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风险性与投资者的适合程度。在金融资本营运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由于其财力、物力、人力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也大不一样,这就要求投资者应在对自身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风险适度的投资经营对象。对于财力微薄,初涉市场的投资企业来说,它就不能期望获得巨额收益而选择高风险的证券;同样道理,对于财力雄厚、富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如果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证券进行投资运作,则显然有些过于保守。
第二,收益性。
收益是大多数投资者的最终目的,而成本和收益是另一对相关的概念。因此,在选择金融资本营运对象时,还应考虑收益率、价格、手续费和税金等因素。
第三,流动性。
由于证券是金融资本的主体,因此金融资本的流动性也就主要表现为证券的流动性,即证券的变现能力。在没有二级市场的情况下,证券的流动性取决于证券的偿还期限,期限越短,流动性越强。如果存在二级市场,证券的流动性则主要取决于二级市场的发达程度和某种证券的热度。二级市场越发达,证券转让越方便,流动性就越强。
第四,便利性。
便利性是进行金融资本营运活动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它主要是指投资购买证券所需要的时间,交割的期限,认购手续是否迅速方便,是否符合投资者的偏好等等。一般说来,金融资本经营的便利性与交易市场的发达程度是相对应的。在从事国际证券投资时,投资者往往需要考虑这一因素。
必须指出,在实际的金融资本营运中,同时具备上述所有有利因素的投资对象常常是不多见的,这就需要求投资决策者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抉择。
4、金融资本经营的时机分析
经营金融资本的过程须注重时机的分析。这对科学预测,合理投入抛出,规避风险,保证实现最佳经营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确定买卖时机的因素。
确定金融资本的买卖时机通常要考虑获利率、本益比及本利比三项要素。
①获利率。所谓获利率,是指证券投资者投入资金额所获得收益的百分比。
②本益比。所谓本益比,是指证券价格与收益之比。获利率计算的是获利的百分比,而本益比则是倍数。
在应用本益比计算时应注意与当前的利率水平相比较,然后再确定是否有利于投资。
③本利比。所谓本利比是当期的每股股利除以目前每股的市场价格而得的倍数。
本益比与本利比的区别在于,每股税后收益常常大于股利。同样,计算本利比时也要与当前的利率水平相比较,才能得到真实的比值。
其次,金融资本买卖时机的一般策略。
由于证券是主要的金融资本,因此我们主要以证券为对象来探讨金融资本经营中买卖时机的一般策略。
与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相适应,证券的市场价格变动也常常呈现出循环性质,即呆滞期、回升期、活跃期、回落期,这种周期性循环反复出现,各个时期的期限长短并不确定,所以投资者要把握时机,适时地买进或卖出,在证券价格周期性变动的不同时期采用相应的对策,以取得最佳的投资经营效益。
①回升期的对策。在回升期,大多数证券价格开始上升,整个证券市场的指数升幅极大,这时,可以适当购入风险较大的证券。风险证券由于在呆滞期受到的打击最重,其价格常常降到极低的水平。回升期位于呆滞期之后,此时各种证券的价格都偏低,而高风险证券可能最为偏低,它将在回升期开始后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升值的潜力和空间都较大。
②活跃期的对策。在活跃时期,大多数投资者都已了解了价格的上升趋势,并看到未来经济状况的美好前景,因此激发了众多投资者的投资欲望和兴趣,证券价格也不断攀升。此时的高风险证券已接近到其公平的标准,从现在开始,它们已不再是便宜货,应该停止购买。其他的偏低股票价格也会上升,但它们上升的顺序有先有后,上升的幅度亦高低不同,难以准确判断和把握,投资者可以根据其投资心理和经验进行分析判断。
③回落期的对策。在证券价格的回落期开始时,许多股票价格达到其最高峰,并从此开始下降。因此,投资者可在此时分批卖出高风险证券,收回资金,购进优良证券,即价格能够维持坚挺的证券,或者把收回的资金转为现款存储,以保证资本的安全性。
④呆滞期的对策。此时,大部分证券价格开始下降,该是投资者撤离市场的时候了。投资者手中持有的证券,大部分都应当抛出。至于抛出的具体数额,投资者可视自己的判断自行决定。最理想的状况是不要持有任何证券,但这对于某些投资企业来说是不现实的。一般来讲,投资者可将回收资金转向国库券、商业票据等价格波动很小的证券或投资对象,以增强资金安全性,减少损失。
投资者根据价格的周期性变动采取相应的策略,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处于哪一个阶段。一般来说,证券价格的变动往往先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之前发生,所以,投资企业可以通过相应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对证券行市进行预测,把握买卖的最佳时机。
三、金融资本经营实务:股票、债券与期货交易
目前,企业金融资本经营最主要有四种方式,即股票交易、债券交易、期货期权交易与基金投资。
