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婴幼儿科学养护与早期教育一本通
12358400000018

第18章 早期教育篇——如何使你的宝宝更聪明(2)

宝宝是通过经验学习的。“习惯化”是婴儿最早的学习方式,表现在他们不再关注他们所熟悉的、重复出现的刺激,不再对它做出反应,比如,用手电的光在处于睡眠状态的新生婴儿眼前扫过,开始几下宝宝会有反应,但连续几次后反应就会减弱并消失,这就是“习惯化”的过程。说明小婴儿只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这种能力在出生后的第1年得到迅速发展,4个月以前的婴儿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对刺激产生习惯化;5~10个月的时候,可能只需注意物体几秒钟,当它再次出现时就能够分辨出这是已经熟悉的事物,而且能将此信息保留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随着大脑及其感觉的不断成熟,婴儿加工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并可以觉察到物体的更多特征。这一过程涉及孩子信息加工的水平,注意、记忆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偏爱性,这些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条件反射也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借助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或不良的习惯。

观察学习是婴幼儿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一个出生不到7天的孩子就已能模仿成人的许多面部表情,如张嘴、伸舌等,到8~12个月的时候这种能力变得越来越明显、稳定。一项实验证明,几乎所有14个月的婴儿都能在1周后模仿出真实生活中6个陌生动作中的3个。这是孩子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说明他们不仅能将模仿对象的行为表征储存在记忆中,而且能从记忆中再次将其提取出来,去指导他们自己表演那些已经过去的事件。就是说,婴儿已经可以通过观察周围人的行为进行学习了。通过观察社会榜样,婴儿可以获得许多新的习惯。这种学习每天都会发生,不需要什么特殊指导,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发生,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3.宝宝的学习过程

任何一个学习都包括3个基本过程:采集新信息;整理大脑的信息;形成记忆。这些学习技能的获得和发展,除了有一个健康的大脑之外,环境的刺激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收集信息:这是学习的第一步,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人或某件事上。这需要婴儿能够从众多的感觉刺激中滤出对他最有意义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选择性注意。当孩子选择了一个关注目标时,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去看、听、触摸并嗅,以便对这个目标的基本属性有所认识,这被称为持续性注意。如果婴儿这时处于困倦或焦虑状态就可能无法完成。

(2)整理信息:在孩子花了一段时间学习某件事后,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这个印象可能是视觉的形式,也可能由听觉、触觉、味觉或是由动作组成。在大脑中形成印象或在大脑中有了一个定义,这就进入了学习的第二步。既要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或尝到的信息分门别类地放到大脑的“文件系统”中,以便在需要时可以很快地取出。例如一个2岁的孩子知道小狗有四条腿、一个尾巴,那么,在他的脑海里可能会认为凡是有四条腿和一个尾巴的动物都是小狗。但随后他会认识到还有许多其他动物都是如此,他逐渐能区分真正的动物和玩具动物,家养的和野生的,猫和狗以及狮子、老虎和熊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分类系统不断在修正,他的“文件系统”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完善。可以根据物体或事物不同的特征,从多个线索去搜寻所需要的东西。这种多线索的交叉参考可以使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在不同的时刻选择对他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说,大脑整理储存信息的能力会更有效、更高效。

(3)记忆:记忆就是从大脑的“文件系统”中将需要的文件提取出来。这是人类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最基本的内容。几乎没有一个成年人能回想起3岁以前都干了些什么。于是认为,3岁以前培养记忆不重要,因为成人后根本记不住,白忙一场。这是一个误区。研究证明,4周内的新生儿对声音或短语,能记忆2天。3个月大的孩子记得更多,一幅画可以保持1周记忆。6个月的孩子一般都能记住一个头像达2周之久……总之,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并逐步发展他的记忆。只不过婴幼儿的记忆与成人不同,他们是通过形成印象来记忆的。

