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民间美术
12361000000012

第12章 雕塑(6)

辽宁抚顺煤精雕刻充分利用抚顺的自然资源——煤精为原料,它的构思、造型、技艺别具一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工艺品。抚顺煤精雕刻技艺的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赵昆生及其弟赵景霖是抚顺最早的煤精雕刻艺人,在他们的口传身教下,煤精雕刻技艺的传承已有七代人。

煤精,又称作煤玉,是稍轻于煤的特殊材料,质地坚韧(硬度为2.5—4度),结构细腻,乌黑发亮,是煤中之精华。中生代时期(大约5000多万年前),抚顺地区的原始森林经地质演变后,形成了煤精。煤精是蕴藏在地下的宝玉石资源,已被国家列为“生物质宝玉石类”。

煤精雕刻始终沿用着传统手工工艺制作。其“砍”、“铲”、“走”、“抢”、“磨”、“抛”、“滚”、“擀”、“剁”、“刨”、“钻”、“搓”等过程,是抚顺煤精雕刻所特有的技法和工序。作品分为人物、动物和素活三大系列,品种达200多种,款式争奇斗艳,有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煤精雕刻是抚顺地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造型布局、款式名称、图案纹饰,是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完美融合。

§§§第九节、铜、锡雕

铜雕:中国古代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璨,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自夏、商、周至秦、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期:即夏为二里头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辉。

青铜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它与历史、冶金、文字、造型美术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商、周青铜器历来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荣誉。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据史籍记载,商、周两代是青铜器制作的黄金时期。中国最早的青铜器诞生于公元前3000多年的甘肃省马家窑,马厂文化遗址曾出土那时期制作的铜刀。商、周时期,我国的冶金技术水平进步很快,青铜器制作进入顶峰阶段。这时期出品的青铜器,是世界青铜文化中最典型、最丰富的代表。

早期的青铜器种类很多,用途广泛,主要种类有兵器、炊器、酒器、食器、水器、乐器、铜镜、车马饰、带钩、度量器、动物造型等。西周社会还对青铜器使用制定严格的等级。以礼器来说,就有“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的规定。许多贵族视青铜器为身份的象征,除身前大量享用,死后也把大量的青铜器随葬。

锡雕:又称瓜雕。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清时候锡雕在民间已相当盛行,具有文字记载,莱芜锡制品可以上溯到1676年,当时的锡制品主要以普通日用品居多,莱芜西关王家锡雕创始人在此基础上,选取质地、色泽俱佳的上等锡,精工细作,摸索创作出了主要以观赏并可实用的艺术制品,锡雕一问世,就受到朝廷的垂青,成为贡品,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最可保留的稀世珍品。

一、杭州铜雕

浙江省杭州铜雕,是青铜器的延续,发展于19世纪后叶,到清朝同治年间是鼎盛时期,距今有130多年历史,这是杭州地区世代相传高超的民间手工技艺,在绍兴、杭州、宁波一带有较为广泛的流传。

杭州铜雕包括铜建筑艺术、铜雕塑艺术、铜书壁画艺术、铜装饰艺术、铜造型艺术和铜工艺品艺术,发展成为雕刻艺术的重要品种。杭州铜雕,由锻铜、铸铜、刻铜以及祖传绝艺叠镶铜组成,特征非常鲜明:①书艺结合,包括书画、诗词、文史、歌谣、典故,在铜板上作画写字;②彩画相间,铜板彩画,经氧化腐蚀,成了彩色铜雕;③三色为本,不用喷涂上色,铜板上可以得到金、银、铜三种自然本色;④蚀刻防腐,利用青铜的自然属性,经过化学蚀刻反应,既有纹饰,又有膜层,呈现铜绿色、铜青色、铜黑色,永久防腐;⑤纹饰永久,各种建筑上用铜艺术装饰,不会风化脱落;⑥富贵象征,利用铜的自身价值,把青铜做成各种艺术品,古人称之为“金”,现代人视为珍贵的“收藏品”。这些特征是其他铜雕不及的,也是杭州铜雕的独有特征。杭州铜雕,具有较高的价值,它拥有独种工艺,应用镂空、叠镶、烘炼、制绿、熔模、三色、点刻等传统技艺,使作品达到最佳的艺术及实用效果。

二、莱芜锡雕

明清时期锡雕在民间已相当盛行,具有文字记载,莱芜锡制品第一代传人可以上溯到1676年,所做锡制品就已受到朝廷青睐,成为贡品。史料记载:“乾隆女婚嫁至曲阜,由京派人于莱芜定制。”现孔府所藏部分锡制品就是乾隆皇帝女出嫁时定制,可见这一时期的锡雕工艺已达到了一个艺术高峰期。

莱芜,地处鲁中泰沂山区,毗邻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发源地。境内有闻名全国的新石器时期的重要遗存“汶阳遗址”和战国时期“长勺之战”古战场,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圣人孔子周游诸国时曾到过莱芜,并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和优美的传说,如:“孔子观礼处”、“夹谷会盟”等。莱芜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齐长城南侧的齐鲁之间,莱芜制锡艺术在清朝乾隆年间已高度发展,当时从事锡雕加工制作的艺人主要分布在莱城西关、杨庄、寨里一带,而艺术水平较高的首推莱城西关王氏一家。

§§§第十节、核(葫芦、榄、椰)雕

核雕指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也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江苏苏州、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橄榄核、核桃、杏核、桃核皆为扬弃之物,核雕堪为化腐朽为神奇之工艺品,凡核或椭圆或扁圆,又以山核桃最为皱脊错综诡杂,因此核雕的造型布局皆比平面雕刻艰难十倍。

