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采用多样化经营经济风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风险,而经济风险的控制是一种重要的管理艺术,因为它涉及到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领域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通过多角化经营,使有关各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能相互抵消,是控制经济风险的最有效方法。
(l)生产上的多样化。在生产安排上,产品的品种、规格尽可能做到多样化,使之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2)销售上的多样化。在销售上,力争使所生产的产品能尽快打入不同国家的市场,并力求采用多种外币进行结算。
(3)采购上的多样化。在原材料、零配件的采购方面,尽可能做到从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采购,并力争使用多种货币结算。
(4)筹资上的多样化。企业筹资时,要尽量从多种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用多种货币计算还本付息金额,如果有的外币贬值,有的升值,就可以使外汇风险相互抵消。
(5)投资上的多样化。在投资时,尽可能向多个国家投资,创造多种外汇收入,这样可以避免单一投资带来的风险。
经典术语解读:汇率 汇率指用本国通货来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或甩外国通货来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它代表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相交换的比率。汇率或者由政府来规定,或者由市场办量和政府政策的结合来确定。汇率的高低一般以各种贷币代表的交际价值为基础,并根据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而变化。作为一个重要经济变量,从微观方面看,汇率的变化将会严重影响到一个开放经济中的相对价格;从宏观方面看,汇率的变化还将对通贷膨胀、失业、国际收支等等产生重要效应。
五、企业怎样进行国际投资和国际避税
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在努力扩大收益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支出。减少税赋,便是其中一项,特别是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减少税赋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逃税,一个是避税。逃税是违法行为,要冒很大法律风险;而合理避税不是逃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要求商品生产者依据一定规则和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这些必须依据的规则和标准又不很完善,难以防止和杜绝生产经营者能有效地避开这些规则和要求的约束,使其成功并富有成效地躲避各种应尽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合理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合法手段躲避纳税义务,以期达到少纳税甚至不纳税目的的一种经济行为。政府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因为避税是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的。
对于公司来说,确定避税行为的法律性质,弄清各种税收行为的法律界定是至关重要的,但公司应竭力避免触犯法律,以确保公司长期目标的实现。
企业在跨国经营与进行国际贸易时,一般要缴纳这几种税赋:
(1)流转税,即以流转中的具体商品为对象而课征的税。例如销售税、国内消费税、周转税、增值税、产品税和营业税等。
(2)财产税,分为个别财产税和一般财产税两类。前者是指以某一幢房屋、某一块土地和某一艘船舶为对象而课征的税,例如土地税、房产税和车船税等。
后者是指以一般财产价值(财产总值或净值)为对象而课征的税,例如财富税和资本税等。
(3)所得税,即以企业的收益或所得为对象而课征的税。例如公司所得税、未分配利润税、社会保险税、租赁所得税等。
企业避税,便是在这些税赋上动脑筋。
所谓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的差别、漏洞、特例和缺陷,规避或减轻其总纳税义务行为。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法有三种,通过征税对象的国际转移进行避税,利用内部转移价格避税和利用避税地避税。