尽管每个人学习的基本过程是一致的,但由于每个孩子的气质不同,因而在学习方式上、在对新鲜事物和人的好奇心上以及在寻找新的体验等方面却表现不同。这些差别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接受你的孩子,接受他个体的特点和发展步调。要与孩子一起玩耍、游戏、读书,慢慢了解你的孩子;要与他建立起一个平等互爱的关系。不管用什么学习方式,只要让孩子感兴趣就比书上推荐的任何方法都有效。

关于智商

1.智商、发育商和多元智力

智力是大脑综合能力的一个体现,它以健全的大脑为前提,表现出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务实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意志品质等。而智商(IQ)则是通过心理学家制定的标准化的量表测量出来的智能指数,主要反映人的认知方面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显然,仅仅依靠智商是不能全面评价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发育商(DQ)是针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是相应心理活动和特殊技能的生理基础,只有到一定年龄才能将心理发育与生理上的生长逐步区别开来。所以,对婴幼儿来说,对于神经和心理发育的评定,称为发育商。在婴儿阶段对智商的测评是难以实施的。我国常用的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大运动(头颈、躯干、四肢的运动)、精细运动(手的动作、眼手协调)、适应性(是对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对环境的精细感觉和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器官的能力,是在视、听、大动作、精细动作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判断能力,可直接反映出婴儿的智慧)、语言、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对外界要求的适应能力、社会常识等)。而在智商的测评中并不包括对运动能力的测试内容。发育商与智商有区别、有联系,但不一定发育商高的婴幼儿将来智商就高。

许多父母把智力测试看得很神秘,总想用智力测试的方法判断自己的孩子聪明与否。这是十分错误的。首先,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有一种智力结构模式,把智力结构分为3部分。第一,自然素质结构,指感觉器官素质、运动器官素质和神经器官素质,这是智力的生理基础。第二,动力结构,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这是智力的动力因素。第三,认知结构,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智力行为。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聪明、智慧,是智力的主要因素。这就像一个金字塔结构,人们往往只注意顶层的东西,岂知没有一个坚实的生理基础——发育良好的大脑,没有像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的激励、驱动的因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怎么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呢?仅一个智商结果怎么能全面反映孩子的智力水平呢?同时通过智力测试也无法反映孩子的智力潜能。医学领域开展智力或神经、心理发育评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那些脑功能障碍的孩子进行早期诊断、病情程度的判断、早期治疗并以此作为疗效判断的依据,而不能以此来判断孩子聪明与否。

宝宝的发展应该包括体格、心理、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是早期教育的目标。无数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生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健全的人格,都应该从小就一点一滴培养、教育的。

2.高智商就一定能有高成就吗

根据智力测试结果,智力的等级可见下表。

智商智力等级140以上天才或近于天才120~140智力优异110~120智力较高90~110普通智力80~90迟钝或偶为低能70~80介于迟钝与低能之间70以下确定为低智能

据统计,约50%的人,智商介于90~110,即普通智力;约25%的人智商超过110,约25%的人智商低于90。智商介于110~120者,约14.5%;介于120~130者,约7%;介于130~140者,约3%;智商介于80~90者,约14.5%;介于70~80者,约7%。

那么,智商与成才之间有什么规律呢?美国心理学家特曼等人曾选定1500名智商在150以上的超常儿童,跟踪观察了30年之久,结果他们有一部分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有25%智商在170以上的超智儿童没有突出表现,有的甚至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和失败。我国也有类似例子,曾名噪一时的少年大学生,在毕业后并不全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成为科学精英。

我们知道,所谓天才,是指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智商与创造力的关系,根据美国吉尔福特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智商低的人很少有高的创造力。

智商高的人可能有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低的创造力。

智商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有创造力,但智商低却阻碍着创造力。

吉尔福特等认为,创造力要求智商最低限度在100左右。

智商与学校成绩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智商只能解释两成半的成绩变化,其余75%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学习热情及耐力、学习兴趣、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父母的教养方法等)。

智商与未来工作表现的关系:有研究证明,智商分数只解释大约一到三成的工作表现,即员工工作表现的优劣大部分取决于其他因素,如处理人际关系、与人沟通的技巧和务实的才能等。

