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稳一点做事要活一点
12321300000004

第4章 能说会道不如句句藏金

能说会道是一种本事,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人们往往会有一种误区,大部分人分不清楚能说会道和油嘴滑舌之间的区别,所以,能说会道之人很容易被划入只有嘴上功夫,没有手上功夫的行列。

真正的说话高手并不在于说多少,而是在于怎么说,会说话的人不会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口舌钱”上,而是句句藏金,一针见血,这才是说话的最高境界。

1.说话要过脑,不要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中国有句老话非常受用,“药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人要明白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几乎所有谈话中的失误或错误都是由于没有认真考虑后果造成的。所以,说话之前一定要头脑过滤。

话是有硬度的,软话就是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说软话是一个人在交谈中故意放低姿态,它是在承认对方,尊崇对方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一种谦让、低就和退步。后退一步就能海阔天空,小踏步的后退是为了大踏步的前进。

其实,软话并不软,生活中的人往往被夹在两股势力中间,两股势力斗争的非常激烈,并且都希望来自你这方的支持时,就需要你做出的选择。此时,不仅仅是双方最关键的时刻,也是你最关键的时刻,除非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你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一定要先过一过脑子,这个时候,如果一招不慎,就可能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中国老祖宗留下的话,虽然世俗,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比如“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也就是说,啥时候说话都要经过大脑的深思熟虑,千万不要把话说死。古今中外,凡是有高深修养的人士都恪守这样的一个原则,就是在事业取得了成功之后,他们也是从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

当年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长孙氏便被封为皇后。长孙氏的地位顿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做人不是更加肆无忌惮,而是更加谨慎起来,她平常说话的考虑也更多了,长孙氏深知作为国母的行为举止不仅会影响到她个人,更是对皇帝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她处处约束自己的行为,处处做嫔妃们的典范。每当说话和办事的时候,总是要三思而后行,而且,她对朝中的事情也从不多过问,因此,李世民非常敬重她。

你的见解意在阐明你的某种主张,你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在一般情况下是起不了好的效果的,这并不是教你不坦率,只是要你说话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1999年那次世界瞩目的世纪拳王大战,赛前,美国拳王刘易斯在看到盛大的赛况的时候,激动地夸下海口,他将在第三回合就将英国拳王霍利菲尔德打倒。这句话在这个时候听起来似乎并不是什么信心的宣言,这句话的根本意思就是没把刘易斯放在眼里。在这种情况下,刘易斯被他的话激怒了,说大家一定会在第四回合中看到自己。到比赛开始的时候,霍利菲尔德居然被刘易斯打的头都抬不起来,这件事情也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笑柄,就在这种情况下,脑子一直发热的霍利菲尔德还是没有被打醒,他为了讨回点面子依然像刘易斯下着言辞激烈的挑战书,这些话最终激怒了世界拳迷,同时也激怒了美国观众。

这里还有一则笑话,有个人为了庆祝自己的50大寿,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来家中庆祝自己的生日。

被邀请的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下一个人,不知道为什么还没有来。此时,主人着急了,脱口而出:“真是急死人了,该来的人怎么还没有来呢?”

其中有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听了之后非常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没有来,意思就是我不该来了,那我先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呼呼地走了。

大家本来就是在等人,可现在反倒又走了一人,主人就更着急了,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这剩下的两人中的一人听了感觉别扭,就说:“照你这么说,该走的倒是我了,既然你这么说,那好,我走。”说完,也掉头走了。

50大寿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气走了两个人,主人更加着急了,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说什么话了。

还好剩下的一个朋友好说话,就劝这个人说:“你说话有点着急了,大家都比较敏感,你也别放在心上。”

这个人显得非常的无奈:“哎,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说的根本就不是他们。”

最后这个朋友听了,再也按耐不住了,脸色大变说:“那么你说的不是他们,那就是我了?”说完也铁青着脸走了。

哎,都是说话惹的祸啊。

“说话”是一个人待人处世中所必须使用的交流工具。从早晨睁开眼睛起,嘴就开始闲不住了。所以,管好你的嘴,做个能说会道的人,你才能在交际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记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会影响你的成功。

2.口若悬河容易给人留下油嘴滑舌的感觉

沟通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说话的适时适当往往能为我们多争取到一个朋友,多打开一扇成功之门。人与人的沟通,是从交谈开始。会说话,你就能更好地和人沟通,你就能有通天触地的本领。

