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深海水怪
12257800000036

第36章 天池水怪(2)

1976年9月26日,延吉县老头沟桃胡园公社的苗圃主任老朴和苗圃工人,以及外来的解放军战士,共20多人在天文峰上看见一个高约2米、像牛一样大的“怪兽”,伏在天池岸边休息。大家惊讶地大喊大叫起来,“怪兽”被惊动,走进天池,游到天池中心处消失。

这是有史以来发现“怪兽”人数最多的一次。对“怪兽”体形进行描述时,形容“怪兽”像牛一样大,和刘建封在《长白山江岗志略》中记载的徐复顺等人所看到的“怪兽”体形大小相一致。

目击“怪兽”的人数竟有20多人,说明这次目击“怪物”事件应该是可信的,不太可能是杜撰或者是一时眼花。

1980年8月,先后有人在天池发现“怪兽”,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8月21日早上8点多,在长白山体验生活的作家雷加,早饭后和同伴来到天文峰附近的宽阔地带,忽然发现在天池中有喇叭形的阔大划水线,前端有时浮出盆大的黑点,形似头部,有时又露出长长的梭状形体,像是脊背。第二天,雷加再次发现了天池中有游动的“怪物”,“怪物”脊背很长,看样子至少有牛那么大。

不久后,《光明日报》发表了一则消息,标题为《天池“怪兽”目击记》,详细介绍了雷加目击怪物的过程。

8月23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卢兴华,再次目睹了天池怪兽,他不久后进行了回忆:

“上午9点,我从山上往下走,走到湖边平坦的斜坡,正准备作画,忽然看见水中一个动物正在游动。头像牛,身躯像狗,背部有黑色长毛,它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会儿潜入水中,游得快极了,划水线拖出好几百米。”

同一天,天池气象站的工作人员朴龙植、崔兴恩也看见了怪兽。上午8点40分,在天文峰石岩上,他们看见天池中有怪物露出水面,向北岸游来,身后有很长的人字形分水纹,其头部和一部分颈部露出水面。

怪物的头向上仰翘,颌下有光滑灰白色的皮。过了一会儿,距离岩壁约40米远的湖中又有一怪物出水,水波翻涌。怪物样子很蠢,头约有人头那么大,眼如栗子大,嘴向前凸,脖子细长,大约1米左右,胸前有一条白色环纹。毛皮光滑,类似海豹皮,但无花斑。怪物在距岸30米左右处折回,潜入水中,其转弯时划水半径很大。据推测,怪物可能有牛那么大。

不仅如此,吉林省气象局两位工作人员也在那天目睹了天池怪兽。上午他们从山顶向下走时,在距天池边30米的地方,也看到了天池怪兽,而且看到了5只。

他们回忆,共有5只怪兽,头部和前胸昂起,头大如牛,形体如狗,嘴如鸭,背部黑色油亮,似有棕色长毛,腹部雪白。他们边喊边开枪,都没有击中,怪兽迅速潜入池中,不见踪影。

这一次目击事件,“怪兽”数量不仅增加到了5只,而且由于目击者离“怪兽”非常近,因此对“怪兽”的描述非常详细,甚至可以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大致勾勒出“怪物”的样子。

那么天池里真的有“怪物”吗?

8月25日,吉林省旅游局凌雨三局长和几位工作人员到长白山考察旅游资源。他们听说天池前两天发现了“怪兽”,都很感兴趣。为了弄清情况,他们特意到天池气象站,邀请目击天池“怪兽”的朴龙植等人,举办了一个小型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气象站的观测人员介绍:“这些天,天池气温很高,气压很低,出现了十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怪事,一些天池的雨燕撞悬崖死亡,天池里泛起类似黄泥浆的沉积物,天池岸边还发现了类似猫的脚印和粪便。”

随后朴龙植等人也介绍了发现“怪物”的经过。这次座谈会上,大家并没有讨论出一个确切的结果。

许多离奇的事情凑到了一起,使得天池“怪物”变得更加神秘。一个月里发生了好几起目击事件,不仅没有加深人们对天池“怪物”的了解,反而使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虽然,国内外人士对天池“怪兽”都很关注,但是国内仍然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天池里到底有没有“怪兽”存在。