总之,对智商的结果要有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否则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什么是婴幼儿早期教育

作为父母,最兴奋的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最感欣慰的是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孩子将来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不仅仅体格健壮,而且头脑聪慧、心理健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等到上幼儿园和学校由老师开始,而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在家里由父母开始。早期教育就是指从出生到3岁婴幼儿的教育,是从新的生命一诞生就开始的教育。

1.早期教育不是塑造,而是帮助成长

任何一个幼小生命都有自身生长的内在驱动力和规律,这个已经协调好的发育时间进程表,是根据人的遗传基因来建立和调整的,是以机体发育的成熟度为基础的。比如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孩子什么时候该会抬头、翻身,什么时候该会坐、会爬、会站、会走等,无论你是白种人还是黄种人,无论你是在天南或海北,也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的婴幼儿,只要是正常健康的,就会遵循大致相同的时间进程和发展顺序发展。婴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语言、情感、思维等发育也都有其各自内在的规律。先天的因素为孩子的发育提供了发展的蓝图,如黄眼睛、黑头发、高个或矮个、体育、美术或音乐天赋等。同时也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先决的条件和可能性,使孩子具备接受、理解、处理环境对他的各种刺激的能力。然而,这并不预示着发展的必然。如果要想使孩子大脑主管视觉的中枢神经细胞得到充分的发育,那么,在关键期对孩子眼睛的适宜刺激就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倘若孩子一生下来就用黑布蒙上眼睛,有再好的先天条件,他的视觉也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育。要想使孩子的肌肉得到充分的发育,就要刺激他的骨骼肌,让孩子做各种适合他的主动、被动的运动。这些适时的、有益的刺激可以使相应的遗传基因变得活跃,促使其得以表达,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孩子的生长发育应该是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相互缠绕、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一个出生后就生活在缺少语言刺激的环境中的孩子,与那些常有人与之交流、讲话的孩子肯定是不同的,待到他开始学习和使用语言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和开发。特别要强调的是,婴儿的早期养育环境及个人经历不仅影响孩子当前阶段大脑结构的发育,而且会影响各个发育阶段目标的速度和程度,影响脑容量最大能发展到何种水平,这种水平将会伴随他一生。

父母应该明确,孩子发育的主体是他自己,每个孩子有着不同的个性和气质,而不是一张张相同的白纸,可以由父母任意设计描绘他的未来。至于孩子将来究竟会是什么样,这是任何人都难以回答的未知数。但父母必须相信孩子,相信他完全能依靠他的环境发展自我。父母的责任就是要学习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知识,观察他、了解他、理解并尊重他,以便时时处处理解其最迫切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发育时期为他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促使他的发育潜能发挥到极致,使他成为最好的自己。早期教育不是培养天才,而是促进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自身的潜能,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家长的任务在于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发育潜能,要注重帮助成长而不是塑造。

2.早期教育是开发婴儿潜能的教育

早期教育的目标是开发婴儿自身的潜能,每一个正常的新生婴儿都蕴藏着与生俱来的身心潜能,这潜能为婴儿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所谓潜能即尚没有表现但却有可能表现出来的那些能力。这些潜能的挖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因素。这正是我们早期教育的任务。

婴儿在出生时,大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备宝宝迎接可能经历到的任何种类的感觉和动作的刺激,只有那些经常被刺激的脑细胞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因此,在生命早期,婴儿的大脑并不是单纯地按程序自然发展,而是处在可以由经验改变的潜在的发展状态中,早期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幼小婴儿迅速发育中的大脑提供一个丰富、适宜的环境,促使儿童整个大脑全方位的成熟起来。只有在大脑发育早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让他们的感觉和运动系统得到充分开发和发展,并且使感觉与感觉器官之间、感觉与运动器官之间达到高度的统合协调,这样才能使孩子将来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注意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把孩子的聪明才智以及社交、情感和身体等方面的潜能挖掘到极致。

3.早期教育是使孩子拥有幸福完整人生的奠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