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红歌的力量
12417100000001

第1章 颂歌:歌唱祖国(1)

《歌唱祖国》

祖国,是哺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每个中华儿女都会深深地依恋着敬爱的祖国。中国,是华夏子孙生长的地方,所有华夏子孙都会无比地热爱的中国。

今天,当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时候,没有什么能比颂歌更好地表达各民族儿女浓厚而真挚、豪迈而热烈的感情。

今天,当亿万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豪情满怀地跨越新世纪、走进新时代、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之际,一曲曲歌唱祖国的颂歌,回荡在中华大地的四面八方。

《歌唱祖国》

——激情澎湃的祖国颂歌

《歌唱祖国》,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更是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祖国颂歌。她伴随着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与奋斗历程,见证了新中国六十年的光辉历史,成为了中华儿女热爱祖国、赞颂祖国的主旋律。今天,在神州大地,凡是国家重大的国务活动和外事活动中,凡是喜庆的节日和民众的聚会中,都能听到这首久唱不衰的祖国颂歌。

(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欢腾的人群中,有一位年青作曲家,他叫王莘。王莘亲眼目睹了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歌声如潮的景象,亲眼见到毛泽东主席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他的心情无比的激动,决心要写一首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歌曲。

1950年9月,年轻的共和国即将迎来她的周岁生日。年轻作曲家王莘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北京。他穿过长长的皇宫古道,仰望着蓝天下的天安门,微风拂面,作曲家的那颗心怦然而动。尤其是当王莘看到天安门广场上为参加国庆仪式而正在操练的少先队员,更加心潮起伏、万分激动,创作灵感立即迸发出来。王莘后来回忆说,在天安门广场,当我看到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上挂着大红宫灯,看到一队队的少先队员,哎呀,这个情景当时感动了我。我就站在三座门,左右看着他们。那些孩子们非常高兴地打着鼓,吹着号,举着花束,喊着毛主席万岁。我脑子里后来灵机一动,灵感一下子就来了。

在回去的车上,王莘既作词又谱曲,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歌唱祖国》的创作:“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革命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回到天津后,王莘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行道为这首歌谱写了钢琴伴奏。王莘说:“《歌唱祖国》这首歌是感情本身的流露,人民共同心愿的流露,是人民共同的呼声。我只不过是替人民把心里的话喊出来了,这是代表了人民的呼声,是真正的中国人民的一种内心的呼声,我不过是给记录记录音符罢了。”

1950年10月的一天,在天津耀华中学礼堂举行了《歌唱祖国》的首场公演,作曲家兼作词家王莘亲自上台指挥,当时年仅19岁的王巍领唱。公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引起了轰动。这给了王莘很大的信心。公演结束后,王莘又带着这首歌到了天津的一些大学、和工厂进行演出。很快,《歌唱祖国》在天津的学校、工厂里传开。1951年,北京工人合唱团把《歌唱祖国》这首歌录了下来,并在北京电台播放,从此,《歌唱祖国》的歌声便飞向了全国。1951年年底,中央乐团演唱了《歌唱祖国》,并由当时的中国唱片厂录制成了新中国的第一批唱片。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第二个诞辰纪念日,根据国家文化部的通知,《歌唱祖国》与《国歌》一起在各地“整齐地热烈地唱出来”。

有一则有趣的花絮:1951年初秋,著名诗人艾青在北京读到了《歌唱祖国》的歌词,他读后十分激动。于是,他便把这首歌发表在自己任副主编的《人民文学》上。艾青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帮助王莘修改了两处歌词。一是把原句“五千年文化辉煌灿烂”改成了“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另一处则是把原句中“我们战胜了一切苦难,我们把敌人赶出边疆”改成了“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通过这样的修改,《歌唱祖国》的歌词从整体上看便显得更加大气磅礴,更加铿锵有力。歌词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之后,艾青特地打电话给王莘,表达了自己修改歌词的用心。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歌唱祖国》传遍祖国大地,它已经作为共和国获得新生与自由的见证而载入史册。它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为建设祖国发愤图强、奉献青春。

