陪在他们身边,也不能永远为他们做正确的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教导孩子伦理道德方面价值判断的原因,因为这实在很重要。当他们够大、够清楚事理时,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叛逆行为了。当他们走到十字路口时,就会有坚韧的信心重新振作,去做正确的事。

12岁的汪潮常到隔壁的杂货店去,有时候是去帮妈妈买东西,有时候是自己去买饼干、汽水。他发现,当店员很忙时,有的小孩会趁机偷东西。一天,汪潮急急忙忙跑进杂货店买饼干,口袋里却只有妈妈给他买牛奶和鸡蛋的钱。

他知道如何趁那个头脑简单的店员埋头看杂志时偷东西。不过,汪潮最后决定不冒这个险。他晓得爸妈会因他的偷窃行为伤透心的。当然,他也明白可能不会被逮到。于是爸妈的不赞同,降低了他的行动力。

12岁的汪潮就已将家规融为内在道德,知道偷窃是不对的。虽然环境有让他做坏事的诱因。但在他平静的心灵深处,拒绝诱惑,拒绝偷窃,让他觉得坦荡荡。

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责任感教育的时候,不妨把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与纳入进来,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对责任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