葫芦雕的主要特征是既非单纯的范制,也非单纯的雕刻,而是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的葫芦器工艺。葫芦雕以拼接组合为主,最常见的是再辅以雕刻、火绘,也有人还辅以范制。使用材料是品种不同、大小不同的天然葫芦,剖开后利用不同部位,重新组合为造型各异的葫芦器物。

在拼接组合的基础上,再施以雕刻,葫芦雕的艺术美就更强了。主要雕法有阳雕、阴雕、透雕、阳雕平地、阳雕沙地、阴刻阳雕、双勾勒等等。主要刀法有直刀、平推刀、外侧刀、内侧刀、顺行刀、逆行刀、挑刀、垛刀、切刀等。这些雕法和刀法基本是从竹雕、木刻等工艺中借鉴而来的,施刀要做到稳(心静气和)、准(准确度高)、轻(用力恰当)、慢(行刀缓稳)、巧(刀法娴熟)。

刻葫芦,顾名思义,是在葫芦上刻字雕画,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葫芦雕是一种立体艺术,而刻葫芦则不是,全是在葫芦表面上作文章。据说刻葫芦最初在甘肃一带民间流传,人们在葫芦上走刀划针,随意刻画出简单的花草虫鱼图案,作为观赏。后来经过艺人的不断摸索、研究,使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专门刻葫芦艺术。刻葫芦原来只有针法,现在又创造出刀刻法,出现了各种镂空葫芦。有的还创作出仿水墨、写意的名家山水画作品,并摹仿吴昌硕、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韵,创造出风采独具的彩画葫芦。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兰州有一位叫李文斋的民间艺人,能书善画,懂诗文,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刻葫芦维持生计,对刻葫芦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作出了贡献。由于他的努力,刻葫芦艺术声誉日隆,被人誉为“妙艺”,驰名京津,远销海外。自此之后,刻葫芦竟成达官贵人的宠物,古董商人猎取的对象。

一、东昌葫芦雕刻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位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腹地,在历史上就以盛产质量上乘的葫芦而闻名,现在的东昌葫芦雕刻主要以堂邑镇为中心,包括梁水镇、闫寺办事处、柳林镇等地。东昌葫芦雕刻用料考究,刻工纯熟,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制作精良,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区特色与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淳朴、典雅,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饱满、匀称的造型与写实手法相结合,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传承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审美观、理想情趣和精神追求。

二、苏州核雕

江苏苏州核雕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明代文学家魏学的散文《核舟记》记述了明代天启年间王叔远在桃核上雕刻出《东坡游赤壁》,被惊赞为“灵怪之材”。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微雕艺人杜士元同样用桃核雕刻了《东坡游赤壁》,他在当时被称为“鬼工”。

现苏州核雕艺人中的佼佼者,如陈素英、须培金、宋水官、董兰生、周建明等,其作品有很高的造诣,屡在全国乃至国际赛事中获奖。其中陈素英的核雕《东坡38人游舟》200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核雕《山水楼阁图》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这些获奖作品标明了苏州核雕艺术在传统技艺领域中的价值和地位。

苏州光福核雕主要以橄榄果核为材料,橄榄核来自广东一带的“乌杭”品种,质地硬而细腻。苏州核雕工艺精巧,作品造型活泼,立体感强;线条明晰,人物有神,风格细腻,集中体现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奇、巧”的神奇魅力,是我国微雕杰出代表。

三、潍坊核雕

山东潍坊的桃核雕刻始于清代中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核雕,根据桃核的自然形纹因材施艺,雕出栩栩如生的鸟、兽、虫、花及人物传说、历史故事等艺术作品,是一种精湛的微雕工艺,为潍坊的特种工艺之一,在全国民间工艺中独树一帜。核雕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流传越久,其质越美。

潍坊核雕概括起来有六个特点:①观赏性。用桃核的自然形纹,雕成鸟、兽、虫、花、鱼、人物等直观形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②收藏性。鬼斧神工的核雕精品成为核雕爱好者的珍藏品。③历史性。桃核雕刻最早见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到清朝传入潍坊,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④文化性。精致高雅的核雕作品,展现了特有的中国文化。⑤民俗性。经民间艺人巧手精雕而成的作品融进了当地特有的乡风民俗。⑥装饰性。经民间艺人雕刻而成的扇坠、念珠、耳环、手串、纽扣等,既能包含大吉大利的意义,又起装饰作用。

四、增城榄雕

广州增城市一带自古盛产乌榄,此榄核大而仁小,适合雕刻,从而孕育了广州榄雕这门精妙的民间手工艺。它的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清时期,代表人物有清乾隆时代的广州籍宫廷匠人陈祖章以及清咸丰四年(1854)增城新塘民间艺人湛谷生。

广州榄雕工艺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其总体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

1958年后,广州榄雕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加到50多种,新品种有多层花舫、通雕蟹笼、撒网渔船、吊链宫灯、花塔、古鼎、国际象棋等。按形式分,广州榄雕则有座件、挂件、珠串、核舟(座件中的一大类)之别。其中以“东坡游赤壁”为题材的核舟是榄雕中的传统题材,历代名家均有此类作品流传。

五、海南椰雕

椰雕是海南省最具地方特色的手工技艺之一。椰子是海南岛的特产,海南岛亦称“椰岛”,是中国椰子的主要产地,产量占全国椰子产量的99%以上。以椰子为原料的椰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唐代已有关于椰雕的记载。《琼州府志》载:“椰子内有坚壳,大者可为碗,小者可以为杯,并以白色为贵,注酒遇毒辄沸起。唐代李卫公征蛮时,常配一椰杯带于怀中”。宋代以后椰雕被历代列为“天南贡品”。解放后,椰雕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