1、运筹股市,纵横捭阖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发给股东作为其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的凭证,也是持股人拥有企业股份的书面证明。
世界上很多企业在不增加资本、出于扩大经营需要或其他目的发行股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为筹集资本而发行新股
发行新股是最普通的增资方法,这种方式又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公司成立时发行的股票不是法定的注册资本,初次发行股票后尚有一定金额,根据实际需要再次发行其余股票。在这种情况下发行新股不必再经股东会讨论同意,也不必再经审批,仅由董事会作出决定即可。显然,这种方式不仅增加公司实际财产,而公司的股份总数也不会变化,因而基本上不会影响到持股人的收益。第二种是公司的注册资本全部发行之后,公司发行新股以增加资本。这种发行的程序较为复杂,工作量大,对新老股东的收益都可能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当公司资产不足抵偿债务,或连续几年发生亏损时,股份公司不能公开发行股票。
(2)为把盈利转化为资本而发行新股
股份公司为了增加资本,可以采取把盈利转化为资本的方法,即公司不把盈利以现金的形式支付给股东,而是根据股东大会的决议将公司盈利即股息、红利的全部或部分划分为股份,按照原有股东持有股份数额,分配给各股东。显然,这种新股票不用交纳股金。
(3)将公司资产重新估价,增值转作资本,发行新股
在盈利企业,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超过原有价值而发生资产增值,经股东大会决议可将增值部分转作资本来增加公司原有资本总额,并以发行新股方式分配给原有股东。这种做法可以在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到一定程度,股票总额与企业实际资产总值严重不符的情况下采用,即将重估资产总值与原有资产总值之差的增值部分转化为资本,并以股票形式按原有股份的比例增发给原股东。
(4)将公积金转为股本,发行新股
股份公司为了实现增加资本的目的,在获利较多、提取较多的公积金后,根据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把部分或全部公积金按原有股东的股份数额比例,分成若干股份发给原有股东。这种股票也不用交纳股金。
(5)为把公司债转化为股份而发行新股
股份公司在发行公司债券时,可以有条件地授予债权人有将公司债转换在成股份的权利(即可转换公司债券)。根据债券持有人的要求,经股东大会决议,可以把债券转换成新股票。公司债券向股票的转化,表明原有公司债券的消失,也就是说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有关负债项目向资本项目转移。
对于世界成功企业而言,股票发行的意义及作用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发行股票可以筹集资金组建新厂。
在股份制企业新成立时,通常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股东资本的。企业即靠购股者交纳的股金组建公司并开展业务经营。在组建方式上,公司企业有两种组建形式:一是由发起人发起成立,发起人要承购全部股票;二是通过招股来成立,发起人只承购一部分股票,其余部分通过招股由其他人认购。
公司企业筹集的这种资本是其自有资本,不必偿还,可以长期使用,它代表着公司的实力,对公司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发行股票可以筹集新资本来扩大经营。
公司为了上新项目,购置新设备来扩大生产规模或筹措周转资金,也要发行股票来获取所需资金。人们一般称这种追加资本为增资。如果拟发行的股票在核定的资本额度之内,需经董事会批准,如果超过了核定的资本额度,则需召开股东大会重新核定资本额,尔后在新确定的资本额内增资。增资呈报政府有关机构,在手续齐全后才算增资完成。增资时原先的股东一般有权按股份份额优先购买。
第三,通过发行股票可以收购其他企业。
在收购其他企业时,增发股票进行收购是一种好办法。例如:A公司准备拿一笔资金来收购公司,此时,A公司可发行本公司的普通股票来更换B公司股东手中持有的B公司的股票,从而完成收购行为。原B公司的股东将持有的A公司的股票卖出,也可以保留A公司的股票从而成为A公司的股东。
第四,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可以代替现金给股东分红。
企业可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将超过资本总额的股东资产转化为资本金,将这部分资本金按增发股票方式无偿地交与股东,其实质是给企业股东分红。
第五,通过发行股票可以提高企业的自有资本比率健全企业经营机制。
对于企业来说,自有资本比率的高低是衡量其经营安全度的重要指标。如果比率过低,企业主要靠负债经营,则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不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因此,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不断增发新股以提高自有资本占整个资金来源的比重。
2、发行债券,借鸡生蛋