与人交往的关键就在于两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许多时候就是在不经意的一句话中,彼此找到对方的共同点,在思想上和心理上产生了共鸣,达成一种共识,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同,达到了很好的沟通效果。人与人之间交往,是从交谈开始的。闲谈是交朋友、拉近距离、在思想上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许多时候,通过闲谈,可以让两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成为朋友。但是这里面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话是必须说,但是说多少一定要有量,说到什么程度一定要有把握。

“语言是误会的根源。”我们常常会有词不达意的感觉,从我们的口中说出或笔端写出的必然是经过修饰的,可能还会参杂着伪装的痕迹。况且,每个人的理解方式都不同,误会也就在所难免了。多说免不了就会失误,更何况口若悬河。

言谈举止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浅薄粗鲁。一个不善言谈、沉默寡言的人很难引起众人注意。在社交中能侃侃而谈,用词高雅恰当,言之有物,对问题剖析深刻,反应敏捷,应答自如,能够简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则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气质和风度。但是凡事都要注意一个火候,要是没有注意火候,那结果只能是自己烧了自己的手。

有一次,一个人独自去看电影。正看到一半却停电了。他感到十分难受,因为旁边没有一个熟人可以交谈,没想到身边的人开口与他搭腔:“真讨厌啊,没电了。咱们聊聊好吗?”这正合他的心意,本来他已经想不出如何来打发这无聊的时光,准备起身离开电影院了。这下,两人海阔天空地闲谈起来,最后电影散场时,两人竟成了好朋友,而且还保持着联系。后来他感慨地说:“原来,友情就在一句话里面。”

看来,闲谈是沟通交流、引发共鸣、交上朋友的最好方法。

富兰克林·罗斯福从非洲回到美国,准备参加1912年的竞选。因为他是已故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堂弟,又是一位很有名的律师,所以知名度很高。

一次宴会上,大家都认识他,可罗斯福却不认识在场的来宾。这时,他看出这些人都认识他,然而表情却很冷漠,似乎看不出对他有好感的样子。

罗斯福想出了一个接近自己不认识的人并能同他们结识的主意。他对坐在自己旁边的陆思瓦特博士悄声说:“陆思瓦特博士,请把坐在我对面的那些客人的大致情况告诉我,好吗?”陆思瓦特博士就把每个人的大致情况告诉了罗斯福。

了解了大致情况后,罗斯福就走上前向那些不认识的客人打招呼并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深入了解到了一些他们的性格、特点、爱好,知道了他们曾从事过什么事业,最得意的是什么,等等。掌握这些以后,罗斯福就有了同他们闲谈的资料,并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主动与他们交谈。在不知不觉中,罗斯福就成了他们的新朋友。而恰好的是罗斯福的对手也参加了这次宴会,为了抢罗斯福的光,也为了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他滔滔不绝,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和任何来宾打成一片,到处都有他高谈阔论的声音,罗斯福对此只是一笑而过。

后来,也是因为这次晚宴,大家对内敛有才华的罗斯福有了非常好的印象,对罗斯福那高谈阔论的对手却打了很低的分。

闲谈会变不认识为认识,能广交天下朋友,能拓宽你的交友范围。说话,其实是一项成功技能。实际上,不仅要多说话,善于和不认识的人闲谈,多结交朋友,而且要说对的话,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如果你在应该安静的时候却急于表达你的想法,秀你高超的口才,这样不但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相反还会让人感觉到讨厌。言语表达的高明与否,你能否揣测对方的心意,说到他的心里去,对你是否能取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倘若你的话只是华丽辞藻的堆积,只是肤浅的想显示自己,你永远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说话”是一个人待人处世中所必须使用的交流工具。从早晨睁开眼睛起,嘴就开始闲不住了。所以,管好了你的嘴,做个能说会道的人,你才能在交际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是说话就和吃药一样,一定要注意时间和用量,尤其必须记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会影响你的成功。否则你的口若悬河会给人留下油嘴滑舌的感觉。

3.少说话,大文章

说话可比做文章难,做文章,我们可以细细推敲,再三修正;读文章也可以细细品味,再三思量。可说话就不能这样了,有的时候你说的话越多就越会让人抓住你的小辫子。

遇到紧急的事情,慢慢地说。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说清楚,会给听者留下稳重、不冲动的印象,这样会给你对他人的印象大大加分,从而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遇到小事,幽默地说。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话讲出来,就不会让听者感觉生硬,他们不但会欣然接受你的提醒,还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