人们不再满足于传闻,希望得到一点“怪物”存在的确凿证据,哪怕一点也好。

于是1981年夏天,《新观察》杂志社记者李晓斌,专程从北京赶到长白山,想要拍下天池“怪兽”的照片。从8月末到9月初,他在天池停留了十多天,却一直没有任何收获。直到9月2日这天,中午吃完饭后,他在天池边上架好三角架,放好相机,这时一只乌鸦从天池上空飞过,他的视线下意识地随着乌鸦移动,忽然发现乌鸦飞这的天池水面上有个黑点在移动。李晓斌本能地按下快门,时间是下午13点20分。

李晓斌洗出照片后,从照片上看到,自左而右飞翔的乌鸦十分清晰,其身后呈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明显是一只露着脊背和后脑的动物在游泳,其尾部有一条不长的划水线。根据观察和照片显示,这只动物露出水面的部分估计有1.5~2米。

这是第一张天池“怪兽”的照片,这张照片随后在《新观察》上发表,引起了巨大轰动。

发现天池怪物的事件继续不断出现:

1986年8月5日,早晨6点35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局局长冯文,在天文峰山顶发现天池中有一棕黄色“怪物”,长约2米,宽约0.5米,如同一块大浮石,漂浮于水面,“怪物”头、颈抬起,头离水面约1米,头部呈黑褐色,没多久,“怪物”潜入水中。

6点45分,“怪物”再次露出水面,从天池东南方向西北方向游去,速度很快,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人字形波纹,划水线长约20米。一直到7点25分,“怪物”才潜入水中,消失。

这次目击“怪物”的人数很多,共有64人,堪称目睹“怪物”人数最多的一次。

1988年8月的一天上午,正在天池边巡逻的抚松县边防部队的几名战士,惊奇地发现天池水面有一条又宽又厚的划水线,并且水线很长,似有动物来回游动,整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1994年7月24日,吉林大学的周介文教授陪同国家教委外事司的同志到长白山休假。一行约20人,从长白山西坡的抚松县境内,登上山顶。当时天气特别晴朗,视野非常好。天池湖面水平如镜,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湖中朝鲜一侧有个小木船。

下午3点多,有人发现湖里有一巨大生物,大家一,果然看见一个黑点,于是猜测究竟是什么在水里游动。随后,大家分别用25倍、12倍以及8倍的望远镜从不同角度观察。

从正面看,“怪兽”长着黑脑袋,用25倍望远镜看时,发现怪物翻了个身,可以看见它的肚皮是白色的。

“怪兽”的划水线非常清楚,但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

“怪兽”在湖里活动了约半个小时。

周介文拿起相机,先后拍了共50多张照片。他在山顶的观测点到湖边大约有两千米距离。“怪兽”一开始像是在水里悠闲地游玩,并向岸边游来,接近岸边时,像是受到了惊吓,急忙向湖心游去,速度非常快。这时周介文大约每秒钟拍一张。从拍下的一系列照片来看,这时“怪兽”身后的水纹已经不是开始时的三角形,而是一条直线,证明它此时游泳速度很快。

后来“怪兽”消失在水中,之后再没有出现。

周介文教授分析,“怪兽”应该不是陆上动物,而是一种水生动物。因为如果是陆上动物,游泳速度不可能这么快,而且如果是陆上动物,它受到惊吓之后应该往陆地上跑,而不是向水里游,这说明水里才是它的家,对它来说水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怪兽”会不会是浮石呢?周介文教授很肯定他看到的“怪兽”不可能是浮石,因为那生物向岸边游来的时候有划水线,还能转弯和定向游泳,特别是向湖心游的时候,速度非常快,甚至一般的陆地动物也不可能游这么快。

周介文还认为,这个“怪兽”也不可能是朝鲜的小船,因为他们可以目测出小船要比“怪兽”大得多,并且是整个浮在水面上,而“怪兽”只是头部露出水面,在场的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动物。

周介文教授很幸运,他第一次看到“怪兽”时,就拍到了“怪兽”的照片,而且拍下了近50张“怪兽”在天池中活动的照片,为研究天池“怪兽”留下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