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生命的黑匣子
12288500000021

第21章 生物的进化:悠悠岁月久(5)

回顾整个生物进化的历史,人们还发现,生物进化有一个加速的趋势。生物出现的初期,进化速度很慢。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的进化用了将近20亿年。从真核藻类到裸蕨的进化过程有几亿年。逐渐地,进化速度越来越快。从裸蕨到种子植物只用了1~2亿年。动物方面也如此。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用了5~6亿年;脊椎动物中从鱼类到两栖类,从两栖类到爬行类、从爬行类到鸟类和哺乳类都只用了几千万年;从猿到人只用了300万年。

有人会问,现在的生物还在进化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生物进化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不是人的意志可以改变的。有生物存在,进化就会继续下去,绝不会停止。有人又会说,红花绿草,小猫小狗,生生死死,一代又一代,从来也看不到有什么变化呀的确,在人的短暂生命中是看不出生物进化的痕迹的,因为生物进化实在太缓慢了,一点点微小的变化都要经过千年万年。一个新物种的产生要经过十万、百万、甚至上千万年。所以靠短期观察是无法看出生物进化过程的。不过,自从人类登上历史舞台,人类对生物的进化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干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干预作用也越来越大。动物的驯化、植物的育种都使物种较快地发生了改变。已经出现的遗传工程还会创造出自然界不会出现的新物种。这些都是生物进化前景中引人注目的问题。

三、人类:生物进化的高峰

动物发展演化到现代的顶峰是哺乳动物。那么,现代哺乳动物发展的顶峰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灵长类中的人类。之所以命名灵长类,是因为“人为万物之灵”.然而,令人奇异的是灵长类,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哺乳动物中最先进的动物,却直接源自于最为古老又最为原始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食虫类哺乳动物。

灵长类的演化顺序:树鼠句狐猴、眼镜猴阔鼻猴、狭鼻猴、猿人类。正好与现代灵长类从低等向高等排列的顺序相同。现代分布在我国海南岛、云贵地区及东南亚的树鼠句,仅松鼠那么大小,其身体结构很像食虫类,但已有了灵长类一些特征,例如,脑颅很大,眼睛已完全被封闭在眼眶之中等,尤其是它不但食虫,还吃一些果实,即已从食虫到了杂食。食性的改变,正是灵长类从食虫类中分化出来的重要关键,也为灵长类的以后演化创造了重要条件。

在新生代之始,由原始树鼠句发展出原始猴类,进而演化出原始猿类。现在生活在亚洲的长臂猿、猩猩(又称褐猿),生活在非洲的大猩猩(又称大猿)、黑猩猩(又称黑猿),就是原始猿类的后裔。不过,过去历史上猿的种类很多,其中距今2500万年前至距今数百万年前的第三纪中、晚期是猿类动物的黄金时期,但现代仅剩下上述的4种了。人与这4种现代猿是亲戚,曾有共同的祖先,当然不是近亲,而是远亲,他们(人和现代猿类)都由森林古猿演化而成。

1.人类何以成为万物之灵

像我国古代史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历史朝代一样,地球的历史也划分为不同的时期、阶段。地球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一层层岩石,好比一本书的书页。地质学家就用地质年代来计算地层形成的时间和先后顺序,共分为五个代。太古代是距今24亿年以前地球历史中最漫长和最古老的一个阶段。在它的晚期,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原核细胞的菌类出现。元古代(24~6亿年)是原始生命逐渐发展的时期,生命由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发展。古生代(6~2.5亿年)是生物大发展的时代。前期,珊瑚、海绵、三叶虫等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晚期,从4亿年起,随着地壳大变动,生长在海水中的动植物纷纷“登陆”,形成两栖类动物及高大的蕨类植物,从而揭开了陆生生物大繁荣的新篇章。距今2.5~0.7亿年,地球历史进入中生代。这一时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异军突起,海陆空三界都成了它们活动的场所。因此,中生代又称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中最近的一个阶段,长约7000万年,共分两个纪:第三纪和第四纪。这一阶段,由于造山运动的影响,相对稳定的温润环境被寒暖悬殊的气候代替,大批动植物灭绝,被子植物、哺乳动物空前繁盛。第三纪时最早的灵长类出现(6千万年前),猿类出现于3000万年前。而真正的人,能制造工具和征服自然的人,出现于第四纪,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在人类形成和不断扩大生活区域的过程中,他们成为对地球历史进程施以重大影响的一个物种。从此,地球的演化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历史时期。

如果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比做100岁,那么,在30岁时出现了最早的细胞,91岁时出现了脊椎动物,92岁时出现了两栖动物,97岁时进入了恐龙时代,人的出现是最后四星期的事,而人类阶级社会的历史则是这四星期最后1小时的事了。