债券是债务人为借到一定金额的款项而交付给债权人的,承诺按一定的利率在约定的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约定的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券凭证。发行债券者即为债务人,购买债券者便成为债权人。债权人凭债券领取利息和本金。二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一直到债券利息全部付清、债券本金全部偿还时为止。债券与股票均属于有价证券,但二者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在性质上,股票是股份企业所有权的凭证;而债券只是履行债务的契约。股票每年可以享受分红,但其数额大小却要受企业经营状况的制约;债券持有人则可能得到事先定好的利息,利息的多少与企业经营状况无直接关系。
股票不能收回本金,与发行股票的企业共存亡;债券则到期还本,买债券的人与发行债券的企业之间再没有什么关系。股票持有人可以根据持有股票数量的多少占有发行股票企业的一定控制权,有权过问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债券购买者却无权干涉发行债券企业的经营。对于企业来说,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筹集到的都是长期性资金,都可以安排较长时期的资金使用项目。但是,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可以作为自有资金使用,而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只能算是借入资金。发行股票过多,企业控制权可能旁落;发行债券再多,买债券的人也不能控制企业。
与银行贷款相比,发行债券对企业有如下好处:
第一,用发行债券方式筹来的资金期限长,而且比较稳定,便于企业按计划使用资金和合理匡算成本;银行贷款量的大小和期限的长短则受申请贷款时银行资金状况的制约,不一定能满足企业对贷款的全部需求。
第二,用发行债券方式筹来的资金可由企业自由支配,而银行贷款的使用则受到银行的监督。
第三,银行贷款的审查非常严格,尤其是对长期贷款,审查近乎苛刻;企业自己发行债券则省掉申请贷款审批手续。
与股票的实际成交价格一样,一般地,债券在交易市场上的实际成交价格,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以及一些随机因素等的影响。这些因素较多而复杂,有必要慎重区别。
第一,一般性经济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在一般时期内,当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时,企业肯定要增加设备投资,故而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手中持有债券,则会卖出,如果手头资金不足,就要从金融机构借款或发行公司债,必然造成市场上对资金的需求量急剧扩大,于是市场短期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当经济发展不景气生产过剩时,生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下降,金融机构则会因借方减少而出现资金剩余,于是市场短期利率便会下降,资金纷纷转向债券投资,债券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②财政收支情况
财政在整个年度内,收大于支有盈余时,财政就会把剩余的资金作为存款存入银行。同时也会购入一些金融债券或买进一些发行的公司债,从而造成债券市场需求增大,债券价格便会上涨。反之如果财政入不抵出,则就要向金融机构借款或依靠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卖出所持有的公债而取得平衡,此时扩大了市场上的债券的供给量,债券价格自然会下落。
③中央银行金融政策管理操作
为了稳定通货和维持金融秩序,中央银行有四大金融政策即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策略和选择性的金融调整,其中利率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利率而间接影响资金供求量,从而影响债券价格。调整存款准备金是采用变动民间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选择性的金融调整是对某些特殊部门有选择性的金融调整方法。总之,上述三种政策变化对债券市场的供求状况、债券价格的影响都是间接的,有直接影响的是公开市场管理操作。中央银行往往利用其公开市场管理的职能,当信用扩张时,在市场上抛售债券,这时大量债券充斥于市,价格必然下跌。而当信用萎缩时,中央银行又从市场上买进债券,这时价格则会上涨。
④货币市场利率水平
债券与股票不同,所有的债券在利率发生变化时都会朝一个方向运动,即当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持有者就会抛出债券将资金投向高利金融商品。此时用于债券的投资减少,于是债券价格下跌,反之则流入债券市场的资金增多,投资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上涨。债券价格与货币市场利率呈反向运动,而且债券的剩余时间越长,受市场利率的影响越大。
⑤物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