遇到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对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说,别人会觉得你虚伪;如果你能措辞严谨地说出来,会让人感到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鲁迅先生不仅文章做的好,话也说的好。作家于伶回忆与鲁迅先生谈话时说:“鲁迅先生谈吐深刻、严密、有力而又生动活泼,句句吸住我们。渐渐谈下去,愈来愈强烈地发射出真挚的热情,又有一种严峻的强大的威力,从他瘦削的脸上透出来。”精彩的言谈能使人听得入迷,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然而,谈吐既是一种天生禀赋,也是一种后天锻炼。有的时候你过分地卖弄华丽的词藻,只会让别人觉得你浅薄浮夸;倘若你说话斤斤计较,过于咬文嚼字,又会使人觉得酸涩难懂,无法交流。我们在交际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背后议论人,讲话注意分寸。多讲他人优点,少当面批评人,指正其缺点。尤其不要油嘴滑舌,不要讲粗话。讲话的时候要精神饱满,大方自然。

在社会交往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大方自然的精神,是优化个人形象的重要因素。与人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力,能激发对方的交往热情,活跃交往氛围。如果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则显得敷衍冷漠,使对方感到兴味索然乃至不快。一个精神饱满、大方自然的人往往会给人留下自信、乐观、进取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印象。神情倦怠、涣散或者表现出紧张局限、手足无措,都会给人留下缺乏社交经验、不成熟、不专注、看不起人的印象。所以,在社会交往中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对方,对他所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随对方的言谈举止做出自然得体的反应。

英国反对党领袖伊恩·邓肯·史密斯在2002年9月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他面色茫然、毫无生机,用有气无力的、平乏的语调攻击着托尼·布莱尔首相及其政党的政策。当记者问道:“你认为自己能出任下一届首相吗?”他犹豫了一下,接着目光下垂,语气不坚定地说:“是的,我可以,可是我需要努力争取。”短短几分钟之后,电视台就出现了大量不满观众的电子邮件及电话录音,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成为首相,让我们怎么去相信他可以做我们的首相?他看起来根本就不像个英国首相!保守党难道再找不到别人做领导者了吗?

再来看看劳动党领袖、英俊的托尼·布莱尔。他总是满面春风地带着笑容,走路和说话浑身都散发着朝气和热情,最重要的是他富于激情的演讲——他时而幽默、时而激昂的,满含自信的谈吐,使得他能够鼓舞在场的所有人,看起来就像个出色的领袖。也难怪许多英国选民虽然不支持劳动党的政策,却把票投给了托尼,布莱尔。至少从领袖的演讲能力和谈吐魅力上托尼还是值得这一票。一位英国朋友说,保守党推选的领袖让我对这个党已经失望,他们推选的领袖看起来就不像能成为首相的人。一位英国政治评论家甚至激进地说,除非保守党能够找出一个会说话的领袖,否则他们将永远只能坐在反对党的座位上!

成功需要多种能力、品质和资源,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你必须“说起话来像一个成功者”。

对于刚刚开始奋斗的创业者来说,赋予个人魅力的谈吐对成功者的形象尤其重要——就是使你看起来更成熟、更有实力,使人们更加相信你。在职业尤其是政治场合,谈吐的魅力和讲话的能力,就显得更加总要。一个领导人要赢得有利于自己的政治环境,就必须要具备这方面过硬的本领。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说话能够做到自然、洒脱,无拘无束,除了与其社会交往经验的多少有关之外,另一方面是以其自信心为基础。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的人,才能在社交中做到大方自然,挥洒自如。一个人的潇洒举止还来自其平时的修养,该行则行,该止则止,该坐则坐,该说则说,做事稳重而有份量,待人热情而又有分寸,礼貌而不拘小节。

优化个人形象,严格说来,是一种非规范、非格式的社交艺术。它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认真揣摩和体会,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人们最讨厌无事生非的人,如果你从来不随便臆测或胡说没有的事,会让人觉得你为人成熟、有修养,是个做事认真、有责任感的人。

做不到的事,不能乱说。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否则的话,不但金钢钻的活揽不到,还容易得罪人。不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会让听者觉得你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愿意相信你。

