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老子的智慧:大道无所不在
12397800000076

第76章 贤于贵生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1]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2],以其上求生之厚[3],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4],是贤于贵生[5]。

【注释】

[1]上:上层,统治者阶层。

[2]轻死:把生命看得很轻,不怕死。

[3]求生之厚:贪求享受,满足口腹之欲。厚,厚养,享受得多。

[4]无以生为者:不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目标的人。

[5]贤于贵生:贤,比……贤。贵生,过分看重生命。

【译文】

人民忍饥挨饿,是因为统治者横征暴敛,所以百姓无以糊口。

人民难以管理,是因为统治者对百姓要求过多,所以百姓无所适从。

人民之所以看轻生命、揭竿起义,是因为统治者贪图享受,压榨百姓,所以百姓冒死也要起事。

只有那些清新寡欲、宁静淡泊的人,比那些贪图享受,只知道满足口腹之欲的人高明、贤德。

【阐述】

《管子·牧民》中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如果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太严重,会滋生出很多的问题。富者,家财万贯,生活奢侈,住着深宅大院,吃着珍馐美馔,穿着绫罗绸缎,出入有香车宝马。贫穷者则饥寒交迫,食不果腹。这种强烈的反差一定会激起强烈的仇恨。

老子在本章中对暴政虐政有所告诫。人世间总有严苛的政治,剥削、压迫和高压是祸乱的根由。老子抨击让老百姓动辄得咎的暴政,要求统治者要善待民众。否则被逼到墙角不得过活的老百姓只能挺身而出。

那些清新寡欲、宁静淡泊的人,比那些贪图享受,只知道满足口腹之欲的人高明、贤德。对于贪婪之人,要诱之以利,得罪了他们,麻烦就大了。如果你手头正好有些奇货可居的东西,而且正好被贪婪之人看上,就更不要舍不得。蔡昭侯带着两件美丽的裘衣,去朝见楚昭王,一件恭恭敬敬地献给了楚昭王,另一件蔡昭侯穿在自己身上。楚国的丞相子常看到蔡昭侯身上华美的裘衣,心里非常喜欢,恨不得穿到自己身上。蔡昭侯心知肚明,但还是舍不得给子常,为此还自己给自己找了许多理由。心想:楚王那里我已经打点到了,还怕你一个丞相不成!于是并不理会子常抛来的“媚眼”。

精神受到严重“伤害”的子常开始向楚昭王进谗言,诬陷蔡昭侯如何如何的阴险,怎样怎样的危险。这个世界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楚昭王见自己的丞相这么说,就把蔡昭侯扣留在了楚国,这一扣就是三年。漫漫长夜,无心睡眠,蔡昭侯竟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直到后来,蔡昭侯知道了自己沦落在楚国的真相,连忙忍痛割爱,乖乖地把裘衣献给了子常。子常很高兴,痛痛快快接受了这件心爱之物,顺心顺气的他又在楚昭王面前花言巧语一番,于是楚昭王把蔡昭侯放了回去。

智者一直在告诫世人:生活不要太丰富,物质享受不要太奢侈,欲念不能太深太重。当身体和内心的各种欲望逐渐沉淀下来——“爵禄不干与意,财利不入于身”,一个人生活在恬淡中才有心思有心境去思考真正的大问题,干成真正的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