从动物学的角度看,人属于灵长类动物。人和灵长类动物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比如面部较平,不像猪、狗和其他许多动物那样有突出的嘴巴;两眼长在面部前方而不是头的两侧;两眼看到同一视野,并在大脑中综合成立体的图像;都能辨别颜色,辨别方法主要靠视觉而不是嗅觉或听觉;脑和手都高度发达,特别是脑的进化是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的;全年都能生育而不限于特定的繁殖季节,而且大多是一胎一仔。人类与高等灵长类中的4种大猿--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就更加接近。用一位学者的话来说就是“同样的骨骼,同样的肌肉,同样的器官,几乎猿身上的每一个特征在人体上都有表现。其差别几乎完全是各部分在比例上和相互关系上的差别。”由此可见,人和猿关系十分密切,从动物学角度说,它们是亲属。研究的内容越丰富,这方面的证据就越多。比如研究血液,发现人和大猿血液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人的4种血型,在猿类的血液中也有表现。研究细胞,发现人和黑黑猩的细胞色素C的结构相同;在病理上,人类与类人猿所感染的疾病和肠道寄生虫也都相似。

人和猿虽然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但人并不是从猿类进化来的,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认为人、猿、猴三类动物都是由一个古代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在新生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灵长类各科分别按各自的方向进化着。

人、猿、猴的共同祖先是什么动物呢一般认为,大约3000~800万年前,生活在印度的一种小而原始的灵长类动物--拉玛古猿可能是人猿共同祖先的一个代表。但人、猿真正开始分化是大约400~300万年前的事。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以前的看法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由于环境变化,一些古猿被迫离开森林下到地面生活。在劳动中,他们上下肢的分工越来越明显。上肢逐渐得到解放,身体逐渐真立。直立姿势的产生使手脚进一步分化,以适应不同的功能。手脚的形成又引起躯体其他方面产生一系列变化,逐渐形成人类特有的体质形态。同时,在劳动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联系,这促进了语言的出现和形成。劳动和语言一起,又促进了大脑的发展。脑的发展极大地加速了从猿到人的转变。

不过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凡是身体能够直立,前肢的运用比较灵活的古猿,就能取得更多的食物和有效地抵御敌害,从而获得较多的生存机会。反之,身体直立不好,肢体,特别是前肢笨拙,又“不爱劳动”的“獭猿”,就很容易被敌害吃掉或冻饿而死。也就是说,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劳动能力强的被保留下来,繁殖后代并继续进化,不劳动或劳动能力弱的就被淘汰。所以不是“劳动创造了人”,而是自然界“选择了爱劳动的物种”,使其存留和进步,发展成今天的人类。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古猿利用工具进行的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不管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更有道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中的作用都是不可抹煞的。

古猿是过着群体生活的动物,是“社会化”的动物。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讨校霸橙骸币就逐渐变成“人类社会”.从人类一出现,他们的进步就不再是一般动物的进化。因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因不仅限于生物学规律,还开始并更多地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影响。所以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从“新人”到“现代人”阶段,身体形态构造变化不很明显,但以生产工具发展为主要标志的人类文化的发展却越来越迅速,使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因此,从生物学角度看,人是动物;而从社会学角度看,人就远远高于动物,甚至可以说不能等同于动物了。

达尔文和他的战友赫胥黎、海克尔等人,在认识生物进化和解决人类起源问题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了不起的科学家。但他们的理论也有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把人和动物混为一谈。

他们把人看做是动物的一种,与其他动物只有种类的差别,没有本质的区别。这样,他们就把生物界的各种规律一齐搬到人类社会来。例如从自然选择和生存斗争的观点出发,他们把人类分成“高等”和“低等”、“优良”和“低劣”.认为“贵族”比“中等阶级”长得“美”,公开维护阶级不平等现象,更轻视世界各地的土著民族。对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也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他们赞成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认为这是正常的“生存斗争”;他们更支持帝国主义国家对弱国、小国的侵略,认为是人类进化的动力,是“优胜劣败”.这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别国人民找到了借口。因此,把生物进化理论完全照搬到人类社会中来,就得出了完全错误的结论。由此可见,人虽然是动物的一种,但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不认清这一点,仍然要走进错误的死胡同。

那么,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人认为“会制造工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这的确是一个简单易行又比较准确的区分办法。

但近来又发现,一些比较进化的南方古猿也会制造工具,所以有人主张将南方古猿归入动物分类学中的“人科”范围。然而多数人却很难接受“南方古猿”也是“人”这样的说法。看来,用一种简单的标准来区分人和动物是不很准确的,而应该用更综合的办法来区分。现在的一般看法是:人属于灵长目动物。但在自然界生物发展阶段上人类居于最高的位置。它的特点是:具有完全直立的姿势,解放了的双手,复杂而有音节的语言和特别发达善于思维的大脑,并有能够制造工具和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本领。这其中,经过思维而产生意识,使人类能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去改造客观世界,而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界,成为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正是由于这个区别,使人类的进步与动物的进化完全不同了。实在地说,人类的身体很一般,没有什么突出的特长,既没有灵牙利爪,也没有厚皮坚甲;既不会飞,也跑不快。但人类的适应能力却非常强,它能适应从热带到北极的各种气候,但适应办法不是靠产生更多的毛发和脂肪或增加汗腺,而是简单地改变一下穿着或修筑不同的蔽护所就行了。所以人类的进步除了依靠生物学的遗传和优化外,更多的是靠社会和文化的继承。

文化的变化很快,比生物的进化快得多。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和铁器时代,随着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越来越蓬勃兴旺。

但是人类不能完全脱离自然界的影响,因为人类毕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既使人类生活得更幸福,又使自然界减少灾难,变得更加美好。

2.人是低等动物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