伤害人的事,不能说。不轻易用言语伤害别人,尤其在较为亲近的人之间,不要说伤害人的话。这样有助于维系和增进感情。

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人在伤心时,都有倾诉的欲望,但如果见人就说,很容易使听者心理压力过大,对你产生怀疑和疏远。同时,你还会给人留下不为他人着想,想把痛苦转嫁给他人的印象。

别人的事,小心地说。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安全距离,不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会给人交往的安全感。

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自己的事情要多听听局外人的看法,一则可以给人以谦虚的印象;二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明事理的人。

尊长的事,多听少说。年长的人往往不喜欢年轻人对自己的事发表太多的评论,如果年轻人说得过多,他们就觉得你不是一个尊敬长辈、谦虚好学的人。

恋人之间的事,商量着说。恋人之间,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责,而相互商量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能增强恋人之间的感情。

小孩子的事,要开导着说。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采用温和又坚定的态度进行开导,可以既让孩子对你有好感,愿意和你成为朋友,又能起到说服的作用。

说话虽小,但是事关重大,有的时候一句话能涉及到人们长久的感情和态度。所以,在说话方面下些功夫,做些文章,这样的话,你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

4.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好话要说到点子上

好口才能让一个人行遍天下,好口才能改变每个人的一生。但好口才并非天生,想把话说得明白、说得到位、说得得体、说得出色,需要后天训练才可以做到。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谈时,要恰当地运用各种说话技巧,在最短时间内引起对方的兴趣,打动对方,掌握对方的心态,使你在面对各式各样的人时,都能应对自如,巧妙地把话说到点子上。

懂得在关键时刻、关键场合说恰当的话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你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生存资本,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的时候,恰到好处的一句话能够让你心想事成,事事如意;有的时候一个得当的小动作也也能让你迅速地说服他人,从而赢得与他人宝贵的合作机遇。这些能力还能让你得到上司的重视,得到同事的尊重与合作,赢得下级的拥戴与配合,从而让你的生活、事业锦上添花,一帆风顺。说话的魔力超乎你的想象,当你已经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说什么话,在特殊的时候还能应对自如的时候,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你会说话吗?一个人说话,其实是人脑对处理过的各种信息所进行的外在表达,而口腔这个外设不过是将人脑的信息以声波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注意到,在现实生活中,口才的表现反映了人脑的状态,不同的人处理信息的能力大不相同:有人头脑清晰,其语言的条理性和逻辑性都很强;有人头脑不清,则说话哕唆,词不达意,语焉不详,甚至根本说不清问题。

如果有人问我们这样一个问题,可能所有人都会觉得贻笑大方。只要不是哑巴,我们两三岁的时候就会说话了。不过,那时的我们只是具备了说话的能力。如何把话说得更好、更到位,却绝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有的时候一句话不恰当的话说能让人听得心惊胆战,有的时候一句恰到好处的话能让人心情舒畅。同样的目的,表达方式不同,结果就会大不一样——这就是说话的精妙之处!除了会办事之外,还必须会说话、巧说话、说好话,抓住说话的最佳时机。事实上,我们看一看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无不具有良好的口才。这些人正是凭着他们自有一套的说话技巧,才在各自的领域里挥洒自如,如沐春风。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口才,我们才能充分地拓展自己的学识才华,使个人的魅力熠熠生辉,从而事半功倍,业绩卓著。

当然,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口吐莲花。我们也没必要个个都要像个演说家一样滔滔不绝,但至少我们要把话说到点子上。重要的不仅是你说了些什么,还有你是怎样来表达的。你的用词,你的姿势和表情,以及你称赞他人时友善和认真的程度都至关重要。它们是显示你内心真实想法的指示器。赞赏要赞赏到点子上,不要把赞赏等同于拍马屁。拍马屁可以着三不着两,因为爱听拍马屁的人都是一些低智商的人。而你要赞赏的对象则是对你有益的成功人群,赞赏就必须得体适度,恰到好处。

美国著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斯曼,捐赠巨款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为了承接这批建筑物内的座椅,许多制造商展示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找伊斯曼谈的商人们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一无所获。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前来会见伊斯曼,希望能够得到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亚当森被引进伊斯曼的办公室后,看见伊斯曼正埋头于桌子上的一堆文件,于是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起这间办公室来了。过了一会儿,伊斯曼抬起头来,发现了一直站在那里的亚当森,便问道:“请问先生有什么指教?”