词曲作者简介

《红歌的力量》用全新的形式和方法来解读红色歌曲,是一种尝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红歌,喜爱红歌,使红歌所承载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王莘(1918~2007),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人。1938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受聂耳、冼星海的影响很大。1939年开始从事音乐创作,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进修班学习。历任天津市音乐工作团团长,天津市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等。代表作品有歌曲《歌唱祖国》、《只因立功喜报到了家》等。

《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

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

我们勤劳,我们勇敢,

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

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

……

东方太阳,正在升起,

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

我们领袖毛泽东,

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

我们的前途万丈光芒。

……

(二)

《歌唱祖国》这首歌曲,以明朗的大调色彩表现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家乡,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它的旋律明朗向上、优美动听,进行曲的节奏和坚定有力的音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歌曲形象地刻画了东方巨人站起来的雄伟风姿,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乐观积极的心态。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得以久唱不衰。

《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由副歌开始、主歌结束,前后各一段歌词,中间有三段歌词。曲式为三段式,F大调。

副歌是四句加二句,共六句。后两句其实是前面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变化综合,起到对音乐形象的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主歌则是副歌的进一步发展,但由大调主和弦进入两小节之后,马上有小调的色彩进来丰富旋律。然后又继续转向其下属调(亦可认为是离调),最后又经过属和弦回到主调。

再现段是第一段的重复,只是结束句稍加变化升高八度,使旋律结束在高昂的曲调之中,表现中国人民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著名音乐家孙慎同志曾这样称赞:《歌唱祖国》“曲调流畅、嘹亮,是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中较好的一首。全曲展现着无限的骄傲和热情,歌唱我们美丽、伟大的祖国,勇敢勤劳的人民和幸福美好的新社会”。

(三)

从《歌唱祖国》诞生之日至今,已经过去了六十多个春秋,它不仅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老一代领导人,都非常喜欢《歌唱祖国》这首歌。1965年春天,周恩来在天津观看了由王莘谱曲的《王杰赞歌》之后,还兴致勃勃地邀请王莘指挥剧组人员一起唱《歌唱祖国》,周总理一边拍手一边高声地同大家一起唱着,显得十分高兴。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这首歌发表五十五周年时,曾在致王莘的贺词中写道:《歌唱祖国》“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时代强音,是中华民族振兴的不朽之歌”,“今后必定还会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样,继续唱响在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爱国同胞的口中和心中”。

然而,就是这样一首优秀歌曲,在“文化大革命”中却遭到了非难和批判。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来袭。10月,江青把《歌唱祖国》的作词作曲者王莘叫到“钓鱼台”,江青问:“《歌唱祖国》为什么不写文化大革命?”王莘答:“我是1950年创作的这首歌,那时还没有‘文革’。”江青不高兴地说:“要改,一定要改!”王莘感到十分为难:“全国人民都唱了这么多年了,怎么改呀?”江青见王莘如此地不配合,生气地说:“你不改我给你改!”于是,在江青的授意下,《歌唱祖国》的歌名被改为《歌唱社会主义祖国》,辅歌的歌词也被大幅度地修改,原歌词:“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被修改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破四旧,斗批改……”整个三段辅歌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江青下令中央乐团合唱队演唱、交响乐队伴奏,并灌制成唱片在广播电视播放。

直到1980年,粉碎“四人帮”后胡耀邦指示有关部门:《歌唱祖国》应该唱,他还关心地向王莘所在的天津有关单位的负责人询问王莘的情况。王莘的问题得到澄清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年5月起将这支歌曲作为晨播曲,《歌唱祖国》的歌词也恢复了50年代大合唱的版本。

如今,《歌唱祖国》这首歌曲已成为中国重大国务活动、外事活动以及各种会议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也许大家都能记得,在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位年仅9岁的小女孩,用稚嫩的童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唱起了《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已经唱响了全世界。在全球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在高唱着《歌唱祖国》。