1.通过征税对象的国际转移进行避税征税对象的国际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税收管辖权下的征税对象转移出该国,成为另一个国家税收管辖权下的征税对象,或没有成为任何一个国家税收管辖权下的征税对象,以规避或减轻纳税人总纳税义务的国际避税方式。
这类避税方式花样很多、非常复杂,如通过建立免税常设机构转移应税所得。目前,许多国家的双边税收协定都对跨国纳税人常设机构的经营活动规定了大量免税待遇。跨国纳税人就可以把设在没有这类免税待遇的国家的常设机构所从事的货物购买、存储等活动,转移到有免税规定的有关国家的常设机构中去,以转移应税所得,达到避税的目的。
2.利用内部转移价格避税内部转移价格是国际企业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转移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内部转移价格避税则是国际企业利用各国间税率和税法的差异通过调节内部转移价格来达到避税目的的一种手段。
由于国际企业的分公司和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许多交易都是在国际企业内部进行的,所以,国际企业可以利用内部转移价格来避税,高税国企业向其低税国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提供贷款时制定低价;低税国企业向其高税国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提供贷款时制定高价。这样就把实现利润的一部分由高税国子公司转入低税国子公司,使整个国际企业的纳税额减少。
3.利用避税地避税 避税地亦称“避税港”、“避税乐园”,指国际上轻税甚至无税的场所,即外国人可以在那里取得收入或拥有资产,而不必因之支付税金或只需支付少量税金的国家或地区。避税港避税则是指国际企业将其所得与资产转移至避税港,以减轻税额的一种方法。目前,国际上共有350多个避税港,遍及7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际上著名的避税港有拉丁美洲的巴哈马联邦、我国的香港等。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利用避税地进行避税,例如,选择与总公司所在国签订有可利用的税收协定的国际避税地,建立最适合于避税的常设机构,就是常用的手法。再如通过收入与费用的分配向避税地常设机构转移应税所得等。
国际逃税和国际避税是有区别的。国际逃税与国际避税的不同之处在于:
国际逃税所采用的手段具有欺诈性,是非法的,与税法相对抗,是对税法的公然违犯和践踏;而国际避税所采用的是合法或不违法的手段,不具有欺诈的性质,是在遵守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利用法律所不及的缺陷进行的活动。
【实例分析】
国际间的避税技巧美国AGT公司所在国所得税为25 T,分公司设在巴基斯坦,所得税为50%。总公司把成本为8万美元,原可按10万美元作价的一批货物抬价为14万美元,销售给巴基斯坦分公司,分公司最后以16万美元价格售出。该公司原应负担的税目是:来自美国所得(10万-8万)×美国所得税率25%+来自巴基斯坦所得(16万- 10万)×巴基斯坦所得税率50%=3.5万美元。而实际负担税收为(14万-8万)×25%+(16 - 14万)×50%=2.5万美元。由此美国AGT公司少缴纳1万美元所得税。
由此可见,企业在遵守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如果采取的方法得当,是能够做到合理避税节税,为企业赚取尽可能多净利的目的。
另外,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也能实现避税。如:新办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贷活动,往往具有避税的可能性。公司在开办时,将注册资本限定的比较小,而公司经营所需的资金则以投资人贷款的形式获得,并且收取过高的利息,从而增加公司的负债。该投资既可以是一家公司,也可以是金融机构。如:某母公司设立一家子公司,实缴资本为200万元,子公司又向母公司借款2亿元,每年应支付利息2400万元。假设子公司每年的营业毛收入为6000万元,则先必须从中扣除母公司的2400万元利息,剩余3600万元再扣除其中一半的成本和费用,最后剩下1800万元应税所得。母公司实际上通过利息形式分得了子公司的一部分利润,减少了子公司的应税所得额。这样,在子公司的所在国对居民纳税人适用正常的公司所得税,对非居民纳税人的利息、股息所得应征较低的预提税的情况下,这种信贷安排就可以减轻子公司的税负,从而也减少了整个公司所得税。
经典术语解读:赋税减少税赋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逃税,一个是避税。逃税是违法行为,要冒很大法律风险;而避税是利用合法的手段,减少纳税数额,属于正常的经济行为,没有任何法律风险。它可以为企业带来不少利润。
六、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
香港企业家姚逸鸿先生在内地的一次“参与国际竞争研讨会”的发言,曾列举了李嘉诚先生的例子,说明不同行业该如何进入国际市场的。