这时,亚当森没有谈生意,而是说:“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您的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这真是棒极了。”

伊斯曼高兴地回答说:“哈哈,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记了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

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一摸,点点头说:“我想这一定是来自英国的橡木,是不是?意大利橡木的质地不是这样的。”“这你都看出来了,是的,”伊斯曼高兴得站起身来回答说,“这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这还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装饰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来伊斯曼心绪极好,便带着亚当森仔细地参观起办公室来了,把办公室里的所有的装饰一件一件地向亚当森作介绍,从木质谈到比例,又从比例谈到颜色,从手艺谈到价格,然后又详细介绍了他的设计经过。这个时候,亚当森微笑着聆听,饶有兴趣,直到亚当森告别的时候,俩人都未谈及生意。你想,这笔生意会落到谁的手里,是亚当森还是亚当森的竞争者?

亚当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定单,而且和伊斯曼结下了终生的友谊。为什么伊斯曼把这笔大生意给了亚当森?这与亚当森的口才十分有关。如果他一进办公室就谈生意,十有八九会被赶出来的。这也正是因为亚当森会说话,能找到两个人交流的契合点,这单生意才被谈成。

亚当森成功的诀窍是什么?说来很简单,就是他了解谈话的对象。他从伊斯曼的经历入手,赞扬他取得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把他视为知己,这笔生意当然非亚当森莫属了。

在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赞赏与拍马屁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理感受,赞赏是发自内心的对对方的某种长处的肯定,而拍马屁则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虚伪地吹捧。是诚恳的称赞还是虚伪的拍马屁,对方一听就清楚。如果这样的话,你的话不但自讨没趣,遇到一个极度厌恶拍马屁的人你就有大麻烦了。

某单位的两个专职司机。前不久,单位精简人员,两个人必须有一人下岗。于是,单位搞了一个竞争上岗,让两个人分别谈自己对将来工作的想法。

年轻的司机第一个上场,开始自己的演讲。他说如果自己将来能开车,一定会把车收拾得非常干净利索,遵守交通规则,而且保证领导的安全,同时要做到省油,不给单位增加负担等。年轻的司机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讲完了。

轮到老司机上场了,他只讲了不到三分钟没到,就下来了。他说他过去遵守了三条原则,现在他仍遵守三条原则。如果能继续为单位开车,他还会遵守三条原?则。这三条原?则是:听得,说不得;吃得,喝不得;开得,使不得。

众领导一听,好,这个司机说的虽然简练,但句句都在点子上啊。

老司机说的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听得,说不得,意思是说领导坐在车上研究一些工作,领导内部决定的事情往往在公布之前都是极度保密的,但是由于司机的特殊性,在这个岗位上的人也许就会知道一些风声和蛛丝马迹。只能听,不能说,不能泄密。第二,吃得,喝不得。尤其是在政府官员身边的司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因为司机的贴身性,有的时候司机会和领导出席一些宴会和活动。这也完全是因为工作原因,经常要陪领导到这儿开个会,到那儿参加那个庆典,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饭局。这时候,该吃就吃,但绝对不喝酒,这叫保护领导的生命安全。头两条里,一是保守领导的机密,二是保护领导的生命安全。第三,开得,使不得。你别看我是开车的,但是只要领导不用车的时候,我也决不为了一己私利而开公车,公私分明,绝对不可以给领导脸上摸黑。

能做到这些的司机,有哪个领导不喜欢?

于是,老司机留了下来。

显而易见,老司机能够留下来,并不是靠自己开车的技术,而正是说话说到了点子上。正是贴切地揣摩了领导的要求,把话说到了领导的心窝里,使他获得了一个工作的机会。

好胳膊好腿儿,不如一张好嘴儿。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商场,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一张巧嘴。尤其是在商场上,我们每进行一场交易,都少不了一番舌战。而那些胜出者,无不是口才出众、巧于言辞的人。