《我的祖国》

——家喻户晓的爱国篇章

有一首歌,每当唱起便有一种对祖国无比的自豪喷发而出,这就是《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一首在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数十年的老歌,一旦熟悉的旋律响起,悠扬的歌声依然会那么充分地唤起人们对祖国的挚爱真情。

有人说,这首歌的感人之处在于旋律优美;也有人说,这首歌动人之处在于景色明亮;更有人说,这首歌唱红大江南北就在于表达出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一)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这就是抗美援朝。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邻邦朝鲜的侵略,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1952年秋,朝鲜战争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美国侵略者竟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进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然而,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决不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与敌人浴血奋战,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坑道里,志愿军战士遇到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都中断了,缺水了,紧接着又缺粮了,在这种艰苦卓绝的境况下,他们坚守了24天,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强烈进攻!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来谈判,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朝鲜人民得到了和平。

《我的祖国》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的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是在硝烟尚未散尽,战士们伤痕累累的战壕中响起来的。电影中有这样的片断:在一次战斗的片刻间歇,坑道里的战士们满脸硝烟,疲累已极,眼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活着的一些人伤势严重,药缺水尽。疲惫、沉重,悲痛、严峻,战壕里的空气如板结了一般。这时,不远处传来了女卫生员清亮的歌声,她唱起了《我的祖国》!霎时间,歌声如阳光穿云破雾,歌声像灵丹起死回生,战士们黯然的目光明亮了,伤员们低垂的头抬起来了——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我生长的地方,为了你,儿女们浴血奋战、战死疆场,也在所不惜!

这就是祖国的力量,这也是好歌的力量。《我的祖国》把中国人内心最柔软的感情激发出来,使人禁不住地赞美祖国的辽阔与博大。

作为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的诞生也有一段颇有意义的故事。

1956年,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两周年,影片《上甘岭》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毕。但导演沙蒙心里却还没有轻松下来,因为影片的插曲《我的祖国》还没完成。情急之下,他找来几个同事一起写好歌词,找到作曲家刘炽要求谱曲:“请你务必尽快,这部片子就等着它了。”

但是,刘炽提出歌词没有韵律,很难写曲。这可难坏了导演沙蒙,此时刘炽提出让乔羽来写词。于是导演赶忙发电报给乔羽,请他来为电影插曲作词。

乔羽接到作词的邀请后兴奋地答应了,可是他绞尽脑汁却进入不了创作状态。他在家憋了几天,仍然没有头绪。极度的困惑之下,这位经验丰富的词作家决定另辟蹊径。他抛开战场上的雄壮,写了一首看似与电影毫不相关的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词中把自己在长江边上看到的风光表现的淋漓尽致。作曲家刘炽一拿到乔羽的歌词,就立即被它的意境所深深吸引。为了更好的表现这首歌,刘炽整整一个星期足不出户,终于谱成了一首唱红中国的《我的祖国》。

◎ 词曲作者简介

词作者:乔羽(1927~ ),原名庆宝,山东济宁人,中国音乐创作界不折不扣的词坛泰斗。历任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歌剧舞剧院专业创作干部,中国歌舞剧院副院长、院长,一级编剧,数十年来,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词,《我的祖国》是其代表作之一。著有歌词集《小船儿轻轻》,代表作有:《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祖国颂》、《牡丹之歌》、《难忘今宵》、《思念》、《说聊斋》等谱写歌词。

曲作者:刘炽(1921~1998),陕西西安人。新中国第一批优秀作曲家,有着“旋律之王”的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后任煤矿文工团副团长。作品包括歌剧音乐,大合唱、电影音乐各10部,及其他中、小型音乐作品。代表作有歌剧《阿诗玛》;大合唱《祖国颂》;歌曲《我的祖国》、《风烟滚滚唱英雄》、《让我们荡起双桨》;舞蹈音乐《荷花舞》等。

(二)

《我的祖国》以赞美故乡为主题,讴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多么思念与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每当唱起这首歌,就令人仿佛回到了故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