香港长江实业集团在香港十大财团里排名数一数二。但李嘉诚开始起家时做的都是低级工业,最早是靠借贷做小本生意,财富逐渐增大。当资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他开始转向经营房地产。随着20世纪70年代后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长江集团在房地产业中排行香港第一。在成功的鼓舞下,李嘉诚继续向高层次突进。他看到香港和记黄埔有100多年的历史,号称“百佳市场”,遍布各地,什么好卖什么,想卖什么就可以卖什么;另外下设有一个叫屈臣氏的公司,专卖药品和化妆品,还有电灯公司、石矿厂、混凝土工厂等,李嘉诚就想把它收购过来。他首先在市场零星收买和记黄埔的股票,到收得差不多的时候,又寻求朋友的支持,其中包括包玉刚。包玉刚拥有和记黄埔9. 8%的股票,他全部转卖给了李嘉诚。香港法律规定,只要你拥有一家公司35%的股票,你就可以全面收购,结果一下子有100多年历史的和记黄埔就被李嘉诚买过来了,出现了“小鱼吃大鱼”的情况,因为长江实业远没有和记黄埔的资产多。收购和记黄埔后,李嘉诚就开始利用这家老企业的优势了:只要加强管理、改善经营就可以赚钱,而不需从头做起。在前面提到的屈臣氏、百佳超市、电灯公司、集装箱码头、石矿厂、混凝土工厂的基础上,再加上黄埔公司,一下子更壮大起来。所以通过收购买下别人的销售网,是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突破口。
美国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院教授、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代最易进入的市场不是消费品市场,也不是生产资料市场(即机械和工厂设备市场,可能存在世界范围的设备制造能力过剩,这种过剩在日本和西欧最为严重),而是新市场。新市场中有3个是各种“基础设施”市场,即既为生产者也为消费者服务的市场,第四个新市场是从传统忘义上讲既不属于“产品”、也不属于“服务”的市场。
第一个新市场是围绕通信和信息建立起来的。世界上需求潜力最大的是第三世界,妨碍经济发展的障碍莫过于惊人差劲的电话服务,而出色的电话服务则可以刺激经济发展。电话系统的资本密集程度是很高的,但是,用“定向发射”的蜂窝式电话取代“架线”的传统电话的技术正在使所需要的资本投资锐减。一旦电话服务建立起来,它便相当快地赚钱,如果保养好的话,更是如此。在发达国家里,信息和通信市场可能更大。明天的办公室和学校都将围绕着信息和通信建立,明天的工厂也将围绕信息而不是“自动化”来组织。这门技术已在使用中,只需适当地加以匹配。
第二个新市场是环境市场。它由3个不同的部分组成,这3部分都在迅速开发之中:
(1)净化水和空气设备的市场。在美国,水和其他流体的经营工作正在迅速进行,空气污染程度也已大大减轻。日本更是如此,欧洲刚刚起步,仍旧落在后面。但是,制造业并不是世界最大的污染者。例如,在水污染的问题上,城市的下水道是罪魁祸首,这方面的任务还没有任何国家着手完成,尽管技术已经具备。
(2)用不造成污染的产品,主要是生物制品,取代化学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农业生物学市场,这些产品的头一批刚刚问世。工业界专家认为,21世纪,在发达国家经营的商业农业中,实际上使用的所有除草剂、杀虫剂都将是生物剂品,而不是化学药品。
(3)环境市场的最大组成部分--能源市场倍受关注。人们已认识到越来越需要减少污染严重的能源(如汽油或煤)的使用量。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批技术(太阳能电池和不造成污染的燃煤炉)已不再是一种“科学幻想”。
第三个市场根本不“新”,这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潜力巨大的基础硬件市场,包括运输系统--公路、铁路、桥梁、港口和机场。
最后一个新市场,即所谓通过人口统计学创建的市场。这就是使人活到老年还有钱可用的投资“产品”市场。人寿保险是主要投资产品,它保护家庭免遭由于维持一家生计的人的早逝而造成的经济灾难。所有发达国家中的新增长行业都是“生存保险”--由挣工资的人留出部分收入供退休后使用。这一事态发展形成了对投资手段的需求,其规模远远超过了人们在早些时候所设想的任何事物的范围。
因此,新的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增长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还有可能不断扩大。如果能利用世界市场发生的这一结构性变化,应该说,进入国际市场并不是太难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利用技术开发巨大的潜能。
经典术语解读: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任务和目标是继承、发展和加强关贸总协定所建立起来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其宗旨体现了贸易自由化的精神,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性原则、透明度原则、磋商调解原则。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