这是发生在一家时装店的事情。

一天正午时分,一位衣着华贵的太太走进了一家时装店。她看上了一套时装,试了试非常合身,但看看标价,她又犹豫了一下,把衣服放了下来。显然她觉得价格太贵,可能要考虑一下,因为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时,站在一旁的服务员非常殷勤地向这位太太描述了这件衣服怎么怎么好,这件衣服是物有所值的,虽然贵,但是质量和手感是非常好的,而且穿上也特别显年轻。这个服务员滔滔不绝地讲了好多这件衣服的优点,但是这位太太的兴趣似乎是越来越少了,因为她始终觉得服装业是利润非常高的行业,服务员如果使劲向你推荐就说明这件衣服对她的提成越高。所以,这个太太虽然刚开始对这件衣服很感兴趣,但是后来还是没有再购买它的打算了。

这家服装店很大,这位太太在礼貌地拒绝了这位服务员的同时又来到了另外一边,在这里,她也看中了一件时装,唯一影响她买的原因还是因为价格,这件衣服价格简直就是昂贵。

在一旁的另一个服务员看到有顾客对这件昂贵的衣服兴趣,于是慢慢地走过去,她非常礼貌但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太太,这件衣服真的是有点贵啊,刚才某某部长夫人也看上了这套时装,和您一样也觉得这件时装有点贵,刚离开没一会儿。我给您介绍另外一件吧。”

话音刚落,那位太太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这位服务员能让那位太太下定决心买下时装,可谓用心良苦。她巧妙地抓住这位太太“自己所见与部长夫人略同”和“部长夫人嫌贵没买,而自己要比部长夫人更强”的攀比心理,用激将的方法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有一次,美国总统柯立芝在批评自己的女秘书时这样说道:“你今天这件衣服非常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姑娘。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

对于这样的批评,女秘书当然欣然接受。此后,她打印文件时总是一丝不苟,很少有出错的地方了。

身为美国总统,柯立芝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了。但他并没有对一个下属大施言辞之利、权势之威,而是通过欲抑先扬的方式,委婉客气地指出了秘书的不足。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却透露出少有的睿智,令人为之倾倒。

话不在多,而在于能否说到点子上。在关键时刻,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只要能说到点子上,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想要搏击人生,良好的口才就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利器之一。但是,我们拥有良好的口才,并不一定就非要用咄咄逼人、锋芒犀利地与人争辩。那样的话,我们和街头泼妇又有何异?真正懂得说话艺术的人,总是当言则言,当止则止,即使得理,也要饶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练就一副铁齿铜牙都将使我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只有尽快地掌握说话的艺术和技巧,把话说到点子上,我们才能在人生舞台上尽快地脱颖而出、展现自我。这些实用性极强的技巧,经过了成功人士的实践和锤炼,相信广大读者经过学习和训练,也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也能够像许多成功人士一样,说出入耳动听、打动人心的话。

5.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能说的太满

留一步,让三分,是一种有进有退的说话方法,给自己留适当的余地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全的有效方式。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于小事,对于个人利益,给彼此留一定的余地会带来身心的愉快和放松,主要是和谐了人际关系。有时,这种“退”即是“进”,“与”就是“得”。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方为高明,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的进一步打下了基础。给朋友方便,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了方便。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交浅言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在交往中逐步建立的。就算是朋友,也不可能一见倾心,要知道,“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掏一片心。”这句话看似势力,其实他是保障交流各方利益的最好方法。在与朋友交往中,有时你结识了新朋友,即使你对他有一定的好感,但毕竟交情不深,缺乏更深切的了解,你不宜过早地与他们讲深交、讨好的话,更不应该把自己保守的一些秘密全盘托出,如果这样,不仅你的秘密有暴露的危险,其实也是对听你讲秘密人的不尊敬,因为你不知道对方到底想不想听你的秘密,而且会让人感觉你这个人根底浅,以后倘若真有什么深交,人家也不会傻到再一次把秘密告诉给你。在我们谈话时时刻都要提醒自己,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使自己可进可退。这好比在战场上一样,进可攻,退可守,这样有了牢固的后方,出击对方,又可及是撤回,仍然处于主动地位。虽说未必就是战无不胜,但也不会出现一败涂地的现象。

对于这件事情,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我在约束我自己的言行的时候,在使我日趋合乎情理的时候,我曾经有一张言行约束检查表。当初那张表上只列着12项美德,后来,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我有些骄傲,说这种骄傲经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我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这位友人给我这难得的忠告,我立刻意识并想到这样会足以影响我的发展前途。随后我在表上特别注意到列出“虚心”一项,专门注意。我所说的话,一定竭力避免一切直接接触或伤害别人情感的,甚至我自己禁止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如“当然”“一定”等,而用“也许”“我想”来代替。”说话和事业的关系是成功与失败的关系。你如果出言不慎,跟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取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帮助、别人的支持、别人的赞赏。

遇事留有余地,就不会把事情做绝。遇到事情也不会偏激,只有这样,在前进的路上就会进退自如,凡事总会遇到意外,留有余地也就是给这些意外一个容纳空间,在关键的时候可以让自己从容转身。

在做人方面,对人不要过早地下评判,“这个人完了”、“这个人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出息”之类的话最好不要说,人的一辈子很长,不要信口说出这类话。即使是与人交恶,也不要出口恶言,更不要说“老死不相往来”这些话。

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必须懂得与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遇到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和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在别人面前从不显露冲动的言行,学习做个聆听者,如此你才能成功地与朋友交流,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有效信息。

如果我们连自己都还没有彻底弄清楚的事情,或者是代表个人看法,就更不要用那些表示绝对的字眼,那样会因为你的绝对化而引起他人的怀疑,甚至引起他人的反感。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如果自己没有来得及思索,而他人在面前那么有把握地讲,就会感到自己落后,自然而然就会反感情绪。他们会在心理说,真是那样?我不相信。甚至会说,我讨厌这样的人。

因此,在谈话时,尽管是我们绝对有把握的事,也不要把话说的过于绝对,绝对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人的挑刺。而现实是,如果对方有意挑刺,还真能挑出刺来。与其给别人一个挑刺的借口,不如把话说的委婉一点。同时,如果我们不把话说得绝对,我们还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对方周旋。

比如,当你刚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同事对你表示友善和欢迎时,大家一起外出午餐,有说有笑,无所不谈。其中一名同事可能跟你很谈得来,乐意把公司的种种问题,及每一位同事的性格都说给你听。你本人对公司人事一无所知,自然也很珍惜这样一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朋友,彼此显得相当默契,你开始视对方为知己,将平时看到的不顺眼、不服气的事,也向这位朋友倾吐,甚至批评其他同事,借题发泄心中的闷气。那你就大错特醋了,这就是两人交流中的最大忌讳。

如果对方永远是你的忠心支持者或是真心朋友,这样做问题自然不大。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了解这位朋友,有的时候甚至是敌是友我们都还不知道,怎么会就有很深厚的交情呢?为这一时之快,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对方手上便有了你的把柄,随时随地都可以加害你。如果他把你曾批评其他同事或上司的话公之于众,试想,你在这个公司还有立足之地吗?

懂得与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凡事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在别人面前从不显露冲动的言行,学习做个聆听者,如此你才能成功地与朋友交往。

在社交场合中,大家见面不管生面孔也好,熟面孔也好,都会点头致意,彬彬有礼。说话时像老朋友一样相互问好,热情开放,这是礼节礼貌。

与人争辩的时候,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令人高兴,但也没必要将对方批驳得体无完肤。这样做不但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会自食其果,遭到对方的反击。当我们和他人发生摩擦时,首先要了解他的想法,然后在顾及对方颜面的前提之下,陈述自己的意见,给对方留有余地。这一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非常重要。

夸奖别人的时候,表彰性谈话有人以为最好谈,其实不然。表彰在于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因此谈话要阐明表彰的理由,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能讲过了头,更不能把表彰变成吹捧,要引向更高的目标和层次,如果不引导,谈话就没有什么意义。

运用模糊语言是社交场合尤其是谈判中经常使用的留有余地的重要手段。因为受到人的思想情绪、谈判内容、周围情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谈判的过程一般来说总是复杂多变的,节外生枝、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是常有的事。因此,谈判的过程中,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能说“满口话”,要使说话具有一定的弹性,给自己留下可以进退的余地。

这种说话方式灵活性高,适应性也强。谈判中对某些复杂的论点或意料之外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时就可以运用模糊语言来避其锋芒,以争取时间做必要的研究和制定对策。

在以上这样的场合中,对刚结识的朋友,说话要有所保留,能说三分的话,千万不要说到四分。含蓄来于自制,守住秘密是一种微妙的胜利。你向众人显示得愈多,便是向他们进攻愈多。精明之诀在于有内在的节制。当别有用心之人想要探测你的深浅、摸透你的心思、握住你的把柄、旁敲侧击地试探你时,即使最精明的人也难免自泄其底。要做的事不必挂在嘴边,说出口的事不必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